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支配人的除了自然之外还有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与商代“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设立内外服制管理地方,属于“属于商代与“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直接相关的制度,B项正确;禅让制为原始部落时期的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为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为秦朝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康熙皇帝说:“昔人每曰:‘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亲细务(琐碎具体事务)。’予心殊不谓然。一事不谨,则遗四海之忧……故予之莅政(治理政务),不论巨细,即奏章之内有一伪字,必加改正,然后发出。”这从本质上说明()A.清朝统治者勤政爱民 B.清朝奏折制有待完善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国家治理需防微杜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故予之莅政(治理政务),不论巨细,即奏章之内有一伪字,必加改正,然后发出”,可知康熙帝对于政务的处理巨细,这强化了清朝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勤政,但未体现爱民,排除A项;材料通过清朝皇帝对政事的管理说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未涉及清朝奏折制度有待完善,排除B项;材料说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防微杜渐,排除D项。故选C项。3.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下列项中,符合雅典公民职权的是()A.可以担任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B.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C.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D.可以担任元老院成员,并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建议【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项正确;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没有国王,排除A项;公民大会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而非议事会,排除C项;雅典公职人员有任期,而非终身制,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权力主体,终身任职,排除D项。故选B项。4.观察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831年1833年英国选民人数/万人48.880.8选民占英国总人口比例2%3.30%A.工人阶级大多获得了选举权 B.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C.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英国的民主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1833年与1831年相比,选民人数上升,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上升,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C项正确;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中,对于选举权依然有财产限制,工人阶级没有得到选举权,排除A项;英国普选权的实现在20世纪初期,排除B项;英国的民主具有着渐进性,随着不断的改革,专制色彩不断下降,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5.《训政纲领》承认政权属于人民群众,但与此同时,又认为人民群众虽然有行使政权的权力,但由于“大多数人民于政治意识与经验两缺乏”,尚不能赋予,要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统治,要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这反映了《训政纲领》的实质是()A.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B.以法律治理国家C.新三民主义的实践 D.区分治权与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10月(中国)。据本题材料“要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统治,要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实施训政,由国民党对人民进行统治,使人民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由此可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A项正确;《训政纲领》规定由国民党对人民进行统治,而不是根据法律,排除B项;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井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国家主权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6.据统计,英国从1855年颁布第一个枢密院令后的九个月里,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1078人,经过考试淘汰了309人。从1855到1869年的十四年中,从应试的候选人中共淘汰8169人。这(

)A.提高了文官队伍的素质 B.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C.导致政府政策不连续性 D.减少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到1869年(英国)。根据材料“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1078人,经过考试淘汰了309人。从1855到1869年的十四年中,从应试的候选人中共淘汰8169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政府行政人员,部分“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太差”的候选人被淘汰,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素质,A项正确;“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频繁更换政府工作人员,无法得出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工作人员,并非大面积减少政府工作人员,从而降低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7.11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审判。这一做法有利于()A.民法系的形成 B.封君封臣制的确立C.内阁制的确立 D.普通法系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审判。”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王室法院的巡回审判活动,推动了普通法的发展和实践,有利于普通法系的形成,D项正确;英国的法系是普通法系,不是民法系,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在11世纪前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内阁制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A.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是成文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非改革开放之后,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9.北宋王溥在《五代会要》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藩客朝贡使至,_________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文中划线处的机构最有可能是()A.大鸿胪 B.鸿胪寺 C.小行人 D.典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藩客朝贡使至”“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可知,该机构应该是鸿胪寺,是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B项正确;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排除A、D两项;小行人是周代管理周边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B项。10.“虽然在元代,中央已设立了宣政院,统辖西藏全区,(终)究不如清政府派遣官员、军队,对藏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外交等直接管理,更较有效。”清政府对西藏“更较有效”的直接管理是设立()A.理藩院 B.办事大臣 C.西域都护府 D.护乌桓校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据材料“虽然在元代,中央已设立了宣政院,统辖西藏全区,(终)究不如清政府派遣官员、军队,对藏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外交等直接管理,更较有效”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对西藏“更较有效”的直接管理是雍正时期设立驻藏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B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排除A项;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设立,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标志,排除C项;西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奴役乌桓的匈奴贵族后,遂置护乌桓校尉,专门负责有关乌桓的事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D.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世界)。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是一战之后,1920年建立的国际联盟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实行集体一致原则,该组织美国、苏联等大国没有参加,被英法控制,C项符合史实,C项正确;二战的爆发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放弃战争,排除A项;B是二战后1945年联合国的原则,排除B项;D项也是1945年联合国的国际体系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2.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两句话带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此次“核爆”()A.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扭转了中国被全世界孤立的状态C.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D.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法)。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对华采取敌视的态度,我国被迫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A项正确;B项说法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还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项。故选A项。13.“这次改革使中国结束了沿用多年的银本位制度,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新型货币体系,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货币发行制度化的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与英、美、日等国际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B.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C.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D.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35年(中国)。结合所学,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中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的币制改革实为反危机的一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并非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的事件,排除A项;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匆匆上阵迅速失败,不符合材料“标志性事件”“开启制度化道路”的评价,排除C项;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不存在与西方国家的博弈,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 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 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元朝、明朝(中国)。依据题干学者的评述及结构图可知,图中①②③处要求填写的应该是相关的赋役制度。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实行的是租调制;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明朝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因此,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B项正确;北魏实行的是租调制,①错误,排除A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②粗欧,排除C、D项。故选B项。15.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是为了调节社会总体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以下关于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步于晚清时期 B.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未实施C.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D.新中国初期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A项符合题意;1916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 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 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考成法主要是中央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事情的落实情况,以此来整顿明朝中后期吏治废弛,缓解统治危机,D项正确;上计制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办法,排除A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指的是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官员考核,“突出内阁地位”主要涉及中央官制,排除C项。故选D项。17.有学者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由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 B.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说明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没有与其它途径比较,不能得出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不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C项;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8.宋人周必大表彰《大唐开元礼》时称:“国家有盛举,不必蕝(编纂)野外之仪,即是书而可行。”这说明《大唐开元礼》最突出的特点是()A.礼仪完备 B.隆礼重法 C.儒学世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D.律例合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国家有盛举,不必蕝(编纂)野外之仪,即是书而可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开元礼》比较完备,成为后代举行国家盛典的参考,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大唐开元礼》重法,排除B项;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一般以乡约教化乡里,排除C项;《大明律》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排除D项。故选A项。19.基督教会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就是所谓的“七宗罪”。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强化对人的控制,兼具一定的教化功能B.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C.被新教斥为异端学说,引发多次宗教冲突D.具有启迪蒙昧,鼓励现世的积极进取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会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人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新教,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对这一学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C.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D.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表述可以判断材料中的学制是指癸卯学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确立了学堂选官制度,C项正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A项;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排除B项;1905年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21.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是相互需要的。没有事实的历史学家是无根之木,是没有用处的;没有历史学家的事实则是一潭死水,毫无意义。因此,我对‘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第一答复便是: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作者意在说明()A.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往往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B.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决定了各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走势C.历史学家主观上的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和前提D.要让事实说话就必须注重对文本史料的考订以及甄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材料“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可知,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是基于其所处的现实环境的,因此作者意在说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往往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A项正确;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并不能决定了各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走势,排除B项;历史事实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排除C项;材料强调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无法体现要让事实说话就必须注重对文本史料的考订以及甄别,排除D项。故选A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过程,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影响。有学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答案】(1)变化过程:民间市场交易白银化:赋税、徭役白银化;政府财政支出白银化。原因: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纸币的崩溃;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白银自身的优势。(2)影响:《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说明:扭转了美国黄金储备比重由高到低的窘境;美国很快扭转了经济“滞胀”的状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反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可得出民间市场交易白银化;据所学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要求纳银交赋税可得出赋税、徭役白银化;据所学知识明清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可得出政府财政支出白银化。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此问题在材料上无法呈现,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可得出经济的大幅度增长;据所学知识中俄贸易可得出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据所学货币的转变可得出纸币的崩溃;据所学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可得出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据所学白银的优势可得出白银自身的优势。【小问2】本题第一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4年以后(世界)。据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内容可得出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据所学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可得出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据所学战后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3年以后(世界)。结合美国的社会状况得出扭转了美国黄金储备比重由高到低的窘境;结合所学美国的经济改革可得出美国很快扭转了经济“滞胀”的状况;据美国的国际地位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反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据货币的现状可得出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29年8月通过第一部《考试法》:“一、以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历,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以国文及党义为第一试,分科考试为第二试,及成绩审查为第三试”。1930年1月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所有公务员均需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30年12月颁布《考试法施行细则》1931年7月民国首届高等文官考试:依据《考试法》资格审查,应考人数2070人,其中女性20人。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第二试的分科考试有统计学、社会政策、国际公法、市政论、经济政策、外国文等12门。最终录用101人。1936年8月何廉(时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尽管在考试院的督导下,实行着一种考试制度,但大小官职都不是通过这种制度来替补的,要有也只限于那些比较低微的职衔。”——摘编自《国民政府公报》李里峰《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运作成效》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答案】观点判断:中国文官考试具有现代的进步性和传统保守的局限性。其现代性主要体现:①重视考试立法和考试制度的设计,考试法律体系逐渐形成,法制化程度高;②考试资格男女平等,按成绩录取,平等性、开放性增强;③考试机构考试院独立于行政权(属于五权之一);④考试内容着重于近代文化科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⑤考试的分科分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分类分级的专业要求。其局限性体现:①考试内容形式保守性:国文考试内容以经文为主,不得用白话文;②将党义列入必考内容,实行思想灌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③考试设计与实际任用脱节,实施过程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无法禁绝。【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29年至1936年中国。首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据材料“通过第一部《考试法》”“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并结合所学可以做出判断:中国文官考试具有现代的进步性和传统保守的局限性。然后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其先进性和局限性;据材料“通过第一部《考试法》”“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可知,重视考试立法和考试制度的设计,考试法律体系逐渐形成,法制化程度高;据材料“依据《考试法》资格审查,应考人数2070人,其中女性20人”可知,考试资格男女平等,按成绩录取,平等性、开放性增强;据所学可知,考试机构考试院独立于行政权(属于五权之一);据材料“第二试的分科考试有统计学、社会政策、国际公法、市政论、经济政策、外国文等12门”可知,考试内容着重于近代文化科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的分科分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分类分级的专业要求。据材料“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可知,考试内容形式保守性:国文考试内容以经文为主,不得用白话文;据材料“以国文及党义为第一试,分科考试为第二试,及成绩审查为第三试”可知,将党义列入必考内容,实行思想灌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据材料“实行着一种考试制度,但大小官职都不是通过这种制度来替补的,要有也只限于那些比较低微的职衔”并结合所学可知,考试设计与实际任用脱节,实施过程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无法禁绝。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契丹处于唐与突厥两强之间,地处要害。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唐与契丹和亲四次。武则天时期,契丹大贺氏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契丹降后突厥。开元三年(715)李尽忠的堂弟李失活以后突厥汗国默啜势衰,率部附唐。开元五年(717年),李失活入唐朝拜,表其诚心,玄宗遂以杨元嗣之女永乐公主赐之。——摘编自朱诚如《辽宁通史》等材料二在拿破仑发动大规模征服西欧的战争以前,西欧民族主义情感并不强烈,特别是在封建贵族领主割据的情况下,国王很难得到民众的拥戴。中世纪西欧有一句谚语,“我的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民众对国王没有直接效忠的义务。欧洲人普遍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又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几个教派,当时人们对同一教派的认同,超过对国王的认同。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它们各自分道扬镳,使他的个人神化主义的假定无法实现”。——摘编自丁冬汉《现代国家政治能力建构的逻辑》材料三民族地区的治理直接关系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升民族地区治理水平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冉欢、李桂梅《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提炼唐与契丹关系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之际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名称。(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拿破仑战争以前“西欧民族主义情感并不强烈的”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提升民族地区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题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答案】(1)关系:契丹对唐叛服皆有,以服为主。政权名称:辽。(2)原因:封建领主割据,王权对民众的凝聚力较弱;封君封臣制度下,民众对国王没有效忠义务;基督教的影响力强。作用: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打击了基督教。(3)举措: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民生发展。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体体现:中共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唐与契丹和亲四次。武则天时期,契丹大贺氏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契丹降后突厥”“李失活入唐朝拜,表其诚心,玄宗遂以杨元嗣之女永乐公主赐之。”可知,契丹对唐叛服皆有,以服为主。第二小问政权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之际,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辽。【小问2】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特别是在封建贵族领主割据的情况下,国王很难得到民众的拥戴”“民众对国王没有直接效忠的义务”可知,封建领主割据,王权对民众的凝聚力较弱,封君封臣制度下,民众对国王没有效忠义务;根据材料“当时人们对同一教派的认同,超过对国王的认同”可知,基督教的影响力强。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它们各自分道扬镳,使他的个人神化主义的假定无法实现”可知,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打击了基督教。小问3】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可知,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民生发展。第二小问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第三小问具体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成立之后,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人民政权,开始了新制度、新治理的探索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制度与治理模式……人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了党领导政权的体制模式。——据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整理根据材料,结合制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围绕“制度探索”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字数300字左右)【答案】论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探索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民主政治模式,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阐述:在土地革命时期,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和劳动法等法令,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全面抗战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建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实行抗日民主制度;还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这些举措调动了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创建并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总之,在战争年代的制度探索,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题干材料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叙述,要求围绕“制度探索”这一主题,从中提出论题并运用史实进行阐述,可以从积极探索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民主政治模式的角度提出论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探索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民主政治模式,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阐述部分结合制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制度模式的探索进行概括。在“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阐述中,要注意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言之有理即可。最后,概括总结即可。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指出,“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支配人的除了自然之外还有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与商代“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设立内外服制管理地方,属于“属于商代与“阶级统治的社会力量”直接相关的制度,B项正确;禅让制为原始部落时期的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为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为秦朝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2.康熙皇帝说:“昔人每曰:‘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亲细务(琐碎具体事务)。’予心殊不谓然。一事不谨,则遗四海之忧……故予之莅政(治理政务),不论巨细,即奏章之内有一伪字,必加改正,然后发出。”这从本质上说明()A.清朝统治者勤政爱民 B.清朝奏折制有待完善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国家治理需防微杜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故予之莅政(治理政务),不论巨细,即奏章之内有一伪字,必加改正,然后发出”,可知康熙帝对于政务的处理巨细,这强化了清朝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勤政,但未体现爱民,排除A项;材料通过清朝皇帝对政事的管理说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未涉及清朝奏折制度有待完善,排除B项;材料说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防微杜渐,排除D项。故选C项。3.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下列项中,符合雅典公民职权的是()A.可以担任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B.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管理C.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D.可以担任元老院成员,并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建议【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项正确;古代雅典是民主政治,没有国王,排除A项;公民大会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而非议事会,排除C项;雅典公职人员有任期,而非终身制,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权力主体,终身任职,排除D项。故选B项。4.观察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831年1833年英国选民人数/万人48.880.8选民占英国总人口比例2%3.30%A.工人阶级大多获得了选举权 B.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C.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英国的民主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1833年与1831年相比,选民人数上升,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上升,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C项正确;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中,对于选举权依然有财产限制,工人阶级没有得到选举权,排除A项;英国普选权的实现在20世纪初期,排除B项;英国的民主具有着渐进性,随着不断的改革,专制色彩不断下降,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5.《训政纲领》承认政权属于人民群众,但与此同时,又认为人民群众虽然有行使政权的权力,但由于“大多数人民于政治意识与经验两缺乏”,尚不能赋予,要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统治,要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这反映了《训政纲领》的实质是()A.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B.以法律治理国家C.新三民主义的实践 D.区分治权与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10月(中国)。据本题材料“要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统治,要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实施训政,由国民党对人民进行统治,使人民老老实实地遵守法律进行“训练”,由此可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A项正确;《训政纲领》规定由国民党对人民进行统治,而不是根据法律,排除B项;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井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国家主权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6.据统计,英国从1855年颁布第一个枢密院令后的九个月里,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1078人,经过考试淘汰了309人。从1855到1869年的十四年中,从应试的候选人中共淘汰8169人。这(

)A.提高了文官队伍的素质 B.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C.导致政府政策不连续性 D.减少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到1869年(英国)。根据材料“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1078人,经过考试淘汰了309人。从1855到1869年的十四年中,从应试的候选人中共淘汰8169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政府行政人员,部分“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太差”的候选人被淘汰,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素质,A项正确;“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频繁更换政府工作人员,无法得出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工作人员,并非大面积减少政府工作人员,从而降低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7.11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审判。这一做法有利于()A.民法系的形成 B.封君封臣制的确立C.内阁制的确立 D.普通法系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的英国已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王派出法官在全国巡回审判。”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王室法院的巡回审判活动,推动了普通法的发展和实践,有利于普通法系的形成,D项正确;英国的法系是普通法系,不是民法系,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在11世纪前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内阁制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A.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律是成文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知,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非改革开放之后,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都属于改革开放之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9.北宋王溥在《五代会要》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中记载“藩客朝贡使至,_________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文中划线处的机构最有可能是()A.大鸿胪 B.鸿胪寺 C.小行人 D.典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藩客朝贡使至”“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可知,该机构应该是鸿胪寺,是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B项正确;大鸿胪是古代官职位,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西汉沿设,排除A、D两项;小行人是周代管理周边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B项。10.“虽然在元代,中央已设立了宣政院,统辖西藏全区,(终)究不如清政府派遣官员、军队,对藏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外交等直接管理,更较有效。”清政府对西藏“更较有效”的直接管理是设立()A.理藩院 B.办事大臣 C.西域都护府 D.护乌桓校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据材料“虽然在元代,中央已设立了宣政院,统辖西藏全区,(终)究不如清政府派遣官员、军队,对藏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外交等直接管理,更较有效”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对西藏“更较有效”的直接管理是雍正时期设立驻藏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B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排除A项;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设立,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标志,排除C项;西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奴役乌桓的匈奴贵族后,遂置护乌桓校尉,专门负责有关乌桓的事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D.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世界)。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是一战之后,1920年建立的国际联盟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实行集体一致原则,该组织美国、苏联等大国没有参加,被英法控制,C项符合史实,C项正确;二战的爆发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放弃战争,排除A项;B是二战后1945年联合国的原则,排除B项;D项也是1945年联合国的国际体系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2.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两句话带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此次“核爆”()A.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扭转了中国被全世界孤立的状态C.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D.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法)。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对华采取敌视的态度,我国被迫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A项正确;B项说法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还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项。故选A项。13.“这次改革使中国结束了沿用多年的银本位制度,建立了以纸币为主的新型货币体系,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金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开启了中国货币发行制度化的道路,同时也是中国与英、美、日等国际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B.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C.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D.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35年(中国)。结合所学,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中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的币制改革实为反危机的一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并非1912年中华民国以银元为法定货币的事件,排除A项;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匆匆上阵迅速失败,不符合材料“标志性事件”“开启制度化道路”的评价,排除C项;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发行人民币不存在与西方国家的博弈,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 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 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元朝、明朝(中国)。依据题干学者的评述及结构图可知,图中①②③处要求填写的应该是相关的赋役制度。再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实行的是租调制;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明朝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因此,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B项正确;北魏实行的是租调制,①错误,排除A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②粗欧,排除C、D项。故选B项。15.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是为了调节社会总体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和国家有序发展。以下关于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步于晚清时期 B.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未实施C.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D.新中国初期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A项符合题意;1916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 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 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考成法主要是中央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事情的落实情况,以此来整顿明朝中后期吏治废弛,缓解统治危机,D项正确;上计制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办法,排除A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指的是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官员考核,“突出内阁地位”主要涉及中央官制,排除C项。故选D项。17.有学者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由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 B.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说明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没有与其它途径比较,不能得出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不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C项;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8.宋人周必大表彰《大唐开元礼》时称:“国家有盛举,不必蕝(编纂)野外之仪,即是书而可行。”这说明《大唐开元礼》最突出的特点是()A.礼仪完备 B.隆礼重法 C.儒学世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D.律例合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国家有盛举,不必蕝(编纂)野外之仪,即是书而可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开元礼》比较完备,成为后代举行国家盛典的参考,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大唐开元礼》重法,排除B项;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一般以乡约教化乡里,排除C项;《大明律》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排除D项。故选A项。19.基督教会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就是所谓的“七宗罪”。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强化对人的控制,兼具一定的教化功能B.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C.被新教斥为异端学说,引发多次宗教冲突D.具有启迪蒙昧,鼓励现世的积极进取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会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人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新教,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对这一学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C.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D.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表述可以判断材料中的学制是指癸卯学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确立了学堂选官制度,C项正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A项;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排除B项;1905年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21.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是相互需要的。没有事实的历史学家是无根之木,是没有用处的;没有历史学家的事实则是一潭死水,毫无意义。因此,我对‘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第一答复便是: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作者意在说明()A.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往往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B.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决定了各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走势C.历史学家主观上的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和前提D.要让事实说话就必须注重对文本史料的考订以及甄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材料“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可知,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是基于其所处的现实环境的,因此作者意在说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往往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A项正确;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并不能决定了各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走势,排除B项;历史事实是历史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排除C项;材料强调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无法体现要让事实说话就必须注重对文本史料的考订以及甄别,排除D项。故选A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过程,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影响。有学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答案】(1)变化过程:民间市场交易白银化:赋税、徭役白银化;政府财政支出白银化。原因: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纸币的崩溃;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白银自身的优势。(2)影响:《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说明:扭转了美国黄金储备比重由高到低的窘境;美国很快扭转了经济“滞胀”的状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反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解析】【小问1】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可得出民间市场交易白银化;据所学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要求纳银交赋税可得出赋税、徭役白银化;据所学知识明清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可得出政府财政支出白银化。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此问题在材料上无法呈现,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可得出经济的大幅度增长;据所学知识中俄贸易可得出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据所学货币的转变可得出纸币的崩溃;据所学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可得出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据所学白银的优势可得出白银自身的优势。【小问2】本题第一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4年以后(世界)。据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内容可得出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据所学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可得出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据所学战后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3年以后(世界)。结合美国的社会状况得出扭转了美国黄金储备比重由高到低的窘境;结合所学美国的经济改革可得出美国很快扭转了经济“滞胀”的状况;据美国的国际地位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反而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据货币的现状可得出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29年8月通过第一部《考试法》:“一、以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历,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以国文及党义为第一试,分科考试为第二试,及成绩审查为第三试”。1930年1月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所有公务员均需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30年12月颁布《考试法施行细则》1931年7月民国首届高等文官考试:依据《考试法》资格审查,应考人数2070人,其中女性20人。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第二试的分科考试有统计学、社会政策、国际公法、市政论、经济政策、外国文等12门。最终录用101人。1936年8月何廉(时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尽管在考试院的督导下,实行着一种考试制度,但大小官职都不是通过这种制度来替补的,要有也只限于那些比较低微的职衔。”——摘编自《国民政府公报》李里峰《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运作成效》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答案】观点判断:中国文官考试具有现代的进步性和传统保守的局限性。其现代性主要体现:①重视考试立法和考试制度的设计,考试法律体系逐渐形成,法制化程度高;②考试资格男女平等,按成绩录取,平等性、开放性增强;③考试机构考试院独立于行政权(属于五权之一);④考试内容着重于近代文化科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⑤考试的分科分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分类分级的专业要求。其局限性体现:①考试内容形式保守性:国文考试内容以经文为主,不得用白话文;②将党义列入必考内容,实行思想灌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③考试设计与实际任用脱节,实施过程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无法禁绝。【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29年至1936年中国。首先对观点进行判断,据材料“通过第一部《考试法》”“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并结合所学可以做出判断:中国文官考试具有现代的进步性和传统保守的局限性。然后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其先进性和局限性;据材料“通过第一部《考试法》”“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可知,重视考试立法和考试制度的设计,考试法律体系逐渐形成,法制化程度高;据材料“依据《考试法》资格审查,应考人数2070人,其中女性20人”可知,考试资格男女平等,按成绩录取,平等性、开放性增强;据所学可知,考试机构考试院独立于行政权(属于五权之一);据材料“第二试的分科考试有统计学、社会政策、国际公法、市政论、经济政策、外国文等12门”可知,考试内容着重于近代文化科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的分科分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分类分级的专业要求。据材料“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