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13-16小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1.2022年南昌市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滔滔赣江穿城而过,抚河、玉带河等十余条河流纵横境内,东湖、西湖、艾溪湖等数百个湖泊星罗棋布,为这座“湿地之城”勾勒出“一江十河串百湖”的生态轮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艾溪湖中所有的鱼和藻类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抚河中的蓝细菌和黑藻都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生活在赣江中的江豚在捕食鱼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在湿地城市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病毒【答案】C【分析】(1)生物群落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艾溪湖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C、多细胞生物需要依赖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D、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D错误。故选C。2.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下列有关细胞中物质“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C.核酸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D.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都是C【答案】D【分析】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错误;B、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其中,同时自由水也可参与生化反应,结合水是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B错误;C、核酸包括DNA和RNA,前者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后者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它们都以核苷酸为基本单位,C错误;D、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都是C,即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正确。故选D。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二糖等各种糖类甜味剂,不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下图为超市中某食品的配料和营养成分表,其中“碳水化合物”表示糖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据配料表及营养成分分析,每100克该食物中含57克添加糖,不建议大量食用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青少年应多吃该食物以保证能量的供应C.营养成分表中含有蛋白质,表示该食物能补充人体所需的21种必需氨基酸D.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等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答案】D【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每100克该食物中含57克碳水化合物,57克包括添加糖和非添加糖,不确定添加糖的量,A错误;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过多的脂肪会使人出现肥胖等故应该控制,B错误;C、自然界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但并不能说明该食物中的蛋白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21种氨基酸,C错误;D、糖类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4.来自细胞内外的多种因素,可引起错误折叠或未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积累,在一定条件下,该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然后被降解,从而清除细胞内异常的内质网或内质网片段。细胞器X是()A.溶酶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答案】A【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转换有关;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详解】题意显示“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而被降解”,可推测细胞器X内含有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故可知细胞器X是溶酶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动物及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作用原理是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菌肽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抗菌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抗菌肽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抗菌肽破坏了细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答案】D【分析】抗菌肽又名多肽抗生素,可杀死细菌,其作用原理是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详解】A、抗菌肽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但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A错误;B、抗菌肽是的结构中含有肽键,因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不需要加热,B错误;C、由题意可知,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以及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体内的抗菌活性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抗菌肽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时,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抗菌肽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时,破坏了细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最终导致细菌死亡,D正确。故选D。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证据()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C.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D.移植了黑色美西螈细胞核的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答案】A【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核膜上由核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该结构不能使细胞核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符合题意,A正确;B、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能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B错误;C、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该事实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C错误;D、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说明美西螈的体色由细胞核决定,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图为植物细胞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H+转运过程中H+-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该转运机制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C.生物大分子如胃蛋白酶原运出细胞的方式与图示不同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图中的转运机制相同【答案】D【分析】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ATP提供能量,其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H+转运过程中,H+-ATP酶发生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B、该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使得膜外H+浓度较高,B正确;C、胃蛋白酶属于生物大分子,其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与图示不同,C正确;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与图中的转运机制不同,D错误。故选D。8.几丁质的主要来源为虾、蟹、昆虫等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类的细胞壁等。内源性几丁质酶是指由生物体自身产生的能催化几丁质水解的酶,在多种生物类群中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下列关于几丁质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几丁质酶为几丁质的水解提供了活化能B.几丁质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C.昆虫表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可以催化旧的外骨骼分解破裂,使幼体能从外骨骼中钻出D.受到真菌感染时,植物中的几丁质酶可以催化植物细胞壁水解从而增加植物的抗性【答案】C【分析】多糖主要包括纤维素、糖原、淀粉和几丁质。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几丁质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详解】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几丁质酶为几丁质的水解降低了活化能,A错误;B、只要条件合适,几丁质酶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B错误;C、昆虫的外骨骼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昆虫表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可以催化旧的外骨骼分解破裂,使幼体能从外骨骼中钻出,C正确;D、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几丁质酶不能分解植物细胞壁,D错误。故选C。9.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许多生物体代谢的枢纽。丙酮酸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连接许多代谢途径。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不产生CO2C.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D.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答案】B【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B、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环境,C错误;D、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过程中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D错误。故选B。10.研究人员以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的环境,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750μmol·mol-1)的环境,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天,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选择在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B.CO2浓度倍增的环境能够提高大豆光合作用的速率C.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倍增的因素可能与光反应有关D.丙组的光合作速率比甲低的原因可能是CO2浓度倍增处理使固定CO2的酶活性升高【答案】D【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生成有机物,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等。【详解】A、该实验中,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即二氧化碳参与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乙组CO2浓度增加,会使暗反应速率增加,进而促进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因而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B正确;C、与甲组相比,乙组CO2浓度倍增,但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发生倍增,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浓度,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如还有光照强度、温度、色素的含量和相关的酶活性等,即限制乙组大豆光合作用速率倍增的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限制、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够高等,C正确;D、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中降低了固定CO2相关酶的活性,当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后,丙组大豆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因而光合作用速率降低,D错误。故选D。11.下图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通过观察多个视野,统计得出B类型细胞数目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周期中,A、B、C、D细胞所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C→D→BB.A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C.B细胞时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C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A细胞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为有丝分裂间期;C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人为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所以按A、B、C、D细胞所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间期、A中期、C后期、D末期,A错误;B、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正确;C、B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由于装片中的细胞是死细胞,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C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D正确。故选A。12.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下列实验中关于对照实验和变量描述错误的是()A.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B.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只能通过气泡释放速率检测因变量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D.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答案】B【分析】(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3)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A、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细胞外溶液为自变量,原生质层位置变化为因变量,有对照,该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A正确;B、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因变量可用气泡释放的速率或者单位时间内气泡的释放量表示,B错误;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设置了两个实验组(分别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试验,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C正确;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温度为无关变量,D正确。故选B。13.磷酸盐是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研究人员在果蝇细胞中发现了一个储存磷酸盐的结构,磷酸盐进入该结构后会转化为磷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吸收的磷元素还可用于合成核酸和葡萄糖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C.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D.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的种类【答案】BC【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葡萄糖不含磷元素,所以细胞吸收的磷元素不可用于合成葡萄糖,A错误;B、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所以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D错误。故选BC。14.在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以ATP作为能量“货币”。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分子结构可以简写为A-T~P~P~P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有ATP的分布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D.细胞中的吸能反应通常伴随着ATP的合成【答案】BC【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详解】A、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只含两个特殊化学键,A错误;B、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中都有ATP的分布,B正确;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进而可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C正确;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相联系,D错误。故选BC。15.在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下列有关措施不恰当是()A.酸奶胀袋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CO2造成的,可以继续食用B.利用酵母菌发酵时,空气越充足,酒精产量越高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不透水不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以防细菌滋生【答案】ABD【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2)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3)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4)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之力。【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产生,酸奶胀袋应该是其他杂菌污染导致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引起的,不可以继续食用,A错误;B、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过程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使呼吸速率下降,因而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C正确;D、包扎伤口时,为了防止厌氧菌的繁殖应选用透气的创可贴,有利于伤口愈合,D错误。故选ABD。16.曲线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数学模型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一个数学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B.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答案】BD【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不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因为细胞吸水能力随着液泡体积的变大而减小,A错误;B、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因为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随着有氧呼吸速率加快,产生的能量增多,因而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加快,但不会一直上升,B正确;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由于液泡继续吸水,因此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即B点之前随着葡萄糖在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增大,葡萄糖转运速率上升,到达B点时,限制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D正确。故选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乳腺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都需要通过囊泡运输排出细胞外。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及囊泡运输的部分过程,图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能通过“出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____(用图中序号作答)。囊泡X最初是由[]____经“出芽”形成。科学家可以采用____法观察消化酶合成、运输及分泌的途径。(2)囊泡膜与____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____上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3)请结合图乙对囊泡可以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位点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____。【答案】(1)①.③④②.③内质网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①.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②.结构和功能(3)囊泡上有一种特殊的蛋白A,它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后,囊泡和细胞膜才能融合【分析】分泌蛋白质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题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小问1详解】图甲中能通过“出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即图中的③④均可产生囊泡。图中的囊泡X最初是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消化酶是一种分泌蛋白,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科学家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观察消化酶合成、运输及分泌的途径。小问2详解】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其中也包括囊泡膜;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依赖于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该过程为分泌蛋白的分泌提供了前提,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18.多酚氧化酶(PPO)是存在于质体(植物细胞中由膜包裹的特有结构)中的蛋白质类酶,可以催化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形成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含有PPO的植物在组织受损时,或贮藏时因为失水、低温等原因,植物组织或细胞就会发生褐变,影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当植物组织或细胞未受损时,果蔬没有发生褐变的原因是____。(2)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了温度对土豆中多酚氧化酶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0255075100酶活性相对值0.31.13.01.50①分析实验结果可知,100℃条件下PPO失去活性,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②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写出两点)。③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探究PPO的最适温度,则需要在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3)茶叶细胞中也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刚采摘的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揉捻”),以防变色。【答案】(1)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分隔开,多酚氧化酶不能与底物(多酚类物质)结合发挥催化作用(2)①.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丧失②.PPO的量、酚类物质的量和浓度、反应溶液的pH等③.25℃~75℃(3)高温炒制【小问1详解】多酚氧化酶是存在于质体中的蛋白质类酶,可以催化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形成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当含有PPO的植物在组织受损时,或贮藏时因为失水、低温等原因,植物组织或细胞就会发生褐变,据此可知,植物组织或细胞未受损时,果蔬没有发生褐变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分隔开,多酚氧化酶不能与底物(多酚类物质)结合发挥催化作用,因而没有发生褐变。【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土豆中多酚氧化酶活量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其他无关变量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宜。①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100℃条件下PPO失去活性,这是因为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丧失。②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实验,主要有PPO的量、酚类物质的量和浓度、反应溶液的pH等。③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探究PPO的最适温度,则需要在25℃~75℃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找到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检测的温度。【小问3详解】茶叶细胞中也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为了保持其绿色,需要将刚采摘的茶叶先进行“高温炒制”,这样可以使OPP失活,以防变色19.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易使植物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无氧呼吸是在____中进行的,其产物之一乙醇(俗称酒精)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出现____色。(2)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过程能将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填“彻底”或“不彻底”)氧化分解。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____中,释放出的能量的去向有____。(3)“低氧胁迫”使得植物根系有氧呼吸减弱。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原因是____。【答案】(1)①.细胞质基质②.灰绿(2)①.彻底②.酒精或乳酸③.以热能形式散失和储存在ATP中(3)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低氧胁迫条件下细胞有氧呼吸减弱,产生的能量减少【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小问1详解】无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其产物之一乙醇(俗称酒精)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灰绿色,据此可以判断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的存在。【小问2详解】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过程能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进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不彻底的分解产物,如酒精或乳酸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小问3详解】低氧胁迫条件下细胞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减少,因而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而其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20.将一株正常生长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其成熟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以及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中水分子可以通过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图中体现了细胞中的水具有____的功能。(2)②过程发生在____上,属于光合作用中的____阶段,为③过程提供了____。(3)植物接受过多光照会对叶绿体造成损害。有研究发现,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改变方向。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宽的那一面)朝向光源;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窄的那一面)朝向光源。该现象对植物的生理意义是____。【答案】(1)①.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②.参与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2)①.类囊体薄膜(基粒)②.光反应③.NADPH和ATP(3)使得叶绿体在弱光下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能避免叶绿体被灼伤【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小问1详解】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分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①过程中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水的作用有作为良好的溶剂、作为运输介质,参与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等,图中体现了细胞中的水具有参与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小问2详解】题图②过程发生水的分解产生O2,这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膜(基粒)上,③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②过程为③过程提供了ATP和NADPH。【小问3详解】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改变方向。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使其能接受较多的光照,满足光合作用对光能的需求。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这样可以接受较少的光照,避免光照太强引起叶绿体被灼伤,该现象对植物的生理意义是使得叶绿体在弱光下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能避免叶绿体被灼伤。21.运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会造成骨骼肌损伤。骨骼肌纤维细胞表面附着的卫星细胞会转化为成肌细胞,进而形成新的骨骼肌纤维细胞以修复肌肉损伤,损伤后修复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成肌细胞可通过①②____过程增加细胞数量,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基础。(2)经③④过程形成的骨骼肌纤维细胞在____上与成肌细胞发生稳定性差异,这是细胞中基因____的结果。(3)在骨骼肌细胞受到损伤时,机体可以通过____清除受损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该过程过于激烈时,可能诱导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____的过程。(4)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骨骼肌功能较年轻时会下降,请从细胞衰老的特征角度,分析老年人不适合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的原因____。【答案】(1)细胞增殖(或有丝分裂、细胞分裂)(2)①.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②.选择性表达(3)①.细胞自噬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4)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或一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2)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3)图中①②细胞分裂、③④细胞分化。【小问1详解】成肌细胞可通过①②细胞增殖(或有丝分裂、细胞分裂)过程增加细胞数量,细胞分裂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基础。【小问2详解】经③④细胞分化过程形成的骨骼肌纤维细,骨骼肌纤维细胞与成肌细胞相比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小问3详解】在骨骼肌细胞受到损伤时,机体可以通过细胞自噬清除受损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细胞自噬该过程过于激烈时,可能诱导发生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对机体是有利的。【小问4详解】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所以老年人不适合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13-16小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1.2022年南昌市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滔滔赣江穿城而过,抚河、玉带河等十余条河流纵横境内,东湖、西湖、艾溪湖等数百个湖泊星罗棋布,为这座“湿地之城”勾勒出“一江十河串百湖”的生态轮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艾溪湖中所有的鱼和藻类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抚河中的蓝细菌和黑藻都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生活在赣江中的江豚在捕食鱼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在湿地城市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病毒【答案】C【分析】(1)生物群落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艾溪湖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C、多细胞生物需要依赖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D、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D错误。故选C。2.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下列有关细胞中物质“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C.核酸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D.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都是C【答案】D【分析】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错误;B、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其中,同时自由水也可参与生化反应,结合水是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B错误;C、核酸包括DNA和RNA,前者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后者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它们都以核苷酸为基本单位,C错误;D、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都是C,即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正确。故选D。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二糖等各种糖类甜味剂,不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下图为超市中某食品的配料和营养成分表,其中“碳水化合物”表示糖类。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据配料表及营养成分分析,每100克该食物中含57克添加糖,不建议大量食用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青少年应多吃该食物以保证能量的供应C.营养成分表中含有蛋白质,表示该食物能补充人体所需的21种必需氨基酸D.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等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答案】D【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每100克该食物中含57克碳水化合物,57克包括添加糖和非添加糖,不确定添加糖的量,A错误;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过多的脂肪会使人出现肥胖等故应该控制,B错误;C、自然界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但并不能说明该食物中的蛋白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21种氨基酸,C错误;D、糖类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4.来自细胞内外的多种因素,可引起错误折叠或未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积累,在一定条件下,该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然后被降解,从而清除细胞内异常的内质网或内质网片段。细胞器X是()A.溶酶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答案】A【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转换有关;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详解】题意显示“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而被降解”,可推测细胞器X内含有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故可知细胞器X是溶酶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动物及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作用原理是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菌肽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抗菌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抗菌肽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抗菌肽破坏了细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答案】D【分析】抗菌肽又名多肽抗生素,可杀死细菌,其作用原理是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详解】A、抗菌肽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但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A错误;B、抗菌肽是的结构中含有肽键,因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不需要加热,B错误;C、由题意可知,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以及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体内的抗菌活性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抗菌肽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时,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抗菌肽插入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时,破坏了细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最终导致细菌死亡,D正确。故选D。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哪项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证据()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C.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D.移植了黑色美西螈细胞核的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答案】A【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核膜上由核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能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该结构不能使细胞核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符合题意,A正确;B、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能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B错误;C、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该事实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C错误;D、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说明美西螈的体色由细胞核决定,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图为植物细胞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H+转运过程中H+-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该转运机制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C.生物大分子如胃蛋白酶原运出细胞的方式与图示不同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图中的转运机制相同【答案】D【分析】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ATP提供能量,其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H+转运过程中,H+-ATP酶发生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B、该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使得膜外H+浓度较高,B正确;C、胃蛋白酶属于生物大分子,其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与图示不同,C正确;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与图中的转运机制不同,D错误。故选D。8.几丁质的主要来源为虾、蟹、昆虫等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类的细胞壁等。内源性几丁质酶是指由生物体自身产生的能催化几丁质水解的酶,在多种生物类群中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下列关于几丁质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几丁质酶为几丁质的水解提供了活化能B.几丁质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C.昆虫表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可以催化旧的外骨骼分解破裂,使幼体能从外骨骼中钻出D.受到真菌感染时,植物中的几丁质酶可以催化植物细胞壁水解从而增加植物的抗性【答案】C【分析】多糖主要包括纤维素、糖原、淀粉和几丁质。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分为肌糖原和肝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几丁质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详解】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几丁质酶为几丁质的水解降低了活化能,A错误;B、只要条件合适,几丁质酶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B错误;C、昆虫的外骨骼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昆虫表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可以催化旧的外骨骼分解破裂,使幼体能从外骨骼中钻出,C正确;D、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几丁质酶不能分解植物细胞壁,D错误。故选C。9.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许多生物体代谢的枢纽。丙酮酸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连接许多代谢途径。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不产生CO2C.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D.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答案】B【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B、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环境,C错误;D、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过程中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D错误。故选B。10.研究人员以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的环境,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750μmol·mol-1)的环境,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天,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选择在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B.CO2浓度倍增的环境能够提高大豆光合作用的速率C.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倍增的因素可能与光反应有关D.丙组的光合作速率比甲低的原因可能是CO2浓度倍增处理使固定CO2的酶活性升高【答案】D【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生成有机物,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等。【详解】A、该实验中,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即二氧化碳参与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乙组CO2浓度增加,会使暗反应速率增加,进而促进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因而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B正确;C、与甲组相比,乙组CO2浓度倍增,但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发生倍增,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浓度,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如还有光照强度、温度、色素的含量和相关的酶活性等,即限制乙组大豆光合作用速率倍增的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限制、固定CO2的酶活性不够高等,C正确;D、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中降低了固定CO2相关酶的活性,当失去了高浓度CO2的优势后,丙组大豆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因而光合作用速率降低,D错误。故选D。11.下图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视野,通过观察多个视野,统计得出B类型细胞数目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周期中,A、B、C、D细胞所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C→D→BB.A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C.B细胞时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C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A细胞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为有丝分裂间期;C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人为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所以按A、B、C、D细胞所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间期、A中期、C后期、D末期,A错误;B、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正确;C、B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由于装片中的细胞是死细胞,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C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D正确。故选A。12.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下列实验中关于对照实验和变量描述错误的是()A.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B.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只能通过气泡释放速率检测因变量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D.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答案】B【分析】(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3)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详解】A、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细胞外溶液为自变量,原生质层位置变化为因变量,有对照,该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A正确;B、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因变量可用气泡释放的速率或者单位时间内气泡的释放量表示,B错误;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设置了两个实验组(分别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试验,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C正确;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温度为无关变量,D正确。故选B。13.磷酸盐是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研究人员在果蝇细胞中发现了一个储存磷酸盐的结构,磷酸盐进入该结构后会转化为磷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吸收的磷元素还可用于合成核酸和葡萄糖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C.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D.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的种类【答案】BC【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葡萄糖不含磷元素,所以细胞吸收的磷元素不可用于合成葡萄糖,A错误;B、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所以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D错误。故选BC。14.在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以ATP作为能量“货币”。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分子结构可以简写为A-T~P~P~P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有ATP的分布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D.细胞中的吸能反应通常伴随着ATP的合成【答案】BC【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详解】A、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只含两个特殊化学键,A错误;B、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中都有ATP的分布,B正确;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进而可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C正确;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相联系,D错误。故选BC。15.在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下列有关措施不恰当是()A.酸奶胀袋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CO2造成的,可以继续食用B.利用酵母菌发酵时,空气越充足,酒精产量越高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不透水不透气的“创可贴”等敷料,以防细菌滋生【答案】ABD【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2)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3)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4)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而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之力。【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产生,酸奶胀袋应该是其他杂菌污染导致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引起的,不可以继续食用,A错误;B、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会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过程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冷藏保鲜果蔬可降低细胞内与呼吸有关的酶活性,使呼吸速率下降,因而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C正确;D、包扎伤口时,为了防止厌氧菌的繁殖应选用透气的创可贴,有利于伤口愈合,D错误。故选ABD。16.曲线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数学模型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一个数学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B.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答案】BD【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不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因为细胞吸水能力随着液泡体积的变大而减小,A错误;B、若X轴表示氧气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变形虫细胞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因为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随着有氧呼吸速率加快,产生的能量增多,因而变形虫通过胞吞作用运输大分子的速率加快,但不会一直上升,B正确;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由于液泡继续吸水,因此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即B点之前随着葡萄糖在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增大,葡萄糖转运速率上升,到达B点时,限制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D正确。故选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乳腺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都需要通过囊泡运输排出细胞外。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及囊泡运输的部分过程,图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能通过“出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____(用图中序号作答)。囊泡X最初是由[]____经“出芽”形成。科学家可以采用____法观察消化酶合成、运输及分泌的途径。(2)囊泡膜与____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____上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3)请结合图乙对囊泡可以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位点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____。【答案】(1)①.③④②.③内质网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①.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②.结构和功能(3)囊泡上有一种特殊的蛋白A,它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后,囊泡和细胞膜才能融合【分析】分泌蛋白质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题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小问1详解】图甲中能通过“出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即图中的③④均可产生囊泡。图中的囊泡X最初是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消化酶是一种分泌蛋白,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科学家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观察消化酶合成、运输及分泌的途径。小问2详解】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其中也包括囊泡膜;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体现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依赖于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该过程为分泌蛋白的分泌提供了前提,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18.多酚氧化酶(PPO)是存在于质体(植物细胞中由膜包裹的特有结构)中的蛋白质类酶,可以催化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形成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含有PPO的植物在组织受损时,或贮藏时因为失水、低温等原因,植物组织或细胞就会发生褐变,影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当植物组织或细胞未受损时,果蔬没有发生褐变的原因是____。(2)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了温度对土豆中多酚氧化酶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0255075100酶活性相对值0.31.13.01.50①分析实验结果可知,100℃条件下PPO失去活性,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②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写出两点)。③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探究PPO的最适温度,则需要在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3)茶叶细胞中也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刚采摘的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揉捻”),以防变色。【答案】(1)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分隔开,多酚氧化酶不能与底物(多酚类物质)结合发挥催化作用(2)①.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丧失②.PPO的量、酚类物质的量和浓度、反应溶液的pH等③.25℃~75℃(3)高温炒制【小问1详解】多酚氧化酶是存在于质体中的蛋白质类酶,可以催化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形成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当含有PPO的植物在组织受损时,或贮藏时因为失水、低温等原因,植物组织或细胞就会发生褐变,据此可知,植物组织或细胞未受损时,果蔬没有发生褐变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分隔开,多酚氧化酶不能与底物(多酚类物质)结合发挥催化作用,因而没有发生褐变。【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土豆中多酚氧化酶活量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其他无关变量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宜。①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100℃条件下PPO失去活性,这是因为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活性丧失。②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实验,主要有PPO的量、酚类物质的量和浓度、反应溶液的pH等。③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探究PPO的最适温度,则需要在25℃~75℃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找到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检测的温度。【小问3详解】茶叶细胞中也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绿茶制作时,为了保持其绿色,需要将刚采摘的茶叶先进行“高温炒制”,这样可以使OPP失活,以防变色19.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易使植物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