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库工程复建乡村公路(岳溪镇跳儿坝至新屋冲)S3-01PAGE第1页共22页路基、路面设计说明1.初设批复及执行情况本项目起于岳溪镇跳儿坝,止于新屋冲附近,路线全长约7.402公里;按四级公路(Ⅰ类)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米,行车道宽3*2米,设计荷载等级公路-II级,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全线中桥共1座,桥梁全长共43米,桥面宽7.5米,桥型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公路-II级;其他技术指标均按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有关设计规定执行。施工图执行情况:按照初设批复执行,本项目按照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米的四级公路(Ⅰ类)标准建设,路线起终点均与初设完全一致,部分路段根据实测情况优化了路线,路面采用20cm后水稳+20厚沥青面层,与初设批复一致,施工图路线长度约7.402公里,新增桥梁长43米/1座;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公路-II级。(初步设计批复详见附件)2.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2.1路基设计原则2.1.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2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2.1.3路基设计宜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水浸路段路基边缘标高应充分考虑与设计水位的关系。2.1.4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2.2路基横断面布置2.2.1路基全宽6.5米,其路幅构成为:0.25米(土路肩)+3.00米(行车道)+3.00米(行车道)+0.25米(土路肩)=6.5米,下图为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2.2.2平交、改路工程路基宽度根据原有道路宽度进行还建本项目路线局部挖断、填筑既有农村道路,部分平交口与农村道路高差较大,需对乡村道路改线,平交口范围内采用路面结构与主线路面一致。2.3加宽、超高方案路基超高过渡方式:四级公路(Ⅰ类):(1)路基宽度采用6.5米,行车道宽度为3.0米,土路肩宽度2×0.25米;行车道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2)路线设计标高为设计线处路面标高(即路中线处路面标高)。(3)路基超高过渡方式: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1/330≤P≤1/75,超高旋转轴与路线设计高的位置一致。本项目最大超高采用6%。圆曲线半径(m)与超高对应表设计速度(km/h)15最大超高(%)642超高(%)290(120)~6090(120)~5090(120)~15360~3550~20435~2020~12520~15615~10路基横断面加宽方式:路基加宽方式:圆曲线半径≤250米时应设置加宽,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Ⅱ类)(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线性渐变加宽和四级公路(Ⅰ类)线性渐变加宽。圆曲线加宽值(m)曲线半径250~≥200<200~≥15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5<15~≥10四级公路(Ⅰ类)0.400.501.901.201.802.002.603.20-波形梁护栏安装位置加宽方式:路基填方路段波形梁护栏加宽方式分为路肩墙路段,挡墙外悬0.5米,作为护栏安装位置,对于自然填方位置采用路肩加宽0.25米,作为护栏安装位置。2.4用地界一般路堤段路基排水沟或构造物外缘以外1米范围为公路用地范围;一般路堑坡顶边缘线以外1米为公路用地范围,设截水沟时截水沟外缘以外1米为公路用地范围。弃渣场等用地范围已一并给出,并计入临时占地。3.路基设计3.1设计依据及规范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部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3.2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处的标高。3.3填方路基设计3.3.1一般路基填方边坡设计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地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经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路基填方边坡坡率。路段内基本上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方(I类土除外)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植物根。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为开挖产生的泥岩、砂岩、亚粘土、粘土,路基填方地段地表覆盖层多为厚度不大的亚粘土、粘土、块石土,山沟间局部覆盖薄层淤泥质土,路基基础承载力高、整体稳定性好,填筑材料、地质条件等对路堤建设十分有利。填方边坡高度≤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8米<填方边坡高度≤20米时,其上部8.0m高度范围内边坡坡度采用1∶1.5,在8m高变坡处设1.5m宽平台,平台设4%横坡,8m以下部分边坡坡度采用1∶1.75。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在填方大于两米以及外侧坡度较陡的情况下,设置防撞护栏路段路基加宽0.5米宽度,以满足护栏设置的要求。3.4.2陡坡路堤设计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大于3m,阶面设向内倾斜2%~4%的横坡。对于因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整体稳定性欠佳的路段,应因地制宜设置了护肩进行支挡;在局部路堤底部和路床位置设置土工格栅加固。3.4.3路堤基底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茎、耕植土、淤泥,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必要时设置横向排水碎石盲沟,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在路堤填筑前还应实施地基填前夯实;对基础软土层较厚的填方路段应将软土清除换填。3.4.4高填路基设计典型段落高填方处理(K3+170~K3+270)(1)地质概况设计路面高程为261.04~262.39m,现状地面高程为239.3~250.5m,最大高差22.2m,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角一般11~28°。道路沿线大多基岩裸露,局部为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0.0~1.0m;下覆基岩为砂岩。线路区未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沿线现状稳定。按设计道路高程施工后道路为填方,最大填方高度22.2m。填方区现地面坡角较陡,具沿地面滑移的条件,设计拟采用坡率法进行支挡。(2)支护设计支护方案:分级放坡。具体方案如下:该段边坡拟采用坡率法进行分级放坡,一级边坡放坡坡比为1:1.50,二级边坡放坡坡比为1:1.75,每级边坡坡高8米,边坡间设边坡平台,平台宽1.5米。边坡填筑时,应清除地面表层土,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大于2m,小于4m。沟底软土地区应换填夯实后再进行填筑,针对跛脚较陡位置采用路堤墙形式进行收缩坡角。(3)稳定性评价该段边坡长100m,最大坡高为22.2m,该处地面坡角11~28°,具备整体滑动可能性。选取1-1′剖面进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3条进行折线滑动计算,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剖面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参数取值:后期压实填土天然重度取23.0KN/m³,饱和重度取24.0KN/m³,天然工况下内摩擦角φ取30°,饱和工况下内摩擦角φ取26°,粘聚力c均按0考虑;现状沟底紧邻跳蹬水库库区,地面处的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考虑长期浸水作用影响,天然工况下C取22.4kPa,φ取11.9°,饱和工况下C取16.0kPa,φ取8.9°。对填方边坡进行滑动稳定性计算时,陡坡段计算参数取压实填土参数,沟底平缓段计算参数取粉质粘土参数。计算方案(工况)为:天然工况,暴雨工况,计算成果见表3、表4。天然工况稳定性计算成果表条块号滑块面积重度γ1重量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下滑力剩余下滑力稳定系数G长度倾角内聚力内摩擦角ψRiTiPiFsm2KN/m3KN/mLi(m)αi(º)ci(KPa)φ(º)KN/mKN/mKN/m118.123.00416.36.221.30.030.0223.9151.20.01.48263.623.001462.88.920.50.030.00.99791.1512.30.01.54356.723.001304.17.614.30.030.00.95729.6322.10.02.27428.123.00646.35.225.80.030.01.00336.0281.353.01.19531.323.00719.95.319.10.030.00.95392.8235.618.91.37650.923.001170.78.229.20.030.01.00590.08571.1189.01.00740.723.00936.16.817.222.411.90.95340.8276.8224.50.75830.723.00706.111.34.922.411.90.95401.460.30.11.47暴雨工况稳定性计算成果表条块号滑块面积重度γ1重量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下滑力剩余下滑力稳定系数G长度倾角内聚力内摩擦角ψRiTiPiFsm2KN/m3KN/mLi(m)αi(º)ci(KPa)φ(º)KN/mKN/mKN/m118.124.0434.406.221.30.026.0197.4157.80.01.25263.624.01526.48.920.50.026.00.99697.3534.60.01.31356.724.01360.87.614.30.026.00.95643.1336.10.01.91428.124.0674.45.225.80.026.01.00296.1293.536.41.01531.324.0751.25.319.10.026.00.94346.2245.80.01.24650.924.01221.68.229.20.026.01.00520.1596.0144.30.87740.724.0976.86.817.216.08.90.95254.9288.9204.60.60830.724.0736.811.34.916.08.90.95295.862.90.11.15根据以上计算,该段路堤边坡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47,为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15,为稳定状态。3.5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边坡设计应充分结合边坡的地层岩性、构造裂隙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等条件,并兼顾地形地貌、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符合新设计理念倡导的设计思维,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边坡设计与边坡防护工程紧密结合。为减小挖方高度、节约工程量、占地,挖方边坡按照每10米高为一级开挖,各级之间设置1.5米宽平台,向外倾斜4%。挖方边坡坡率主要依据地质条件确定,全线大部分边坡岩性主要为泥岩、局部为砂岩或砂泥岩互层。一般泥岩、砂岩的边坡,采用沿岩层倾角或按照1:0.50~1.0坡率放坡。3.6填挖交界路基设计为了减少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在路床以下设置三层土工格栅,伸入挖方区4米,伸入填方区8米,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3%,连接点极限分离力≥300N。填方区过度段采用挖方中符合填筑要求的碎砾石等填筑,如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3m,坡度2~4%。同时为保证路基地下水排放通畅,在路基填挖交界处土工格栅下部设置横向渗沟。3.7低填挖路基设计低填挖路段路基采用清除地表土后在路槽或地面以下换填挖方内的石方并压实。对于基岩裸露路段,换填压实石方,在填挖交界处由纵向盲沟连通将地下水从填方边坡排出,盲沟数量按实际收方计;第四系覆盖层较厚旱田、旱地路段,换填压实80厘米厚石方,压实度≥95%;第四系覆盖层较厚水田路段,需换填石方(压实厚80厘米),石方压实度≥95%,换填数量及范围见各工点工程数量表,在填挖交界处由盲沟连通将地下水从填方边坡排出,盲沟数量按实际收方计。3.8过湿土地基路堤设计本项目主要软土存在于沿线鱼塘、水田位置,全部段落软基厚度均≤3m,本次设计处置方式为:排除地表水后,对软弱土层进行挖除(挖淤换填深度见特殊路基设计图),采用开挖出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石方换填(换填考虑20cm沉降),并反复碾压直至地基稳定达到要求。3.9·下穿成达万高铁位置路基设计本项目主要在K1+500位置处下穿成达万高铁黄家沟中桥,下穿位于黄家沟中桥2号墩与3号台之间下穿。边坡支护桩距3号台最短距离为4.7m,Y042路线边线距2号墩最短距离为7.7m,根据地勘显示覆土层厚3.5米,净高高度大于5.5,覆土层较薄,强弱风化线土层距离为2.5米;本次设计遵循高铁业主意见及相关规范采用桩板路基+边坡支护桩形式通过。对高铁无影响。施工顺序及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方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满足施工及验收要求的相关图纸、说明等内容,确保施工安全。针对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及高铁相关单位论证后走相关审批流程,审批通过后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施工,严控安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如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修改的,修改后的专项方案应当重新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应派相关技术人员参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顺序:先进行边坡抗滑桩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桩板路基施工;由于高铁桥梁已经施工,抗滑桩及桩板墙都建议进行人工挖孔桩。4.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4.1路堤填筑1)采用填料应分层摊铺,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cm、填石路堤不应超过50cm。2)对于沿线弱~微风化的砂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14T以上)。对下路堤,一般最大粒径15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不宜超过40cm。4.2路堤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4.2.1路堤的压实标准表4-1土质路堤(含土石路堤)压实度标准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4注: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填石路基的压实标准:填石路堤施工应采大功率的振动压实机具或重型夯实机具,对于不同强度的填石料,压实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施工机具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时,不能进行填石路堤施工。表4-2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表4-3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表4-4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3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4.2.2路堤与结构物基底的压实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要求进行压实,其具体要求如下:一般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90%,高填方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92%。填挖、半填半挖及新老路基交界处填方一侧的压实度:下路堤92%、上路堤94%、下路床94%、上路床94%。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床范围内压实度不低于94%。填石路堤的紧密程度在规定的深度内,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挡土墙基底、涵洞基底换填和涵洞、通道基底一侧回填后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0%~94%。涵身台后填方基底和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应大于95%。4.3路基填料强度表4-5路基填料强度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cm)CBR(%)填料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105.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5.1路基防护路基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边坡高度采用相应合理的防护形式,为贯彻新的设计理念,尽量避免采用大量圬工防护的形式,应把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密切结合,做到环保、舒适、美观、协调、和谐等。边坡大量采取绿化、美化处理,最大限度地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掩蔽工程建设对自然地貌破坏的痕迹;对于整体稳定好,坚硬的边坡,不采用任何绿化、防护形式,保持其天然的地质景观。挖填方边坡根据业主要求不考虑防护,只针对顺层边坡无放坡条件的进行锚杆框架梁+路堑墙方式进行防护。6.路基、路面排水、6.1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天然河沟等组成。路基排水原则上不与农田灌溉、水塘鱼池相干扰。根据设计径流量计算及当地成功经验,分别确定路界内各项排水设施断面尺寸。6.2排水沟一般填方路段设置10cm厚C20砼矩形排水沟。排水沟尺寸40×40cm。改沟水接入排水沟时根据实际汇水量确定排水边沟尺寸。6.3边沟挖方路段设置10cm厚C20砼矩形边沟,边沟尺寸为40×40cm两种。边沟靠近路侧同路肩一并硬化,细部图详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6.4截水沟在实际需要的挖方路段汇水面积较大坡顶外不小于5m处设置10cm厚C20砼截水沟,尺寸采用40×40cm的矩形截水沟。施工中根据实际地形情况酌情设置,截水沟两端出口采用跌水或急流槽将水引入边沟。天然沟渠、低洼地。7.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路基废方主要发生于较大的挖方路段,应尽量利用其有用部分。弃土堆的设置在充分征求地方意见、兼顾地方综合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量集中布置,严格遵守水土保持的有关法规,与当地农田建设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注意保护林木、农田、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完善排水、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地方规划进行绿化或复垦。(1)路基弃方、借土应充分考虑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运距远近条件,不要因弃土场、取土坑的选择不当引起新的地质灾害,不得影响路基稳定及斜坡稳定。(2)弃土场排水结合实际地形,合理设置排水沟,将排水沟与天然沟渠相接,避免冲毁农田。(3)弃土场可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弃土场坡面须进行防护;弃土场顶面须设置2%的坡度,以利于排水。(4)弃土场表面须回填粘土层,并植树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5)路段内清表、清淤产生废方,可用于土路肩、边坡绿化。(6)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作好弃土场培土复耕工作。弃土场首先应作好排水、防护工作,在弃土场四周或中部修建排水沟,在底部设置盲沟,及时截住流向弃土堆的水流、排除弃土场内集水,解决好弃土场排水系统与天然排水系统衔接问题,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应先在适当位置修建挡土墙、护脚等构造物,保证弃土场整体稳定性,避免弃土场出现坍塌、滑动等灾害,对于邻河弃土场的迎水面还应设置抗冲刷设施。弃土场应分层弃土,分层碾压,弃土场完成后还应作好绿化、复耕等水土保持工作,也可种植果树,创造经济效益。本项目设置弃土场3处,详见S3-27\S3-288.路面结构设计8.1设计依据8.1.1设计依据及文件(1)初步设计文件。8.1.2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8.1.3设计标准面层:水泥砼,厚度20cm。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厚度20cm。基层顶面弯沉值检验值为:87.7(0.01mm)路基顶面回弹模量:40MPa,其顶面验收弯沉值:232.9(0.01mm)。8.2路面结构设计技术参数设计参数设计内容: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公路等级:四级公路变异水平的等级:中级可靠度系数:1.07面层类型:普通混凝土面层行驶方向分配系数1车道分配系数1轮迹横向分布系数0.39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混凝土弯拉强度4.0MPa混凝土弯拉模量29000M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5.0m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Ⅱ面层最大温度梯度88℃/m接缝应力折减系数0.87基(垫)层类型土路基层位加铺层材料名称厚度(mm回弹模量(MPa)1水泥稳定碎石20013002土路基40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116.4MPaHB=200r=0.676SPS=1.52SPR=2.93BX=0.76STM=1.94KT=0.54STR=1.04SCR=3.97GSCR=4.17RE=-7.33%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45路面的设计基准期:10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28812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轻等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116.4MPa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200mm拟定的路面结构组合如下:路面结构组合(总厚度40cm):8.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42.5的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2)集料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9.5mm~31.5mm、4.75mm~9.5mm、2.36mm~4.75mm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5%;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5%;含泥量应不大于3%,4号料中0.075mm通过率应不大于20%(宜不大于18%);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6的规定。基层/底基层集料的级配的颗粒组成范围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液限塑性37.531.5199.54.752.360.60.075%%基层/底基层100100~10068~8638~5822~3216~288~150~3<28<93)水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饮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2)混合料组成设计水泥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试验中所用的各项材料必须为施工中实际使用的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8%,7天龄期的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应≥3.5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本次设计按5%计量,实际剂量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在基层施工前应铺筑不小于200米的试验路段来确定大面积施工的控制参数及修改、补充施工组织方案。试验段养生达到规定龄期时应进行钻芯实验检测,验证能否满足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如不能应重新铺筑实验段。应对试验段各项控制参数及施工方案进行总结,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施工。3)施工注意事项(1)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保持一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均采用路拌法是采用平地机摊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基层压实度≥98%。为减少基层的开裂,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上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决不能让基层暴晒变干开裂,养生完成后应尽快铺筑面层。(2)养生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成型24小时候后,宜采用150g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土工布可重复利用。可用撒水车经常撒水养生,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潮湿,应注意表层情况。水泥稳定粒料成型后严禁复压及开放交通。基层的养生期不宜小于7d,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除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应先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8.4水泥混凝土面层组成设计设计以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产生综合疲劳损坏作为设计标准,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综合疲劳应力不高于水泥混凝土板的弯拉强度作为控制指标,对路面厚度进行了计算。行车道混凝土板尺寸为400cm×325cm(长×宽)。水泥混凝土板厚均为20厘米,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路面面层弯拉弹性模量为Ec=29GPa,要求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为42.5号,所用石料必须满足有关规范对石料强度指标的技术要求,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路面的抗滑以构造深度不低于0.6mm,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0.46,掺用的外加剂应经配合比试验应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假缝上部的槽口用切缝机进行切割。构造物横穿公路时,构造物顶面至板底距离小于120cm时,其顶面及两侧各6m范围内的混凝土面板采用钢筋网补强。1)材料要求(1)水泥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并附带厂家提供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单及合格证等证明。(2)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3)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4-2含泥量(冲洗法)(%)≤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0.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颜色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标准级配范围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0.60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见表4-4碎石压碎指标(%)<15岩石抗压强度(MPa)水成岩≥60变质岩≥80火山岩≥100针片状颗粒含量<15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为SO3)(%)<1含泥量(冲洗法)(%)<1标准级配范围级配类型粒径(m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2)施工要求(1)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拌和、运输、摊铺及养生,应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关规定办理。(2)在浇筑混凝土面层前,应将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基层表面上的浮土杂物予以清除,并进行必要的修整。(3)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其容量应根据摊铺机械的性能、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6.4条的规定,可参考下表。装运混合料,应防止漏浆和离析,夏季和冬季应有遮盖或保温措施,卸料不宜高于1.5m。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摊铺完毕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运输允许最长时间(h)摊铺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5~1022.510~201.5220~3011.530~350.751.25(4)使用小型机具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也可采用质地坚实变形小的木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不允许漏浆,模板宜于水泥砼面板同高,并应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向安设。混合料摊铺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5)混凝土混合料可采用人工摊铺或小型机具摊铺。摊铺时应连续均匀地进行,以保证摊铺质量。(6)凡不能用机械摊铺的区域,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也可用人工摊铺。摊铺应在整个宽度连续进行。中途如因故停工,应设施工缝。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采用人工摊铺时,严禁抛掷和耧耙,以防离析。(7)对混合料的振捣,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砂浆为准,不宜过振。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有无下沉、变形或松动。(8)做面时严禁在混凝土面板上洒水、撒水泥粉,当烈日暴晒或干旱风吹时,宜在遮荫棚下进行。表面抹平后应按图纸要求的表面构造深度沿横坡方向采用拉毛处理,应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要求。(9)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可采用人工进行拉毛。拉毛沟槽的几何尺寸,槽深为2.0~3.0mm,槽宽为5.0mm。(10)混凝土板做面完毕,应及时养生。养生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条件选用湿砂养护或喷洒塑料薄膜养护剂等方法,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11)切缝切缝方式应根据本路气温条件选择适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规定的三种切缝方式中的一种,本路除冬季施工昼夜温差大于10℃时,可采用软硬结合切缝外,其余应采用硬切缝,温度小时乘积建议采用300温度小时。横向缩缝、施工缝上部的槽口,应采用切缝法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采用哪种切缝方式是施工地区下午1~3时最高温度与凌晨1~3时最低气温的温差决定,见下表。施工气温与防止断板应采用的切缝技术白天夜间温差(℃)切缝方式缩缝切深<10以200度×时积控制硬切缝,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硬切缝1/4~1/5板厚10~15每隔1~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硬切缝补切,软硬结合软切深度4~5cm,补深1/4板厚,已断开的缝不补切>15宜全部软切缝,抗压强度约1~1.5MPa,人可行走软切缝深大于等于5cm,未断开的接缝,应硬切补深到不小于1/4板厚注:①注意降雨后刮风引起的路面温度骤降,面板温差在表中规定范围内,应按表中方法提前切缝。②度×时积:自拌和起算的混凝土平均温度与延续时间的乘积。横向连接摊铺,对先摊铺的砼板块沿切缝已断裂的地方,应做上记号。在后面摊铺的路面切缝时,应在此提前软切缝。纵向缩缝可全部硬切缝,最长时间不宜超过48h。建议采用常温施工式聚氨酯填缝料,具体要求如下:聚氨酯填缝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失粘(固化)时间(h)3~16弹性复原率(%)≥90流动性(mm)0(-10℃)拉伸量(mm)≥25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0.4粘结延伸率(%)≥400(12)在纵坡大于7%的路段,路面作拉毛抗滑处理。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构造深度为10mm,槽间距25cm(详见相关示意图)。3)接缝(1)纵向施工缝①纵向施工缝应平行于路中心线。②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拉杆上。浇筑邻板后,缝的上部应切割规定深度的缝槽,然后填充填缝料。③纵向施工缝设置拉杆时,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并应设置在板厚中央。(2)横向缩缝①横向缩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并符合图纸要求。②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3)胀缝①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并符合图纸要求。②胀缝的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上部应浇筑填缝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③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应在缝的两边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4)横向施工缝①每天工作结束或浇筑工序中断超过30min混凝土已初凝时,应设置平接横向施工缝。②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设计位置吻合,与路面中心线垂直。③多车道路面的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一横断面上。(5)填缝①混凝土面板所有接缝凹槽都应按图纸规定,用填缝料填缝。填缝材料和填缝方法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②缝槽应在混凝土养生期满后及时填缝,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干燥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填缝前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③填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其灌注深度宜为缝宽的2倍,当深度大于30-40mm时,可填入多孔柔性衬底材料。在夏季应使填缝料灌至与板面齐平,在冬季则应稍低于板面。④在开放交通前,填缝料应有充分的时间硬结。4)本说明及图纸中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交通部部颁标准和现行相关规定执行。8.5路面施工8.5.1路面施工前的准备1)下承层的检查在修筑基层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查,要确保上路床填料的强度CBR≥6%及压实度≥95%。主要进行以下项目检验:碾压检验: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3~4遍,不得有翻浆、弹簧、轮迹等现象,检验频率要求全面、随机。路基强度检验:当取用承载板检验时,每100~200米至少布置一个测点,每个测点在上、下行车道中至少有三个数据。当采用弯沉检验时,每20米至少8个数据,每一评定长度为200~500米。对于承载板检验或实测弯沉值不能满足设计E0值要求时,应找出其周围限界,进行局部处理,直到满足要求。如果采用弯沉检验,作一定数量的承载板与弯沉的对比检验。平整度检验:应每50米一处以上,质量标准应在2cm以内。标高检验:路面施工前应对路基的顶面设计标高进行认真核查,以满足路面设计厚度的要求。2)材料与设备检查(1)施工前必须检查购买的商品水稳的来源和质量。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3)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规范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5)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3)铺筑试验路段(1)各层路面正式铺筑前均应做试铺路段,普通路基段试验路铺筑长度应不小于300m,且宜在直线段上铺筑。(2)试验路铺筑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应一起对试验路进行跟踪观测,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3)试验路铺筑结束后应对试验路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频率应比正常路段适当增加,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路铺筑情况及试验检测结果及时向业主提交试验路总结报告,业主应组织相关单位对试验路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是否正式开工。(4)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业主或监理的批复。8.5.2基层施工1)材料准备、拌和场地和施工设备要求(1)集料材料的采购、准备以及技术要求①料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沿线现有碎石矿场的山体岩石成因、产状、矿物的构成特点、材质、产量(生产规模)和加工设备的配套性等来确定,沿线选择较大生产能力的料场,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由中心实验室试验确认后报业主批准,最终划定石料生产企业范围作为水稳集料供应料源。②施工单位的每层集料应至少储备5~10万吨,作为水泥稳定基层具备的开工条件之一,并且每层料源必须稳定,不得取自不同料厂的集料混合使用,同时采石厂应具备储存5~10万吨集料的生产量,以最大限度减小由于材料和施工工艺造成的施工变异性。③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质量技术标准本设计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执行。(2)拌和场地的选择施工单位应考虑经济、便利、环保等方面,宜选择在地势较高、地质情况较好、周围环境干燥的地点。尽量不占用耕地,料厂需要硬化。考虑到集料含水量对水泥稳定基层缩裂的影响较大,应在拌和场细集料堆放处设置防雨棚。(3)拌和设备水稳碎石集中厂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不低于400t/h,应保证至少四个料仓,各种材料的配给数量均由电脑控制,自动计量。(4)摊铺设备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工程量大、工期时间短的特点,施工单位应选择质量可靠、机型先进的设备两台,考虑设备间相互匹配的问题,应尽量选用摊铺机梯队摊铺,同时要求两台新旧程度相近、同型号。如有变化,应对其机械性能参数确认后方可使用。找平传感器采用双纵线传感器控制,外侧用钢线,便于找平基准的调整和前移,在接缝处采用纵向滑靴传感找平,找平基准选在前面已摊铺的基层上。(5)碾压设备施工单位应保证一个工作面至少提供1台11吨以上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两台18T以上的轮胎驱动式单钢轮振动压路机(激振力大于50吨),一台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6)仪器配置:1)振动压实成型机或重型击实仪(混合料采用骨架密实级配的必须配置振动压实成型机。)。2)标准筛(方孔)。3)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4)压碎值仪。5)针片状测定仪器。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备。7)灌砂法压实度测定设备。8)路面平整度仪(三米直尺)。9)弯沉仪、百分表、标准车。10)测定水泥用量用的滴定设备11)钻芯取样设备12)承载板、百分表、千斤顶等2)试验段质量技术要求(1)根据目标配比进行水泥混合料试拌,待稳定土拌合站各项控制参数稳定后,取样测定矿料级配变化情况。(2)场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自卸车运送到摊铺现场。如果运输距离长,或者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变干,应该用适当的布将其覆盖,以防水分损失或沿路飞扬。(3)摊铺机尽量连续摊铺并消除粗细离析现象。若配合比发生离析现象,应停止摊铺,调整配合比或将摊铺机械调整后方可进行摊铺。(4)压实是铺筑半刚性基层混和料的关键环节,在现场达到较高的相对密实度,可使混和料具有良好的性能。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等都可以用来有效的压实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由于水泥稳定碎石中主要为粒料,在压实时粘性很小,所以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都是最适宜的压实工具。由于水泥属水硬性结合料,故对混合料的碾压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一般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延迟时间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不应超过2小时。(5)养生水泥稳定集料的养生工作相当重要,其强度的增长离不开水,应保持其养生潮湿。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强度初步形成,即开始养生。采用覆盖薄膜养生或洒水养生。养生不少于10天,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严禁车辆通行。(6)通过对试验段的铺筑,应对拌合站的供料配给参数、矿料级配、最佳含水量、摊铺机的熨平板、夯锤的连接、螺旋输送器的安装与调整、压路机的行走速度、振幅、频率、遍数和压路机的合理组合碾压方式、松铺系数、压实度、混合料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弯沉、干缩、温缩等进行总结、报告,试验段检测项目应比常规试验项目多,最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批准后方可正式铺筑。3)集中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不同粒级的碎石以及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正式拌和以前必须调试所有设备,使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应有覆盖,防止雨淋。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相互匹配,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拌和机的产量宜大于400t/h,如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过小,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应采用最低速度摊铺,减少摊铺机待料的情况。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18t以上重型震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应避免纵向接缝,应分两幅摊铺,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严格遵守试验确定的碾压机械组合和碾压便数,垫层应达到96%的压实度(按振动压实成型试验确定),底基层应达到97%的压实度(按振动压实成型试验确定),对于基层应保证达到98%的压实度(按振动压实成型试验确定)。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承包商现场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承包商技术人员在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作用,加强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2)监理人员现场质量控制实行监理人员挂牌旁站制度;监理人员应对原材料质量、施工质量进行一定频率的现场抽检,并对承包商试验检测工作进行旁站,以确保试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3)控制基层混合料施工质量稳定性,重点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离析不均匀现象。如果离析,可通过级配调整或缩短摊铺宽度解决。(4)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不合格应自行返工。(5)建立施工质量奖惩制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杜绝质量事故发生。(6)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问题水泥剂量检验:①水泥剂量的检验采用EDTA滴定试验快速确定;②每批EDTA用完,重新配制后要重作标准曲线:③施工检验条件和标准曲线条件相同(过2.5mm筛,同为干料或湿料)。④施工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0.5%~1%左右;⑤集料级配:取加水泥以前的矿料混合料检验其级配。加水泥以后的混合料级配,采用水洗法快速检验31.5mm、9.5mm、4.75mm三档料的通过率,尽量控制在设计级配附近,级配曲线精度要求为31.5mm为-2%,9.5mm为±6%、4.75mm为±5%内;⑥采用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控制混合料的强度在要求范围内,不应过大或过小(过大指强度平均值大于4MPa)。(7)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养生要求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强度初步形成,即开始养生。建议采用乳化沥青或洒水养生,乳化沥青养生前应用洒水车洒足水。养生期间严禁车辆通行,养生时间不少于10天。对于基层,如用乳化沥青进行养生。乳化沥青的用量按0.8~1.0kg/m2选用,宜分两次喷洒。第一次喷洒沥青含量约35%的慢裂乳化沥青,使其能稍透入基层表层,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如不能避免施工车辆在养生层上通行,应在乳液分裂后撒布3~8mm的小碎石,做成下封层。在无上述条件时,也可用撒水车经常撒水养生,撒水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稳定土层表面潮湿,应注意表层情况,必要时用两轮压路机压实。基层的养生期不宜小于7d,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除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应先清扫基层,并立即喷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也可先做下封层,以防止基层干缩开裂,同时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宜在下封层铺设后的10~30d内开始铺筑沥青面层的下面层。5)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1)一般规定①质量管理包括所用材料的标准试验、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②必须建立、健全工地试验,质量检查及工序间的交接验收等项制度。试验、检验应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真实可靠。③工地试验室应能进行所用基层材料的各项试验,还应具备进行现场压实度和平整度检查的能力,应配备弯沉测量的仪器和路面钻机。④各个工序完结后,均应进行检查验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凡经检验不合格的段落,必须进行补救,使其达到要求。(2)材料的标准试验在组织施工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质试验,评定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用于基层的原材料应进行标准试验,试验项目见下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实测项目试验项目材料名称频度含水量砂砾、碎石、石屑等集料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颗粒分析砂砾、碎石、石屑等集料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液限、塑限级配砾石或级配碎石中0.5mm以下的细土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砂砾、碎石、石屑等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砂砾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碎石种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压碎值砂砾、碎石、石屑等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砂砾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碎石种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土对土有怀疑时做此试验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水泥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一个样品料源或标号变化时重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项目及其达到的目的如下表所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试验项目试验项目试验目的重型击实试验求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规定工地碾压时的合适含水量和应该达到的最小干密度,确定制备强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试件所应该用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确定制备承载比试件的材料含水量承载比求工地预期干密度下的承载比,确定材料是否适宜做基层及底基层抗压强度进行材料组成设计,选定最适宜于用水泥稳定的碎石集料;规定施工中所用的结合料剂量;为工地提供评定质量的标准延迟时间对已定水泥剂量的混合料,确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施工允许的延迟时间(3)铺筑试验段在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通过铺筑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确定以下主要项目: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材料的松铺系数。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集料数量的控制;②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③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⑥密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通过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还应确定控制结合料数量和拌和均匀性的方法。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通过严密组织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规定允许的拌和时间。(4)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外形尺寸的控制和检查以及质量控制和检查。均应符合下表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外形尺寸检查项次检查项目基层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底基层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压实度代表值(%)≥97≥95每200M测2处压实度极值(%)≥93≥912平整度(mm)≤12≤15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3纵断高程(mm)+5,-15+5,-15水准仪:每200米4个断面,每个断面3-5个点4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延米4处5厚度(mm)代表值-10-12按JTGF80/1-2004附录H和JTJ059-95的要求检查每200m每车道1个点合格值-20-306横坡(%)±0.5±0.5水准仪:每200米测4个断面7强度(MPa)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过程中每2000m2测1个样品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取钻件(俗称路面芯样)检验其整体性。水泥稳定基层的龄期7~10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钻件。如果路面钻机取不出完整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基层的界限,进行返工处理。(5)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目的是判定完成的路面结构层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的要求。检查的内容包括工程竣工后的外形和质量。对水泥稳定碎石工程质量按下表进行检查验收。水泥稳定碎石质量合格标准值检查项目检查数量标准值极限低值压实度6~10处基层97%,底基层95%基层93%,底基层91%颗粒组成2~3设计级配范围及要求水泥剂量3~6设计值设计值-1.0%9施工注意事项9.1前期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2)在填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清理完地表面后,应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才可进行填方作业。9.2填方路堤9.2.1基本要求1)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2)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3)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4)在填方施工中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填方范围内不能有坑凼积水,盲沟进出口不得堵塞。软基路堤施工应控制填筑速度,避免过快的填土加载造成地基失稳破坏。5)软弱地基土不宜直接碾压,应先处治后进行碾压,避免地基土结构破坏。9.2.2填筑要求1)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2)土方路堤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5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3)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当石料含量为50~75%时,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400mm;石料含量大于75%或小于50%时,其压实作业应遵守技术规范中关于填石路堤或填土路堤的要求,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路床面100cm厚度内不应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4)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值,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值,最后削坡。5)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6)半填半挖路基和斜坡路堤要在除去覆盖土层的基岩上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3m,并向内倾斜2~4%的横坡;填筑时按错台高度分层填筑并压实。9.3挖方路堑9.3.1基本要求1)开挖土方不应使用爆破施工。开挖石方爆破作业应以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为主,以保证挖方边坡坡面稳定、美观,严禁采用大型爆破和洞室爆破。2)路堑开挖中,如遇土质变化需修改施工方案及边坡坡度时,应及时报批。3)路堑路床的表层下为有机土、难以晾干压实的土、CBR值小于规定的土或不宜作路床的土,均应清除换填为符合规定的土。4)石质路堑边坡清刷及路床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石质挖方边坡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尺寸不应大于20cm,超爆凹进部分尺寸也不应大于20cm。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尺寸均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进行处理。(2)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下挖2~3m时,应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边坡,同时清除危石、松石。清刷后的石质路堑边坡不应陡于设计规定。(3)石质路堑边坡如因过量超挖而影响上部边坡岩体稳定时,应用浆砌片石补砌超挖的坑槽;(4)石质路堑路床底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后的路床基岩面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如过高,应凿平;过低,应用开挖的石屑或灰土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5)石质路堑路床顶面宜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时宜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6)石质路床超挖大于10cm的坑洼当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连通,渗沟宽不宜小于10cm,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宜小于6%。如渗沟底低于边沟底则应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应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宽不宜小于60cm;纵向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填碎石,并与路床同时碾压到规定的要求。9.3.2施工要求1)路基开挖时必须准确测定出设计边坡线,以坡口线由上而下开挖,严禁进行掏挖或平口抬炮施工而影响边坡稳定,特别是深挖边坡应严格控制其坡比和平台宽度。若采用预裂爆破,则应合理布置预裂孔和主爆孔位置,各预裂孔的角度应与设计边坡坡度一致。预裂孔应先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24-面向自定义图形的对象设置
- 艾滋病易感人群
- 二零二四年度承包合同:大型水电工程承包协议(2024版)3篇
- 2024年图书室工作总结怎么写
- 道路排水改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技术标范本
-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
- 二零二四年度互联网技术与服务合同标的及合同服务内容扩展3篇
- 核酸检测培训宣传
- 财务行业新员工培训
- 新东方助教培训
- 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汽车鉴定与评估》全套课件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 大数据处理期末考试题库
- 中小学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
- 大学英语课程说课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计算机专业生涯发展报告
- GB/T 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
- 助农创业项目策划书
- 仓储物流部仓库定位与选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