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锋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1页
三锋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2页
三锋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3页
三锋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4页
三锋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锋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

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

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

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

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的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

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

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

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

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

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

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

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

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

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接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

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

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

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

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

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

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

国应新生。

(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

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

A=}#}

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

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

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

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

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

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

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

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

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

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

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

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

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

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

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

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走

向强盛的自豪之情。

B.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

情。

C.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投降典礼”持续到傍晚,另一方面象征着军国主义的

失败。

D.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

雄气概。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B.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

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揭示了全文的脉络,也照应了题目和开头。

D.《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

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3分)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材料二在论证方法和语言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6分)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

乞丐

【英】毛姆

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环绕广

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

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

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的零钱,只能对那些纠

缠不清的乞丐频频摇头。他们不给你片刻的安宁,报童硬要把那些湿漉漉的报纸卖给我,乞丐们苦苦哀求

指望能得到点施舍……但是他们随时留意着那个肥胖的警察,他会拿着皮带突然冲过来,照着他们的头或

后背狠狠地抽上一鞭子。

突然,我被一个乞丐吸引住了,他的头发和胡子红得耀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烂不堪,勉强遮体。

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头。在饥饿的人群里他显然最为可怜。他大约40岁,是唯一不开口

说话的乞丐,甚至连手都不伸出来,只是凝视着你,让人感到极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给他一个硬币,他会

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样的手,拿过硬币,也不说一声谢谢,就木然地走开。

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时间一样长,用悲凉的目光看着我。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失魂

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种让人恐惧的东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没有什么好给他的,为了不让他

白等,我摇了摇头。过了一段时间,他走开了。

傍晚时,凉风再次把我诱惑到了广场上。不久,大量的人群从四周的街道拥入广场,黑色的兀鹰尖叫

着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以啄食,它们就会猛然坠落地面,再从人们的脚下急急忙忙

地跑开,我又看到了那个红发怪人,他没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计他还记得早晨没能从我这里获取分文,

觉得再这么做没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个水手,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从船上开了小差,逐渐堕落到目

前这种令人同情的状况。他不见了。

夜里醒时,不知道为什么,他衣衫褴褛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

曾经见过他,但是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我度过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样。但我在守候红发乞丐的到来,当他站在我邻近的桌子旁边时,我

仔细观察着他。现在我非常确信在哪里见过他,甚至认识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为不能把他对上

号而恼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经在你的舌尖上,却又一下子溜走了。这一天

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新的一天又到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广场上,一声不吭。他站在一张桌子跟前,离我两张桌子远,

无声地恳求着。这时,我看见了那个警察,他偷偷绕过来,用皮带照着红发乞丐响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

身子一缩,但他既不抗议,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对这种鞭打的刺痛习以为常,他缓缓移动的

身躯悄然融入降临到广场的暮色之中。然而这残酷的一鞭却抽醒了我的记忆,我突然想起来了。

他肯定也认出了我,因为这20年来我的外貌变化不大,这就是他从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我

桌前停留的缘故。我认识他已经有20年了。那时候我在罗马过冬,每晚都去一个餐馆用餐。餐馆的常客多

是一小群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艺术院校学生。我们经常在那里无休无止地争辩着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话题,

他那时还是个大男孩,不会超过22岁;蓝眼睛、直鼻梁、红头发,长得很讨人喜欢。我记得他说曾在美国

水果公司工作过,因为想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那份工作。由于他过于傲慢,他在我们中间不怎么受欢

迎。他觉得我们是一群可怜虫,并对此直言不讳,他不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因为我们的赞誉对他来说毫无

价值,对我们的批评他则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极其自负,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一切。他那么

自信,而这种自信也让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

我回想起当时他那种意气风发、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及目中无人的样子。这不可能是同一个

人,但是我确信这就是他,我起身去广场寻找他。我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让他变成现在这

种样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带着奢望投身艰难的艺术行业,但

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处落脚之地,好让自己不被饿死,这太可怕了。

我问自己能帮他些什么。我绕着广场走着,天色越来越暗,我担心自己错过了他。我经过教堂时看见了坐

在台阶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

“你还记得罗马吗?”我说。

他一动不动,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没有我这个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

空洞的蓝眼睛落在台阶底层那些为什么东西尖叫着争作一团的兀鹰身上,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从口袋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3页(共8页)

A=}#}

里掏出一张黄色背面的纸币,塞进他手里,他看都没看它一眼,然而他的手动了一下,像爪子一样的细手

指握紧纸币,搓揉着,搓成一个小纸团后把它移到拇指上,一下子弹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鹰中间。

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就见一只兀鹰用嘴衔起它飞走了,两只尖叫着的兀鹰紧随其后。当我回过头来时,那

个人已经走掉了。

我在韦拉克鲁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发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极为消瘦的身体,还有与众不同的乞讨方式,

这一情节为下文的叙事张本。

B.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凶狠无情地用皮带抽打、驱赶中心广场上的乞丐,这写出了

乞丐们悲惨恶劣的生存环境。

C.20年前意气风发的红发青年现在却以乞讨为生,被警察欺辱也懒得抗议,这种反差意在暗示懒惰

是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

D.“我"想帮助红发乞丐的急切心情与红发乞丐对“我”的漠视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两人在人

生追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7.文中多次写到兀鹰,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炽热的广场、耷拉着的椰子树,让人感到焦躁沉闷:而巨大兀鹰的出现,更强化了这种压抑

不安的感受。

B.一群兀鹰争抢着食物,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上的人们为填饱肚子而劳碌奔波、四处乞讨,二者构

成映衬关系。

C.“扇动笨重的翅膀"尖叫着争作一团”“聒噪"等描写,既表现了兀鹰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

者的情感态度。

D.兀鹰多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暗线,与时间这条明线在文章结尾交汇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意味深长。

8.红发乞丐能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什么把“我”给他的纸币搓成一团弹到空中?(4分)

9.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小说从“我”的视角叙述,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22分)

材料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宇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

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

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

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4页(共8页)

A=}#}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材料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吾闻A之B良贾C深藏D若虚E君子盛德F容貌G若愚

11.下列对文本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是庄

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

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

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

文中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D.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车轴,可代指车轮或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

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老子认为生意真正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

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文本二中《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

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D.文本二中《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4分)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4分)

14.文本一中,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主张?(5分)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5页(共8页)

A=}#}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①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①本词创作于作者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

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②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句“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统领全篇,充盈着词人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

B.“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用来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此处表达作者对恶势力的厌恶

痛恨之情。

C.下阕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只有西风呜咽。写出了词人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时刻想着报效

国家。

D.本词运用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蕴含开阖顿挫的气势。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与本词中对英雄的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词人对英雄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感。(6分)

三、情景默写(本题共6分)

17.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

(1)《大学之道》中的“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

“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梦见亡妻,别后种种却无从说起,“___,

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限凄凉。

(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

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有“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9分)

试问世间,谁不知道九寨的美呢?谁又能忘了九寨沟的美呢?五彩斑斓的树林,倒映在晶莹透亮的海

子里,水中静静躺着的,是凝固了时光的巨木残枝,它们或浮于水面,或沉在水中,或半浮半沉荡漾在湖

心,亭亭玉立的样子,宛若一处天然的巨型盆栽。各种各样的蓝,各种层次的绿,那深蓝,那墨绿,在阳

光的折射下,如梦似幻。就算好莱坞用超高特效技术拍摄的奇幻电影所呈现的梦幻和浪漫与之相比也

A。九寨沟的美,是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的,只有大自然能创作出这样B的杰作,人类自己是

描摹和复刻不出来的。

有人说,光是这108个充满了梦幻色彩般不可思议的海子,就已足够令人C,更别说还有叠

瀑、彩林和雪山风光。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九寨沟的美都到达了极致,今年的你,要考虑一下吗?

出发,抵达,静静站在那片天地间,静静感受那里的流光溢彩,才是拥抱九寨的最好方式。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6页(共8页)

A=}#}

18.请在文中A、B、C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多种修辞,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6分)

我国早在2008年6月就开始实行“限塑令”,在此之前,我国城乡居民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

袋,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一度超过20%。①_____________,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下降到3%以内,

主要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