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12内容理解与概括【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考点解读】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与概括,考生须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在的逻辑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方式和考点是相对稳定的。命题人通常会选择浅易的叙事或史传类文言文,一般不会选择纯粹论说类文本。尽管设题的方式不同,但试题一般都指向对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知识导图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真题演练考法一概括内容要点(2023·西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葛洪《西京杂记》)【丙】冬夜读书示子聿③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考法二探寻事件原因(2023·青海西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①。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②,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节选自赵垣《云阳洞北小港记》)【注释】①凉樾低荫:树荫低垂,十分凉爽。樾,树荫。②解箨(tuò):脱壳。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说说【甲】文第④段为何要描写清冷幽寂的环境?2.【甲】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中“池如镜,如奁初启然”写出了池水的特点。(2023·辽宁营口)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贤⑥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èng,后作“诤”。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1.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甲文中哪两句话阐述了同样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2.甲文中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与课文中的“迁客骚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韩愈为什么认为阳子不贤?考法三探究观点态度(2023·山东淄博)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②天章阁待制③,黜知饶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论救,以朋党坐⑥贬。尹洙⑦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⑧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乙]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⑨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⑩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①谠(dǎng):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阁待制:官职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给皇帝的奏议。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师鲁。⑧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⑨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⑩贼:伤害。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②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2023·山东东营)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告曰:“凡吏于土①者,若知其职②乎?盖民之役,非以役③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④乎吏,使司⑤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⑥,怠⑦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⑧零陵⑨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⑩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有删节)注:①土:地方。②职:职责。③役:役使。④佣:雇佣。⑤司:主持,掌管。⑥直:通“值”,指官吏所得俸禄。⑦怠:懈怠。⑧假令:代理县令。⑨零陵:地名。⑩的(dì):确实。1.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考法四分析评价内容(2023·江苏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古诗、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春题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乙】钱塘湖石记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⑥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予在郡三年,仍①岁逢早,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选自《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注】①石函:石函桥、石函闸。②笕:笕决湖。③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书面说明。⑥官河:文中指运河。⑦仍:连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1)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疏浚钱塘湖,筑堤修闸,灌溉良田千顷;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2)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23·广东深圳)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核心考向探究知识点一内容理解题误区分析【考向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经常考查内容的理解,大部分省份考查的是课内外对比阅读,也有部分省份考查课外阅读篇目。此类题目是容易丢分的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避免误区。【方法提炼】做题误区分析1.混淆人物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2.混淆“品性”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性的错位,误入陷阱。3.混淆事理命题人故意混淆题干要求和选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来检测考生这一方面的辨析能力。主要表现在混淆片面与全面、混淆未然与已然、混淆观点与事实、混淆直接与间接等方面的设误。①混淆片面与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写的是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而题干中包含了“严”和“不残”两方面的意思,选项犯了以偏概全之误。②混淆未然与已然。如“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其中B项上句“以北山石为椁”写的还是孝文皇帝对厚葬的一种“想法”,而不是写薄葬。考生若选该项,就犯了把未然当已然的错误。③混淆观点与事实。如“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其中“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写的是作者陈述的既有事实,而不是作者的观点。显然,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相符。④混淆直接与间接。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写的是齐桓公让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体现齐桓公“以民为本”的思想。知识点二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考向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题目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知识点。中考题干都会规定信息筛选指向,这些指向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者是人物的主要品行、行为、观点,或者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待选项均为文中语句,其中有些是干扰项。【方法提炼】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筛选文中信息,主要是要求学生会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事件,善于在复杂的信息区域内,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情理分清主次,排除干扰,正确答题。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题干要求,明确解题方向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解答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准确把握题干的关键词,尤其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次要弄清所考查的设问方式,如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直接表明”还是“间接表明”等,这是解答信息筛选题的前提和关键。2.结合原文信息,紧扣具体语境解答文言文考题的前提是理解,筛选信息题也不例外。不少题目若孤立地局限于选项思考,往往会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判断的失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应是阅读理解的原则,也是解题、答题的关键。因此,考场答题只有树立结合原文内容、紧扣具体语境去思考的意识,才能正确理解、准确判断词义和句意。不少选项孤立地看,很难判断其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但只要一结合其具体语境来思考判断,则不难得出答案。3.仔细比对遴选,排除方法优先掌握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正确筛选信息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排除法。一般来说,题目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就可排除包含该信息句的选项,这样就降低了选择难度。如此去伪存真的方法可让我们更快更准地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得出正确的答案。知识点三做题思路与方法【考向分析】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方法提炼】1.解题思路第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第二,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第三,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2.常见的作答方法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3.组织语言的技巧(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2)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模拟预测(2023·山东济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文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主张。(2023·山东德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时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功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共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为西河守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B.若君不修德
静以修身C.顾而谓吴起曰
顾野有麦场D.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B.《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甲文体现了这一点。C.“城”和“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大都分为大城和小城两部分,或称内城与外城,内城为郭,外城为城。D.魏文侯的“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及功臣的封赐。6.翻译句子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7.乙文中的名将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8.甲乙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乙文相当于论证了甲文的哪一观点?请写出具体语句(限一句),并结合乙文的内容和思路进行分析。(2023·辽宁锦州·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②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③,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④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注]①鄙:边境。②喟然:叹气的样子。③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④侍御:侍奉君王的人。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志虑忠纯:(2)性行淑均:(3)宋昭公出亡:(4)卒得反国: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晓畅军事/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B.悉以咨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C.吾知所以亡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D.被服以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11.翻译句子。(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13.【甲】【乙】两文揭示的国家衰败的原因各是什么?(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023·广东东莞·一模)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4.解释加点的词语。(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2)妻子不觌()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C.间有意欲起/其间千二百里 D.或栖于椟/或至不得行16.翻译下面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8.陋室主人刘禹锡和“书巢”主人陆游都堪称情趣高雅的“雅士”,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12内容理解与概括(解析版)【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考点解读】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与概括,考生须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在的逻辑性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方式和考点是相对稳定的。命题人通常会选择浅易的叙事或史传类文言文,一般不会选择纯粹论说类文本。尽管设题的方式不同,但试题一般都指向对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知识导图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真题演练考法一概括内容要点(2023·西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答案】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是按季节来写。描写山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调动各种感官写水,如,听觉、视觉、触觉等。【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先写山,后写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对山的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山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山的连绵和高峻。写水按季节顺序来写,先写夏天,再写春冬之时,最后写秋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对水的正面描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对水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夏天江水的盛大与湍急。乙文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写水。“数步,闻疾雷声,心悸”是听觉。“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是视觉。“以面受沫,乍若披丝”是触觉。【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葛洪《西京杂记》)【丙】冬夜读书示子聿③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答案】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要善于发问。【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由甲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由乙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和丙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可知,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不怕艰辛;此外还要善于发问,恳切求学。【点睛】参考译文:【甲】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考法二探寻事件原因(2023·青海西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①。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②,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节选自赵垣《云阳洞北小港记》)【注释】①凉樾低荫:树荫低垂,十分凉爽。樾,树荫。②解箨(tuò):脱壳。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说说【甲】文第④段为何要描写清冷幽寂的环境?2.【甲】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中“池如镜,如奁初启然”写出了池水的特点。【答案】1.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落寞、孤寂、凄凉。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平静、明亮、澄澈、透明【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的“清”直接点明潭水清澈的特点。乙文“池如镜,如奁初启然”意思是:池潭像镜子,好像镜匣刚刚打开一样。将池水比作刚刚打开的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池水平静、明亮、澄澈、透明。【点睛】【甲】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参考译文:(我们)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就到了一处小港。小港的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十分凉爽。沿着小港向西行,竹篱映照在水中,古老的房屋高高低低。当时刚下过一阵稀疏的雨,新笋脱壳,蔷薇盛开,听不到人的说话声。只能听见山间的鸟儿叫晴,草中的青蛙鸣叫罢了。村庄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石头山峰,就像一个大钟覆盖在地上。山峰的南面不能行走,向下看可以看见百尺悬崖,石壁环绕着池潭,石壁像佩玉,池潭像镜子,好像镜匣刚刚打开一样。(2023·辽宁营口)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贤⑥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èng,后作“诤”。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1.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甲文中哪两句话阐述了同样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2.甲文中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与课文中的“迁客骚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韩愈为什么认为阳子不贤?【答案】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第一问:“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是“以物喜,以己悲”。第二问:阳子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解析】1.考查筛选信息。乙文“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这两句话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济世思想。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为: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就为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两句话同样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济世思想。2.考查筛选信息。第一问:根据甲文中的“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得:“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是“以物喜,以己悲”。第二问:根据乙文中的“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可知,韩愈认为阳子不贤的原因是阳子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点睛】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就为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追求名望任用的。他们哀怜世道不太平,人民得不到治理;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勤谨不已,到死才停止。所以大禹治理洪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以至所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怜悯人民的困窘啊。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耳目对人来说,耳管听,眼管看,听清是非,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圣人贤人,是世人的耳目;世人,是圣贤的身体。再说阳先生要不是贤人,那就应该被贤人所遣使来侍奉他的君主;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而怜悯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考法三探究观点态度(2023·山东淄博)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②天章阁待制③,黜知饶州。余靖④安道上疏⑤论救,以朋党坐⑥贬。尹洙⑦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⑧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乙]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⑨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⑩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①谠(dǎng):正直。②落:革除。③天章阁待制:官职名。④余靖:人名,字安道。⑤疏:给皇帝的奏议。⑥坐:犯罪。⑦尹洙:人名,字师鲁。⑧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⑨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⑩贼:伤害。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②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答案】①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②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详解】①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结合“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句可概括为: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②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由“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句可知:余靖上奏折为范仲淹辩解,尹洙自请罪名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可以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的观点。据此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景祐年间,范仲淹担任开封府的知府,忠诚耿直,说话从无顾忌,他身边的人感到很不适应,就诬告范仲淹在大臣之间挑拨离间,还和一些大臣结为团伙。皇上于是革除他天章阁待制的职位,把他贬为饶州的知府。余安道上奏折为他辩解,因为“同伙”罪连累被贬。尹师鲁说:“余安道与范仲淹交情很浅,我与范仲淹情谊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应该连同获罪。”于是尹师鲁被贬为郢州的酒税监。欧阳修给司谏高若讷写信,责备他没有尽言官之职,不能辩明范仲淹、余靖和尹洙没有罪行,是清白的。高若讷很生气,收缴了这封信,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的县官。【乙】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友,小人以利益一致结成朋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然而我认为小人没有朋友,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益功名,所贪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实利就会相互争先,或者到无利可图了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全,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友。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那么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就能够携手同心、和衷共济,自始至终一贯如此,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友。“”(2023·山东东营)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告曰:“凡吏于土①者,若知其职②乎?盖民之役,非以役③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④乎吏,使司⑤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⑥,怠⑦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⑧零陵⑨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⑩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有删节)注:①土:地方。②职:职责。③役:役使。④佣:雇佣。⑤司:主持,掌管。⑥直:通“值”,指官吏所得俸禄。⑦怠:懈怠。⑧假令:代理县令。⑨零陵:地名。⑩的(dì):确实。1.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答案】1.两文都认为应该创设一种公平的社会氛围。2.甲文主要从正面描述了大同社会的美好;乙文主要从反面列举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而劝诫朋友。【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根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其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培养和睦气氛。可见,作者认为要选举贤明和有才能的人来做领导者,来创造“大同”社会。乙文:根据“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可知,其意思是:全都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凡是在这块地方生活劳作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一些小吏,让这些官为老百姓公道地办事。可见,作者认为做官,要保证社会的公平;由此可知,两文都认为应该创设一种公平的社会氛围。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两文都阐述了一种共同的主张,但写法不同:甲文:根据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开篇从正面提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根据甲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知,接着从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尽其才、货尽其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美好;乙文:根据乙文“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可知,其意思是:如今的官吏中,拿了他们的俸禄而不认真为他们办事的人,到处都是这样的。哪里只是办得怠慢、不认真啊,还有敲诈勒索、从中巧取豪夺老百姓的钱财。可见,乙文主要从反面列举当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根据乙文“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可知,其意思是:老百姓的权势地位与主人的权势地位虽不同,而怒恨这种贪官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老百姓真要起来驱逐处罚官吏,那官吏又能对老百姓怎么样呢?那些懂得这一道理的地方官,能不感到恐惧害怕吗!可见,作者分析形式、讲道理,进而劝诫朋友要以民为本,为民请命,做一个百姓爱戴的好官。【点睛】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仅仅敬爱自己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它被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就不会有人盗窃财物,作乱害人,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乙)山西永济人薛存义将要离开零陵了。柳宗元……对他说:“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全都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凡是在这块地方生活劳作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雇佣一些小吏,让这些官为老百姓公道地办事。如今的官吏中,拿了他们的俸禄而不认真为他们办事的人,到处都是这样的。哪里只是办得怠慢、不认真啊,还有敲诈勒索、从中巧取豪夺老百姓的钱财。假如,雇佣一名官吏来为你办事,接受了你的俸禄,不认真为你做事情,又偷窃你的钱财器物,那么你一定十分愤怒而且要罢黜并处罚他了。如今天下太多这类的人了,但是老百姓都不敢表示自己的愤怒和罢黜惩罚这些人的意思,这是为什么?是形势与以往不同了。老百姓的权势地位与主人的权势地位虽不同,而怒恨这种贪官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老百姓真要起来驱逐处罚官吏,那官吏又能对老百姓怎么样呢?那些懂得这一道理的地方官,能不感到恐惧害怕吗!”存义代理零陵县令已经两年了。起早贪黑地为百姓工作,深夜还不停地思考问题,勤勤恳恳,费尽心机;让告状的得到公平的处理,使百姓非常合理地纳税,百姓无论老少没有人心怀狡诈表现憎恨的。他的作为的的确确不是白拿俸禄的啊,他确实知道被罢黜是很可怕的,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啊。考法四分析评价内容(2023·江苏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古诗、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春题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乙】钱塘湖石记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⑥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予在郡三年,仍①岁逢早,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选自《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注】①石函:石函桥、石函闸。②笕:笕决湖。③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书面说明。⑥官河:文中指运河。⑦仍:连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1)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疏浚钱塘湖,筑堤修闸,灌溉良田千顷;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2)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答案】白居易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疾苦;切实为民着想的好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从“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可知,白居易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于是写了《钱塘湖石记》刻在石碑上;结合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白居易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疾苦;《春题湖上》和《钱塘湖石记》均写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春题湖上》一诗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钱塘湖石记》一文中,“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写他为了组织当地的官民,修筑西湖堤防,解决百姓旱年缺水问题,可见他是一个切实为民着想的好官。【点睛】参考译文:[乙]关于钱塘湖(西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先将几个要点陈述如下:钱塘湖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笕决湖。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顷有多;每一昼夜,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之前需要挑选两个官吏,站在农田和湖边,会同本地农户,根据农田的面积,约好放水的时间,算好放水的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给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交上州府所属的各个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发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的小官,动不动就要十来天,即使得到了水,早已来不及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秋天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钱唐湖附近的一千多亩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塘到海宁盐官镇,应该依靠运河灌溉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河,河水入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后,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了湖堤,加高了好几尺,蓄水量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如果不够用,就再挖开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可以用之有余了。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的益处和灾害,都弄清了缘由。想到后人应该知道,所以写在石上。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2023·广东深圳)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答案】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核心考向探究知识点一内容理解题误区分析【考向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经常考查内容的理解,大部分省份考查的是课内外对比阅读,也有部分省份考查课外阅读篇目。此类题目是容易丢分的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避免误区。【方法提炼】做题误区分析1.混淆人物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2.混淆“品性”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性的错位,误入陷阱。3.混淆事理命题人故意混淆题干要求和选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来检测考生这一方面的辨析能力。主要表现在混淆片面与全面、混淆未然与已然、混淆观点与事实、混淆直接与间接等方面的设误。①混淆片面与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写的是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而题干中包含了“严”和“不残”两方面的意思,选项犯了以偏概全之误。②混淆未然与已然。如“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其中B项上句“以北山石为椁”写的还是孝文皇帝对厚葬的一种“想法”,而不是写薄葬。考生若选该项,就犯了把未然当已然的错误。③混淆观点与事实。如“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其中“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写的是作者陈述的既有事实,而不是作者的观点。显然,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相符。④混淆直接与间接。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写的是齐桓公让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体现齐桓公“以民为本”的思想。知识点二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考向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题目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知识点。中考题干都会规定信息筛选指向,这些指向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者是人物的主要品行、行为、观点,或者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待选项均为文中语句,其中有些是干扰项。【方法提炼】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筛选文中信息,主要是要求学生会整体把握文意,概括文章事件,善于在复杂的信息区域内,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情理分清主次,排除干扰,正确答题。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题干要求,明确解题方向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解答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准确把握题干的关键词,尤其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次要弄清所考查的设问方式,如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直接表明”还是“间接表明”等,这是解答信息筛选题的前提和关键。2.结合原文信息,紧扣具体语境解答文言文考题的前提是理解,筛选信息题也不例外。不少题目若孤立地局限于选项思考,往往会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判断的失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应是阅读理解的原则,也是解题、答题的关键。因此,考场答题只有树立结合原文内容、紧扣具体语境去思考的意识,才能正确理解、准确判断词义和句意。不少选项孤立地看,很难判断其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但只要一结合其具体语境来思考判断,则不难得出答案。3.仔细比对遴选,排除方法优先掌握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正确筛选信息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排除法。一般来说,题目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个信息句与题干要求不相符时,就可排除包含该信息句的选项,这样就降低了选择难度。如此去伪存真的方法可让我们更快更准地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得出正确的答案。知识点三做题思路与方法【考向分析】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方法提炼】1.解题思路第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第二,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第三,筛选信息,组织语言作答2.常见的作答方法第一,看所赋分值作答。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第二,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第三,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3.组织语言的技巧(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2)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要点:这类题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层或这一句的内涵与本质的东西,答题才会有准确性。模拟预测(2023·山东济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文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主张。【答案】1.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你们)不要以为国家太平,各地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3.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看出唐太宗主张为民着想;从“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看出唐太宗主张不放纵君主的欲求;从“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看出唐太宗主张贤臣辅佐(广开言路,贤臣要用心操劳国事)。【解析】1.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分析句意可知,“以为朕之耳目”是“布之卿等”的目的。故断句为: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莫,不要。以,认为。存意,在意。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他为民着想。根据“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可知,唐太宗主张不放纵君主的欲求。根据“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可知,唐太宗主张贤臣辅佐(广开言路,贤臣要用心操劳国事)。【点睛】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生物制药研发与生产合同(2024版)2篇
- 2024年度砂石行业碳排放减少目标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用砂石采购合同2篇
- 全新虚拟现实游戏开发合同(2024版)3篇
- 防冲撞升降柱安装合同
- 二手汽车买卖合同(2024年版)
- 花卉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标的范围与限制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安全公司与企业客户之间的网络安全防护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汽车租赁服务与购买合同3篇
- 车辆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沥青路面弯沉温度修正
- 英语拓展模块 课件 Unit 4 Beauty Is About How You Feel
- 低蛋白血症的护理查房
- 【建筑学课件】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与设计流程
- GB/T 43370-2023民用无人机地理围栏数据技术规范
- pecvd工艺原理及操作
- Unit10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SectionA(3a-4c)大单元教学课时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小区不锈钢宣传栏施工方案
- 《中国药典》2023年版四部凡例详解
- 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