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解析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解析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解析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解析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期中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练习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

1.(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一次专访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

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使人更有—,更有—,更有真气,更有—,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引经据典,

正确而从容,与某些味同爵蜡的党八股大异其趣。

A.底气正气静气

B.底气静气正气

C.静气底气正气

D.静气正气底气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

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一个人一旦接触了文化,首先有别于文盲,心中就有了“底

气”;接下来,把书读进去了,心也就退去了浮躁,安静了下来;“静气”是短期效果,更长期的效果则

是丰富的知识积淀,有了“真气”;最后,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还会将这些知识具体到治国安邦中,那就

是“正气”。故选B。

2.(2020•山东潍城•九年级期中)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出水芙蓉,它

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多少

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

A.因为,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

B.然而,这花是镜中花,这月是水中月

C.然而,这月是水中月,这花是镜中花

D.因为,这花是镜中花,这月是水中月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

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联系“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多少人受了‘完

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可知,上下文之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然而”来连接,排除AD;

上文先写明月,后写芙蓉,下文也应该与之对应,先写“镜中月”,再写“水中花”,故选C。

3.(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谈论的炙手可知的话题。

B.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C.见到亲人,在外飘泊多年的他终于召像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酒后驾车很容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国家专门制定法律予以严惩,但仍有人不行我素,顶风作

案。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

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

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与此处的语境不符;B项有误,“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形容自然景观;C项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不合语境。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

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

语境等。

4.(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②许多家庭都有弃用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电子垃圾。

③这些电子垃圾如果回收处置不当,就会污染环境。④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增

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和范围。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D

【解析】

D.搭配不当,可改为:增强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扩大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范围。故选D。

试卷第2页,共30页

二、基础知识综合

5.(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浅①(A.dianB.ding),是福建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di6②(A.叠B.迭)嶂,地理环境相

对隔绝。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闽江流域文化甲(A.兼容并

蓄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

建居民的迁徙而立(A.传送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乙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修改句:

【答案】(DAA(2)AB(3)示例: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条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

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积取”是固定

搭配,“谗”很容易读成“ding”。“重峦叠嶂”是个成语。“迭”可用在“高潮迭起”。(2)本题考查

学生的词义辨析能力。首先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即可。A.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

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B.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通盘筹划,照顾到各方面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

合语境分析,甲处应填“兼容并蓄”。A.传送:把物品、信件、消息、声音等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B.传

播:广泛散布。结合语境分析,乙处应填:传播。(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搭配不当。“提供”和

“优势”搭配不当。把“优势”改为“条件”。

(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用含。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肯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苕

举,多有横拶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

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

洁/简捷)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趾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

脚在电线上,②,谱成喷•亮悠扬的春曲。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A.角。询o)色吝惜不胜(sh3ng)枚举

B.精梓(cui)寥寥跖(yuG)然纸上

C.翩阿(qiWn)景像脍系(zhl)人口

D.即值)便瞭亮惟妙惟目(x诅o)

7.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A.舌IJ目相看简洁B.情有独钟简捷

C.情有独钟简洁D.刮目相看简捷

8.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人微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答案】

6.B

7.C

8.D

【解析】

6.B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A角(ju6)色。C翩趾(xidn),景象。D惟妙惟肖(xidto)。

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

注。语境是强调对春燕的喜爱,所以自然选用“情有独钟”。简洁:简明扼要。简捷:简单明了,直截了

当。语境是形容郑振铎先生的《燕子》这篇文章简明流畅,所以选“简洁”。因此选C。

8.一空的主语是“现代作家”,注意衔接主语(陈述主体)一致性的原则,所以适宜用把字句,排除AC。

第二空,“燕子”不能比喻为“五线谱”,比喻为“音符”更恰当。排除B。所以选D。

三、综合性学习

9.(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综合性学习。

“十一”假期是出游的好时节,各大景区的人群熙熙攘攘。文明出游再次成为焦点。

试卷第4页,共30页

材料一:有人为了拍照取个更好景观,不惜铤而走险。而在山东蒙山,一些游客光拍照还不过瘾,在

云蒙峰顶还喷油漆留下了大名。照片中这两个名字,在景区顶峰的多处石崖上都有,字体还相当大。玩得

疲倦了,找个地方休息本无可厚非。可有的人直接躺倒在树下的凳子上,不但姿势有些不雅观,连鞋袜都

脱掉了。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坐在楼梯边,吃喝之间,食物垃圾也随手丢弃在地上。景区里糖葫芦、矿泉水

瓶、苹果核、爆米花包装、饮料包装,真是啥都有。

材料二:在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游客购票之后,拿到门票的同时会领到一个印有“垃圾带回家”字

样的垃圾袋,鼓励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捡拾垃圾、带出景区。事实上,在景区里游客不仅把自己的垃圾装

在袋中,还会捡拾地上的垃圾。原来景区规定如果垃圾达到一公斤,就可以换取下一个景点的门票。虽然

拿着一公斤垃圾来换门票的游客数量还不多,但大多数游客还是会把垃圾放到活动发送的垃圾袋中,大大

减少了乱扔垃圾的行为,据环卫工人介绍工作量因此减少了三成。

①研读上面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②该校某班要举行“牵手文明,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并根据所

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表明你对文明的态度。

上句:鸟过天空不留痕上句:一花一草皆风景

【答案】①示例:在旅游景点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出行的行为;旅游景点中采取措施,可有效地减少不文

明的现象。由此可见,规范文明的道路任重道远,风气的养成需要渐进的过程,要加大文明意识的宣传,

制定有效的措施。

②开展“文明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举办“如何做一个文明人”辩论赛;举办“这就是文明”

摄影作品展和“如此文明”漫画展。续写示例:A:人游海外勿题名。B:一言一行尽形象。其它答案亦可。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①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材料一列举了旅游中

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说明人们的素质有待提高;材料二说明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不文明的现象,需要

每个人共同努力。②第一问是对学生语文活动形式的考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

化的,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手抄报设计、黑板报、征文比赛等,作答时要在活动形式的前边

加上活动的主题,这样才是规范的答案。第二问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需要注意以下情况:上下句字

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

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材料写我国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缺失的现象,所以下联

补充的内容应该与“人游”有关。

(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

料,完成任务。

材料1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

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

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

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

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

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0.阅读“材料I”,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o

11.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2.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

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

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11.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2.(1)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④在“在于”

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

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

11.试题分析: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

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材料2”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

料3”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

试卷第6页,共30页

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2.试题分析:考查语病的修改。②句语意重复。“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可。③句关联

词语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且是”。④句两面对一面。

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

四、语言表达

13.(2021•贵州贵定•模拟预测)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

涵,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手,

拥抱凄冷与孤独;,»

【答案】它有眼睛看到失意和彷徨它有嘴述说温暖和力量

【解析】

仿写,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

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补写本题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要具体形象。按

照“它有(五官),动词+形容词+形容词”的格式补写即可。

五、句子默写

14.(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默写

(1),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李白)

(2)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又恐琼楼玉宇。(《水调歌头》苏轼)

(4),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5)秋草独寻人去后,-(《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6),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温庭筠)

【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欲乘风归去露从今夜白寒林空见日斜时

欲为圣明除弊事人迹板桥霜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塞、弊。

六、情景默写

15.(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填空。

①《行路难》中“,”,表达了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实现的倔

强、自信、执着精神。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刘禹锡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蕴涵新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③《水调歌头》一词“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是指","。

④《乡愁》中抒发思念祖国的深情的诗句是“,,,”。

⑤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众宾欢也。

【答案】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陆在那头。⑤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解析】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

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沧”“合”“湾”“弈”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七、名著阅读

16.(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

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

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B.《红星照耀中国》C.《西游记》

【答案】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

奋斗。阅读时,可以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或者有感情

地诵读,认真做好摘抄和批注,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

地上》等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

高的信仰。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

奉献的崇高信仰。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

“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

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

试卷第8页,共30页

产党人的革命信仰。示例3: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

求取真经,普度众生的信仰。阅读时,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作品中某些打斗的场面、

写环境气氛的诗词、降妖伏魔的雷同情节可以跳读。体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情节需要

精读。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圈画出一借芭蕉扇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之间的对话进行精读,从

对话中体会他们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从而感受他们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

放弃的精神。

【解析】

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从题干所给的三个备选名著中选出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

最有话说的一部。然后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的

阅读方法。如我选《红星照耀中国》,此名著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

高信仰。这种信仰是红军面对艰难险阻,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和高昂斗志的强劲支撑,使红军成为真正

的强者,是红军长征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长征的每一个脚印,都有信仰的印记。信仰是源自心灵迸发

出的精神光芒,这是超越物质的精神之光。这种光芒一直照亮着红军长征的道路。信仰是红军面对艰难险

阻,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和高昂斗志的强劲支撑。在谈阅读方法时,要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特有的体

例,结合原著内容,分析作答即可。如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

大渡河”和“过大草地”等部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事件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这样在阅读时有主有次,收获会更大。

八、诗歌鉴赏

(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

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

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

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

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7.本诗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唯美的画面。试仿照示例写出四个形象的画面。

示例:春光风舞图

18.诗歌通过写“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19.选取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17.云烟星雨图月夜花开图雪后嫩绿图花开燕语图等

18.温柔和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特点

19.①巧用比喻,清新巧妙的比喻使得诗歌中的意象美丽又纯净自然,愈加衬托出诗歌中的意境纯净美好,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细腻的爱的情怀。

②多种感官相结合,风本是抽象的,却有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

角度去真切体味。意象灵动活泼,让人心驰神往。

【分析】

17.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仿照例子,结合关键词语作答即可。从“云烟”“星子在无意

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可以概括第一幅画面的内容;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是夜夜的月圆”可以概括出第

二幅画面的内容;从“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可以概括出第三幅画面的内容;从“你是一树一

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可以概括出第四幅画面的内容。

18.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烧;“黄昏”看

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在“夜夜的月

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进一步烘托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风吹”“星闪”和“雨

洒”,这些动感的词语给人以早春的感觉,富有生机和活力。

1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如: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黄

昏”“星”“云烟”“花”是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的;“笑响”“四面风”“呢喃”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

写的;“风的软”“暖”是从触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多角度进行描写,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

人心中的“爱

(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庆清朝慢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馆竹®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

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久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

凤。③馆灯(doudi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

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20.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E醺的一项是()

试卷第10页,共30页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2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无螂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答案】

20.C

21.D

【解析】

20.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有

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们“看花

觅柳的从容”。故选C。

21.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

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D.有误,这首词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而非豪放词。

故选Do

九、课内阅读

(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

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获④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

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

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

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颁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

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若曾读此书,而全不

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⑯榜腹⑰无异。汝辈

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徒(XI):数倍。⑤影

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花。⑧

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d):丰美有文采。⑪曹:辈。(g拱璧:大壁,

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谓:举出。触:距。⑰卜号腹:腹中空虚。⑱极:通

“亟”,急。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时文凰不可不读

(2)若朝华夕落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4)然后思滤其义蕴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24.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25.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22.固:本来;若:像;尽:全、者B;通:通晓、理解。

23.(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2)你们这些人对

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24.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25.(1)读书务求成诵(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

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

22.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

试卷第12页,共30页

固:本来;(2)若:像;(3)尽:全、都;(4)通:通晓、理解。

2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中注意重点词语“安”翻译成“怎么”;(2)句中注意重

点词语“猛”翻译成“深深的”。

2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

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根据“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

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

壮年时,人记忆力就不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25.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基本含义,能够简单的翻译文章的

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

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该句可翻译为:但每读

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

【点睛】

参考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

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

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

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

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

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

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

任何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

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

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

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

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

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

十、对比阅读

(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那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

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芙④,有A⑤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

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

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dn):汴水。②

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契(qidn):水生植物。⑤富:丰饶的物产。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兽不在酒

(2)佳木季而繁阴

(3)修竹森然以高

(4)以为陂池

2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28.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29.概括说明(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

26.(1)意趣,情趣(2)茂盛(3)长(4)把)

27.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翻译意思对即可)

28.A江湖B山林

29.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分析】

试卷第14页,共30页

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

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

来判断。此题要注意“意”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情趣”的意思;“修”在这里是“长”的意思。

27.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

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

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隐”“富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8.本题首先要理解乙文的内容,把握“江湖”“山林”两词的含义。结合语境,将词语填到合适的位置。

江湖:河流湖泊,指四方各地,旧时指四处流浪。山林:指有山和树木的地方。根据文意可知,A处填“江

湖”,B处填“山林”。

29.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

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借景抒情

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

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景物描写,找到甲

乙两文抒发的相同感情,体悟作者寄予文章中的情感,即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

甲: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乙:选自《灵壁张氏园亭记》作者:苏轼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那是琅哪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

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

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

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

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

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

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

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十一、现代文阅读

(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晒书》,回答问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

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

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擎巧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

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

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

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

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

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

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

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

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

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

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

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

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

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

试卷第16页,共30页

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

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

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

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

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桅子花鼠(yTn)鼠(yu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

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桅子花开

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造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曲厚、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

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3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一>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3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第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切擘、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2.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

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3.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3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

30.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31.(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情趣。

(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2.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33.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

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34.详写这件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

【解析】

30.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

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

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此题段落比较少,每一个段落就是一个情节,如

第2段写的是回忆母亲重视读书的情节。

31.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

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2)“抚摩”动作描写。答题时首先要

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事物

的情态或人物的心理活动。

32.考查通过对语言描写的分析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这是作答的关键。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是母亲对儿子

读书的自豪之语。这也是母亲重视读书的体现。

33.赏析文句。“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是动作描写;“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是拟人手法。答作用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或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

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倾向。

34.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详略得当。材料的安排是由文章中心所决定的,是表达主旨的需要。所以答此题

首先要理解好文章内容,进而把握好文章中心。如这些事,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

了母亲重视读书的主题。所以必须要详写。

(2020•全国•九年级期中)阅读《人当有所畏惧》,回答后面小题

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

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

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

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人就必须有所畏惧。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这里孔子指

出的圣人的畏惧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如

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

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

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

试卷第18页,共30页

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

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

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

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

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

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二)这是恃器而无恐。

⑥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