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
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
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
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木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
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
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
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
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
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
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为外部第
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已》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
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
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
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
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
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
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
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
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
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
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自姜振昌《〈呐喊X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娉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
则。
C.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D.《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
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
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
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结合”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
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
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分析,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
选项内容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事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
构性。
C.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都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
“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错误。结合“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
记》的最大艺术成功”“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
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分析,“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夸大作用。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小说中的叙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安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一一“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
到触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
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才能……”错误。结合“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
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木……从而赋子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分析可知,选项表
述太绝对。B项,“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安给‘我'这个第一人称"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
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C项,“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
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错误。结合“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
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
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
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分析,选项内容无中生有。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想当年,大教育家孔子倾其一生,弟子不过三千,现在一门“慕课”,上万人平常稀松。2011年,斯
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把课程搬上了互联网,一门课的注册学生就突破了10万人。即便孔老夫子在天有灵,
恐怕也会自叹弗如。
“互联网+教育”,推倒了学校的“围墙”,各种在线教育资源得以轻松共享。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
学校,英语老师周敏轻点几下鼠标,登录“一起作业网”,来自全国重点名校的30万道最新真题题库便呈
现在眼前。不大会儿,一套高水平的试卷就组合好了,不久后,周敏便拿到了学生的电脑答卷成绩,不仅
有得分,还有每个学生的失分点。“以前我们都用上学期的试卷,习题远远没有网上的试卷灵活和贴近时
效。有了互联网,效率和质量都大幅提高!”
现在的教育时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时代。在未来,谁能把教育做得边界无限,谁就占据了教育的制高
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一语中的。
小王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家境贫寒,勤工俭学挤占了他大量时间。这不,4月11日一大早,
他就挤上了公交车,靠着一个栏杆站稳,便打开了云课堂手机客户端,一堂课学完,他也正好到站。有了
移动互联网,人们零零碎碎的时间就有了新的价值,等车、候机、排队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知识,
聚沙成塔,谁说不能做成大事呢?
说起来,教育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事情,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互联网提供了种种可
能。这不,某知名品牌化妆品销售员赵力勤已经受益匪浅。上岗不久,大量顾客对林林总总化妆品的功效、
适用年龄、适用肤质等提出诸多疑问,她显然力不从心。移动学习及时解救了她,公司在每个销售员的手
机上安装了业务培训系统,不仅能让这些天南海北、很难集中到一起的销售员随时随地学习,还能让销售
员把顾客信息发回公司控制中心,从而实时接收详细的美容指导。
(摘自张烁《“互联网+”,催生打破时空的新教育》)
材料二:
2015年中国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数约2400~2500家,拥有数十万门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达到了近亿人
次。这些在线教育企业如同蘑菇那样速生,也如同烟云那样很快消散,其原因当然有多种,但其共同的原
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教育,采取了外科手术式的“互联网+教育”方式,互联网并没有真正深入教育深
层O
3月底,一则在线教师时薪1.8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在感到互联网的巨大力量的同时,每一个
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已有的学校、教育机构和管
理部门如何应对互联网也成为决定其自身未来状态的转换关键:选择得当就会给自身开辟宽广道路,选择
不当就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摘自《“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
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
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
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而不
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
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
只是工具和手段。
(摘自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4.下列关于“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有优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教育”推倒了传统教育的“围墙”,使大家可以共享各种在线教育资源。
B.“互联网+教育”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挣脱了时间的枷锁。
C.“互联网+教育”使各种新鲜的教学方式逐渐走进课堂,终将颠覆学校现有体制。
D.“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在校学习,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关于‘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有优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关于‘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有优势”的内容,进行比
对,做出判断。C项,“终将颠覆学校现有体制”错误,材料三第二段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说“'互
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由此可知,只是改变,不是
“颠覆”。故选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孔子弟子“三千”与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学生“十万”相比较,说明了“互联网+教育”
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优势。
B.材料二从教育企业的角度谈了“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材料三从教师的角度谈了“互联网+
教育”存在的弊端。
C.在线教师时薪1.8万引发了社会关注,每一个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只有与互联网相处融洽,才
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D.文章举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小王之例,意在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因为“互联网+教育”可以让人
随时随地学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材料三从教师
的角度谈了‘互联网+教育’存在的弊端”错误,从材料三来看,应是“从教育家和研究者的角度谈了‘互
联网+教育’的融合和存在的问题”;C项,“只有与互联网相处融洽,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无中生
有,原文只是说“每一个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
但并非只有与互联网相处融洽,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D项,“意在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错误,从
文中来看,材料举小王之例只是为了说明“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间限制。故选A。
6.传统教育如何实现在“互联网+教育”形势下的自我发展?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传统教育认识自身的优点,坚守精华所在,积极应对互联网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②传统
教育与互联网教育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③传统教育顺应互联网潮流,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优势。④传统教育必须抓住教师这个根本,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
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谈“传
统教育如何实现在‘互联网+教育'形势下的自我发展”,而且题干给出提示,即“结合材料三”,这说明
本题的答题区域在材料三中。如“'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
有体制”,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
为一的关系”,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
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如“顺应互联
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由此可以概括出第四点。考生根据这些概括答题要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目送
(台湾)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
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
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
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
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
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
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
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
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
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
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
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
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
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
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
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
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
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
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
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
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
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
默告诉你:不必追。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
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
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差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C.“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
次的目送。”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与动作神态描写相结合,用风雨烘托作者的悲伤心情,用凝望来表达作
者最后一次目送父亲离开时的凝重心情。
D.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
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
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虚荣心很重”不对,夸大其词。结合
下文父亲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可知,父亲把车子停在
侧门的窄巷边,主要是因为父亲内心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表明父亲内心有一种落寞之感。故选B
项。
8.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述。(6分)
【答案】①作者目送儿子第一天去上小学,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里。②作者目送16岁的儿子过安
检,看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③作者目送21岁的儿子上公交,看着他的背影。④作者目送父亲被
护士推入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后门。⑤作者目送父亲火葬。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
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考生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再筛
选出作者围绕“目送”所写的内容,归纳得出答案。第1段到第4段作者写了送儿子华安上小学的情景,
其中第3、4两段集中写了“目送”儿子的背影,直到“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第5、6两段写16岁
的儿子要到美国做交换生,作者到机场送行,目送儿子“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直到消失。第7段写了
21岁的儿子上大学,拒绝与作者同行,作者“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目送儿子上公交的情形。第12段作
者写自己去医院看望父亲,离开时把父亲交给护士,目送父亲的轮椅”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
后”。第14段写父亲火葬时作者目送父亲的棺木”缓缓往前滑行”,“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
一次的目送”。考生依据上述信息分点归纳,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9.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6分)
【答案】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
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
的具体要求。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考生答出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的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两份难以
割舍的“目送”,第二问要求考生答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这就提示考生要分两步解答,第一步
要通读全文,围绕“目送”筛选出作者写了哪些相关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分为两类,得出第一问的答案,
第二步再分别结合这两类内容,归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全文来看,作者围绕“目送”写了自己目送
儿子上小学,目送儿子过安检,目送儿子上公交车,还写了自己目送年老的父亲被护士推回医院,目送父
亲火葬的情形,这些内容从“目送”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目送儿子,二是目送父亲。第二问,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在作者的目送中“他不断地回头”,儿子长大后,在作者的目送中他一直没有回头,
一方面表明在作者的目送中,儿子渐渐长大,越来越独立,作者只能“目送”儿子,却不能走进儿子的内
心世界,既表达出作者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也表达出儿子长大后作者内心的落寞之情。文中写了父亲送
作者上班,作者去医院看望父亲,父亲火葬,在作者的目送中父亲渐渐老去,直到去世,作者说“所谓父
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表达出作者眼看父亲老
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多不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
江道申,□木谶旬琬劾包南盥拯区文镇营私负国贪虐丕法列举土罪上宣传之镜意丕悭交还济世奏济世坚持
丕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
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
对目:“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
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再室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
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
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
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沧会鞠。容令岳常遭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
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沧,嘉沧庇客,寝其事。上命
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沧按治,而仓德以嘉沧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洽,召还京师、解容、璨任,
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赚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日:“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
其老病,乃命侍竺。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怪命还济世奏济世坚
持不可/
B.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怪/命还济世奏/济世坚
持不可/
C.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怪命/还济世奏/济世
坚持不可/
D.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怪命/还济世奏/济世坚
持不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
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疏劾”的意思是“上疏弹劾”,“弹劾”的内容紧承“上
疏”,中间不宜分开,所以排除A项;“弹劾”后紧承弹劾的内容,“营私负国/贪虐不法”都是“河南巡抚
田文镜”的罪行,中间不应断开,所以排除C项;根据前后文意,“意不怪”“命还济世奏”这两件事的主
语都是“上”,所以应该断为“意不怪/命还济世奏”。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又称“春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高宗,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刘邦的庙号为高祖。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
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
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A句中“又称‘春闱错,应该是乡试,又称“秋闱”。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济世善学能谋,才智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后来虽遭蒋
溥指斥,却深得乾隆喜爱;他微服私访调查不法官吏,很有智谋。
B.谢济世尽职尽责,刚正守己。他被选任御史不久就履行弹劾的职责,这期间遭到雍正皇帝的反对,
被削夺官职,甚至被交给大学士和九卿审讯,但他坚持不改初衷。
C.谢济世尚古尊贤,事亲以孝。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打击奸邪;
他为了能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以便奉养年迈的母亲,降职也在所不惜。
D.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他曾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
官职,虽然在失官后均重新被起用,但终没能任职到规定退休时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深得乾隆喜爱”错,原文是“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皇
上只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文中并没有写“深得乾隆喜爱”,故选A。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5分)
(2)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浅,嘉渔庇容,寝其事。(5分)
【答案】(1)我想要辞官回家奉养母亲,但家贫不能提供奉养的美食;想要迎接她到身边奉养,但是
母亲年老不能承受车船的劳顿。
(2)仓德不认为张璨所做所为是正当的,把张璨写的信送呈孙嘉途,孙嘉渔包庇许容,搁置这件事
不做调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归
养”回家奉养父母;“则”但;“甘旨”美味的食物;“迎养”谓迎接尊亲同居一起,以便孝养;“任”担当、
承受,“任舟车”指不能承受车船的劳顿。第二句得分点:“不直”不以之为是,不认为;“发”送出、交
付;“书”信;“寝”搁置。
【参考译文】
谢济世,字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考取乡试第一名。康熙五十一年,考中进士,雍正四
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十天,上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钻营谋私辜负国恩,贪婪暴虐不守礼法,列举
了十条罪状,这时皇帝正依仗田文镜,心中不高兴,命令退还谢济世的奏章,谢济世坚持弹劾不同意撤奏,
皇帝下诏说:“田文镜秉持公正,真心实意做事,是督抚中罕见的人才,贪赃枉法的事情,我可以保证他
一定没有,而谢济世在诸多督抚中偏偏弹劾文镜,我不知他是什么居心?”下令削夺谢济世的官职,交付
大学士、九卿会审,谢济世为自己辩解非常有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你的是何人?”谢济世回答说:“是
孔子和孟子,读孔盂之书,自当尽忠劝谏,看到奸人而不斥击,不是忠臣所为!”(皇帝)命令削夺谢济世
的官职,前往阿尔泰军中效力赎罪,谢济世到军中后,大将军福彭很敬重他,对他以礼相待,谢济世讲学
著书一点儿也不懈怠停止,高宗即位后,下诏广开言路,随即召谢济世返回京师,让他重新填补江南道御
史空缺。
乾隆三年,谢济世上奏说:“我母亲蒋氏七十一岁,行动艰难,耳聋眼花,我想要辞官回家奉养,但
家贫不能提供奉养的美食;想要迎接她到身边奉养,但是母亲年老不能承受车船的劳顿,乞求皇上下旨安
排把我降职到湖南、广东的州县,让我能够母子相聚,”皇上特地授予他湖南粮储道一职。
乾隆八年,谢济世听说衡阳知县李澎征收赋税时纵容丁役索取浮费,于是换上衣服装扮成缴纳赋税的
普通百姓前往调查,考察得到事情真相,谢济世上奏详细弹劾李澎,巡抚许容包庇李澎,以谢济世行为放
荡,不守礼法为由列举罪状上报朝廷,皇上命令解除谢济世官职,把案件交给总督孙嘉渔会审,许客令岳
常澧道仓德代替谢济世,布政使张璨阿附许容的心意,写信给仓德,命令其他换长沙府(关于李澎案件)
的详细公文凭据,仓德认为张璨所做所为不正当,把张璨写的信送呈孙嘉泾,孙嘉泾包庇许容,搁置这件
事不做调查,皇上命令侍郎阿里衮前往湖南会同孙嘉澄查办案件,仓德把孙嘉澄故意搁置该案的情况,向
都察院禀报揭发,皇上斥责孙嘉渔,下诏令其返回京城,解除了许客、张璨的职务,削夺李澎的官职,阿
里衮不久上奏称谢济世被诬告受弹劾,请求恢复谢济世的宫职,皇上下令奖赏仓德,调谢济世担任驿盐道。
蒋溥代许容为巡抚,憎恨谢济世编著的书籍,斥责为离经叛道,皇上说:“我不会因为语言文字而给
人定罪,”搁置不再过问,不久,蒋溥又说谢济世年老多病,于是命令他告老退休。谢济世回家闲居十二
年,去世时六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篇支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②。
【注】①蜴:伯劳鸟,鸣声悲凄。②角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发
音哀厉高亢。梅花月,月色如梅花,也指乐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词人对暮春景的概括,同时也为全词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B.“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说词人作客他乡,无从祭扫,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
C.落红处处,人耳之声,偏偏是嫣鸟啼鸣,这是词人对“春事阑珊”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
D.词人所思之人处在“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错,“客里风光”
指词人作客他乡的时光,“又”字,表明词人在外作客,已非一年。所以表现的是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故选B。
15.词的末尾两句“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词人在五更从梦中惊醒,美梦不成,又听到哀厉刺耳的角声,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号
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表达了词人不能回家的愁苦,以及对家乡和家人深深的思念。
【解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
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梦破五更心欲折”,及至五更,不仅
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角声吹落梅花月”,
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
“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通过美梦被惊,角声刺耳,月光惨白,来表达
了词人不能回家的愁苦,以及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
描写沙漠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
(2)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
”,表现了他对前途感到茫然的感情。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
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
是“,",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瀚”“阑”“箸”等。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
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H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南要围绕以打
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己任,积极培植旅游消费新热点。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海口迎来了拥抱世界
的机遇,也是海口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海口()o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稳步增长,成为促进海口经
济发展的一道亮丽凤景线。美食是文化的缩影,是一个城市历史沉淀的展示,每晚华灯初上,海口的各家
夜市都会飘出特色美食的味道,成为海口夜晚一道有味道的风景线。的夜市生活离不开精细化管
理,干净整洁的特色夜市吸引了的市民游客,的生意让经营者乐得合不拢嘴。夜市已成为
一道风景,成为外地游客品尝海口美食的必去之处。除了夜市,海口不少星级酒店也在挖掘地道的海南美
食。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南要围绕
以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己任,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B.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南要围绕
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积极培植旅游消费新热点。
C.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南要以打
造国际旅游清费中心为己任,积极培植旅游消费新热点。
D.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南要以打
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己任,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
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
到局部地判断。原句存在的问题一是“海南要围绕以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己任”句式杂糅,应该改为
“海南要围绕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或“海南要以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己任”,可以排除A项和C
项;二是“培植”“热点”搭配不当,应将“培植”改为“培育”,可以排除B项。故选D。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空前绝后有条不紊络绎不绝如火如荼
B.千载难逢井然有序络绎不绝红红火火
C.千载难逢有条不紊不绝如缕红红火火
D.空前绝后井然有序不绝如缕如火如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
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
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得遇到,形容机会难得。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
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根据语境,并不能说明“以后也不会有”,此处强调“机遇”难得,
应用“千载难逢”。井然有序:形容整齐而又有秩序。有条不紊:形容条理清楚,一点也不乱。根据语境,
此处强调“有秩序”,应用“井然有序”。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接不断地到来。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根据语境,此处强调“市民游客”很多,应用“络绎不绝”。
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语境,此处强调“生意”
红火,应用“红红火火”。故选B。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行多元化文化旅游探索,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翻开优质文体旅游的发展新篇章
B.进行多元化文化旅游探索,翻开优质文体旅游的发展新篇章,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C.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翻开优质文体旅游的发展新篇章,进行多元化文化旅游探索
D.翻开优质文体旅游的发展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次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防护合同(2024年版)3篇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具体标的和属性2篇
- 2024版防水材料专利许可使用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合同2篇
- 掌握经济学精髓
- 元宵文化与美食艺术
- 音乐的魔力旅程
- 2024年度二手房交易合同标准格式2篇
- 高中课外活动方案
- 2024年度演艺活动承办与赞助合同2篇
- 职业暴露及预防控制
-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 汽车维修月报表
- 转换开关方案PPT课件
-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 小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调查问卷
- 常用钢制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管帽)理论重量体积表
- 最全问诊PPT课件
- 呼吸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 病例收集模版伤口评估三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