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 组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 组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 组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 组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 组合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说明文阅读组合练习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T3题。(14分)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车窗外,落口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

模糊轮廓。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

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②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

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王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

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

③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

“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

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近然。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我打破沉默:“妈,要

小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相的门口向你摇手,你

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

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

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

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

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

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第I页共41页

⑤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

风景C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涌彩C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

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

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颓

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

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

⑥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

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

场。

⑦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

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

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口热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

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

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热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

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

⑧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

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⑨此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

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

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理率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

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

⑩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

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

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第2页共41页

⑪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

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有删改)

10.根据提示,概括“我”在相关事件中的情绪变化。(3分)

乘车出差与母相约火车疾驰黑夜返程

将过家乡路口见面错过见面匆匆而过

®意外和为难②③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巧娜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蕴含着深沉、浓烈的母子真情,令读者深深感动。

B.第①段画线句是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第③段加点词“沉默”表明母亲的话是在安慰“我”,她其实渴望见到“我

D.文章最后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2.赏析词句。(5分)

(1)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赏析修辞方法)

(2分)

(2)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

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赏析加点词)(3分)

13.第⑦段中的两处“固执”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4分)

第3页共41页

10.(3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①兴奋与激动②悲凉与愧疚(颓然与愧疚)③紫张与激动(紧张与喜悦.激动与喜悦)

11.(2分)A

12.(5分,意对即可)(1)(2分,意对即可)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1分),

突出表明“我”与母亲要在铁路U互相看见很不容易(1分)。

(2)(3分,意对即可)动作描写(1分),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我”在车厢内极

力寻找母亲的过程(1分),表现了“我”渴望见到母亲的急切心情(1分)。

13.(4分,意对即可)示例一:不相同,母亲的“固执”是因为她坚决不同意“我”返程

时费尽周折回家看望她(1分),固执中包含对孩子的理解、体贴(1分);我的“固执”

是因为未能了却与母亲相见的心愿,又一次要求母亲到铁路口等候(1分),固执中包含赌

气、任性(1分)。

示例二:相同,两处“固执”都包含对对方的理解和体贴,母亲理解体贴孩子,不愿影响孩

子的工作(2分),孩子理解体贴母亲,希望补救上次的“空欢喜”(2分)。(只答出:

相同,两处“固执”都包含对对方的理解和体贴。给1分)

(三)阅读《泰山魂》,完成10~14题。(20分)

泰山魂李复威

①我相册里珍藏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那是四位中年农民,他们肩扛着用床板临

时搭就的担架,裸露的上半身发着黝黑的光,微微驼弯的背上淌着条条汗水……每当我翻看

这张照片,都会感觉心被什么东西蜚了一下。那是我经受的一次灵魂的洗礼。

②那一天,我和系里老师们赴泰山旅游。我们背着大包小袋兴致勃勃地开始登山。我仗

着年轻力强一路小跑往山上冲去,把同事们远远地甩在后面。没几个回合,就蹲在路边上气

不接下气地喘起来。我一回头,发现后面上来一队挑着担子的农民。他们赤裸着上身,脊背

第4页共41页

驼弯,他们挑的是各种各样的砖瓦石料,每登一级,都会发出闷闷的“嗨哟”声。正值酷暑,

不一会儿.擦汗的毛巾就能大把大把地拧出水来.滴在石阶卜,瞬间又被蒸发掉C

③刚到中天门,我的胸膛闷涨得仿佛要爆炸一般,双腿像灌了铅,一步也挪不动了。后

面的挑夫们都不紧不慢地赶了上来。走在最头里的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也歇下脚,

他身板结实,目光有神,脸上是凸凹的皱纹。不多久,又赶上来一位小伙子,他十分轻声地

喊了老汉一声爹。

④老汉对我说:“小伙儿,不能像你这样爬山。”“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步步有根。”

⑤几句攀谈,我了解到他们是附近的农户。因山上要扩建宾馆,他们就集体出来打工。

⑥我好奇:“一天能挣多少钱?”他告诉我,不按天,论斤称。“那一斤给多少?”

⑦过了半天,他才支支吾吾跟我耳语,就几分钱。我差一点吼出声来,这么重的活,这

么一点报酬,你们也干?

⑧“养家糊口呗。”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一句,“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⑨我无语了……

⑩以蜗牛速度爬山的我,感觉自己背包成了累赘。老汉示意我把背包放到他的担子上。

@“那我付钱,行不?”他不说话,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他儿子“抢”了我的行李,

附带还问我一句,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我太累了,半推半就地把行李交给他们。我跟在

他们后面艰难地爬登着。心里犯着嘀咕,听说泰山上做小买卖的,心可黑了,漫天要价。我

真怕人家狮子大开口。

⑫好容易捱到了山顶上,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儿子气喘吁吁跑过来,把背包水壶

交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不见了人影。

⑬大家刚刚安顿下来,突然,同行的一位老师突发急病,老师们急匆匆请来山顶宾馆

医务室的大夫。他观察了好一会儿,告诉我们山上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还是赶快送往山下

的医院稳妥。一听说要下山,大家全傻了。刚艰难地爬上山如何下山?搀?抬?抱?扛?

⑭我灵机一动,三步并两步奔出,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中找到老汉,刚把紧急的

情况向他说明,他噌地站了起来,“带路,救人要紧!”并约了三个同伴,借来一个床板和一

床被子,准备出发。

第5页共41页

⑮四个民工出力,这工钱肯定不会少要。我拿出一小叠钞票,“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工

钱?”老汉黑蹦着脸:救人要应!

⑯我紧追上,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儿张,余下的一股脑

儿塞给我。“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

⑰迎着扑面的热浪,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急匆匆出发了。骄阳下,他

们裸露的微驼的背上的汗水,像黑夜里的光,晃得我心神微动。咔嚓!我快速掘下相机的快

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⑱我仰天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只见蔚蓝的天际,已经透出一抹殷红的夕霞……

(选自2020年01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我”翻看照片心都会被“毒”一下,说明往事给我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B.文章写“我”登山时先用力过猛后气力全无蹲在路边,自然地引出这群挑山工。

C.第⑬段结尾五个问号,表达了刚登上山又要下山的为难以及如何送同事下山的无措。

D.全文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记叙“我”泰山旅游的经历,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他咱地站了起来,“带路,救人要紧!”(赏析加点词语)(2分)

(2)骄阳下,他们裸露的微驼的背上的汗水,像黑夜里的光,晃得我心神微动。

(赏析句子)(3分)

12.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4分)

13.文中老汉的儿子似乎可有可无,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一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以“泰山魂”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

第6页共41页

10.D(“时间先后的顺序”错误,全文不是采用顺叙,而是倒叙)

11.(5分)(1)(2分)形象写出了老汉起身时动作的迅速(1分),表现了老汉救人的

急切(1分)。

(2)(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挑山工背上的汗水比作是黑夜的光,生动

形象地写出“我”看到民工黝黑皮肤上的汗水时内心的温暖,突出了“我”对老汉的感激和

崇敬(2分)。

12.(4分)(1)吃苦耐劳。挑着砖瓦石料艰难的登山;一斤几分钱的挑山活也愿意做。

(2)乐于助人。登山途中,挑着重担还想帮“我”分担行囊;一听说救人下山,二话

不说,立即行动。

(3)纯朴善良(不求回报)。“我”给老汉救人的工钱,他只“留下一顿大饼钱

(4)沉稳踏实。挑着石料砖瓦不紧不慢,一步一步,稳健登山;教导“我”登山”要

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步步有根”。

(5)勇于担责。为承担养家责任,在农闲时来当挑山工;为泰【」修建的需要,农闲时

来当挑山工。

(答到两点即满分,每点品格和例子各1分。意对即可)

13.(4分)(1)写老汉想帮“我”承担背包,儿子主动承担了,并不求回报,写出老

汉对儿子的影响,烘托了老汉助乐人为乐的品质。(2)写老汉、儿子一起承担挑山重活,突

出赞美以老汉为代表的挑山工群体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的这一主题(答到赞美挑

山工精神,突出主题即可)。(每点2分,意对即可)

14.(4分)(1)指老汉以及挑山工们。(2)指以老汉为代表的农民吃苦耐劳、乐于助

人、纯朴善良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意对即可)

第7页共41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三登泰岳

韩天衡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

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

晨八时进山门,拾阶而上,偶要笨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字大于斗的经石峪①金刚经刻石,

它那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

我们绕着宜转悠X四五圈,还觉看不够。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

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

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

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

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

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

自豪啊!

③二OO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

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

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

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

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景观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

第8页共41页

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

“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

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

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

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

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

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着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

而醉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

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

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乂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

趣。

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

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

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

⑦久久地站立在景观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

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C由景及心,此时不无

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

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

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一一“山登绝顶我为峰”,是

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自警;“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

自励。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浮本②,更是息师。

感恩。(摘自2019年04月05日文汇报有改动)

第9页共41页

【注杼】①经石峪:地名。②铮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碉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标题即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孔子和杜甫的诗句是为了表现泰山之高。

C.本文记叙了我三次登泰山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感悟。

D.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生动、真挚。

11.文中第①段划波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从修辞角度)

(2)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说

说问号和感叹号在此处的作用)

13.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泰山日出?请简要分析。(4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他的良师和净友?请简述。(4分)

10.(3分)B("是为了表现泰山之高”有误)

11.(3分)

①描写了我初登泰山,沿途常到的美景(“金刚经刻石”、“五老松”等景致的美好)

②表现了我见到美景时的欣喜、沉醉之情。

③同时为下文写两次登山后的遗憾作铺垫。

评分说明:每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12.(6分)

(1)(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日出时的红比作刚出炉的钢水的红,生

第10页共41页

动形象地描绘出泰山日出色彩的奇艳,突出色彩厚实、凝重、绚烂之感。(1分),抒发了我

初见泰山日出时的兴奋喜悦之情f1分,

(2)(3分)“?”表反问,表示作者认识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1分),“!”强

化了这种感慨(1分),“?!”两个标点连用,语气更加强烈,更具有感染力(1分)。

评分说明:赏析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13.(4分)作者以日出过程为序(时间顺序)(2分),先写旭日初现(露脸)时的色彩(1

分),再写旭日从海上跃起,爬到群山上。(1分)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14.(4分)作者三次登泰山,均有不同感受,从年轻时的自信,蜕变为自警、自励,作者心

态的变化不仅来自于生活的磨练,更是在登山途中,体验到了登顶泰山给人带来的勉励与警

醒(2分),因此作者称泰山为良师、净友。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22分)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

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

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察察,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

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

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

第11页共41页

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C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卜、手卜,掉在针线篮里.掉在

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

习惯一一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

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

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

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醪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

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

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

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

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

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一一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流

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

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嗡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

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逮在妈的

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

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

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嗡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

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等,总共就三十来个字,

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

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

第12页共41页

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

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

美的创造……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点明写作对象,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同时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强调了妈妈的行为早已成了她的“秘密习惯”,表现了妈妈独特的

美感。

C.妈妈爱说“天意”“缘分”,可见她有迷信思想,作者对此也表达了委婉的批评。

D.全文叙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织补的几个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家人深深的爱。

11.请结合文章第④到第⑦段,概括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几件事。(3分)

1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面句子。(7分)

(1)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

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从修辞手

法的角度)(4分)

(2)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学在妈的脸上、心上。(从加点词

的角度)(3分)

13.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母亲这一形象。(4分)

14.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第13页共41页

(三)(22分)

10.(3分)C

11.(3分)用翠绿的胖叶子补我裤子上的补丁;把安静清凉的叶子绣在姐姐的枕巾上;将

嗡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

12.(7分)示例:(1)(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窸窸窣窣”“嬉笑”“抚

摸”形象地写出了葫芦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摇戋多姿,并洒落露珠的情态(1分),表达了作

者的喜爱、愉悦之情(1分),为下文描写母亲将投影下来的葫芦叶连缀在衣服上做了铺垫

(1分)。

(2)(3分)“漾”,是“荡漾”的意思,神态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在为

“我”哥缝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足、微笑的样子(1分),写出了母亲爱孩子、爱生活(1

分)。

13.(4分)(1)勤俭持家,艰苦朴素;(2)爱孩子,爱家庭,爱生活,爱自然;(3)几乎

不识字,心灵手巧,以苦为乐;(4)有纯正的美感,懂得朴素美。(意对即可)

14.(5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的情景(1分),深化文章中心,表

达了作者对母亲勒俭持家、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崇敬之情(2分);这样写首尾呼应,使文

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讨水

邢庆杰

①1977年盛夏的一天,我随母亲到乡里街上买东西。返回的时候,已经近中午了。

第14页共41页

我又热又渴,母亲便就近带我到供销社办公室讨水喝。

②那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他是个大胖子,脸色白润,鼻粱卜架着一副金边眼

镜。母亲说明来意后,那人指了指门外对我说:“你自己去看看门口的水缸里还有没

有。”

③我跑到门口,那里果然有一口大水缸。那一年我七岁,那口水缸和我差不多高,

缸里却一滴水也没有,像是很久没有用过了。

④我回到屋里,对那个胖子说:“缸里没水。”

⑤胖子冲我们摊了摊手说:“没水就没办法了,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⑥母亲冲他笑了笑说:“大兄弟,孩子渴得厉害,我们回去还有三四里路呢,你就

行行好,给他倒杯热水吧。”

⑦那胖子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暖瓶,拿起来掂了掂说:“这里也没有了,这水是

从乡政府食堂打来的,外面这么热……”

⑧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摆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

不会背着水缸。”

⑨后来母亲对我说,她从胖子拿暖瓶时用的力度上,看出暖瓶里肯定是有水的,只

是不想给他们喝……

⑩我家在村子的最北头,房后有一口水井,水质极好,清冽甘甜,我们半个村庄的

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至今,我回老家,仍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味道不是纯净水和矿

泉水能比的。而且奇怪的是,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竟像用纯净水泡茶一样,杯子上几乎

不留茶锈。

我家的位置在村口,经常有人上门讨水喝。每次母亲都从水缸里舀出满满一舀子

水,递给讨水者。有时她忙着,就会支使家里的某个孩子去给路人舀水。天凉的时候,

她坚持让讨水者喝开水,为了节约时间,她常常把开水倒在舀子里,把舀子放到水缸的

水面上漂着,用凉水降温。因为我们一家一直是这样对待上门讨水的陌生人的,所以母

亲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她纠结了一路。

不就是一口水吗?

第15页共41页

从乡政府驻地回家的路上,母亲把这句话念叨了很多遍。

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

气鬼。直到走到丰收河边,我喝了一肚子河水(那时水干净,无污染),整个人才精神起

来。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儿。

那天我从外面“疯”完回家,老远就看到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闸在门口。进了

院子,见一个肥胖的背影正站在我家的水缸前狂饮,母亲在一边站着,不断地说:“慢

点喝,别呛着……”

尽管只是一个背影,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20世纪70年代,在鲁西北的乡村,连白

面馒头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美食,所以人们都瘦,极少能见到胖子。那一天的场

景瞬间浮现在眼前,我冲过去正想开口,母亲忽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用严厉的眼

神制止了我。我只好把那句话咽了回去。我想说的那句话是:你出门咋不背着水缸?

胖子临走时,冲我友好地笑了一下,说:“你们家的水真甜。”

看着胖子出了门,我着急地对母亲说:“你不认识他了吗?他就是供销社的那个胖

子!”

母亲冲大门口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不就是一口水吗?谁出门还能背着水

缸?”

我一时无语,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混迹到文学的队伍里,才逐渐明白母亲朴素的话

语里,蕴含着鲁西北平原千年的深厚传承。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闰是“1977年”,意在暗示那还是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

年代。

B.因为供销社办公室门口的水缸里没有水,办公室的暖瓶里的热水也没有了,“我”

只好坚持到丰收河边才喝上水。

C.母亲之所以“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是因为她看不惯胖子明明可以

第16页共41页

帮助别人却不愿去帮的行为。

D.“不就是一口水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突出了母亲乐于助人的美德.

11.本文以《讨水》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1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3分)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⑴母亲不等胖子说完,理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密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

会背着水缸。”(赏析加点词语)(3分)

(2)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

气鬼。(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14.既然母亲对胖子非常不满,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他,并阻止“我”打断胖子喝水?(4

分)

(三)(20分)

10.(3分)B(办公室的暖瓶里是有水的,但是胖子不愿给“我”喝)

11.(4分)①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个与“讨水”有关的故事;②“讨水”一词

一语双关,既指妈妈和“我”向别人讨水,也指别人向“我们”讨水。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线索,贯穿全文)

12.(3分)示例:1977年盛夏的一天,妈妈因为“我”口渴向供销社胖子讨水喝,但胖子

并没有帮助“我们”;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胖子来“我”家讨水,母亲不计前嫌,帮助

了他。

第17页共41页

评分标准:意思答对即可。(一个相互讨水的故事)

13.(1)(3分)“拽”“走”“拨”二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胖子不愿帮助别人的行

为的不满与反感(2分),突出了母亲倔强耿直的性格特点(1分)。

(2)(3分)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口渴的程度,衬

托出“我”对胖子的憎恶(2分)。

评分标准:意思答对即可。

14.(4分)①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虽然对胖子以前的行为不满,

但看到胖子需要帮忙,她还是伸出了援手,这也可以看出母亲的宽容和大度;②母亲之

所以用咳嗽声阻止“我”打断胖子喝水,是怕胖子尴尬,这其实也是母亲善良性格的表

现,同时,母亲是在用行动告诉“我”:要做一个以德报怨的人。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答对艮J可。(1母亲的宽容善良2鲁西北平原千年的美德

传承)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T5题。(20分)

运河号子

①眺望着运河波光粼粼的河面,只要想起一生中快乐的时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

河船工号子”传承人赵庆福便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摇哇嘿,摇嘿,摇哇嘿。出了天

津卫,直奔北京城……”喊号有“毒”,一旦迷上,就是一辈子。忆起往日时光,赵庆福沧

桑的面容漾起浅浅笑意,一任思绪越飘越远……

②因名字中的“福”字,乡亲们习惯喊他“小福子”。1931年,小福子出生在通州永顺

镇盐滩村,村子因曾是盐的集散地而得名,那时南方过来的盐都要先卸到这里,然后再运到

第18页共41页

京城。此外,这里还是丝绸、瓷器等物件的集散地。靠着运河,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船,靠

运输货物吃饭C

③八岁的小福子打小就爱到船上玩耍,拥有浑圆厚实的小身板的他活脱脱就是一只小水

獭。那时候赵家要物色日后能够领号的后生,大人们一合计就挑中了机灵的小福子。自此,

上了半年私塾的小福子开始了他的漕运时光。他耳濡目染学会了船工号子,天天喊号,就连

午夜吃语都有号声响起,都快魔怔了。

④跑漕运,白天不管是刮风下雨,都得照走不误,晚上船舱里一窝就是一觉。运河两边

都是纤夫光脚踩出来的野道,那时纤夫没人穿鞋,尽管脚上布满老茧,但走河滩的时候还是

经常蹭出血泡。脚上手臂上的青筋随着拉纤时的节奏凸起落下,如运河般涨落。

⑤跑漕运,领号和舵手默契配合至关重要。航道险象环生,底下有淤泥、浅滩、烂树沉

木,一不留意就搁浅了。货船就怕搁浅,搁浅后搁在活沙上相当麻烦,活沙有反作用力,凭

蛮力抬是抬不动的。这之前,领号的就得喊“闯滩号”:“……嘿哟嘲,嘿嘿……”水性好的

船工下水靠着船帮两侧,随着号子的节奏左右晃悠推船,把船蹭到水深的地方,继续前行。

领号的除了嗓门要透亮,还要有行船经验,喊得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若船都搁浅了才想

起来喊号子,那就是“欠揍”。

⑥运河号子要发自肺腑地喊出来,每个船帮都有拉纤领号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号声彼此

起伏。跑漕运,到哪一步了都有对应的号子,比如起锚号、摇橹号、出仓号、立桅号等,演

唱形式除起锚号为齐唱外,均为一领众和。

⑦过去的船帮,长年跑同一段漕运,彼此间虽是竞争关系,但是重情义讲团结。比方说

前边百里地有一个坡儿塌陷,或者是洪水来势汹汹冲倒了岸边的大树没到河中看不到,路过

此段船帮的领号会提前告知迎面逆行船帮的领号“路况”,互相提个醍是规矩。

⑧小福子悟性高,不出半年光景,就能跟着长辈们跑船下天津了。可是好景不长,1940

年开始,京城赶上三年大旱,大运河干涸断流。没活干了,船工们只能自谋生路。满打满算,

小福子跑篷也就两三年。十二岁后小福子曾在一个戏班唱了五六年戏,京剧演员天天早晚”咿

咿呀呀"吊嗓,小福子却周而复始喊号,这成了戏班里的新鲜事。

第19页共41页

⑨1949年,解放军的大部队过通州运河需要搭浮桥。会领号的小福子带着八个自然村

的村民喊着“劳动号子”打桩搭桥,一夜之间.百米长十米宽的两座浮桥横跨通州东关两岸.

⑩新中国成立后,盐滩村成立了一支副业队,小福子是架子工。参与建设北京十大建筑

时,他把京平梆子融入劳动号子,修建东西长安街打夯喊号子,修十三陵水库也去喊过号子。

如今,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在他家已经传了四代,老爷子执着地认为,这船工号子不能失传,

得让后代永远记住先人们曾经是怎样劳作生活的,否则,根就断了。

(有删改)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亚项的一项是()(3分)

A.货船搁浅在活沙上相当麻烦,此时领号的就得喊“闯滩号”避险。

B.跑漕运,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号子,演唱形式除起锚号外均为一领众和。

C.文章关注船工的生活,行文脉络清晰,朴素的语言中蕴含厚重的历史感。

D.领号和舵手默契配合至关重要,领号的除了嗓门要透亮,还要有行船经验。

12.选文第②段为何介绍赵庆福的出生地?(2分)

13.文中以运河号子为线索,叙写了赵庆福一生的漕运时光印记,请简述其相关经历。(4分)

1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脚上手臂上的青筋随着拉纤时的节奏凸起落下,如运河般涨落。(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分)

(2)水性好的船工下水事着船帮两侧,随着号子的节奏左右晃悠推船,把船型到水深的地

方,继续前行。(赏析加点词语)(3分)

15.文章结尾,老爷子为什么执着地认为运河号子不能失传?请简要分析。(5分)

第20页共41页

11.(3分)A

12.(2分)交代赵庆福出生地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为下文跑漕运埋下伏笔。

13.(4分)赵庆福八岁开始了他的漕运时光,天天喊号,跑篷两三年;十二岁后在戏班唱

了五六年戏,周而复始喊号;1949年,带着村民喊“劳动号子”打桩搭桥;新中国成

立后,喊劳动号子参与北京建设。

14.(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筋的起伏比作运河涨落,形象逼真地描写纤夫

艰辛拉纤的情景。

(2)(3分)连用“靠”“推”“蹭”三个动作,从细节上突出船工下水推船的艰难,也

体现了船工技术的娴熟。

15.(5分)在老爷子看来,运河号子能让后代不忘根,永远记住先人们是怎样劳作生活的;

运河号子体现了重情义讲团结的内蕴;运河号子蕴含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挫折,勇往

直前的船工精神,值得传承。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9分)

梧桐树

第21页共41页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C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卜是我所有的C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

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

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

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

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

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

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

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

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

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

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

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

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

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七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

——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

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

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

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

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

第22页共41页

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

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问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C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

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

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

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

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

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2.关于第③自然段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是本段的中心句,同时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使上下文的内容衔接自然得当。

B.“好像一个大绿幢,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夏天的

梧桐树茂密且

绿意盎然的特点。

C.本段除了写梧桐树,逐写了芭蕉与丁香,这是为了衬托梧桐树的特点。

D.“芭蕉分绿上窗纱”是引用古人的话来形容芭蕉绿意盎然且高大的特点。

13.文章首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

全文,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14.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5分)

(1)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从词语感情色彩分析)

(2)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一一起初突然地落脱一

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分析)

15.全文通过梧桐的变化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3

第23页共41页

分)

16.结尾作者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你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4分)

13.(3分)D

12.(3分)新桐初乳(春尽夏初,梧桐生叶);绿叶成阴(夏季时分,绿树成阴);梧桐叶落

(秋

冬时节,梧桐叶落)。

14.(3分)(1)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

一大批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把“叶子开始辞枝”

比作“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落下的姿态。

(3分)(2)“拙劣”是贬义褒用,流露作者对初春梧桐生叶的亲切,“坦白”一词则亳无保

留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初春梧桐生叶的由衷赞赏。

15.(3分)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

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

16.(4分)例:自然、艺术跟文中的梧桐树一样,即便你种植了它,但没有看到它的种种

容貌,没能体味到它象征人世无常的悲凉意味,这种拥有只是形式上的“占有”。真正

的“占有”需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充分理解和欣赏,而要做到这点

是很难很难的。

第24页共41页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