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1.社戏
课时3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目标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重点
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解题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
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
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
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
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
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
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分
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
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
(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
宕ddng沁qin头昏脑眩xudn惮ddn踱du6
棹zhao归省xing行hang辈搐掇cuo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
1.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述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研讨课文第一、二部分:
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
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
(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五、小结。
1.教师再次强调有关鲁迅的重点介绍、课文的结构安排意图。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提出质疑。
六、布置作业:
1.抄词(见《词语手册》)各三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句子(至少三
句),并分别说说美在哪里。
3.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三、四题。
\b\lc\{(\a\vs4\al\col(看戏前随母归省钓虾放牛一^略,看
戏中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一详,看戏后六一公公送
豆一••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1.社戏
课时3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1.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目标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重点
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研讨课文第三、四部分:
讲析上节课的作业第2题,在学生分组探讨的基础上,全班
讨论。
(-)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1.景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可以
从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
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
悠扬”;
止匕外,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
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
花里蹿”。
2.情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
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
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
“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
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
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
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
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
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
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二)指导朗读几个重点段落,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景物美、情
感美和故事美,如:
1.情感美一一开船出发:“一出门,……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
了。”
2.景物美一一月夜行船:“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
来的清香……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3.故事美一一月下偷豆:“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于是
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处理)
二、自读课文,讨论疑难。
(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为下节课作准备。)
三、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一、二题。
2.摘抄文中所有表现景美、情美、故事
景物描写:视觉、嗅觉、听觉、触觉
描写■
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心理
多种表达方式<直接抒情
抒情
板书.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设计、议0建画龙点睛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1.社戏
课时3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目标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重点
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复习前课内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不能解决的,
由教师解答。然后,引导大家集中讨论以下问题。
二、问题讨论。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
绍”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
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
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
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二
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
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4.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
爱平桥村的原因是一一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
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
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
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
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
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品味词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加着重号的词语体现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2.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3题,你有过
类似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
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
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
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
往。
四、布置作业
1.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
为什么喜欢他?(提示: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活动等谈。2.熟读、背诵文中的体现景美、情美、故事
美、情感美的段落。3.作文:《我最的一个人》
提示:(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如:“欣赏”、“难忘”、“喜
欢,,、,,讨厌”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题目。(2)用具体的事
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双喜:聪明、热情、机灵、能干、善解人意、做事周全、
桂生:热诚民风淳朴
社戏<>f赞美
阿发:纯真无邪、憨厚无私人情美
板书
、六一公公:善良、淳朴、好客,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2.回延女
课时2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
教学特色。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
目标修辞方法的。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
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
重点
色。
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难点
的。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
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
山。”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
么呢?
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
会想起革命圣地一一延安。老一辈的革命家呀,都对延安怀
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一一贺敬之,
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峰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
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
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
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
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1956
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
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
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
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
远。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目标导学一:品读诗歌,概括内容
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
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一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
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
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
扬。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明确:第一层: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第二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层:描绘与亲人欢聚
一堂的盛况;第四层:喜看延安新风貌;第五层:歌颂延安的
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歌,深入体会情感
探究:这首诗生动形象,热情奔放,意蕴深刻。作者通过高超
的写作技巧表现出自身
对延安最浓烈的深情,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说说作
者通过哪些写作技法表现了哪些情感。
〃回延安重见亲人的喜悦之情、
忆延安赞美延安当年火热生活对延安
板书回延安《话延安亲人相见时的热烈、喜悦》无限怀念
设计观延安见延安新貌的无比喜悦热情赞美
、祝延安展望前程的自豪喜悦>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2.回延女
课时2
1.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
教学特色。2.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
目标修辞方法的。3.整体把握文意,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感情,培养
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朗读品味诗歌,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语言艺术特
重点
色。
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难点
的。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
北……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
山。”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
么呢?
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
会想起革命圣地一一延安。老一辈的革命家呀,都对延安怀
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一一贺敬之,
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作品背景。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峰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
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
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
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
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1956
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
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
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民俗文化知识简介。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
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
远。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2.善用修辞表达情感。
如第二节中,“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
羊羔一样吮"Z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
诗人,是延劣: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
火朝天的大今三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第三节中,与K合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如“一口□的米酒
千万句话,K三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
内容从全国开2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
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第四节中,i二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
然纸上。“阡,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诸句,综合运用了夸
张和比喻的傕次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
焕然一新,相F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
在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来
表达炽热的相R情。目标导学三:理解“信天游”在文中的体现
1.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说说本文在形式上与
以前学过的到&代诗相比有何特点。
明确:(1)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现一个意思,有
时多节共同菜之示一意。
(2)节内押韵未必全然押韵,也可能存在隔句押韵的情况。
(3)两句一节的事中,善用比兴手法,通常为上句起兴作比,
下句点题,1E本上是即兴之作。
2.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比兴”这一特点。
明确: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
起兴,比喻标F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
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四、布置作W/运用比喻写你喜欢的事物
对延安
回延安无限怀念
热情赞美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3安塞腰鼓
课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教学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目标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
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
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
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
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
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
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后,
“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
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
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
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
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
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
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
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
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
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
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标导学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________美,你
看(听)……”的句式或用“_______好,好在________”这一
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
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会出现的以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
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噬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
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
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
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
步;火化一手3是内即的瞳1一;叶况一件,是强健的风姿。
〃一、表演前(第1-4段)安静的腰鼓(蓄势待发)
二、表演中(第5—27段)狂舞的腰鼓
人「(第5—13段)宏伟的场面]
好x一个
板书安塞腰鼓<1nl.(第14—17段)雄壮的鼓声
安塞腰(>粗犷豪放
:(第18—22段)击鼓的后生
设计
鼓
1(第23—27段)变幻的舞姿J
、三、表演后(28—30段)寂静的腰鼓(以声衬静)
教学
反思
课型新授
课题3安塞腰鼓
课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教学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目标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
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
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
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
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
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
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后,
“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
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
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
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
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
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
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从用词方面说:
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
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茂腾腾的后生”“噬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噬溜
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从句式上说: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
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②“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
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
腰鼓的豪放美。
从修辞上说:
①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
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从写法上说:
①“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
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
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
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②“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
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三、布置作业运用排比写你的家乡
,一、表演前(第1一段)安静的腰鼓(蓄势待发)
二、表演中(第5—27段)狂舞的腰鼓
3人「(第5—13段)宏伟的场面〕
好一个
板书<(第14—17段)雄壮的鼓声皿犷舌”
安塞腰〈丛,,一人》粗犷豪放
设计士,(第18—22段)击鼓的后生
鼓
1(第23—27段)变幻的舞姿J
、三、表演后(28—30段)寂静的腰鼓(以声衬静)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4.灯笼
课时2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2.品味文
教学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目标的写作手法。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
国之情。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
重点
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难点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导入新课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
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
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
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
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
作者情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
家。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
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
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
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
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
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
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
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
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
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
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
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
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
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
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
献帝;第O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
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
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
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
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
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
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
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
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4.灯笼
课时2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2.品味文
教学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目标的写作手法。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
国之情。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
重点
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难点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导入新课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
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
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
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
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
作者情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
家。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
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
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
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
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
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
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
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
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
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
至民族的意义,但第⑩。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
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唉,壮……”作者为何发出
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
链接作简要分析。
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
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
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
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
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
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
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
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
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特色二:结构严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小结:《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
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
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
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小孩子爱火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板书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首尾呼应
设计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
纱灯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
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写作学习仿写
课时3
教学(1)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
目标(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什么是句子仿写
句子仿写就是依据相关的句式,按照相同的修辞手法、特定
的语言环境、不同的要求,仿写出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符
合试题要求的句子。
二、句子仿写的基本要求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
隐性要求是: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
【例如】:依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
与给定的句式相同(不是……却……),构成排比;②要与
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航天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你不是太阳,却
温暖了华夏儿女的心房;你不是雷电,却破解了宇宙的神秘。
显性要求:排比、航天员、不是……却……
隐性要求:讴歌赞美、先抑后扬、启明星的作用
展开联想:由天上的启明星可以想到天上的太阳、月亮、
雷电、狂风、白云……
这里主要谈隐性要求:
1、句式要统一
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
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仿写前仔细观察。
①如果试题给出了句式,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
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
2、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要完全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3、情景要吻合
【例如】、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例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
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仿句: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
雾霭的,
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
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例句中营造的优美、清幽的意境,在仿写的句子中也应该体
现出这样的氛围,而且应尽量与例句协调一致。】
[例6],另选对象(人、物均可)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
有增减。
例句:你有你波涛汹涌的豪迈,我有我细流涓涓的从容;你习
惯在高
山间一泻千里,我喜欢在小村边缓缓流过。你是大江,我是小
河。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病例:你有惺惺作态的修养,我有无拘无束的洒脱;你习惯在
女孩前夸夸其谈,我喜欢在篝火旁狼吞虎咽。你是绅士,我是
游侠。
【示例:你有你色彩缤纷的娇艳,我有我色调单一的朴素;
你喜欢在枝头上翩翩舞蹈,我习惯在树干下默默轻摇。你是鲜
花,我是小草。】
三布置作业仿写朱自清的《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口语交际文明交流
课时3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2、联系实际,对生活中的语言规律进行整理、总结。
目标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语言运用的有关因素,并能对给出的练习作
较为准确的理解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重点整理、总结语言运用的规律
难点对一些实例进行准确的分析
教学
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赏析品味法教具多媒体
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一、情境导入
师:“你,站起来!”(让学生面向大家,其余学生说出该
生的反应一极不情愿)
师:“这位同学,请你站起来,好吗?"(委婉,容易接受)
同学们,这就是用不同的语言,达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怎
么才能在日常交际中把话说的较为完美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请客)
学生做简要的理解并分析,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中语
言得体的重要性,引出探讨的话题一口语交际
二、问题探究一李秀才为何挨打、病人为何自杀。
1、善意的谎言一“金榜题名”、“大富大贵”,不一定实
现,但听得顺耳,符合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心理
刺耳的真话一“一命呜呼”,人难免一死,虽是事实,却不
吉利,犯了主家的忌讳。
2、护士对病人本应关心、体贴,而这位护士却对病人漠不
关心。病人提出问题,她不耐心地作解答,还说些带刺激的
话。她说话不看对象,不想后果,致使悲剧发生
3、小结:说话要注意场合、对象。
三、出示口语交际阶段目标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资源补充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
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
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
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
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
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常见题型分析
单一型:访谈式、辩论式、劝说式、推荐式等。
复合型: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
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试试你的口才一劝说式
五、总结应考策略
平时要注意留心别人的语言,同时还要积极与人交往,多参与
讨论、演说、辩论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交往中学会交往的技
巧。七、课堂总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通过今天的
学习想必大家会有所收获。说话得体不只是平时的运用,更重
要的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希望同学们借助说话得体这对隐形
翅膀,带你飞,给你希望,不断地充实自身素质,同时送去我
最诚挚的祝愿:愿各位朋友妙语如珠,出口成章,所有梦想都
开花!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向大家说一说。
(生活交际中要注意对象、场合,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八、老师赠言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
伤人以言,重于剑戟。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5.大自然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联合制作合同标的合作制作流程与责任分配3篇
- 2024版房产遗产继承合同2篇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修订版)3篇
- 通风系统安装劳务合同
- 解除购房合同协议书
- 污水管网运营维护合同
- 2024年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咨询服务合同标的为新建办公楼3篇
- 2024年度合作合同合作目标和具体合作内容3篇
-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护理
-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大纲
- 2023骨髓腔输液技术要求
- 四渡赤水战役PPT课件模板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飞机涡轮轴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概述
- 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GJB438C模板-软件开发计划(已按标准公文格式校准)
- 培训课件ISO13485-2016培训教材
-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课件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隐患排查表)
- 2023年11月时事政治测试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