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检测_第1页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检测_第2页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检测_第3页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检测_第4页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检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

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

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J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臣舍人相如止

臣,E:'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

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

()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

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杓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日: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

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

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

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

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

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

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

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期)案()图,指从此以

tt()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图)佯()为予赵城,

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

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

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

来—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M()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

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镇,唯()

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

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

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

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濯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

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还,丕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

会海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钱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

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

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

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

皆靡()。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

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

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

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蛆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

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O于是

舍人枉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

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宜()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

于将把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

驾,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小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祖负

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一、识记填空

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

的到时共约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

为“,

全书体例包括五部分,共篇。

作者,字

2、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

“,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

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也曾说:

“,。”意思就是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

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3、廉颇被蔺相如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负荆请罪,原文

是»,O最后他们成为了

生死与共的好友:,。

二、翻译句子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核中

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鞋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

文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雄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患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皆()币遗()

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纸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纸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

邪王俱降汉,后随泥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

谋,劫单于母阔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

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阕氏子弟在。虞常等七

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绿王

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

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

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

秩皆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媪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患等哭,舆()

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饶()武,会()论()虞常,欲因()

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

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

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111,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音

()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

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抵()。

芋氐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挑技(),

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第千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槃()弓弩,於鼾王

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

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

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

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

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

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

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

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安危小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

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镀,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

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

毕今日之骤,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

()泣下霭衿,与武决去。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

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

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

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

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陵虽弩怯,令汉且()贯()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

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教,陵尚复何顾()乎?

己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

虬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己F置。老母己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C,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蜴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蜴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

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上出,

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

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

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栗都尉,光专权自恣(X及

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

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

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域(),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

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

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

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

()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一、识记填空

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

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二、翻译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武既至海上,烦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4、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三、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

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

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貂之人尚犹嘉子之节,

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答: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补充资料:

1、名家点评苏武:

(汉)班固: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

之矣。

(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

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苏武》)

(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寒草烟。回日楼台

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苏武庙》)

(元)张养浩: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苏武》)

2、素材运用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

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峰峰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兀年的

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

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

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

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

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

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

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

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

神》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荒凉的北海,羊群峰峰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

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乂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

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

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

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

《苏武传》中有这样•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

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

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扁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

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

(《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5:道德与名节

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

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

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一一垂

育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道德与名节》节选)

话题6:信念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

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面对卫律

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

刎来避免受辱。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

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指然不动。二律又以富贵劝诱,苏武则直言怒斥,更以两国安危责之。在匈

奴将他置于冻饿之境时,苏武仍然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卜还是

”杖汉芍牧羊,卧起操持“,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的使者。匈奴又派故人李陵来劝降,企图打消他对

汉朝的眷恋之情,苏武不作正面的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的大义自剖心迹,反倒使李陵感到羞愧,

无言以对。(《信念》节选)

话题7:选择

悠悠岁月,历尽多少冷暖:滚滚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但伟人之风永存。

那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吧!苏武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发扬了华夏文明的优良品德。这样的选

择崇高、无私!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多少仁人志士留芳百世,虽死犹荣。他们或是崇高无私,或是明智无悔,或

是崇高质朴。正是他们所做出的无上光荣的选择,使得我们的民族摺焰生辉,使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历史选择了苏武,苏武选择了崇高尢私,选择了明智,选择了质朴。那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历

史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引领着后来者在暗夜里找寻生命的座标,勇往直前而不迷失。(《无尚的

选择》节选)

话题8:坚持

当苏武牧羊于北海时,单于派降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

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李

陵历数苏武出使匈奴以后一家的悲惨遭遇(大哥和弟弟被迫自杀,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不

知去向),妄图动摇苏武归汉的决心。但是,苏武却坚定地说:“我平时就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

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是甘心乐意的。”他始终不受诱惑,为后

人所颂仰。(《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使者》节选)

生要学苏武,死不做李陵

在世人的眼里,李陵和苏武,一降一拒降,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李陵何许人?这还得从他的祖父李广说起。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他的祖父

李信,是秦朝时的大将,秦始皇扫灭六国,灭燕“逐得太子丹”的就是此人。李广善骑射,西汉文

帝时,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杀首虏多”,并且他经常跟履文帝射猎,“格杀猛兽

李广有三子:曰当户、椒、敢。三个人都是郎官。李陵的父亲当户也以勇猛著称。一次,武帝(刘

彻)与太监韩嫣打闹,韩嫣这家伙由于长期陪王伴驾久了,一时之间,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奴才身份,

放肆起来一点下人的样子都没有。这下惹恼了当户,遂“击嫣,嫣走”,“于是上以为能”。可惜当

户早死,还没能完完整整地施展他浑身的本事。

李陵是个遗腹子,从小就没有.看见过爹是什么样子,可以想象,相依为命的母亲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事实证明,这一点,在他的生命历程里,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也许是遗传的因素,李陵一家数代,皆以勇猛、善骑射著称。李陵自然也不例外。“陵字少卿,少

为侍中建章监(建章宫的侍卫)。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从《汉书•李广苏建传》

中关于李陵的这段简短而又详尽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想见我们心目中的“投降派”、“软骨头”李

陵的大体轮廓,越过千载悠悠历史隧道,他仿佛正向我们走来,那异常模糊的面容也逐渐清晰。

那时,一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还是极其赏识李陵的,为了锻炼他的胆识,同时也为了考察他的军事

潜力,武帝给了他八百人马,“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牛刀小试了一把。这次考察非

常成功,武帝很高兴,还升他做了骑都尉,并继续给他敢死队员五千,在酒泉、张掖一带待命。此

时的李陵可谓是春风得意,深得君心!

苏武是杜陵人,父亲苏建因为跟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而封侯。苏建“有三子:嘉为奉车都尉、贤为

骑都尉、中子武最为知名。”应该说此时的苏武也不过是跟哥哥弟弟一般头面,官至格中厩监(掌

管皇帝马匹的官儿)。

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单于且鞋侯初立,因为害怕汉朝乘机来袭,只好与汉修补感

情,和平相处。为此,他甚至还打出了“汉天子我老丈人”的招牌。为了以实际行动证明他的诚意,

他释放了之前扣押的汉朝使者。汉武帝对这一友好举动给予高度评价,并立马派遣了以中郎将苏武

为团长的代表团,护送还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归匈奴。代表团成员包括:副中郎将张胜、假吏常

惠等共即一百多人。

这一年三月,春日融融,百草蕨蕤。汉天子特使、中郎将苏武手持节杖,率领代表团一行,浩浩荡

荡直奔北方而去。到了匈奴,他们呈上大量财宝钱物,作为见面之礼。旦罹侯单于由于不懂得刚刚

盛推儒学的大汉朝“礼尚往来”的规矩,而将这些当作是对方示弱的表示,一时之间,一抹飞扬跋

扈的傲慢神情亳不遮掩地弥漫在脸上。由此,他对苏大使者们的接待规格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好

在,还不至于闹出什么大的乱子。

灾难接睡而至。就在匈奴且鞋侯单于即将打发苏武等人回去的当口,出事了,出大事了。多年前降

居匈奴的维王和虞常阴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阙氏未遂,结果,绥王被杀死,虞常被活捉,这事还牵扯

上了汉使团的副中郎将张胜。原来,虞常在汉朝时就跟张胜合得来,这次见了张胜,自然是喜从天

降,二人遂合谋杀死投降匈奴的丁律王卫律,劫持阕氏归汉。没想到夜间有人告发,捅出了天大的

娄子。

事情很快就牵连到张胜、苏武一干人身上。单于让卫律带苏武去受审。“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大吃一惊!想不到苏武来了这么一手。他赶紧吩咐手下

抢救。救苏武的办法很特别,先是在地上挖个坑,坑中燃起温火,然后把苏武放在坑上,将他背上

的淤血烤出来。这一招还挺管用,苏武昏死了半天,总算是醒了过来,常惠等人则早已是痛苦失声。

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也就在苏武出使匈奴并滞留的第二年,汉武帝派遣武师将军李广利

“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命令李陵给大军押运粮草。此时的李陵年轻气盛、血气方

刚。他对武帝的这个安排很不以为然。在武台,他见到了武帝,他说:“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

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对,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飨贰师军。”这

话说得很是自负,很有目空一切的味道。那时的武帝,刚愎自用,骄横固执,听了他这番表白,内

心深处对同样骄横勇猛的李陵大加赞赏。武帝假意说:“难道你不愿意跟贰师将军一同出征吗?我

用I然兵多将广,却没有一兵一卒是给你的啊!”李陵的口气越发大了起来,他说:“臣只要步兵五千

人就可以直捣王庭了于是武帝更加高兴。

武帝命李陵提“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命伏波将军路博德“走西河,遮钩

营之道二李陵很快就和单于的军队交上了手,单于率三万人围李陵,“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山上,汉军追击,票数千人”。李陵的勇猛令人咋舌!

单于大惊失色,迅速调遣左右近八万多人复攻李陵。李陵“且战且走,南行数R,抵山谷中”。有

意思的是,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李陵发觉部下士气有些低落,怎么鼓励都没用,他怀疑

自己的队伍里可能藏有妇女。派人下去一搜,果然不少,于是他下令将这些“军嫂”“皆斩之”。第

二天再次跟单于交战,斩首三千余级。

转折来自李陵军内部一个叫管敢的家伙。这人因为在上司那里受了点委屈,便不顾“国家大义”,

偷偷跑到匈奴那边去告密。他对单子说,“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当使精骑射之既破矣”。本来

摄于对手的勇猛凶悍而准备放弃攻击的单于,听了管敢一番言语,大喜过望,立马率大军急攻李陵

军。当是时,情况万分危急,“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陵军死伤无数。

这天傍晚,困兽犹斗的李陵独自一人出了营门,走的时候,他对左右人说,你们都不要跟着我,老

子这就去把单于的头取来。话是说得英雄无比,然而毕竟敌众我寡。时间不长,他就又灰头土脸地

空着手回来了,他叹息着说,这回算是死定了!有些军吏劝他,将军你威震匈奴,可惜命运不济,

今天就算被俘,他日伺机逃脱不行吗?李陵斩钉截铁地予以回绝:“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在“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时,李陵发出了锥心泣血之叹:“复得数卜矢,尽以脱矣。”此时此

刻,他是多么希望奇迹出现,后援出现啊!其实,后援也不是没有,“走西河,遮钩营之道”的强

弩都尉路博德就在旁边,可惜他因强烈的妒忌心理作祟,悍然采取了见死不救作壁上观的措施,李

陵的未来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夜半,李陵军强行突围,无果,遂降。此时的他仍然在心里叨念着“无面目报陛下”。谁曾料到,

他的这个陛下在听说他兵败之后,仍一心欲置他于死地,为威武圣德的自己挽回一点点面子。更好

笑的是,武帝还召来了李陵的寡母和媳妇,让算命先生仔细察看她们脸上有无“丧色”。他当然是

希望有的,但算命先生却说无,武帝当时是--种什么心情,答案可想而知。

且鞋侯单于对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很是佩服。他让卫律千方百计劝降苏武,收归己用。纪律曾

居汉地,深知汉人的“七寸”,遂先使出一招“杀鸡警猴”,试探一下。他“剑斩虞常”,又威逼副

中郎将张胜,“胜请降”,然后顺水推舟轮到苏武。因为按匈奴的规矩是“副有罪,当相坐”。苏武

据理力争,毫不理会眼前卫律那咄咄逼人的剑刃。卫律见这招无效,又以禄利诱之,他满含关切之

情,说:“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

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蒿草野,谁复知之?”苏武鄙视着他,默然无语。在卫律又大讲了一通

道理之后,他再也按捺不住,把卫律臭骂了一顿。

为了尽快收降苏武,单于想出了一些更绝的折磨人的招式。将他放进一口大土窖,不给吃喝,任其

自生自灭。饥寒交迫的苏武用积雪跟皮袄上的毡毛耐以充饥,“数日不死”。心有不甘的匈奴人又将

他迁徙到茫茫北海,“使牧低,粒乳乃得归”,(让他放公羊,等公羊下小羊了就放他回去。)“武既

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的顽强叫人

叹为观止!

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投降匈奴之前的李陵信誓旦旦欲成“忠良死节之臣”,以“有面目报

陛下”,可为何转瞬间就变卦了呢?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费人思量。绝大部分人认为,山穷水

尽的客观条件自然促使曾经豪气干云的李将军匍匐于匈奴单于的坍漆之下,“胡服椎结”。然不,仔

细想来,其中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李陵自幼丧父,对于寡母妻子自然视同己命。这一点,从他投降匈奴后有一次当众质问汉朝使者便

知。当时,武帝遣因杆将军公孙敖将兵击匈奴,无功而返。公孙敖为了推卸责任,在给武帝汇报工

作时说,我们打听到,李陵训练了一支匈奴军队,专门对付汉军,故而此次前去,一无所获。武帝

听后雷霆大怒,立即下令诛灭李氏一族,李陵的寡母、妻子自然无一幸免。其后,汉遣使者出使匈

奴,李陵在座,他十分悲愤地质问汉使者:“吾为汉将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

于汉而诛吾家?”熟悉汉史的人都知道,真正帮助训练匈奴军队的是另一个降将李绪。然而,以李

陵当时的身份、处境,面对故人,居然用悲愤的语气大加斥责•,我们可以想见,武帝轻信人言而诛

李族的残暴行径给李陵造成了多么巨大的伤害。穹庐牧野,故国茫茫,畴昔承欢膝下的历历往事、

相夫教子的点点滴滴……刹那间,一齐涌上心头,思之凄哽!

关于李陵投降匈奴的细节,《史记》和《汉书》中都没做详细的描述,简简单单,一笔带过,留给

后人无穷的遐想空间。在此,我们不妨放纵思绪,大胆主观臆断一回。

在那个月隐星稀、朔风野大的夜晚,李陵和校尉韩延年带领不到十余人准备突围。背后,是数以千

计的匈奴骑兵。经过一场残酷的厮杀之后,韩延年英勇战死,李陵遍体鳞伤。关于这场大战的惨烈

程度,可以从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信中得知端倪。“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

张空誉,冒白刃,北首争夕匕敌。”

一股浓浓的死气笼罩着山穷水尽的李陵。是杀身成仁,以报“陛下之隆恩”,还是苟且偷生,行尸

走肉般活下去?这两种极其矛盾的念头不停地在他的脑海天人交战。李陵出生于将军世家,从小就

懂得为将者,过的就是刀口舔血、马裹尸还的日子,对于死的理解和认同,自然较普通人更为平静

而恬然,他绝对不会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那么此时此刻,深深纠缠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是什么呢?

我认为正是亲情,血浓于水的亲情。一旦他就此死去,守寡多年的母亲怎么办?即将守寡的妻子怎

么办……同时,一个大胆的念头闯进脑海一一活下去,以待他日归汉。淀野侯赵破奴为匈奴人所擒,

后来逃回汉廷,天子不也原谅他了吗?何况他李陵”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廷,垂饵虎口,横挑强

胡,口:亿万之师,与单子战十余日,所杀过当"(司马迁《报任安书》),为大汉朝也算是立下过汗

马功劳的呀!

一刹那间,一种求生的本能深深地攫取他的灵魂!

遗憾的是,汉武帝还是轻信了传言,诛杀了李氏一族,将李陵的最后一点点希望击得粉碎。他只得

无可奈何地接受一度无比蔑视的“胡服椎结”,行尸走肉般活着。

李陵和苏武相逢于海上。

李陵是带着劝降苏武的诏令去的。茫茫瀚海,异国他乡,故人相见,不可名状。三杯两盏羊羔美酒

下肚,李陵慢慢道出了苏家的变故:长兄奉车都尉苏嘉在扶天子下辇之时,车辕触柱,“劾大不敬”,

自杀;弟弟骑都尉苏贤因为捕犯人不得,“惶恐饮药而死”;老娘不幸病故;媳妇改嫁,留下两女一

男,不知所终……

李陵道出这番话时,内心极度复杂。一方面,它深为自己的侥幸心理和懦弱以至祸及家族而痛不欲

生,从而更加不希望苏武也蹈他的覆辙;另一方面,他又对老迈固执、残暴无情的武帝心存芥蒂,

并彻底丧失了希望。推而广之,老友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想不到的是,苏武在得知家族的变故之后,平静得就像什么也发生过一样。他说:“武父子亡功德,

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员蒙斧钺汤链,诚

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言。”这个苏武算是吃了秤布铁了心啦!

苏武的一番肺腑之言让李陵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抚今追昔,自己此生也就这样人不人鬼不鬼地活

着了,有家难归,有国难投。真是旦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啊?世间万物变化无穷,前尘往事已经是

追悔莫及,抱憾终生的痛苦从此将和自己形影不离。想到此,他不由泣下沾襟,肝胆俱裂!

其实李陵是有机会“弃匈归汉”的。汉昭帝(刘弗陵)时,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这两

人素来跟李陵关系不错,他们曾经遣陕西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李陵。当时,“陵、律(卫律)持

牛酒劳汉使”,“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勿忧富贵"陵曰:‘归易耳,

恐再辱,奈何!片刻,卫律走了,任立政再次对李陵说:“亦有意乎?",李陵回答说:“丈夫不

能再辱」

李陵终究没能走出“忠孝节义”的思想羁绊,留匈奴二十余年,于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病死。

相比之下,苏武的归汉历程比较戏剧化。昭帝即位数年,求武归。匈奴慌称苏武已经死了。后来,

汉使至匈奴,当年跟苏武一起留在匈奴的假使常惠得以夜见汉使「具自陈过”,并“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山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泽中”,使者将上述言语对单于一说,单于大惊,

只好承认苏武还活着。

李陵跟苏武的最后一次见面,在苏武行将离升匈奴归汉之时。二人同为汉人,乂几乎同时羁留匈奴

十多年,时至今日,一降一拒,一国一归,两人的内心世界自然也是大相径庭的。李陵把酒为好友

送行,临别依依。李陵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陵虽鸳怯,令汉旦黄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轲之盟,此陵宿

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都到了这个时候,他念念无法忘却的,仍然是老母及家族被戮一事,以及那未曾实现的愿望,悲乎!

临行,李陵起舞而歌,泣下数行!

苏武于宣帝(刘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病逝。

时光飞逝.R月沉浮。历史的天空,多少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唯有留给后人去评说了……

李陵和苏武,一降一拒降,此时此刻,孰轻孰重,言亦不明!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

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

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至鹿()不行,连辟()

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口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

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

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矶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

《算匿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任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

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

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O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蛛衔之。振声激

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