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略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说明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法,学习除数除法奠定了思维基础。二、教学目标及其说明(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教学问题及说明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究;在教学环境中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环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四、教学课时:9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平均分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课本P8—9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四、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五、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六、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练习二第1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教师精讲点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1、可以怎样分?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能说出来吗?可以一个一个的分。2、还可以怎样分?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你能说出来吗?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指名说出分的方法。设计意图:测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巩固训练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完成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勾一勾做一做,并说出自己的分法。)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九、课后巩固练习作业:11页2.3题
课题:平均分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三、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四、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六、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例3.1、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2、合作探索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3、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三、检查自学情况。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摆一摆,填一填。(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2、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小题。圈一圈、填一填。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1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5、6小题。第5小题。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第6小题。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18个玉米,可以装()袋。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四、教师精讲点拨。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五、课堂巩固训练。P11页3题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作业P12页5、6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平均分”综合练习课。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分层练习:1、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小题。(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5)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8小题。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6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24张风筝画片每6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9小题。把18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课后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二、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五、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六、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谈话,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4】2、学习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1)理解题意。(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三、检查自学情况。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分一分、填一填。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0÷()=()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10÷()=()(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4)、小结。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教师精讲点拨。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1)理解题意。(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五、课堂巩固训练P13页做一做1、2题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七、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4)个。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八、课后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二、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五、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六、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谈话,出示例5。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0÷4=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个4。20里面有几个4?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检查自学情况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分一分、填一填。12个,每份2个,分成了()份。12÷()=()12个,每份3个,分成了()份。()÷()=()12个,每份6个,分成了()份。()÷()=()(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10÷5=215÷3=518÷2=948÷8=656÷7=828÷4=7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1)、练习三第4、5小题。第4小题。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第5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个4。20里面有()个5。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小题。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教师精讲点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五、课堂巩固训练写出除法算式。6除以3等于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20÷4=5被除数除数商八、课后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作业P15页1题1、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小题。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小题。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6把萝卜,每把5个。(1)、教师巡视(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9小题。按照算式圈一圈。10÷2=510个海螺15÷3=515只纸船(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1小题。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2=44×()=123×()=6三()十二()×4=202×()=8()五二十五二()十二二()一十5×()=15()三得九四()十六(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2)、全班交流汇报。(3)、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3、学生独立完成16页练习三的第7小题。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14÷7=()8÷2=()18÷9=()24÷6=()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4、数学知识分享。“你知道吗?”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反思。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练习四的第1~3题。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三、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四、教学重难点: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会熟练运用。五、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4×3=2×5=3×3=2.填空。2×()=43×()=64×()=8()×3=12()×4=20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显化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检查自学情况1.练习五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2.练习五的第2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3.练习五的第3题。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四、教师精讲点拨(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五、课堂巩固训练P18页做一做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3.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4.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5.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6.显化想商的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作业P20页1、2、3题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做一做,练习四的第4~8题。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除法计算的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把口诀补充完整三()十二()四得八三三()()四十六五()三十四()二十口算,并说出相应的口诀10÷2=8÷4=6÷2=16÷4=24÷6=20÷4=18÷6=12÷3=30÷5=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谈话:春天是美丽的,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一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出示例2植树情景图)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1)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栽几棵树?问:怎么计算?指名列式:4×6=24(棵)问:还可以怎么列式?生:6×4=24(棵)运用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2)一共有24棵树,每行栽4棵。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可以栽几行?问:怎么列式?生:24÷4=6(行)运用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问:24表示什么?(总数),4表示什么?(每份数),6表示什么?(份数)算式24÷4=6表示什么?生1:24里面有6个4.生2: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3)一共有24棵树,栽了6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每行栽几棵?怎么列式?生:24÷6=4(棵)运用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24表示什么?(总数),6表示什么?(份数),4表示什么?(每份数)算式24÷6=4表示什么?指名学生说含义。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数字相同、运用的口诀也相同。)有什么不同之处?(数字的位置不同,计算的方法也不同。)小结:根据一句口诀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也就是说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三、检查自学情况1、请您根据下列口诀,写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三四十二五六三十四五二十————————————————————————指3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每个组独立做一道,集体讲评。2.练习五的第4题“乒乓球比赛”。观察画面,收集数据。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本上,指名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3、练习五的第8题“跳绳游戏”。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跳绳活动的情境口述图意,提出问题。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集体讲评。四、教师精讲点拨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可以栽几行?问:怎么列式?生:24÷4=6(行)运用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问:24表示什么?(总数),4表示什么?(每份数),6表示什么?(份数)算式24÷4=6表示什么?生1:24里面有6个4.生2: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五、课堂巩固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指名学生读出算式,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想商。根据乘法算式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板书设计4×6=24(棵)或6×4=24(棵)四六二十四24÷4=6(行)四(六)二十四24÷6=4(棵)(四)六二十四八、课后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作业:P22页9、10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内容:P23例3,P24练习五1—4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出示例3(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2、解决问题(1)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2)怎样解决?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3、列式计算15÷3=5(只)4、检验:解答正确吗?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啦!(可画图)5、答题。6、同法指导例3(2)。7、比较例3中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第1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2题是求15里有几个5。两题都用除法计算。8、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三、检查自学情况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四、教师精讲点拨解决问题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怎样解决?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15÷3=5(只)检验:解答正确吗?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啦!(可画图)答题。同法指导例3(2)。比较例3中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第1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2题是求15里有几个5。两题都用除法计算。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五、课堂巩固训练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1题。(1)让学生明白每题的意思,属于哪种情况。(2)按程序解答。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4题。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作业P24页1、2题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轴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辩认轴对称图形。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三、教学问题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四、教学课时:4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二、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四、教学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学生准备剪刀、纸张。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对称。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自主交流。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找,互相说。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交流汇报。第六步:课堂小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七、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剪一剪。课后反思课后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四、教学准备: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白纸、笔。五、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探究生活中的平移。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移移看。(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2)画一画。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生活中的旋转。(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课件出示小鱼图。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七、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八、课后反思九、课后巩固训练练习七第8题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生准备剪刀、纸片。五、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1)猜一猜。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展示学生的作品。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七、板书设计剪一剪剪纸人:(1)对折(2)画半个人(3)剪一剪课后反思课后巩固练习第4课时练习七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教学重点: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说一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用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吧。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区分平移和旋转师: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第7题)分小组讨论2、动手操作师:图形的轴对称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就在我们喜欢的手工制作中也经常用到。拿出正方形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第11题)学生动手独立操作,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第三步:检测自学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作品,说出答案。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拨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完成教才第36页第12题、第14题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七、板书设计练习七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旋转现象八、教学反思九、课后巩固练习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一、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3、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五、教学课时:4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课题: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四、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五、教学准备:主题图。六、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5)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三、检查自学情况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四、教师精讲点拨1、教学例2(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五、课堂巩固训练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七、板书设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例1、7×8=56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例2、27÷9=(3)口诀:(三)九二十七27÷3=(9)口诀:三(九)二十七八、教学反思:第课题: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八第3-9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1~9的乘法口诀。2、计算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二、巩固练习1、教材40页练习八第3题。强调:先计算出每题的结果,然后再排序。注意括号中应该填写算式。2、教材41页练习八第4题。比赛:男生完成左边一组,女生完成右边一组,看谁摘到桃子。3、教材40页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随机点两题说说得出商的方法。4、教材41页练习八第7题。看清每班有多少队员参加比赛。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5、教材41页练习八第9题。三、总结。四、布置作业:教材41页练习八第6、8题。第课题: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五、教学准备:主题图。六、教学基本流程: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板书:5×3=15(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板书:6×2=122、根据算式4×8﹦32写出2道除法算式。3、(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2)6里面有几个2?二、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老师带你们去买东西。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教材第42页例3。(1)出示例3图。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2)题中的问题:“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3)引导列式。56÷8=7(个)(4)检查解答正确吗四、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完成第42页例3后的问题。五、教师精讲点拨解决问题知道什么?要求什么?怎样解决?“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56÷8=7(个)检验:解答正确吗?答题。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六、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3页1(左)、4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2、课堂作业: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右)、2、3题。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第课题: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4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第5-9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2、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5题。(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3)指导: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28÷4还是35÷7?为什么?(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辆过山车?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9题提示。便宜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总结。四、布置作业: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9题。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知名品牌授权经营与销售合作3篇
- 2024年度服装设计与制作服务合同2篇
- 《颅内肿瘤讲义》课件
- 二手挖掘机买卖合同范本2024年度3篇
- 2024年度建筑设计合同的设计变更2篇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合同:某开发商与施工单位2024年度住宅小区建设2篇
- 2024年度环保服务合同: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环保服务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和废弃物处理等2篇
- 音乐巨匠的生涯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网站建设与内容更新合同3篇
- 河北省承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VB Winsock控件(UDP协议)的使用
- 办公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世界各国常用插头形式尺寸标准
- 水轮机结构图
-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报告
- 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退工单(共1页)
- 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英文翻译模板
- 浅析某燃气轮机发电厂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ppt
-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经验交流PPT课件
- 资产管理流程图及管控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