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1500 机械顶管施工方案_第1页
Φ1500 机械顶管施工方案_第2页
Φ1500 机械顶管施工方案_第3页
Φ1500 机械顶管施工方案_第4页
Φ1500 机械顶管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黄浦大街•一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

(K0+000-K1+540)

Q1500机械顶管施工方案

2010年3月4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施工平面布置...................................................................2

3.1、施工流程...................................................................3

3.2,施工部署...................................................................3

33、平面布置图..................................................................5

3.4、施工前准备..................................................................6

四、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方法........................................................6

4.1、沉井施工...................................................................6

4.2、现浇井磴结构...............................................................14

43、施工围栏...................................................................20

4.4,工作井及接收井后期处理....................................................21

五、顶管施工方法..................................................................21

5.1、顶管机选用.................................................................21

5.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24

53、顶管施工周期...............................................................25

5.4、主顶进系统.................................................................25

56、钢筋混凝土“F”型管子与接口...............................................26

5.6、配套设备介绍(泥水):.....................................................28

5.7、推进最大顶力计算..........................................................28

5.8、顶管进出洞措施............................................................29

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7

6.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37

62、轴线定位控制措施...........................................................37

63、顶管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7

七、对顶管常见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39

八、雨季施工及渡汛防台措施.......................................................40

8.1、雨季施工技术措施..........................................................40

8.2、渡汛防台措施..............................................................40

九、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与材料.......................................................41

十、应急预案......................................................................42

10.1、应急处理原则.............................................................42

10.2、应急反应组织机构.........................................................42

10.3、危险源的确定.............................................................44

10.4、应急预案启动程序.........................................................44

10.5、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45

10.6、各类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抢险措施.............................................46

10.7、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47

十一、工期安排...................................................................49

一、工程概况

1、该工程为黄浦大街一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工农兵路一三金潭立交)排水

D1500管道顶进工程。工程起点K0+734建设大道东侧,止点K1+798发展大道东侧,

全长1096.41m,管位距黄浦大街现有道路中心线南侧6m。

2、本工程共有顶管工作井6座、顶管接收井16座,D1500管道顶进(图纸长度)

1096.41m,均位于黄浦大街上。工作井及接收井作排水管道检查井。由于YAH,YA34

两座井设计未列入顶管施工范围,为了保证顶管机机头出坑,可先做接收坑然后按原设

计成形检杳井。

3、本工程根据地质资料反映在施工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水及基岩

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经流补给,水

位、水量与地形及季节关系密切,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上层滞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

1.20-4.30m相当于黄海高程16.51-20.50mo空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5砂层6角砾及中

更新流沙层中,主要接受侧向地下水的补给及向侧排泄与长江有一定联系。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泥质砂岩及砾岩的裂缝中,主要接受其上部含水层中地下水的下渗补给,水量

有限。

4、本次顶管施工的管道埋深在4m~6m之间,根据地质资料反映处于2-1[fa0]80kpa

粘土层与2・3[fa0]l15kpa粉质粘土层之间。

5、由于dl5()()顶管施工的主要管道中心线处于黄涌大街车行道上,车流量大,囚

此顶管工作井的围挡外边应至少有单向两车道才能保证道路基本畅通,否则须进行道路

扩宽或调整管道轴线位置,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

1工作井制作(沉井)座6

2接收井制作(沉井)座5

3接收井制作(现浇)座11

4D150()碎管顶进(图纸里程长度)m1096.41

顶管工作井统计表(共计22座)

I

序号内容结构样式尺寸(M)井号

1工作井沉井8X4.5YA12、YA17、YA20、YA26、YA30、YA33

2接收井沉井4.8X4.3YA15、YA18、YA23、YA28、YA31

YA13、YA14.YA16、YA19.YA21、

3接收井现浇税结构4.6X4.1

YA22、YA24、YA25、YA27、YA29>YA32

二、编制依据

1、黄浦大街〜金桥大道快速通道工程(工农兵路〜三金潭立交)排水工程施工图设

计;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标准》(JGJ59-99);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1、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159-2004;

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9]87号)。

三、施工平面布置

3.1、施工流程

1、施工顺序:

2

工作井施工接收井施工

II

顶管施工

后期现浇井

2、结合交通组织要求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划分施工节段确定施工顺序,并进行测

量控制。

3、工作井、接收井采用钢筋砂沉井法或现浇法施工,根据本段所处地质条件,拟

采用排水下沉干封底施工,

4、根据土质资料中的有关数据,选用NPD泥水平衡顶管机进行顶管作业(最大顶

距200m)。现场备用一台土压平衡顶管机应急。

3.2、施工部署

工作井施工由下游往上游方向顺序施工,采取3-5座井为一个施工节段。共分五个

节段,YA33工作井、YA32接收井、YA31接收井(沉井)、YA30工作井、YA29接收

井为第一施工节段;YA28接收井(沉井)、YA27接收井、YA26工作井、YA25接收井、

YA24接收并为第二施工节段;YA23接收井(沉井)、YA22接收井、YA21接收井、YA20

工作井、YA19接收井为第三施工节段;YA18接收井(沉井)、YA17工作井、YA16接

收井、YA15接收井(沉井)、为第四施工节段;YA14接收井、YA13接收井、YA12I

作井为第五施工节段。先施工第一施工节段,施工时优先施工沉井,后施工现浇井,采

用流水法作业。第一施工节段的沉井施工完成后,顶管施工队开始施工。采用双向顶进,

3

当一个方向的管道顶进到位后,顶进机械设备掉头向另一个方向进行管道顶进C

原设计井位(接收坑)工作井接收井接收井(沉井)工作井接收井

o-E

YA34YA33YA32YA31YA30YA29

31.41m93.14m49m105m

YA34YA33YA31YA30YA28

第一-施工节段(YA33、YA32、YA31、YA30、YA29)

接收井(沉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井接收井

YA28YA27YA26YA25YA2,4

113.0mY126113.01m

YA28YA23

第二施工节段(YA28、YA27、YA26、YA25.YA24

接收井(沉井)接收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并

YA23YA22YA21YA20YA19

147.44myAon100.13mVAIO

YA23-------IAZUTAlo

第三施工节段(YA23、YA22、YA2KYA20、YA19)

接收井(沉井)工作井接收井接收井(沉井)

YA18YA17YA16YA15

53mYA17H6m

YA18YA15

第四施工节段(YA18、YA17.YA16、YA15)

接收井接收井工作井原设计井位(接收坑)

Qj

YA14YA13YA12YAH

139.24m36.04m

YA15YA12YAH

1第五施工节段(YA14.YA13.YA12)__1

33、平面布置图

在黄浦大街中线两侧各6m范围内为桥梁施工用地,现已安装围挡,顶管施工时可充

4

分利用12m范围的空间,进行平面布置安排。

顶管轴线与黄浦大街中线距离为6m,即目前围挡位于顶管轴线上,在工作井的位

置,工作井井室结构宽度为4.5m,预留沉井施工作业面,在工作并处25m范围内的原

有围档必须向外扩4.0mo,在接收井处10m范围内的围挡必须向外扩4.0m,在沉井结

构施工完毕后围挡可退回1m,即在工作井处南侧车行道宽度保证有两条车道通行。在

围挡外扩前,应与交管部门协商,共同制定车辆分流措施,确保交通畅通.

管道顶进时为减少顶管施工对主线桥梁施工的影响,顶管地面设备、管材、吊车、

泥浆池沿轴线方向布置。施工场地内只按一天顶管所需管材准备(即每天每个顶坑有8

节管材供使用)其它大量管材在施工现场以外租借场地存放,每天安排车辆在交通低峰

时进行泥浆外运。

顶管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米)

说明:图中阴影部分为行车道。在顶管工作井处道路宽度为9m宽。

3.4、施工前准备

1、根据设计图纸(工作井、接收井、顶管)确定工作井、接收井轴线及顶管方位

轴线,会同总包管理、组织验收,并做好基准点的保护措施。

2、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计交底,熟悉图纸和地质资料。

3、施工前根据工作井、接收井、顶管施工布置基础设施,如道路、排水、照明、钢

筋制作、供水等系统,组织施工设备进场,清除障碍物,预留洞口外侧注浆固土等工作。

5

4、施工前应做好设备安装、调试、检查工作,做好供电供水、原材料检验与试验

工作。

5、开工前办好有关施工手续及申报工作。

四、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作井及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工艺和现浇税施工工艺C

4.1、沉井施工

沉井工作井平面尺寸为3.5mX7m,池壁高度为4.2〜6.4m,池壁厚度为0.5m,底

板厚度为0.5m。沉井接收井平面尺寸为3.5mX4m,池壁高度为4.9〜5.5m,池壁厚度

为0.5m,底板厚度为0.4m。均采用排水下沉干封底,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将原地面下降1.5米为起沉标高,坑底平

面尺寸为沉井结构外围尺寸四边各扩大1.0m工作面。并在坑内进行沉井预制,两次预

制,一次下沉,待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一次下沉到位

2

F

U

T一

/

工作井

原地面下1.5m

100。![7000]]1000

11Q00

沉井基坑开挖平面图

1、刃脚砂垫层及承垫木

在起沉标高面,沉井刃脚部位先挖1.3mX0.35m的土槽,选用粗砂摊铺,层厚

为0.1m。铺砂后洒水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放入垫木,垫木采用0.2mX0.2m

义1.3m方木,间距为0.7m,垫木空隙处用砂填塞,厚度为0.2m,泗水振捣密实,使砂

垫层与垫木的结合,保证刃脚基础的承载力。面层采用5cm砂浆找平,便于沉井结构放

线施工。由于本次沉井法施工共有工作井和接收井十一座,现以YA12井设计图结构尺

寸来进行刃脚基础承载力的计算。

6

每延米沉井自重计算:

G=((0.3+0.63)/2:!i0.65+0.65*0.25+0.5*0.5+0.65*0.6+0.5*(6.4-0.6-0.5-0.25-0.6))*25

=83.25KN/m

整座沉井自重为83.25*23=191475kno

砂垫层设计承载力240kn/m2,压力扩散角22.5。。

每根垫木的底面积:A=0.2*1.3=0.26m2

根数:n=G/(A*f)=83.25/(0.26*240)=1.33根

间距按照0.7m布置

砂垫层厚度计算:h=(G/f-L3)/2tg22.5<0设置10cm砂垫层

2、钢筋制作安装

a.钢筋进场后按批量取样做钢筋材质、钢筋焊接的抗拉、抗弯试验,符合规范要求

后方可.使用。

7

b.钢筋加工首先根据设计图尺寸进行放样后依计算需要长度进行下料,在钢筋加工

场地制作成型,按品种、规格、部位分别堆放并标识。

C.预制构件中的主钢筋采用闪光对焊,焊接并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检;钢筋接头应

互相错开,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

的有关规定执行;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21#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

接。

d.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绣等清理干净;绑孔钢筋时应采用撑

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

间设置专用塑料垫块或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e.钢筋施工完成后,应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3、

模板制作安装和支架

井筒模板采用18mm厚专用木质夹板,配50X80mm方木胎梢间距为200mmo压

杠采用双排钢管,压杠距离为600mmo内外模分2次制模,两次安装,第一次支模高

度为刃脚底以上1.95米,第二次支模由1.95米处至井顶标高。预留孔洞尺寸根据设计

图纸要求工作井为管道外径加200mm,接收井为管道外径加400mmo内膜支撑采用钢

管满堂支架支撑,内模支架纵,横间距为900mm,竖向间距为900mm,并设剪刀撑加固,

不设外支撑。井壁内外模用穿心螺栓固定,穿心螺栓采用巾16的圆钢,中间设置止水片,两

端设置铁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圆钢两端头上钱成螺纹,用定制钢螺帽固定。外模跟着

内模支立,必须保证垂直。内外模板采用止水对拉螺栓加以固定,螺栓水平间距为

0.6m,上下间距为0.6m交错布置。刃脚的底模采用水平尺挡平,保证在同一水平上。

预埋孔洞设置专门支撑,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认真检查其稳定性。

8

内模支架及■、二次模板图

4.浇筑混凝土

沉井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其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采用混凝土运输

车运至现场,汽车泵,泵送入仓。

a.沉井浇筑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刃脚底上1.95m处。第二次浇筑由1.95m

处至井顶标高。在水平施工缝设50X80mm凹槽为止水处理。在二次浇筑前应将池壁顶

面凿毛,清洗干净。

b.浇筑性前应严格检查各种预留洞孔、预留管和预埋件的位置及尺寸,严禁漏放和

错放。

c.沉井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汽车泵将输送软管直接放入模内,距离

浇捣面1米左右浇筑,浇筑碎塌落度控制在140760mm,保证混凝土不离淅。

d.混凝上浇筑入模从两对角下料,向另外两对角推进,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为30um,

9

以免沉井刃脚踏面处压力不均匀导致沉井偏斜。碎浇筑时应连续浇筑,中间不得间断。碎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穿过下沉碎18m为宜,

使上下层振捣均匀。在碎浇筑过程中要派木工进行照模。严密监视模板状态,防止模板

漏浆和跑模。

5、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方法可采用自然养护和塑料模覆盖法。在养护

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需浇水湿润,严禁用水泵喷射而破坏混凝土。养护应确保混凝土表

面不发白,至少养护7天以上。养护期内,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压、冲击及污染。

在拆模时,应注意时间和顺序。拆模时间控制在混凝土浇捣后的3~4天内进行,刃

脚斜面模板须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拆模。拆模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谨慎,以

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对于分段浇捣混凝土部位,应保留最后一排模板,利于向上

接模,模板拆除后,割去穿心对拉螺栓的外露部分,再用同标号防水砂浆二度抹平。

6、封砌预留孔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和封砌各种预留孔,并保证在沉井下沉过程中,预

留孔内不渗水,具体做法如下:采用MU10混凝土砖砌37厚墙封砌预留孔洞,1:2防

水砂浆抹面,砖砌墙体与井壁外侧平齐。

7、下沉

沉井下沉采用排水下沉干封底.单个沉井布设一口降水井,管井布设在沉井T作坑

外1.5m处,管井孔径为500mm,管径为250mm,管径长度25m,单井出水量为50m3/ho

应将承压水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以下至少1m,管井的制作、安装、抽排水量控制、观

测记录、由有资质的专业管井施工队伍施工。在降水施工过程中:先选择一个具有代表

性管井进行实验性抽水,并兼作观测井,派专人进行观测,用以准确掌握水文参数、抽

排效果以及水位降至坑底1m时每小时的出水量,当承压水位不高时可考虑取消降水井,改

为集水井排水,或适当调整管井降水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便指导其它地段降水施工。当

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挖土下沉。

下沉挖土采用人工配合长臂挖机进行,吊车将士吊出井外。在不能用挖机挖土时采

用人工挖土,沉井刃脚部位的士必须采用人工挖掘。首次挖土下沉时,采用人工挖土,三

班日夜施工,当土方从起层标高面挖至下0.3米时,应先拆除刃脚垫架,按施二顺序对

称同步抽出承垫木。当人工挖土深度为起层标高面下一米时改用机械开挖,沉井挖土顺

序应首先采用正锅底,沉井内的挖土高差控制在0.5m,严禁深锅底挖土,防止沉井突

10

沉造成沉井倾斜的危险。挖土顺序为先挖中间,再挖长边,后挖短边刃脚土,最后挖四

个角的土,挖角土时应采取对称挖土,每次下沉深度控制在0.3m,沉井土方租月环卫部

门专用车辆随挖随运,现场不存土。

井壁外的灌砂必须均匀充实,使沉井下沉时四周摩阻力相近,均匀下沉,沉井下沉

时,应进行跟踪观测,防止倾斜,发现问题即使纠偏,不准大量挖深,造成突沉。

当刃脚距离设计标高在1.5米时,沉井下沉速度应逐渐放缓,挖土高差控制在0.5

米内,并形成反锅底。当沉井接近标高时,应预先做好止沉措施。止沉措施可采用在刃脚

四周间隔挖出设计标高的槽,填入方木,并应预留抛高系数,禁止超沉和超挖C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必须随时测定沉井标高,确保均匀下沉,做好沉井下沉记录。

沉井挖土三班制连续作业,中途不停顿,确保沉井连续、安全的下沉就位。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包括抛高)后。应先清除表面浮泥等杂物,超挖的土方必须

用碎石夹砂填实,不得用土填,井内不得有积水。

底板与刃脚的接触面(槽口处),必须将表面混凝土全部凿毛并露出石子,便于新

老混凝土的结合。当沉井在8小时内的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摊铺底板碎石垫

层。

挖土示意图(正锅底)挖土示意图(反锅底)

沉井下沉验算

现以YA12井设计图结构尺寸来进行沉井下沉验算。不考虑浮力及刃脚压力作月,按粘

土考虑摩阻力系数为f=25kn/m2,因在沉井制作时己将原地面下挖1.5m,计算高度按照

6.4-1.5=4.9m考虑。

沉井整个自重:G=83.25*23=1914.75kn

摩阻力T=23*C4.9-2,5)*25=1380kn

11

下沉系数K=G/T=1914.75/1380=1.39>1.15

可以在自重作用下下沉。

下沉稳定系数验算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粘土承载力为8()kn/m2

刃脚支承力为:R1=23*0.3*80=552人

Rf=23*C4.9-2.5)*25=1380knK0=G/

(Rf+Rl)=1915/(552+1380)=0.99<1

故沉井在自重下能稳定。

8、下沉纠偏

沉井下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倾斜、位移及扭转等情况,应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并

采取措施纠正。产生倾斜的原因可能有:

a.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

b.拆刃脚垫架时,抽出承垫木未对称同步进行;

c.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

d.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

e.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物搁住;

f.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

操作过程中可针对原因予以预防,如沉井已经倾斜,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挖

十并可在较低的一侧适当问填砂石.必要时配以井外射水,或局部偏心压载,都可使偏

斜得到纠正。待其正位后,在均匀分层取土下沉。

位移产生的原因多由于倾斜导致,如沉井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则沉井向倾斜相反方

向位移,或在倾斜纠正时,如倾斜一侧土质较为松软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有时也沿倾

斜方向产生一定位移,因此预防位移应避免在倾斜情况下下沉,加强观测,及时纠正倾

斜。位移纠正措施一般是有意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再沿倾斜方向下沉,至刃脚中

心与设计中心位置相吻合时,再纠正倾斜,因纠正倾斜重力作用产生的位移,可有意向

位移的一方倾斜后,使其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位移纠正。

下沉过程中应做到均匀,对称出土,严格控制泥面高差,纠偏时不可大起大落,避

免沉井偏离轴线,纠偏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沉井在终沉阶段应以纠偏为主,应

在下沉至距设计标高1m以上时基本纠偏,纠正后应谨慎下沉,在沉井刃脚接近设计标

高30cm以内时,必须不再有超出允许范围内的位置及方向偏差,否则难于纠正。

9、绑扎底板钢筋,在素混凝土垫层完成后,就可在其上绑扎底板钢筋。绑扎钢筋

时应采用撑件将上下两层钢筋位置固定,确保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应在

下层钢筋与碎垫层间设置专用塑料垫块或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

紧,并互相错开。并将刃脚混凝土的表面凿毛露出石子,便于刃脚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的

结合。

底板采用干封底混凝土施工。浇注混凝土的方法为:降水及抽水满足干封底混凝土

作业条件,采用输送泵及软管浇注封底混凝土,同时注意预埋件的布设。封底混凝上底

部必须与碎石垫层紧密结合,具有整体性,为保证封底混凝土与底板的连接质量,施工

时注意振捣质量。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确保其表面不露白,并应防止阳

光及温差的剧烈变化,以免底板出现收缩裂缝,影响沉井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

10、沉井陡砌体接高

由于本次设计工作井,接收井,均作dl500排水管道检查井用。在顶管施工未完成

之前,不能安装预制井盖板。为了防止工作井坑对其它项目施工的影响,杜绝发生安全隐

患,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在不影响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工作井钢筋混凝土壁顶至地面部分,

采用M7.5级水泥砂浆砌MU10混凝土砖砖砌体。工作井采用37墙,接收井采用24墙,

接高到地面,待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及时回填至与地面平。地面上再采用钢管围挡高为

0.8m将井坑围住。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

4.2、现浇井验结构

为了充分发挥机械顶管的功效,将最大顶进距离延长至I47.44M,除T作井和沉井

接收井外,其余接收井均改为在管道顶进完成后进行施工。

现浇接收井平面尺寸为3.5mX4m,池壁高度为3.0〜4.5m,厚度为0.3m,底板厚

0.4m;

现浇结构的接收井的基坑平面尺寸为井室结构外围尺寸四边各扩大1M工作面,基

坑开挖深度在4.5M至6.5M之间,且附近车流量较大,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基

坑支护参照本工程<11400啡水管道深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验算和专家评审通

过)的支护措施进行支护,

钢板桩采用9M长双排[25c槽钢正反扣,咬口搭接,中间加设两道内支撑(见下

图)

1钢板桩打设前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在原地面弹放边线,以便确定钢板桩打设位置

平顺,并正确测出井位中心坐标,确定管道的实际轴线和管道边线。基坑支护桩施工时:在垂

直与管道两侧的支护桩应离管道外边至少3()cm打入,避免破坏管道。管道顶部和

13

下部的空缺部分采用木质狡合板、.站杠及压杠支护。压杠采用[25槽钢与支撑钢板桩焊

接。

2钢板桩采用高频振动打桩机打设,采用单独打入法逐块打设,用吊车将钢板桩吊

至插桩点,插桩时锁扣要对准,打入过程中要保证沉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垂直度,在

复核钢板桩的长度时,应在钢板桩上做好标记,控制桩的打入深度。

3.打桩时应尽量做到受力均匀,减少对基坑周围现有行车路面的破坏或扰动。在基

坑钢板桩施工完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开挖至路面下

1.5M处时进行第一道支撑施工,先安装腰梁,腰梁采用[25b槽钢,应与钢板桩密贴焊

接牢固,并设置横梁,横梁采用力219X6螺旋钢管对腰梁进行支撑和焊接,焊角尺寸为

8mm,横撑间距为2mo当基坑挖至路面下3.5m时进行第二道支撑施工,腰梁采用2[25b

双拼槽钢,并与钢板桩密贴焊接,横撑设置同第一道支撑。待第二道横撑安装完成后,进

行基坑底土方开挖,当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时应进行基底高程测量复核,然后进行井室

结构施工。

CD

基坑支护平面图

14

S0

9

/

8

油毡隔离

土基标高

6100

基坑支护断面图

挡土板(厚18mm)5cmX8cm站杠

〔25压杠

马支撑桩焊接

5cmX8cm站杠

与压杠采用21

号铁丝扎紧

基坑管道空缺部分挡土支撑图

钢板桩施工要点

钢板桩采用高频振动锤打入,为了保证钢板桩打入时位置准确口垂直,先采用简易

15

支架对钢板桩进行定位。

a.施工前先查明施工场地内的各类地下设施的分布,基井开挖范围内的各种管道,

必须拆除、还建或临时支撑保护,避免使工程过程中损坏各种地下设施。

b.施工前准确放出支护桩中线,钢板桩之间的转角不得超过5°o

c.打桩前,对钢板桩逐根检查,剔除锈蚀、变形严重的钢板桩。

d.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根桩的斜度不得超过2%,当斜度过大,不能用拉

齐的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e.钢板桩打设时轴线容许偏差为±10cm;桩顶标高容许偏差为±10cm;板桩垂直度

不超过±1%。

f.如钢板桩与腰梁之间有较大的空隙,采用钢块填塞,以保证两者之间贴合紧密。

在钢板桩支护施工完毕基井开挖成型后,即可进行碎维护结构施工。

钢筋制作安装

a.钢筋进场后按批量取样做钢筋材质、钢筋焊接的抗拉、抗弯试验,符合规范要求

后方可使用。

b.钢筋加工首先根据设计图尺寸进行放样后依计算需要长度进行下料,在钢筋加工

场地制作成型,按品种、规格、部位分别堆放并标识。

c.预制构件中的主钢筋采用闪光对焊,焊接并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检;钢筋接头应

互相错开,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

的有关规定执行;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21#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

接。

d.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绣等清理干净;绑孔钢筋时应采用撑

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

间设置专用塑料垫块或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c.井室结构的钢筋制安,底板与墙身钢筋一次性安装成形。

f.钢筋施工完成后,应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模板制作安装和支架

井室模板采用18mm昂专用木质夹板配5X8cm方木胎梢间距为200mm。压杠采用

双排钢管,压杠距离为600mm。内外模分2次制模,两次安装,第一次支模高度为底

板上0.5米,第二次支模由底板上0.5米处至井顶标高。预留孔洞尺寸工作井为管道外

径加200mm接收井为管道外径加400mmo内膜支撑住底板混凝土面层上采用钢管满堂

16

支架支撑,井壁内外模用穿心螺栓固定,穿心螺栓采用616的圆钢,中间设置止水片,

两端设置铁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圆钢两端头上较成螺纹,用定制钢螺帽固定。外模跟

着内模支立,必须保证垂直。内外模板采用止水对拉螺栓加以固定,螺栓水平间距为

0.6m,上下间距为0.6m交错布置。

、-

z、

、、7

、*4200钢管

、z[25腰梁

z

z

^

z

z

z

z

z

z

z4200钢管

z[25腰梁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50mmX8mm

z

z

z

z

<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z

z

z.

z二

<

z:

z

z

z

z

z

z,z

z,z

z夕z

zy

z

z

z•Z,

、、

z1>;、

、、

zz、

、、

zz、/

zz*/、

•」■

V

第一次模板及支撑

25腰梁

【25腰梁

/

A、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