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技术指南_第1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技术指南_第2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技术指南_第3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技术指南_第4页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技术指南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交通组织设计、临时交通工程设施、改扩建作业区综合布控、施工阶段交通组织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设计、实施与作业区综合布控,其他公路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T689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1631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8226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833道路交通反光膜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5-01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TL80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JTGF8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改扩建作业控制区Operationareaforreconstructionandextension为公路改扩建施工安全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控区域,分为警告、上游过渡、缓冲、工作、下游过渡、终止等区域。3.2临时护栏Temporaryfence改扩建施工期间临时使用,并符合JTGB05-01规定防护等级的护栏,如波形梁钢护栏、混凝土护栏、移动钢护栏等。3.3保通路段Pathway-preservingsegment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由改扩建作业区和非改扩建作业区共同组成的项目路段。24基本规定4.1.1交通组织宜覆盖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两阶段设计和施工全过程。4.1.2建设单位宜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交通组织设计。4.1.3施工阶段宜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现场巡查工作。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宜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变更管理。4.1.4交通组织综合布控宜考虑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特性、项目路所处区域的公路功能、行政等级、交通特征等。4.1.5建设单位宜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交通组织的经费。5交通调查、分析及预测5.1调查与分析5.1.1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应分别开展调查、分析工作,调查的内容及深度应满足编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中的要求;在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当项目路实际条件发生变化时,宜补充调查、分析,并修正相关数据及文件。5.1.2交通组织调查内容宜包含下列内容:a)项目影响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条件等;b)项目影响区的交通小区人口、产业、城镇分布、资源等经济社会资料;c)项目影响区内可供分流的公路网布局形态、技术状况、交通组成及交通流特性(含区域路网日常流量、流向、节假日流量流向、交通组成、项目路过境、区间、路段车流状况);d)项目影响区路网拟建、在建公路的技术等级、开通时间、路线交叉分布状况;e)项目影响区施工期间供分流的路段维修加固、交通管制等影响交通流分布的资料;f)项目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立体交叉、交通工程设施等各分项专业的改扩建设计方案;g)近3年节假日和恶劣天气下路网交通流量、流向及交通组成资料;h)项目路近3年的养护技术资料;i)项目路交通事故情况。5.1.3交通组织分析宜包含下列内容:a)项目路进行交通量分析,具体内容包括:项目路现状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流向、服务水平等,评价项目路交通流的运行状况;b)路网分流的可行性路径分析及方案比选,当分流道路需进行路面维护、桥梁加固时,应提出技术要求;c)路线、路基路面、桥涵、互通式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分项设计方案对项目路交通组织的影响评估。b)分流道路若无法满足分流车型通行需求时,应综合分析分流道路改造方案。5.1.4交通组织分析结论应能满足项目制定总体交通组织的需要,为路网分流方案及作业区交通组织提供技术依据和支撑。5.2交通量预测5.2.1交通量预测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侧重:a)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交通组织各可行方案分别进行交通量预测;b)在设计阶段应结合新的数据对交通组织推荐方案及比选方案的预测交通量进行修正;c)在施工阶段应结合设计阶段预测量与实际量的偏差、路网及项目路交通状况的变化对实施方案的预测交通量进行补充修正。3b)设计阶段相较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存在较长的时间跨度,需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交通量等相关资料的补充调查,以更新现状基础数据。5.2.2交通量预测宜包含下列内容:a)项目路及影响区内主要平行路径各路段交通流量、流向及交通组成;b)项目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转向流量及交通组成;c)项目路过境交通、区间交通与区内交通的流量、流向及组成;d)项目影响区内交通组织设计主要交通节点转向流量及交通组成。c)项目路过境交通、区间交通及区内交通分别定义为:1)过境交通:通过项目路,且起、讫点均在项目路范围之外的交通出行;2)区间交通:通过项目路,且起、讫点之一在项目路范围之内的交通出行;3)区内交通:通过项目路,且起、讫点均在项目路范围之内的交通出行。5.2.3交通量预测可按下列方法实施:a)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时,可采用“趋势外推法”,具体包括回归分析法、增长率法等;b)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波动较大时,宜采取“四阶段预测法”。四阶段预测法以居民出行调查为基础,由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量分配四个阶段组成。5.2.4交通量预测应包含日均和高峰小时交通量,项目路日均和高峰小时节点分车型OD等预测。节点包括项目路起讫点和互通式立交,项目路节点分车型OD为任意两节点间的分车型流量及流向。5.2.5交通量预测应考虑重大节假日期间和重大社会活动期间的交通量变化,并针对该期间交通量进行单独的预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期一般比较长,其间将不可避免地多次遇到“五一”、“国庆”、“清明”和“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同时也包括江西省特殊节日以及大型运动会等重大社会活动。因此,需要对重大节假日和重大社会活动这一特殊时期的交通量进行单独预测,讨论改扩建工程中交通量条件最不利的时期交通量水平,对应急条件下的分流方案准备、施工顺序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重大节假日和重大社会活动交通量预测方法步骤包括:a)收集项目路自“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实行以来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的日均车流量以及当年的全年日均车流量;b)计算每年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较去年同期日均车流量的增幅、每年各节假日较同年日均车流量的增幅;c)分析项目路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交通量的变化趋势特征;d)根据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交通量变化趋势特征的相似性,确定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交通量单独预测或整体预测;e)确定预测特征年的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交通量较同年正常时期交通量的增幅系数。f)根据各出入口连接地的不同,对各路段的増幅系数进行修正;g)用各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交通量增幅系数乘以预测特征年各路段流量值,得到预测特征年重大节假日和典型重大社会活动期间的交通量。6总体设计6.1一般规定6.1.1总体设计宜综合考虑建设、运营、管理、社会、经济等因素。46.1.2总体设计宜与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总体设计协调统一,同步进行,并兼顾项目影响区域路网状况、项目路的道路条件、交通流特征、交通管制措施等因素。6.1.3总体设计核心要素宜包含调查与分析、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模式、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配套设施、交通组织管理。6.1.4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宜对交通组织总体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并提出推荐的交通组织模式、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配套设施设置标准。6.1.5初步设计阶段宜在交通组织专题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明确交通组织模式,并进行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配套设施、改扩建作业区综合布控设计。6.1.6施工图设计阶段宜对初步设计阶段确定的总体设计核心要素进一步评估、调整,深化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设计、路段交通组织设计及配套设施设计、改扩建作业区综合布控设计。6.2设计内容及流程6.2.1总体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a)交通组织模式;b)保通路段交通组织;c)区域路网分流;d)作业区划分;e)保通路段设计速度;f)分车道行驶方案;g)分流节点控制设计。6.2.2总体设计流程宜符合图1的要求。5图1总体设计流程图6.3交通组织模式6.3.1交通组织模式可采用“边通车边施工模式”、“封闭交通模式”或二者结合的方式。6.3.2交通组织模式应根据改扩建工程类型,交通、保通、区域路网分流条件,施工难度等因素选定或合理组合。6.3.3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宜采用“边通车边施工模式”;路段保通困难且路网具备分流条件时,交通组织可采用“封闭交通模式”;封闭交通模式可分为双向封闭交通和单向封闭交通。66.4保通路段交通组织6.4.1保通车道宽度应满足下列条件:a)保通设计速度为80km/h时,保通车道宽度应大于3.5m;b)保通车道仅供小客车行驶,且保通设计速度为60km/h时,因建设困难较大或代价较大,可考虑采用3.25m的通行车道宽,但需进行专项行车安全论证。a)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第4.0.2条中,车道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表1车道宽度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关于车道宽度的规定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一致。因此,从现行标准来看,无论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还是《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采用60km/h时车道宽度均为3.5m,但是60km/h时3.5m的车道宽度是针对车道实行客货混合行驶,且大型车混入率较高的情况下规定的行车道宽度,没有论证过限速60km/h时小型车交通条件下行车道的宽度。现行《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与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中关于机动车道最小宽度的规定相同,如下表所示。表2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6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设计速度采用60km/h时,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3.50m,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相同,但额外规定了设计速度为60km/h时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3.25m。2)美国美国《交通控制设施手册》规定了当短期使用低流量、低限速的道路时,若车辆类型不包括较长和较宽的重型商用车,其最小车道宽度可降低为9英尺(2.74m);当某些地方出现对向分隔或者道路封闭时,最小车道宽度应取10英尺(约3.05m)。弗吉尼亚州公路局规定:在高速多车道公路上,作业区宜保持一条车道的宽度为大型车所用,而允许小汽车使用窄车道(11英尺(约3.35m),甚至10.5英尺(约3.20m)),而不是统一减少所有车道的宽度。2003年7月,日本修订了《道路构造令》,规定了“小型汽车专用的小型道路技术指标”,各等级公路单车道宽3.5m至2.75m,比我国现行标准少0.25m至0.5m。b)相关研究1)轻型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我国《轻型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研究》发现:①车道宽度从3.25m到3.5m,设计通行能力提升幅度较小,且随着速度的降低,提高值越小;②车道宽度低于3.0m,会频繁出现横向偏移,导致行速度下降,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保证基本通行能力可选车道宽度3.25-3.50m。7表3不同车道宽度下的通行能力2)美国公路合作研究组织美国公路合作研究组织发现对于多车道城市市政道路和多车道公路而言,当车道宽度为10(约3.05m)至12feet(约3.66m)时,车道宽度变化在实质性安全性方面的预期差异较小。如下表所示:表4不同车道宽度下的AMF9注:AMF(AccidentModificationFunction)是指相对基准安全的折算系数。3)美国联邦公路局美国联邦公路局研究了多车道公路不同车道宽度下的碰撞修正系数,见图2,当车道宽度为3.5m时,其碰撞风险相比3.66m仅提高2%,其对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影响极小。图2不同道路宽度的碰撞修正系数上述研究可为我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技术指南的编制提供参考。c)现场实测根据路侧观测以及百余名驾驶人的现场驾驶实测,当车道宽度小于3.5m,驾驶人行车风险感知明显提升,行驶速度显著降低,改扩建作业区交通运行效率显著低于车道宽度为3.5m及以上的路段。综上考虑,考虑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复杂性,第3款的规定:车道宽度不小于3.5m。当仅限小客车通行,且保通设计速度为60km/h时,经充分论证后车道宽度可为3.25m车道。6.4.2保通路段侧向余宽应满足以下条件:a)侧向余宽≥0.50m;b)侧向余宽及净高范围,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a)侧向余宽,也称为侧向净宽,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侧向余宽是公路通行车辆在高速行车时,行车道两侧需要预留的一定的富余宽度,即车道边线到障碍物之间距离。8图3临时通行的保通车道断面划分示意(以左半幅通行为例)1)根据路上实测,不同侧向余宽下运行速度特征出现显著差异,当侧向余宽为0.25m时,运行速度显著下降,此外速度标准差显著高于侧向净空为0.5m和0.75m时。侧向余宽为0.25m侧向余宽为0.5m侧向余宽为0.75m图4不同侧向余宽时速度分布2)依据区域雷达轨迹观测数据,当侧向余宽为0.25m时,同向双车道车辆更倾向于车道中心线,交通冲突严重,交通安全水平不容乐观。正常路段车辆轨迹侧向余宽为0.25m时车辆轨迹图5车辆运行轨迹对比3)依据不同驾驶人的心率测试,当侧向余宽为0.25m时,驾驶人心率显著增加,驾驶负荷大,不利于交通安全。9侧向余宽侧向余宽图6心率测试对比6.4.3互通式立体交叉保通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长度宜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规定,条件受限需降低渐变段及变速车道长度时,应进行交通安全论证,并加强其他工程保障措施。互通出口的渐变段和变速车道的设置,为拟驶出主线的车辆逐步降速并按照设计要求的速度汇入保通匝道提供了必要的物理空间,保障了交通流的顺畅运行。然而,项目路受征地、空间条件等限制,可能存在不具备设置条件的情况,该情况可利用硬路肩划线作为渐变段的一部分,使其满足渐变段及变速车道长度的最低设置要求。6.4.4保通便道路线设计指标应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规定。条件受限时,主线临时保通便道设计速度可采用60km/h,匝道临时保通便道设计速度可采用30km/h。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期间,为满足保通需要可考虑设置临时保通便道(包括主线及匝道),临时保通便道作为施工期临时使用,若按一般路段的高速公路标准设置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因此,将保通便道按照特殊工点处理,通过降低设计速度的方式平衡临时工程的工程量和保通安全。6.4.5保通路段不同技术指标之间的过渡段,指标应符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规定,并加强交通组织配套设施设置。6.5区域路网分流6.5.1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包含常态化、短时分流,且应符合下列要求:a)边通车边施工模式下的常态化分流宜以诱导为主、管制为辅;短时分流应采用管制手段。b)封闭交通模式下,分流应采用管制方式。6.5.2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应根据交通量、车型组成、区域路网分流条件、施工需求等因素,确定分流时段、分流交通量、分流车型、分流路径等。6.6作业区划分6.6.1作业区划分应根据安全需求、构造物分布、通行能力、施工效率、施工标段划分等综合确定,并应考虑应急救援等因素。6.6.2作业区划分宜采用分幅分段间隔施工需求,相同方向相邻作业区不宜同步施工。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因具有保通需要的特殊性,需要兼顾施工效率和通行安全,为了保证施工效率,多个作业区需要同时施工作业,但相邻作业区同步施工对保通道路的影响较大,包括施工强度大对通行能力的不利影响、紧急停车点设置难度大对保通安全的影响等。在江西省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的“分级、序贯的四车道保通”交通组织方案”兼顾了交通流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大量出行者长距离(时间)绕行。图7施工区段序贯组合6.6.3改扩建作业区的警告区长度不应低于2km。6.6.4改扩建作业区的工作区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a)同一互通或构造物宜划分至同一工作区;b)长度宜为4km-6km。6.6.5中央分隔带保通开口宜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基段,并避开互通式立体交叉、纵面调整路段等位置。6.7保通路段设计速度6.7.1保通设计速度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a)项目路道路几何线形条件。b)项目路功能和设计速度。c)项目路分流后的交通量及组成。d)项目路行驶速度分布。e)安全设施、管理设施。f)项目路历史交通事故特征。d)行驶速度分布应关注运行速度、平均速度,此外,还应重点关注速度离散性,其对作业区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均会产生影响,若速度离散型大,需进一步研究作业区限速策略标准,以降低作业区车辆速度离散程度,提高行车安全水平。6.7.2一般路段的保通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受道路条件等因素限制时,保通设计速度可采用60km/h。美国《交通控制设施手册》中,作业区设计速度等同于限制速度,针对限制速度的确定,其提出了完整的作业区限制速度的确定流程。图8美国作业区限制速度流程在此流程制度之下,美国联邦公路局对各州作业区限制速度政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美国各州按所规定的作业区限制速度一般较正常情况降低10mph(约16.1km/h)至20mph(约32.2km/h)。考虑到美国的作业区多为一般养护作业区,涉及高速公路改扩建较少,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复杂施工现状,宜采取降低20mph(约32.2km/h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作业区一般路段的保通设计速度宜采取80km/h。6.7.3中央分隔带保通开口的保通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6.7.4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保通匝道的设计速度不宜低于30km/h,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保通匝道的设计速度不宜低于40km/h。6.7.5服务设施保通匝道的设计速度不宜低于30km/h。6.8分车道行驶方案6.8.1在单向双车道保通且货车比例较大时,宜采用客、货车分道行驶,保通路段应设置必要的管制措施,避免车辆随意变道、超车、停车。6.8.2在单相两个以上的保通车道上,可采用客货分车道行驶。6.8.3施工车辆宜避免在保通路段上通行。6.9分流节点控制设计6.9.1常态化分流时的分流节点应优先考虑枢纽互通,配置相应的交通组织配套设施。6.9.2分流节点的设置应适应改扩建工程交通出行特征,并提供明确绕行路线信息。7区域路网交通组织7.1一般规定7.1.1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总体设计成果进行设计。7.1.2区域路网交通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a)对周边路网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流特性、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及可承担分流能力的分析结b)区域路网分流方案设计,其应包含分流时段、分流车型、分流路径、分流节点、分流费用等内7.1.3区域路网分流设计,宜在两阶段设计阶段提供方案设计;待路基拼接完成前,宜完成详细的交通组织分流设计。7.1.4区域路网分流可分为项目路整体分流、局部路段或短时分流,其中项目路整体分流可采用诱导、强制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诱导分流为主;局部路段或短时分流宜采用强制分流。7.1.5下列情形应开展局部路段或短时分流设计:a)保通方案中路面或者桥梁等结构物对车型有特殊要求时;b)特殊工点施工对主线车辆有限高、限宽要求时;c)特殊工点施工需中断交通时;d)重大节假日、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和重大交通事故需要分流时。b)除桥梁外,其他类型特殊工点亦会对车辆限高有要求,如临时收费站。c)主要包括:高边坡、上跨天桥、匝道桥爆破施工等情形,根据省内外高速公路改扩建经验,其封闭时间一般在3-36h之间。7.1.6区域路网分流应满足下列要求:a)避免和国防、政治、经济、民生、民俗文化、环境等产生冲突;b)保障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c)协调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计划和重大社会经济活动计划;d)满足经济性、可操作性,保持连续和稳定性;e)项目路段及受流路段的服务水平比施工前可降低一级;f)结合车型运输特征及要求、路网设施条件和交通条件选取分流车型,可采用货车分流、客车分流及客货混合分流等方式;g)分流设施设备合理重复利用。7.1.7区域路网分流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a)驾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b)受流路的交通量及其组成;c)与项目路相连接道路的交通是否顺畅;d)受流路的设计标准是否与改扩建路段一致,是否需要预先对受流路进行改造或维修加固;e)受流路与项目路所属营运公司所能承受的费用分摊比例以及所能接受的分流程度和时间;f)路政和交警的协调是否一致;g)地方政府的意见、跨省际项目的协调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向。a)离项目路较远的平行公路会增加绕行距离、时间成本、油耗及通行费用,不易被驾驶人所接受。7.1.8当区域路网分流无法满足分流需求时,可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动。7.2分流时段7.2.1项目路整体分流的分流时段应根据总体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设计,并应结合下列典型时间节点进行划分:a)项目影响区内出现新增道路或者既有道路开展养护、大修作业时;b)施工等因素导致项目路的通行能力发生显著变化时;c)政策、施工方法工艺、施工组织计划、影响区路网的建设养护计划和进度、重大活动计划等发生变化时。道路收费标准调整、项目路基本路段及特殊工点的施工方法工艺、计划安排可能会使得车道数、车道宽度、限速值、侧向净空等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通行能力变化,或者导致项目路的交通量、车型、运行速度等发生变化时,均需测算其对分流的影响。7.2.2局部路段或短时分流的分流时段应根据关键工点保通方案进行设计。7.3分流车型7.3.1分流车型的选择宜遵循下列原则:a)诱导分流可不确定分流车型;b)强制分流可选择全部或部分车型的方式,选择部分车型时宜根据表5分别按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的优先级顺序进行。表5分流车型分类表车长<6m且车长<6m且核车长≥6m且核车长≥6m且核车长<6m且最车长≥6m或最a)客车分流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表6客车分流优缺点对比分析2、对周边低等级道路路面、桥梁用b)货车分流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表7货车分流优缺点对比分析2、有利于项目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时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安全等的影响,可采7.3.2分流车型宜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a)分流道路的路面和桥梁的通行条件(通行能力、荷载限制、净空限制、车速限制、道路技术等级、绕行经济性、环境要求、社会影响等);b)项目路交通量及车型构成;c)施工工艺及方法对通行车型的要求。7.4分流路径7.4.1分流路径的选取宜符合下列规定:a)依据具体线路的功能定位,首选高速公路分流,必要时可考虑利用临省高速公路网,预先在临省境内进行分流,以减少本省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b)动态考虑项目影响区内路网的建养计划;c)结合过境、区间及区内流量流向;d)综合考虑绕行度、交通容差、道路条件、运行成本和运输需求特征,其中绕行度小、交通容差大以及道路等级高、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承载力强、无其它特殊限制的路径优先推荐。d)绕行度、交通容差的计算方法应符合《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设计规范》(JTG/T3392)的规7.5分流节点7.5.1分流节点的设置应满足下列原则:a)按流量流向需求布设,减少干扰;b)逐层上游疏导,由远即近,地区协调组织;c)分级分类,按作用功能级配优选。7.5.2项目路整体分流宜采用诱导点、分流点和管制点实施三级分流,各节点的功能和设置位置如a)诱导点为主动诱导交通分流的节点,设置在分流路网外围的主要交叉口,诱导车辆主动选择项目路以外的路径行驶;b)分流点为强制交通分流的节点,设置在邻近项目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要交叉口,采用强制措施提前限制分流车型进入项目路;c)管制点为对交通通行开展强制管控的节点,设置在项目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入口,采用强制措施使分流车型及误入车辆驶出项目路。a)诱导点的实质是通过各种信息发布手段诱导驾驶人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降低改扩建项目的交通压力。b)分流点主要通过设置标志、标线,同时配合交管部门现场执勤,将分流车型分流到分流路径上。c)管制点一是控制分流车型进入施工路段,二是在互通式立交匝道拆除或拼接等施工阶段进行交通管制。7.5.3局部路段或短时分流宜设置分流和管制两级节点。7.6分流费用7.6.1分流费用应包含下列内容:a)受流路段必要改造;b)临时设施设备;c)协调管理;d)宣传。a)当受流路段的部分节点或路段条件不能满足分流车辆通行时,需对受流路段进行必要的改造。b)分流临时设施设备包括临时交通标志标线、隔离、通信、监控及应急救援车辆等设施设备。c)协调管理包括交通协管人员的劳务补助、交通组织管理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沟通组织协调、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协管人员等在工作期间的工作联络开销、日常工作所需购置的办公设备和用品、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征地及对当地环境造成损害的补偿等。d)宣传包括在媒体(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APP、电视、广播、报纸、网站)上发布施工期间交通分流信息、对来往车辆发送短信和发放宣传材料等措施。8一般路段交通组织8.1一般规定8.1.1应参照现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设置控制区,包括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各区段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a)警告区长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表8警告区最小长度b)上游过渡区长度根据作业占用道路宽度和设计速度确定,取值不宜低于下表的规定。表9上游过渡区最小长度);c)缓冲区长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表10缓冲区最小长度d)下游过渡区长度不宜小于30m。e)终止区的长度不宜小于30m。8.1.2车辆行驶轮迹应避免与新建路面、既有道路面拼接缝位置重合。8.1.3老路隔离栅拆除拆除之前,应在高速公路保通区和施工区之间设置新隔离栅。8.1.4路面施工交通组织方式应根据路面改扩建方式、宽度、补强方案、面层加铺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等综合确定。8.1.5路面底基层、基层和下面层施工宜采用单幅或双幅间隔封闭硬路肩,维持双幅双向四车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式;上面层和中面层施工宜采用单幅或双幅间隔封闭半幅、另半幅维持单幅双向四车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式。8.2两侧拼宽路段第一阶段:在施工至路基路床顶时,可申请拆除既有道路路侧护栏,将两侧护栏板拆除并在设置临时护栏后开挖部分老路硬路肩,双侧路基进行加宽拼接;扩建路面铺筑至下面层,老路四车道保通。拆除路侧护栏施工及路基拼接施工时按照封闭外侧行车道进行施工作业。图9两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交通转移至扩建路面两侧,对老路路面进行改造。图10两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交通转移至路幅右侧,对左幅路面整幅摊铺至上面层。本阶段施工在路基左侧,对主线交通可以利用右侧路面可以进行保四通行。图11两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交通转移至路幅左侧,对右幅路面整幅摊铺至上面层。本阶段施工在路基右侧,对主线交通可以利用左侧路面可以进行保四通行。图12两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将修建完好的另半幅完全开放,最后形成八车道。图13两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五阶段8.3单侧拼宽路段第一阶段:老路四车道通行,将右侧护栏板拆除并在设置临时护栏后开挖部分老路硬路肩,右侧路基进行加宽拼接;扩建路面铺筑至下面层,老路四车道保通。图14单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右侧两车道车辆导流到右侧新建两车道上,原左侧车辆仍沿老路通行;施工区进行拆除老路中央分隔带,施工新的中央分隔带,路面摊铺至下面层。图15单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交通转移至路幅右侧,对左幅原有路面进行整体改造,施工新的中央分隔带。本阶段施工在路基左侧,对主线交通可以利用右侧路面可以进行保四通行。图16单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交通转移至路幅左侧,对新建右幅进行路面整幅摊铺上面层,对主线交通可以利用左侧路面可以进行保四通行。图17单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完成施工,转换交通后,形成八车道双向通行。图18单侧拼宽路段交通组织第五阶段8.4交通转换8.4.1交通转换包括双幅转换、同幅转换、两侧拼宽与单侧拼宽转换。8.4.2双幅转换包括:半幅内侧车道转至另外半幅外侧车道通行、半幅双向转半幅双向、双幅双向转半幅双向。a)半幅内侧车道转至另外半幅外侧车道通行图19半幅内侧车道转换至另外半幅外侧车道通行b)半幅双向转半幅双向通行图20半幅双向转半幅双向通行c)双幅双向转半幅双向主要发生在桥梁半幅拼宽与路基之间的交通转换图21双幅双向转半幅双向通行8.4.3同幅转换主要发生在老桥拆除、老隧道加固维护、路改桥等工况,上述各工况下作业区交通通行方式相同。图22中间对向四车道转外侧四车道通行8.4.4两侧拼宽与单侧拼宽的过渡段应满足改扩建后道路设计速度对应的线形标准,其基本形式如a)第一阶段:路基拼接施工1)维持现状交通,车辆在原有路面上正常双向行驶;2)进行清表、路基搭接台阶开挖与拼接、路基填筑、临时交通标志安装、路侧标志拆除等施工。图23两侧之间转换段施工保通方案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路面基层及中、下面层拼接施工1)车辆在原有路面上分道限速通行;2)挖除原有硬路肩、土路肩,防撞护栏由路侧内移至原行车道边缘处。图24单侧与两侧之间转换段施工保通方案第二阶段步骤二c)第三阶段:左幅既有道路改造、原中央分隔带拆除及左幅整体摊铺1)左幅既有道路改造、原中央分隔带拆除(1)将车辆改道至右幅车道行驶;(2)进行左幅既有道路改造、老中央分隔带拆除及新中央分隔带施工。图25单侧与两侧之间转换段施工保通方案第三阶段2)左幅路面通铺图26单侧与两侧之间转换段施工保通方案第三阶段路面通铺d)第四阶段:右幅既有道路改造及上面层通铺1)右幅既有道路改造(1)将车辆移至左幅实行单幅双向四车道通行,进行左幅既有道路改建;图27单侧与两侧之间转换段施工保通方案第四阶段(2)右幅上面层通铺图28单侧与两侧之间转换段施工保通方案第四阶段右幅通铺e)第五阶段:完工通车。拆除临时标志,完善其他附属设施施工,车辆恢复正常行驶。9特殊工点交通组织9.1主线桥梁9.1.1主线桥梁拼宽交通组织应考虑保通交通组织断面布置的需要,桥梁拼接应结合拼接缝设计要求,宜采用封闭交通或限定车道和限制速度通行等措施。a)两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示意第一阶段:完成主线桥两侧新建拼宽桥梁上下部结构施工,两侧新建桥拼宽至临时桥面,该阶段老桥双向四车道通行。图29两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交通转移到两侧新桥,对老桥进行上部拆除改造或者全桥拆除新建,并完成桥面调平层铺装。图30两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将交通转移到半幅(新、老桥)进行双向四车道通行,施工半幅老桥与新桥第一、二阶段桥梁上部构造拼接,整幅桥面铺装至上面层。图31两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将交通转移到半幅(新、老桥)进行双向四车道通行,施工半幅老桥与新桥第一、二阶段桥梁上部构造拼接,整幅桥面铺装至上面层。图32两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完成桥梁施工,开放双向八车道通行。图33两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五阶段b)单侧拼宽、单侧分离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示意第一阶段:新建分离式桥梁,完成主线桥单侧新建拼宽桥梁上下部结构施工,铺设现浇调平层,设置临时钢护栏,施工至临时桥面,原有老桥双向四车道通行。图34单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老路半幅交通转移到新建桥梁半幅。图35单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将交通转移至右半幅(新桥)进行双向四车道通行,对老桥左幅进行上部拆除新建,完成桥面砼调平层铺装以及路面铺装。图36单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将交通转移至左半幅,双向四车道通行。对右幅加梁拼接,并进行砼调平层铺装以及路面铺装。图37单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完成桥梁施工,开放双向八车道通行。图38单侧拼宽主线桥梁交通组织第五阶段c)老桥拆除重建第一阶段:在右侧新建两车道桥梁,施工至临时桥面,原有老桥双向四车道通行。图39老桥拆除重建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交通转移至新建分离式桥梁与邻近的半幅老桥,进行双向四车道通行。另半幅老桥进行拆除新建工程。图40老桥拆除重建交通组织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原有老桥拆除新建施工完成后,转移交通至左半幅双向四车道通行;对向半幅进行老桥拆除新建,桥面摊铺施工至最终路面及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41老桥拆除重建交通组织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完成桥梁施工,开放双向八车道通行。图42老桥拆除重建交通组织第四阶段c)根据国内调研情况,主线桥梁拼宽时,通过多转换交通,在拼宽桥梁不额外加宽的条件下,基本也能做到双向四车道保通,但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桥梁拼宽方案降低了交通组织的适应性,对后续施工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交通组织管理,因此,采用双向四车道保通的交通组织方案时,在老桥需要拆除的情形下,拼宽桥梁需进行额外加宽。9.1.2主线既有桥梁拆除重建和路改桥时的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a)过渡路段的设计标准应满足通行的要求;b)过渡路段的横断面应根据保通设计速度设置车道宽度和必要的侧向余宽。9.2立体交叉9.2.1互通式立体交叉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a)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宜交错施工。b)宜根据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方案、转向交通量等条件,采用临时匝道实现交通转换。c)临时匝道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其形式和长度应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d)匝道和匝道上跨天桥改建应先建后拆,修建的临时匝道、便桥的设计标准应满足通行要求。临时匝道的保通设计速度不宜低于30km/h,条件特殊时,经论证认为不致严重影响保通效果的可采用20km/h或采取封闭施工。e)临时匝道单车通行时,车道宽度不宜低于3.5m,双车道通行时,车道宽度不低于3.25m,条件特别时,经论证认为不致严重影响保通效果的可采用3m的车道宽度。f)匝道与主线连接部的改扩建施工交通组织应与主线路基、路面改扩建施工交通组织相匹配。9.2.2新增通道和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a)单幅双向四车道通行路段新增通道或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时,宜设临时便道、便桥保通。b)临时便道、便桥的设计标准应满足通行的要求。当临时便道及便桥长度大于或等于2km时,便道及便桥保通设计速度不宜低于60km/h。9.2.3上跨天桥交通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a)相邻上跨天桥距离较近时,应进行总体考虑,宜同时进行施工,减少交通导改次数。b)宜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进行交通组织。c)新建的上跨天桥应在路面拼接前完成,既有上跨天桥梁拆除宜在路面上面层施工前完成。9.2.4上跨天桥梁板安装施工时宜采用借用对向车道通行(见图43)或封闭半幅的施工作业(见图44)进行交通组织,且宜选择交通低谷时段。图43上跨天桥安装交通组织(借用对向车道通行)图44上跨天桥安装交通组织(封闭半幅主线交通)9.2.5上跨天桥拆除交通组织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拆除有不同交通组织方式。拆除可采取借用半幅两车道双向通行、半幅封闭交通、全封闭交通的形式,具体应依据桥型、项目路网、交通量等综合确定。同一区段的桥梁同时施工。中墩间距小于2km的桥梁宜同步施工。9.2.6上跨天桥中墩施工宜采用封闭左右幅超车道进行施工,此时宜利用硬路肩维持双向四车道通图45中墩施工交通组织9.3隧道9.3.1采用两侧新建隧道改扩建方案时,宜采用“先建后改造”的原则,保证改扩建公路隧道路段的正常运营。高速公路隧道改扩建常规方案如下表:表11高速公路隧道改扩建常规方案9.3.2无需设置横洞的短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在新隧洞建成后将交通转移至新隧洞,并应在路基段提前设置过渡段。方式1:增建两个两车道隧道第一阶段:在既有隧道两侧分别新建双车道隧道,车辆按现状运行。图46新增两个两车道隧道改扩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车辆转移至新建新建隧道通行,对既有隧道进行加固改造。图47新增两个两车道隧道改扩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隧道八车道通车。图48新增两个两车道隧道改扩建第三阶段方式2:增建一个四车道隧道图49隧道改扩建交通组织方式二方式3:增建一个四车道隧道+原位扩挖废弃一老洞图50隧道改扩建交通组织方式三9.3.3需设置横洞的同向隧道在扩建横洞施工时宜采用半幅封闭施工、另半幅双向通行的交通组织形式。既有隧道两侧新建分离式隧道的改扩建方式,在施工期间,既有隧道交通的运行情况基本不受影响,可以维持既有隧道双向通行。但同向隧道进行横洞施工时,会对通行车辆产生交通安全隐患,在此情形下,为了保证通行安全,宜采用半幅通行,半幅横洞封闭施工的模式。第一阶段:两侧新建隧道图51隧道改扩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交通转移至半幅隧道,另外半幅封闭进行横洞施工图52隧道改扩建第二阶段横洞施工第三阶段:转移交通至已建成半幅图53隧道改扩建第三阶段横洞施工第四阶段:完成施工图54隧道改扩建第四阶段9.3.4当周边路网具备较好分流条件时,隧道横洞可采取封闭施工。9.3.5既有隧道扩孔改建或既有隧道开挖改建为路基时,可修建临时便道。既有隧道扩孔改建,需封闭其中的一幅隧道进行施工,通常需要修建临时便道。既有隧道开挖改建为路基,通常只适用于短隧道的改扩建,此种情况下有时也需要修建临时便道。9.4服务设施9.4.1服务设施的扩建施工与主线扩建施工保持同步。9.4.2服务区交通组织可采取下列两种模式:a)当服务区间距较小(小于40km且利用率较低时,可封闭半幅服务区,相邻服务区交替施工,但服务区的改扩建时段应错开重大节假日。图55服务区半幅封闭交通组b)当服务区间距较大(大于40km),或利用率较高时,须保证服务区在改扩建施工期间处于持续开放状态,车辆通过临时匝道进出服务区。9.4.3服务区临时匝道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和渐变段,具体设置应满足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要求。其保通设计速度不宜低于30km/h。9.5收费设施9.5.1匝道收费站应与互通式立体交叉改扩建交通组织协调统一。9.5.2移位新建的收费站一般封闭老收费站即可,但老收费站往往可供施工车辆通行,此时应在老收费站入口处设置指示、禁令和警告标志,防止社会车辆误入。图56收费站施工标志设置9.5.3原位拆除重建的收费站对交通流影响较大,应结合交通量、匝道施工组织、收费天棚专业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考虑。a)宜设置临时收费亭代替老收费站进行收费,当交通量超出临时收费站服务能力时,可采用复式临时收费的方式缓解收费站交通拥堵。b)当转向交通量较小或相邻收费站间距较近时,可封闭原收费站或封闭收费站部分方向,采取绕行其他收费站的方式进出高速公路。图57封闭收费站一个方向交通设施布设a)复式收费,是收费站在车流量较大拥堵严重的时候采取的一种加快通行速度的方法,具体方式一般是在一条车道的前方或后方安排数名收费人员进行手工收费,把一条车道当成多条车道用,简称复式收费。9.6临时出入口9.6.1因施工实际需要设置临时出入口,应按相关要求办理施工许可手续。9.6.2临时出入口应满足下列要求:a)宜设置在直线段,并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且距离互通、服务区不小于4km;b)入口与出口的间距不小于400m;c)宜设置塑料隔离墩封闭和执勤岗亭相结合双层防护体系,在执勤岗亭设置电动闸门,同时安排专职协管人员值守。d)当天暂不使用的临时出入口须用塑料隔离墩、混凝土隔离墩等临时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封堵,铁链连接。e)设置加速车道、减速车道、渐变段,其长度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有关规定。f)路侧临时隔离墩迎车端头段应进行外展处理。c)改扩建施工期间,由于工程需要,往往需要设置临时出入口,在此情形下,部分车辆可能利用临时出入口进出高速公路,在导致高速公路收费损失的同时还会给主线车辆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往往直接并入或驶出主线),因此,建议增设临时出入口闸门和岗亭。图58路侧施工临时出入口9.7立体改扩建9.7.1高速公路立体改扩建模式应综合考虑沿线土地资源及沿线周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坚持土地、空间等资源集约,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实现项目路段与沿线交通、环境的协调融合。高速公路改扩建部分路段面临通道空间有限、土地资源紧张、改扩建拼宽条件受限等限制,采用立体改扩建模式将地方路以高架的形式抬高,从而把平面空间让给高速公路拓宽,支撑固废资源就地消纳,促进高值化利用。9.7.2采用立体改扩建方案时宜优先施工立体高架层,地方公路通过立体层通车后再进行高速主线拼宽。9.7.3立体层桥梁施工期间应采用隔离防护设施对既有地方公路进行防护,确保地方道路行车安全。9.7.4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示意第一阶段(第一分段):高速原四车道正常通行,将国道车流导至国道的左侧,右侧部分路基作为施工场地,国道上跨桥进行施工。图59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一分段)第一阶段(第二分段):将改移地方路车流导至新建高架桥,对高速右侧拼接进行施工。拼接处护栏板拆除并设置移动钢护栏,开挖老路土路肩,拼接部分地基处理、基地清表、夯实、清除老路坡面并逐级开挖台阶,填筑路基并摊铺至中面层,高速原四车道正常通车。图60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第一阶段(第二分段)第二阶段:右侧两车道导流至新建的右侧两车道通行,原左侧车辆仍在老路通行;施工区拆除老路中分带,施作新的中央分隔带,路面摊铺至中面层。图61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将交通转移至新建的单侧半幅,对老路进行改造。图62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将交通转移至改造好的老路半幅后,第一阶段建设的新建路幅进行路面整幅摊铺罩面。图63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将交通转移至改造好的老路路幅后,第一阶段建设的新建路幅进行路面整幅摊铺罩面。图64立体改扩建交通组织第五阶段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首次采用立体化改扩建方案。樟吉高速在莲花形狭窄山谷路段与右侧国道G322并行,为减少对路侧山体的扰动,采用在紧挨高速路段的高速侧边设高架桥的立体改扩建模式,将国道G322向西侧略微改移,把平面空间让给高速公路拓宽,可作为经验借鉴。10临时交通工程设施10.1概述10.1.1一般规定a)临时交通工程设施包括区域路网分流和作业区临时交通工程设施。b)应满足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5768.4)、《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JTJ/TL80)、《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L11)、《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GB/T28651)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的要求。c)应满足项目路交通组织方案的需要且维持通行安全和基本“隔离、封闭”的功能,提供基本的指路、指示等信息服务。d)临时交通工程设施的养护、管理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定期开展排查,发现损毁、灭失、缺少的交通标志,应及时修复和补充。10.1.2设置要点a)配合路网分流、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交通组织方案、路段交通转换的临时交通工程设施还应根据现状道路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方案。b)应体现“安全、绿色公路、永临结合”的设计理念,坚持“系统性、容错性、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原则。临时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有别于永久设施,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临时工程设施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与作业区的施工进度紧密结合,随着作业区的变化也变化,需要长期性的转换和布控;第二相对于永久工程临时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周期相对较短,只涵盖整个施工工期;第三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临时通车的路段交通安全水平恶化较严重,临时交通工程设施承担的安全功能更为突出和重要。10.1.3临时交通工程设施的永临结合包括下列内容:a)宜采用永临结合的施工工序,将永久交通工程设施,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按照永临结合的方式设置;b)宜设置永临结合的临时监控设施;c)可用作永临结合的交通工程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轮廓标、混凝土护栏、防眩板、监控等设施。作业区路段以及中央分隔带保通开口处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速以保证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然而,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改扩建期间限速标志的设置对于实际运行速度的约束力度有限,即在缺失监控设施的条件下,驾驶人对限速的遵从情况不佳。因此,宜在设置限速标志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改扩建期间的监控设施,且该监控设施宜充分利用原有监控设施来设置。10.1.4应根据作业区施工组织计划的推进,及时增减、调换、更新临时交通工程设施。依据多条改扩建道路的实测,临时交通工程设施均存在破损率较高的问题,改扩建期间临时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时应考虑破损率,以最终确定临时交通工程设施数量。10.2区域路网分流临时交通工程设施10.2.1一般规定a)应根据各分流节点的点位和功能,设置相应的隔离设施、路栏、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应易于拆装及挪移和重复使用;b)应根据所在路段的道路设计速度执行设置标准;c)应与所处区域内交通设施的信息相协调。10.2.2设置要点a)诱导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要点:1)应在诱导点显著位置设置简单明确的告示,交通标志的内容宜以人性化的施工提示为主,可不引导驾驶人选择分流路径;2)诱导点上游可设置限速标志;3)设计指标不应低于所处路段保通设计速度对应的标准;4)标志设置用语可采用“XX高速全线扩建施工危化品车辆禁止通行”、“XX高速全线施工建议车辆绕道行驶”、“XX高速扩建施工超限车辆禁止通行”等字样,同时沿线可变情报板滚动提示。图65诱导点典型标志牌b)分流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要点:1)分流点应设置相应的指路标示、禁令标志、临时交通标线、限速标志和安全设施;2)分流点的交通安全设施除分流提示外,还应提供可供司乘人员选择分流路径引导信息,分流引导信息宜采用图形化的方式表达;3)分流点设置用语示例可采用“XX高速施工全线限速80”、“XX高速扩建施工大型货车请绕行”、“XX高速全线无紧急车道请就近检查车辆”等字样,同时沿线可变情报板滚动提示。图66分流点典型标志牌c)管制点应设置限高、限重设施、禁令标志、导向标志等,并配置爆闪灯、塑料隔离墩、防撞桶等隔离设施。发生强制分流时,由交警部门许可后利用设施进行强制分流,分流路径分别按方向设置临时指路标牌。图67管制点典型标志牌10.3作业区临时交通工程设施10.3.1应包括临时交通标志、临时交通标线、临时隔离设施、临时护栏、临时监控设施、夜间临时交通安全设施、临时智慧设施等。临时交通工程设施主要为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设计服务,同时承担着重要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保障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既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工程设施拆除后,导致改扩建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恶化,如:路侧护栏不完整、隔离设施缺失、既有道路交通标志缺失等。临时交通工程设施需要对既有道路缺失后,进行弥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3.2应满足作业区安全行车的需要,以主动引导为主,被动防护适度,隔离封闭合理进行设计。10.3.3应与所处区域内交通设施的信息相协调。10.3.4设计标准不应低于所处路段保通设计速度对应的国家标准。10.3.5作业区临时交通工程设施设置应体现下列原则:a)安全性好;b)连续性好;c)视认性好;d)对行车干扰小;e)醒目性要强。10.3.6应充分考虑下列施工要点,设置完善的临时交通工程设施:a)路基、涵洞、通道、小桥改扩建施工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b)上跨桥拆除及新建施工;c)路面施工;d)主线桥梁施工;e)隧道横洞施工;f)互通式立体交叉施工;g)中央分隔带保通开口;h)路侧临时出入口;i)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施工。10.3.7作业区临时交通工程设施的摆放、维修、撤除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10.4临时交通标志10.4.1一般规定a)包括警告类、禁令类、指示类、指路类、告示类临时交通标志。b)临时交通标志分为静态交通标志和可变信息标志。c)临时交通标志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1)版面设计,包括颜色、文字、箭头、符号、图形及边框等;2)材料,包括逆反射,发光和照明、构件、标志板、支撑件、连接件、基础及制作材料等;3)安装、验收与拆除,包括安装位置和施工工艺要求,以及拆除时机要求。d)作业区应清除或覆盖原有的与交通组织不协调的交通标志,并设置临时交通标志。e)本指南未涉及的交通标志,应参照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0.4.2设置要点a)临时交通标志应在考虑作业区类型基础上,结合作业区及上下游道路通行条件、线形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运行速度、施工作业内容和要求等因素综合设计。b)各类临时交通标志及支撑结构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作业区临时通车所必需的侧向余宽及净空范c)临时交通标志的高度宜为2.1-2.4米,若条件不足,不应低于1.5m。d)临时交通标志的设置角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道路上方的标志应与道路中心线垂直,并与道路垂直线成0-10°俯角,在平坡或下坡处的高架标志,其垂直轴线应略微向后倾斜;2)设置路侧标志时,可与道路中心线的垂直线成一定的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受线形限制、空间限制、大货车遮挡等不利因素影响时,角度可适度增加,但不宜大于15°;禁令标志和指示标志为0-45°。安装路侧交通标志时,为避免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标志版面对驾驶人产生的眩光,标志版面的法线可与道路中心线成一定的入射角。一般驾驶人视线与标志的入射角越大,逆反射效率越差。在视认条件差时,标志不能起到提示信息的作用。由此可以增加标志的偏转角来减少驾驶人视线与标志的入射角,提高标志的有效视认时间。但若偏转角过大,则会影响外侧车道的视认性,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偏转角是至关重要的,本指南建议切除硬路肩后设置指路标志,可通过适度设置偏转角来增加内侧车道的有效视认时间,但不宜超过15°。e)新增的临时交通标志受线形限制、空间限制、大货车遮挡等不利因素影响,难以满足视认要求时,宜采取下列措施提高视认性:1)简化版面信息;2)增设中央分隔带临时交通标志,且符合本指南(条文4.2.2)的设置要求;3)适度增加交通标志字符高度,但不宜超过20%。图68切除硬路肩路侧遮挡改扩建期间,受硬路肩部分或全部切除的影响,交通标志相对车辆的横向位置发生变化,见图68,在此情形下,相对于正常路段,作业区内侧车道上的小型车辆受外侧大型车辆遮挡交通标志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因此,应充分考虑交通标志视认性问题。若通过设置位置调整难以满足视认性要求或大型车比例过高时,可采取下列措施提高临时交通标志视认性。a)降低标志信息量标志信息量多少对驾驶人认读时间起决定性作用,在视认区域一定的条件下,驾驶人读取标志信息的时间越长,其因视线被遮挡而错过标志所传递信息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越小,减少标志信息量将有利于增加驾驶人认读标志的有效视认时间。b)增设简化版面的中央分隔带临时交通标志,且其应与路侧对应的交通标志传递一致的路侧信息。c)调整标志字体大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标志字体越大,驾驶人的视认距离越大,则内侧车道小型车被遮挡的概率将会减小,其次,字体大小增加,驾驶人认读时间将会减小,也可提高路侧标志的视认效果。f)可变信息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1)字符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要求;2)发布的内容应能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天气状况、施工进度等进行调整,当可变信息标志不使用时,应将其关闭;3)白天视认距离应在200m以上,夜间应在150m以上;4)亮度应能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g)在不与交通组织相冲突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对原有交通标志进行重新设置及利用,且原有标志重新设置时,其位置应保持在原有桩号。h)当作业区施工完毕,临时交通标志应及时撤除,恢复正常交通状态下的交通标志。10.4.3版面设计a)包括颜色、文字、箭头、符号、图形及边框等设计,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确处理颜色、文字、箭头、符号、图形及边框的关系,使版面清晰易懂、导向明确、无歧义、简洁美观。2)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协调,汉字间距应明显小于行间距。3)专用词组不宜写成两行或两列。4)宜采用图形表示。b)版面颜色由底色、图形或字符色、边框色和衬边色组成。除特别规定的标志种类外,标志边框颜色应与标志的图形或字符颜色一致,标志衬边颜色应与标志底色一致。c)各类标志的颜色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表12作业区临时交通标志颜色色—— ———d)标志文字应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交通标准专用汉字字体,且不增加英文。2)高度及高宽比与对应运行速度的关系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的规定。3)设置在中央分隔带时,若设置空间受限,字高可适当降低;特殊情况下,警告标志的字高可以适当降低,辅助标志、告示标志的字高一般为标准汉字高度的一半。依据现行《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的规定,高速公路临时交通标志文字高度与设计速度的关系如下表。表13临时交通标志的文字高度与比例—h注:1)表中的h表示同一版面的汉字高度,“—”表示无规定。2)括号中的数字为特殊情况下可取的下限值。e)特殊情况下,指路标志文字不能满足要求时,字符高度最小不应低于规定值的0.8倍。其它文字与汉字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表14其它文字与汉字高度的关系h~hhh~hh~hf)指路标志的汉字或其它文字的间隔、行距等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5文字的间隔、行距等的规定h以上h~hh~hhg)同类标志宜采用同一类型的标志版面。设置于同一门架式、悬臂式等支撑结构上的同类标志,宜采用统一规格。10.4.4材料a)反光膜应满足下列要求:1)具有高逆反射性能、夜间可见性和醒目性强等特点,其视认距离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的要求。2)采用现行《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中Ⅴ类反光膜。依据现行《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标志背景环境影响大、行驶速度快、交通量大的道路宜选用逆反射性能好的材料,而改扩建期间,出于交通引导和安全的需要,道路上会增设多种类型的反光交通设施,如:交通锥、塑料隔离墩、警示频闪灯、电光诱导标等,其背景环境复杂程度高于施工前正常行驶路段,因此,建议采用Ⅴ类反光膜。b)标志底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小型交通标志板(<1.5m2)的材料可采用玻璃钢、铝塑板等材料,可利用既有道路原交通标志板。大型标志板(>1.5m2)应采用铝板,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和《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JT/T279)的有关要求。2)对标志底板的边缘和夹角应适当倒角,呈圆滑状,且须打磨光滑,边缘不得有毛刺。3)标志板的尺寸,一般外形尺寸偏差为±5mm,若外形尺寸大于1.2m时,其偏差为外形尺寸的±0.5邻边的夹角偏差为0.5°。4)标志板应平整,表面无明显皱纹、凹痕或变形,标志板每平方米范围内的平整度公差不应大于1.0mm。5)标志板不允许有裂纹、明显的划痕、损伤和颜色不均匀;在任何一处面积为50×50cm2的表面上,不允许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总面积大于10mm2的汽泡,不允许有逆反射性能不均匀。c)标志面应满足下列要求:1)反光膜应粘贴于整个标志面,反光膜贴膜完毕后将多余部分清除。凡标志板的宽度或高度在1.2m以下者,贴用的反光膜不能有接缝。2)对于大面积底膜的贴膜,应采用贴膜机贴膜。3)在同一块标志板上,标志底板和标志面所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相容性,防止应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或其他的反应造成标志板的变形、弯曲和损坏。d)滑槽及加固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滑槽选用与标志底板性能相当的同类材料,一般可采用铝合金热挤压型材。2)小型标志滑槽采用井形滑槽。2.2m以上标志板背后采用宽6.8cm的铝滑槽,铝槽间隔为40-50cm,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的有关要求。e)支撑件及紧固件应满足下列要求:1)交通标志立柱和杆件等支撑件根据具体的支撑形式,可选用角钢、槽钢、钢管、钢板材料制做,其材料特性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8)的要求。2)交通标志的连接件包括连接标志板滑槽与横梁和抱箍和螺栓、螺母,以及连接标志法兰盘与基础的地脚螺栓和螺母、专用不锈钢钢带等件,其材料的外形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相应标准要求。3)临时交通标志底板应采用型钢加固,满足平面度、刚度、变形的要求,并能与支架牢固连接,安装好的标志板不应在支架上活动(旋转、摆动等)。4)标志底板采用滑动铝槽加固时,加固方式按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f)制作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铝合金板的化学成份、冷轧板材牌号、规格、力学性能、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319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3880)、《铝及铝合金板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GB3194)的规定。2)铝合金板用于标志板时,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mm。3)同一块标志板上,标志底板、标志面及结构件(包括支撑件和紧固件等)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具有兼容性,防止因电化作用,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或其它化学反应等造成标志板的锈蚀或损坏。4)结构外露件应采用热浸镀锌方式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应符合钢结构工程规范现行《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的有关规定,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中的有关要求。5)支撑件和连接件等钢构件须进行热浸镀锌、热浸镀铝等方式的防腐处理,其防腐层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的有关要求。g)主动发光信息标志的显示方式可根据标志的功能要求、显示内容、控制方式、环保节能、经济型等进行选择。10.4.5安装、验收与拆除a)临时交通标志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同一立柱上并设标志板之间的安装间隙一般不大于20mm,在立柱两侧分别安装标志板时,其横向间距为立柱直径的1-3倍;标志分别安装在悬臂和立柱上时,安装间距不受此限。2)交通标志采用落地方式时,应保证交通标志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标志支架应应通过自重或配重保持整体稳定性,避免标志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倾覆、移动等现象;标志安装后,标志板下缘应在支撑面200mm以上,安装后的标志板面应与驾驶人视线尽可能垂直。3)标志立柱应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应大于立柱高度的0.5%,且不允许向车行道一侧倾斜。4)立柱、杆件等的钻孔、冲孔和车间焊接,应在钢材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之前完成。5)标志立柱、杆件的安装位置应准确,尺寸及位置误差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表面防腐层受到破坏。b)作业区临时交通标志施工完后应进行验收,验收应按相关标准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10.4.6警告类临时交通标志a)分为区段警告交通标志、工点警告交通标志、其他警告交通标志。图69作业区警告临时交通标志不同于养护作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里程长,涉及工况多,通行条件变化类型多,因此单一的“作业警告”标志缺乏针对性,其无法清晰引导驾驶人。对此,本指南将警告标志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作业区段警告标志,其设置于作业区段起终点,告知驾驶人进入作业区段;第二级为工点警告标志,其结合区段内通行条件的变化进行针对性设计,以清晰引导驾驶人采取合理驾驶行为;第三级为特殊情况警告标志,应用于合流点、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