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方案TOC\o"1-2"\h\u25577第一章数据安全保障概述 3304471.1数据安全保障的意义 3218631.2数据安全保障的目标 443101.3数据安全保障的原则 416821第二章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537122.1政务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5120562.1.1法律层面 522622.1.2行政法规层面 560802.1.3地方性法规层面 5272682.2政务数据安全政策要求 5143032.2.1国家政策要求 5292592.2.2部门政策要求 5167022.2.3地方政策要求 5267992.3政务数据安全标准与规范 6186052.3.1国家标准 6113172.3.2行业标准 691542.3.3地方标准 642522.3.4企业标准 625026第三章数据安全组织与管理 6124523.1数据安全组织架构 683663.1.1数据安全领导小组 639503.1.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 6183713.1.3数据安全专业技术团队 634483.1.4数据安全监督部门 7150863.2数据安全职责划分 758163.2.1数据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7304763.2.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7231483.2.3数据安全专业技术团队职责 7176383.2.4数据安全监督部门职责 788583.3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7249033.3.1数据安全政策制度 7205633.3.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8109203.3.3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8274373.3.4数据安全培训制度 8105573.3.5数据安全考核制度 826017第四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 8113714.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813134.2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 8207174.3数据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95164第五章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974815.1数据加密技术 9301175.1.1对称加密技术 935475.1.2非对称加密技术 9113165.1.3混合加密技术 10312075.2数据访问控制 10157515.2.1身份认证 10142515.2.2权限控制 10226895.2.3访问审计 10277225.3数据备份与恢复 1080935.3.1数据备份 1012625.3.2数据恢复 10144775.3.3备份设备管理 103752第六章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098276.1数据安全事件分类 1126206.1.1数据泄露事件 11128026.1.2数据篡改事件 118776.1.3数据损坏事件 11114936.1.4数据服务中断事件 11121636.1.5数据安全事件的其他分类 11250936.2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11135996.2.1事件报告 11283846.2.2事件评估 1139986.2.3应急预案启动 11199236.2.4应急处置 11211406.2.5事件调查与总结 12256366.3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2302506.3.1预案编制 12146986.3.2预案内容 12233956.3.3预案实施 12274526.3.4预案评估与改进 1228565第七章数据安全审计与合规 12182517.1数据安全审计内容与方法 12206327.1.1审计内容 1218737.1.2审计方法 1380557.2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 13177917.2.1检查内容 13239807.2.2检查方法 13136447.3数据安全审计与合规报告 1420774第八章数据安全教育与培训 14194168.1数据安全意识培训 1435088.1.1培训目的 1472278.1.2培训内容 14303418.1.3培训方式 1439618.1.4培训周期 15247928.2数据安全技能培训 1574148.2.1培训目的 1523328.2.2培训内容 1539928.2.3培训方式 15220238.2.4培训周期 1512828.3数据安全培训效果评估 153668.3.1评估目的 15326438.3.2评估内容 15155938.3.3评估方法 15268058.3.4评估周期 1522662第九章数据安全国际合作与交流 1645779.1国际数据安全合作政策 16256219.1.1合作原则 16267799.1.2政策框架 16183889.1.3政策实施 1623639.2国际数据安全交流平台 16305979.2.1建立背景 16261379.2.2平台功能 16151599.2.3平台运作 16127319.3国际数据安全合作项目 1790309.3.1项目类型 17274729.3.2项目内容 17105879.3.3项目实施 1710291第十章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 172008410.1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171901210.1.1设计原则 171798910.1.2体系架构 18470410.2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评估 1861410.2.1评估目的 181414210.2.2评估内容 181745210.2.3评估方法 191137710.3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改进 192103010.3.1改进策略 192519910.3.2改进措施 19第一章数据安全保障概述1.1数据安全保障的意义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承载着大量的政务数据,其安全性。数据安全保障意味着对政务数据进行有效保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合法性。数据安全保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安全。政务数据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对这些数据进行保护,有助于防范国家秘密泄露,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政务数据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如教育、卫生、交通等,保障数据安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3)保护公众利益。政务数据中包含大量涉及公众利益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保障数据安全有助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财产权。1.2数据安全保障的目标数据安全保障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破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2)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在合法范围内,保证数据能够被正常访问和使用,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导致的业务中断。(3)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的访问和使用。(4)保证数据的合法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对数据进行合规处理,保证数据来源、使用和处理符合法律规定。1.3数据安全保障的原则为保证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以下原则应作为数据安全保障的基本遵循:(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数据安全保护过程中,以预防为主,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数据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进行处置,降低损失。(2)最小权限原则。对数据访问和使用进行权限控制,保证用户仅具备其业务所需的最小权限。(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数据安全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策略,保证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4)安全与效率并重。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注重提高数据处理和服务的效率,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5)合规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第二章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2.1政务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2.1.1法律层面在法律层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政务数据安全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保障,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2.1.2行政法规层面在行政法规层面,我国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等,对政务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安全等级划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2.1.3地方性法规层面地方性法规层面,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政务数据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市政务数据安全保护规定》等,为当地政务数据安全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2.2政务数据安全政策要求2.2.1国家政策要求国家层面,我国发布了《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方案》、《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政务数据安全的基本要求、政策目标和保障措施。2.2.2部门政策要求各部门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务数据安全政策。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指南》,对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2.2.3地方政策要求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和部门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务数据安全政策。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暂行办法》,对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2.3政务数据安全标准与规范2.3.1国家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政务数据安全的国家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政务数据安全保护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政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等,为政务数据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2.3.2行业标准各行业根据国家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政务数据安全行业标准。如《信息安全技术电力行业政务数据安全保护要求》等。2.3.3地方标准地方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政务数据安全地方标准。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政务数据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等。2.3.4企业标准企业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政务数据安全企业标准。这些标准为企业在政务数据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实施提供了具体指导。第三章数据安全组织与管理3.1数据安全组织架构为保证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3.1.1数据安全领导小组数据安全领导小组是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数据安全战略、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数据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数据安全工作进行总体指导。3.1.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是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数据安全政策、组织数据安全防护工作,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处置。3.1.3数据安全专业技术团队数据安全专业技术团队负责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的技术支持,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保证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3.1.4数据安全监督部门数据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数据安全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3.2数据安全职责划分3.2.1数据安全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战略、政策和规划;(2)审议数据安全重要事项,协调解决数据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指导、监督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工作;(4)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和培训。3.2.2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职责(1)贯彻落实数据安全政策,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实施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安全;(3)监测、评估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风险,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4)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和培训。3.2.3数据安全专业技术团队职责(1)提供数据安全技术支持,保证数据加密、备份等措施的有效实施;(2)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检查,发觉并及时修复安全隐患;(3)参与数据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4)开展数据安全技术研究和交流。3.2.4数据安全监督部门职责(1)对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数据安全政策得到有效执行;(2)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3)对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3.3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需制定以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3.3.1数据安全政策制度制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政策,明确数据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为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3.3.2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组织架构、数据安全职责划分、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数据安全事件处理等方面的规定。3.3.3数据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数据安全防护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数据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操作指南。3.3.4数据安全培训制度制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数据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数据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团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3.5数据安全考核制度制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考核制度,对数据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数据安全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第四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4.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定性评估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历史数据和相关政策法规,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初步判断;定量评估则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数据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丢失、系统漏洞、人为破坏等风险指标。通过对各个风险指标的权重分配和风险值计算,确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风险的整体状况。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数据安全风险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级别,并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2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搭建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实现对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风险的自动化监测。监测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流量监测、异常行为监测、系统日志审计、安全事件预警等。制定数据安全风险监测策略,包括定期对政务公开平台进行安全检查、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同时关注国内外数据安全风险动态,及时了解新型攻击手段和漏洞信息,提高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数据安全风险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觉数据安全风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4.3数据安全风险应对策略针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风险,本节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加强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政务公开平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保证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提高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政策、数据安全操作规程、数据安全应急预案等,保证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政务公开平台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提高政务公开平台的安全防护水平。同时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应对数据安全风险。第五章数据安全防护措施5.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的核心手段。我们将采用以下加密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5.1.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我们将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5.1.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是指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我们将采用RSA加密算法为用户公钥和私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5.1.3混合加密技术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势,我们将采用混合加密技术,即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进行密钥交换,然后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5.2数据访问控制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我们将实施以下数据访问控制措施:5.2.1身份认证用户在访问政务公开平台时,需进行身份认证。我们将采用多因素认证(如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5.2.2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我们将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通过对用户权限的精细化控制,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5.2.3访问审计我们将对用户访问政务公开平台的行为进行审计,记录用户访问时间、操作类型、操作结果等信息。审计数据将用于分析和监控数据安全状况。5.3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我们将实施以下数据备份与恢复措施:5.3.1数据备份我们将定期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进行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全量备份每月进行一次,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备份的数据将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中。5.3.2数据恢复当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我们将根据备份策略进行数据恢复。根据数据丢失的程度,可以选择恢复全量备份或增量备份。数据恢复过程中,我们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5.3.3备份设备管理备份设备将采用加密存储,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对备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备份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第六章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6.1数据安全事件分类6.1.1数据泄露事件数据泄露事件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政务数据被非法访问、获取、使用或传播,造成数据泄露的风险。6.1.2数据篡改事件数据篡改事件是指政务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被非法修改,导致数据失真的风险。6.1.3数据损坏事件数据损坏事件是指政务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因硬件、软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数据完整性受损的风险。6.1.4数据服务中断事件数据服务中断事件是指政务数据平台因硬件、软件故障、网络攻击等原因导致数据服务不可用的风险。6.1.5数据安全事件的其他分类根据数据安全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范围,还可以分为数据安全漏洞事件、数据安全策略失效事件等。6.2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6.2.1事件报告当发觉数据安全事件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向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可能的原因等。6.2.2事件评估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小组应对报告的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6.2.3应急预案启动根据事件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开展应急响应工作。6.2.4应急处置应急响应小组应根据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处置:(1)隔离受影响系统,防止事件扩大;(2)分析事件原因,制定修复方案;(3)对受影响数据进行恢复或重建;(4)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5)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件再次发生。6.2.5事件调查与总结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事件原因,总结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6.3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6.3.1预案编制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根据政务数据平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6.3.2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及职责;(2)应急响应流程及操作指南;(3)应急响应资源配置;(4)应急响应协调与沟通;(5)应急响应培训与演练;(6)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6.3.3预案实施应急预案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保证应急响应人员熟悉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提高应急响应能力。6.3.4预案评估与改进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七章数据安全审计与合规7.1数据安全审计内容与方法7.1.1审计内容数据安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数据安全策略及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2)审计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的部署与实施效果;(3)审计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4)审计数据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5)审计数据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运行;(6)审计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的开展情况。7.1.2审计方法数据安全审计采用以下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管理的现状;(2)访谈:与政务公开平台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数据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3)现场检查: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4)技术检测:利用专业工具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进行检测;(5)文档审查:审查政务公开平台的相关制度文件、应急预案、培训记录等;(6)数据分析: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7.2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7.2.1检查内容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2)检查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达到国家标准;(3)检查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完善;(4)检查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培训及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5)检查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的运行情况。7.2.2检查方法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采用以下方法:(1)文件审查:审查政务公开平台的相关制度文件、应急预案、培训记录等;(2)现场检查: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3)技术检测:利用专业工具对政务公开平台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进行检测;(4)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管理的现状;(5)访谈:与政务公开平台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数据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7.3数据安全审计与合规报告数据安全审计与合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背景:介绍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审计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审计范围:明确审计涉及的内容、范围和对象;(3)审计过程:详细描述审计过程,包括审计方法、审计依据等;(4)审计结果:分析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5)合规性检查:阐述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的内容、方法和结果;(6)结论:总结审计与合规性检查的总体情况,提出后续改进措施。第八章数据安全教育与培训8.1数据安全意识培训8.1.1培训目的为了提高行业政务公开平台工作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保证数据在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特开展数据安全意识培训。8.1.2培训内容(1)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我国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3)数据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4)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5)数据安全伦理与职业道德。8.1.3培训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8.1.4培训周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数据安全意识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8.2数据安全技能培训8.2.1培训目的针对行业政务公开平台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提高其数据安全技能,保证数据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8.2.2培训内容(1)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2)数据备份与恢复;(3)数据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4)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5)数据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8.2.3培训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实操演练、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8.2.4培训周期根据数据安全技能更新需求,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数据安全技能培训。8.3数据安全培训效果评估8.3.1评估目的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培训的实效性,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指导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8.3.2评估内容(1)培训满意度调查;(2)培训知识掌握程度测试;(3)培训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4)培训效果与数据安全事件的关联分析。8.3.3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测试、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8.3.4评估周期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同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估,以保证培训成果的持续发挥。第九章数据安全国际合作与交流9.1国际数据安全合作政策9.1.1合作原则在行业政务公开平台数据安全保障工作中,我国秉持开放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数据安全合作,推动构建国际数据安全治理体系。9.1.2政策框架我国积极推动国际数据安全合作政策框架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遵循国际法律法规,尊重各国数据主权,保证数据安全;(2)加强间数据安全对话与交流,提升合作水平;(3)建立数据安全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国际规则制定;(4)促进国际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数据安全领域的地位。9.1.3政策实施为落实国际数据安全合作政策,我国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间数据安全合作,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2)参与国际数据安全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分享经验与成果;(3)支持国际数据安全标准制定,推动国际规则制定;(4)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数据安全项目,提升我国数据安全产业竞争力。9.2国际数据安全交流平台9.2.1建立背景为推动国际数据安全交流与合作,我国积极搭建国际数据安全交流平台,旨在促进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数据安全挑战。9.2.2平台功能国际数据安全交流平台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国际数据安全政策、法规、技术等信息交流;(2)促进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3)组织国际数据安全论坛、研讨会等活动;(4)建立国际数据安全专家库,为我国数据安全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9.2.3平台运作国际数据安全交流平台遵循以下运作机制:(1)主导,企业参与,共同推进平台建设与发展;(2)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平台运行与管理工作;(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平台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4)定期举办活动,促进国际数据安全交流与合作。9.3国际数据安全合作项目9.3.1项目类型我国积极推动国际数据安全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间数据安全合作项目;(2)企业间数据安全合作项目;(3)科研机构间数据安全合作项目;(4)国际组织参与的数据安全合作项目。9.3.2项目内容国际数据安全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交流;(2)数据安全政策法规研究;(3)数据安全人才培养与培训;(4)数据安全产业合作与投资。9.3.3项目实施为保障国际数据安全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国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项目协调机制,保证项目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