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有关古文论“失语”“复语”问题的冷思考_第1页
中国文学有关古文论“失语”“复语”问题的冷思考_第2页
中国文学有关古文论“失语”“复语”问题的冷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有关古文论“失语”、“复语”问题的冷思索

关于中国文论“失语”及古文论现代转化问题,是近年来文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象文论界的若干热门话题一样,近来又它也有变冷之势。笔者多年来始终关注中国当代美学及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对这一探讨甚为关切,认为它是事关我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大问题。因此,笔者虽然对古文论和西方文论素无探讨,但也愿借季羡老的“门外汉”没有条条框框,能“看出点门道”的话壮胆

,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此率直地对相关问题的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古文论“失语”;仅仅是因为“忽视”“运用”吗?

据我理解,很多学者所说中国文论的“失语”,并不是指当代文学理论和指责的寂静,而是指中国文论家们所实际操作的理论和指责话语都是西方引进的,没有中国自己的“话语”。用曹顺庆等先生话说就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特有的思维和言说方式,失去了我们自己的基本理论范畴和基本运思方式”

。或如季先生所说:“我们东方国家,在文艺理论方面噤若寒蝉,在近代没有一个人创立出什么比较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体系,……没有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传入西方,起了影响,引起轰动。”

这些当然是不争的事实,无可争论。那么,中国当代文论为何“失语”呢?大家较为一样的看法是,外因是西方文论话语的冲击,内因是中国当代文论界对“运用”古文论的“忽视”:“西方理论与话语的大量涌入反而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指责与理论的‘失语’,这正是当代指责界忽视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继承,不创建性地运用古代文论的理论、方法与术语的后果。”

这样,中国当代文论的“失语”问题便被置换成古文论在当代的“失语”问题;而古文论“复语”的关键,又在于当代文论界的“重视”“运用”。既然如此,事情便变得简洁多了,甚至无需再这般探讨了。

今日完全排拒西方“话语”并制止西方“话语”接着大量涌入明显是不行能了(那样的话,我们真的“失语”了,全部文论指责和沟通包括这次探讨都将无法进行),但让文论界“重视”古文论却并不难作到。问题是“重视”并“创建性地运用古代文论的理论、方法与术语”就能使古文论在当代“复语”吗?我持怀疑看法。文论,不是玄学,也不是形上哲学,而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古文论“话语”的“运用”或“创建性地运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想用就可以用的,而必需有话语对象,即能在与当代文学对话中获得生命。而这,与古文论“话语”本身是否丰富、系统,能否实现现代转化并没有干脆关联。而我们一些论者在探讨中,却不谋而合地把话题一转,将重心放到对古文论内涵丰富性的描述上,反复重申古文论的话语优势或反复确定古文论的系统性,以强调古文论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譬如,有的学者为了否定那种认为古文论“缺乏分析性和系统性”的观点,便努力找寻古文论的“元范畴”作为逻辑起点,以建构古文论范畴体系

。但是,假如论者不能同时证明古文论“话语”在当代的生命力的话,那么,即使它有着再不同于西方文论的特征和优势、有着再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有人已经找寻并建立起古文论现代转化的理论架构,又能怎么样呢?它依旧是古董,是没有当代生命力的古典学问体系,甚至还会对古文论的当代“复语”构成障碍──后文将论及,因为它将古文论有当代生命的部分也纳入到已丢失生命的“体系”中去了。据说,印度也有古文论,印度古文论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丰富内涵,但这并没有使之避开“失语”的命运

;而当代西方种种所谓“后”思潮,解构的就是“体系”,黑格尔已成为他们的宿敌,但这并不阻碍种种“后”指责在中国的盛行。因此,我们为什么确定要根据西方古典哲学、美学范式,来论证古文论的当代价值呢?这种努力本身不正说明古文论在当代失去生命力了吗?

不妨以有论者提及的中医为例来作类比。虽然在当代医学科学领域中,西医的“话语”优势已无法逆转,中医处于严峻“失语”状态,这是西医从骨子里瞧不起中医的缘由。但今日,中医却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生命力并不在于它从西医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话语”权,而在于它本身的“传统话语”依旧有效──能治病,既能治中国人的病,也能治西方人的病;在医学实践领域中,中医并没有“失语”,这是中医全面复语的重要条件。设想一下,假如中医界多年来只是反复强调中医“话语”的丰富内涵和现代转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却供应不出中医治病的胜利案例,那么,人们怎么能够信任中医能在当代“复语”呢?因此,作为外行读者,每每读到学者们有关古文论的种种高见时,我都禁不住想冒昧地打断问一句:既然大家都充分相识到古文论话语的优势特征,为何不去应用和实践呢?有先生曾启发式地发问:“用‘风骨’、阳刚阴柔去评价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小女人散文以及当代的小说创作又有什么不行呢?”

恕我直言,这一问有些多余:西方各种文论武器都已畅通无阻地引进并付诸实践,当然不会有人对古文论话语操作说“不”!但令人好生困惑的是,大家都在说“好箭”、“好箭”,为什么却都“引而不发”呢?是不是因为这“好箭”已经过时、好看不中用了呢?

细一琢磨,原来事出有因:这赞扬“好箭”的学者多是古文论家;他们指责并试图用古文论丰富内涵去劝服或折服的是当代文论家。或许可以这样说,是古文论家们供应“好箭”,让当代文论家去“操弓”;是前者开出克服“失语”的“药方”,要后者“吃药”治“失语”症。如蒋述卓先生,虽然认为古今文论家都有责任,但“当代文学指责家、理论家就应当更多进行‘古为今用’的实践。”

如张少康先生,更是寄希望于探讨当代文论的年轻人,他们“假如能以传统文论为基础,使当代文论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汲取西方文论的有益养分,创建出具有我们民族特点的文论‘话语’,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确定会在世界文论讲坛上唱出中国的最强音”

。恕我再直言,这些良好愿望唯恐要落空。这不仅因为当代文论家们“忽视”传统文论的“传统”久矣,更因为西方时髦“话语”仍在不断涌进,大家正忙着学习各种“后”“主义”“话语”以防自己“失语”呢(连我们古文论学者不是也在学习操练“话语”“失语”这些新概念么!),怎么会去热心学习并操作“前”的不能再“前”的古文论“话语”呢?既然如此,古文论学者何不放弃这种劝服努力,亲自作实践主体,担当起这一让中国古文论“复语”的历史重任呢?终归大家都生活在当代,都同样面对当代文学,而且,中国古文论从来就不屑于形上思辨,具有紧密联系创作的传统。张少康先生说的好,那些认为探讨古文论和当代文艺学没有关系的人,“是根本不懂文艺学,甚至缺乏至少的常识”

。因此,只要古文论探讨者能如其所提倡的让当代文论家“重视”古文论那样,“重视”一下当代文学,有那么三、五人领先垂范,每年用古文论固有或转化后的“话语”系统写出那么三、五篇美丽的指责当代文学的文章,让那些只会操作西方话语的当代评论家们集体“失”一次“语”,那么,古文论“失语”问题就可以圆满地解决。但假如数年下来,古文论学者,把手中的“好箭”统统用上,却难中鹄的,或效力难抵西式武器,真的是好看不中用,那么,我们无论怎样探讨或提倡,古文论“失语”的悲剧命运都是不行逆转了。

二、古文论“失语”: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客观必定

尽管我期盼着古文论学者能有这样热心“复语”的实践者,但坦诚地说,我对这种实践的胜利并不抱有希望,因为上述关键在“重视和运用”的结论,是建立在论者对中国古文论“失语”根源的浅表性相识基础上的。事实上,正像很多学者所指出的,古文论“失语”并非自今日起,而是可以远溯到“五四”时期;重视并解决古文论“失语”的药方也早在五十年头末就已开出了,那就是提倡古文论的“古为今用”。从那时到今日,即使抛除“文革”十年,也有二、三十年时间。但这种“今用”至今仍“没有真正做到”

。为什么没做到呢?究其主要缘由,并不在于我们对古文论的当代意义相识和重视不足,而在于古文论“失语”的背后,有着困难的社会和文化缘由。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古文论“失语”,事实上是“更广泛‘失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即是“五四”以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失语”或文化“传统中断”的一部分。而传统文化“失语”或“传统中断”的缘由,从表面上看是“西方话语”的涌入,而其深层缘由则是中国从传统封建农耕社会向现代民主工业社会的革命性过渡;“西方话语”的大量涌入也是中国社会全面变革的一种征兆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古文论的“失语”有其自身不行违逆的必定性,而决不是“被人从本土文化精神的土壤中连根拔起”

的结果。一种理论话语,只要它真正植根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那么,只要这种文化土壤存在一天,任何外力也是难以把它“连根拔起”的。因为这种话语本身便构成了这种文化土壤。试问,离开传统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论等“话语”,我们的本土文化土壤里还有些什么呢?而今日的现实是,并不是古文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