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语文(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综合性。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综合能力(题5);②考查文学性文本综合鉴赏能力(题9);③考查文言文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题14);④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能力(题19、21)。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5、6、9、21、22。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拿到《敦煌守望四十天》后,我第一时间检索目录,迫不及待地寻找作者关于千手千眼观音的更多理解,因为这几天我正好在处理一些涉及元代敦煌图像的工作。千手千眼观音是古代线描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宋代院体风骨与元代人物白描意趣相合,汉、藏表现风格相结合的重要艺术产出。不知道蒋理先生是如何评论这幅旷世珍品的。翻到第175页,没承想,小标题上竟赫然写着“莫高窟绝唱”。是的,足够了。原来,如此精彩绝伦的人物壁画,不仅是莫高窟艺术达到巅峰的标志,也是莫高窟艺术走向衰弱的路标。呜呼哀哉!读罢《敦煌守望四十天》,感觉这是一本可爱又可敬的书。可爱的是,作者把紧张又活泼的游学经历娓娓道来时,敦煌的历史就像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了,这让我在会心一笑间,学到很多知识;可敬的是,这本书应该也是作者虔诚礼敬的心灵史,全书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出作者对敦煌的礼赞,不仅是对艺术品的,而且是对敦煌人的。我猛然感到,其实今人与古人都做了同样的事,“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素描里画圆的时候,一般要先画个方形,方形的四边就是圆的切线。我想如果把我感受到的四条切线画出来,那么属于《敦煌守望四十天》的摩尼珠就呈现出来了。这四条切线是敦煌与佛教、敦煌与江南、敦煌与先人、敦煌与人类。敦煌是佛的道场,佛是敦煌的符号。敦煌的文化发轫于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因为在此结了佛缘,故而开凿了莫高窟史上第一个洞窟。至今,莫高窟的文化已经走过1600多个春秋了。这几天,跟着蒋理先生“游学”,我相对完整地了解了佛陀雕塑、经变壁画、佛经故事,甚至矿物质颜料、壁画修复知识,果然酣畅淋漓。我一口气读到全书的五分之四时,眼前出现了一张莫高窟第45窟复原窟照片,我盯着看了很久很久。第45窟的塑像及壁画都是唐代原作,塑像大部分保存完好,尤其是佛祖身边的一尊胁侍菩萨,是我们在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的莫高窟经典菩萨形象,被誉为“最美彩塑”。胁侍菩萨脸庞清秀,肤白唇红,体态窈窕,身披天衣,眉目低垂,不食人间烟火。然而有趣的细节是,在长裙系带的挤压下,菩萨微微凸起的小肚腩清晰可见。高清图像给我的视觉享受,简直妙不可言。敦煌是雨水的禁地,江南却是莫高窟的主题之一。江南元素是《敦煌守望四十天》的重要线索之一,也勾起了我这个江南人的好奇心。原来,莫高窟已知最早的游人题记,就出自一位江南人之手。蒋理先生根据相关史料推测这位游人或许叫“张球”。另一位重要的江南人是高僧慧达。据说,他在建邺(今南京)的城楼上看到异光后,于发光之地发掘出三颗佛祖舍利,于是建了一座塔专门供奉舍利。这个故事多半是附会的,因为《法华经》里有类似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高僧传》里又记载,慧达之后到了吴郡吴县,引出了一段石佛浮于吴淞江的神话。这个故事后来被完整地搬到莫高窟第323窟的壁画上了。这就是大漠深处与江南的联系,令人啧啧称奇。敦煌成就了很多人,很多人也成就了敦煌,但对于人,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去评价,比如王道士与张大千。很多爱敦煌的人骂过王道士,因为他把敦煌的经卷、佛像卖给了伯希和。这当然是个事实。但若是不卖呢?就能保护好吗?事实上,王道士一贫如洗,他卖经卷的钱都用来保护洞窟了。他哪里懂得“文物保护”,只是单纯地“保卫神佛”而已,算不错了。至于张大千,他临摹了大量莫高窟壁画,成就了莫高窟的知名度,但他在壁画上随意题词、将壁画外层随意剥离的行为,也不该被避讳。作者对这两人的客观评价,是对莫高窟真正的尊重。敦煌艺术,是可以上升到“人类”这个话题的,不仅指艺术品。我读到“五大治沙绝招”时,鼻子酸了。所谓“泰山压顶”“铁布衫”“捕风捉影”“如封似闭”“画地为牢”,阻挡沙化的方法看似俏皮,实则付出的不仅是敦煌人的智慧、毅力,还有生命。看着草方格子的照片,我知道,那固牢的不仅是人类文化遗产,还有人类生存空间。这是多么功德无量、大慈大悲呀!这难道不是敦煌艺术的一部分吗!画完四条切线,摩尼珠浮出水面。《敦煌守望四十天》用最日常的语言,表现了非凡的精彩,让敦煌这颗大漠遗珠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遗珠之美岂止莫高窟的艺术,敦煌人的精神更令人动容,常书鸿先生、常沙娜先生、段文杰先生、樊锦诗先生……他们是孺子牛,是拓荒牛,也是老黄牛。他们没有“横漠筑长城”的勇气与坚持,岂能让敦煌“吹尽狂沙始到金”?他们,是敦煌的魂。(摘编自周赟《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中华读书报》2022年12月21日)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拿到蒋理先生的新书时迫不及待地寻找其关于千手千眼观音的更多理解,是因为这和自己最近的工作内容有关。B.作者仅仅凭借书中“莫高窟绝唱”这一小标题,就表现出对蒋理先生的认同;一句“足够了”拉近了他与蒋理先生的距离。C.作者在叙述《敦煌守望四十天》这本书的读后感时,用素描来比喻,提出了个人的相关感受,表达形象可感。D.“摩尼珠”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明《敦煌守望四十天》这本书内容充实严谨,结构浑然一体。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积极寻找《敦煌守望四十天》一书中千手千眼观音的相关内容,原因之一是千手千眼观音是古代线描艺术的巅峰之作,风格独特。B.作者认为《敦煌守望四十天》是一本可爱又可敬的书。可爱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用独特的方式传递了相关知识,可敬是因为书中无处不在的对敦煌人的礼赞。C.作者认为敦煌艺术不仅指壁画等艺术品,还应该包括“泰山压顶”“铁布衫”“捕风捉影”“如封似闭”“画地为牢”五大治沙绝招。D.《敦煌守望四十天》语言典雅厚重,将敦煌艺术和敦煌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作者认为具有开拓的勇气与懂得坚持的敦煌人是敦煌之魂。3.下列关于蒋理先生对王道士和张大千持有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道士应该受到指责,因为他把敦煌的经卷、佛像卖给了伯希和。B.王道士的初心是“保卫神佛”,因为王道士不具备专业的眼光,所以王道士的行为可以理解。C.张大千临摹了大量莫高窟壁画,此举成就了莫高窟的知名度。D.张大千在壁画上随意题词、将壁画外层随意剥离的行为不应被避讳。4.文中列举了与敦煌文物事业有关的人员,如常书鸿先生、常沙娜先生、段文杰先生等,这些人身上闪烁着“敦煌精神”。请结合原文,说明这一精神的内涵。(4分)答:______5.请从书评写作的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6分)答: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飞,再飞(节选)黄传会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环顾指控大厅,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十分熟悉、亲切。他的目光落在大屏幕上端闪动的电子钟上,忽然,一种潜伏着的磁力,将他的记忆拉回到二○一六年十一月三日——后来,有人将这一天称为中国航天史上“最折磨人的一天”。已经是初冬时节,海南却没有一丝寒意,遍地青绿,郁郁葱葱。李东特别喜欢海南的椰子树,它那傲然挺拔的身姿,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那是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一次亮相!火箭发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01指挥员是火箭发射的第一岗位,他需要同时统筹多个系统、一百多个岗位、一千多名操作手,实时掌握火箭发射的整个过程,还要及时处置各种问题,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长征五号遥一火箭第一次采用液氢液氧燃料。将总计超过五百吨、零下一百八十摄氏度的液氧,注入处于常温状态的火箭贮箱,有人形容这是一场冰与火的激战。伴随着第一道液氧注入贮箱,火箭四周开始出现因为极度低温产生的雾气,这雾气像轻纱般飘浮着。大屏幕上端的电子钟显示11:00时,火箭助推器1的氧箱前底舱段的缝隙内,喷射出一道白色的雾线。①正在箭体四周的操作人员一时神色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发射是否继续?……经过紧急分析、判断,大家认为这种状态应该是发动机的一路D7吹除系统流量发生变化引发的液氢循环流路受阻所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调低发动机D7吹除流量。李东意识到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情况就更加复杂,将可能终止发射。他更知道终止发射意味着什么。难的是,此时,液氢已经加注完毕,发射塔架上的人员已经撤离完毕。要调低发动机D7吹除流量,必须组织人员重新上架。而调低D7吹除流量,必然会有少量液氢溢出到箭体周围,这将给操作人员和火箭本身带来极大危险。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消失。十九时零二分,指挥部决定组织人员上塔架调低发动机D7吹除流量,如果到了十九时三十分,一级发动机预冷仍然无法恢复正常,将启动推进剂泄回程序。②而这种结果,对于每一位“长五”的研制者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01指挥员胡旭东下达口令:“02,组织一级氦配气台操作手返回操作岗位。”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的谢建明高工,像是听到了战斗命令,没有丝毫胆怯和犹豫,带领两位技术员一起登上工具车,逆行驶往发射塔。快点儿!再快点儿!谢建明在心里不停地喊着。这段只有二点八公里的专用路,此时,变得如此之长。还没等车停稳,谢建明三人带着工具,跳下车,直奔发射塔,登上发射台,按操作程序将D7吹除流量逐渐调低。指控大厅内,安静得似乎连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听得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瞪大双眼,盯着大屏幕、小屏幕上那道“生死线”!人们期待的奇迹发生了,火箭成功“退烧”。系统工作稳定,状态恢复正常,满足发射条件。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01指挥员下达口令:“设定点火时间为20:40:56。”煤油充填,液氢补加,过冷液氧补加……时间推进至发射前最后三分钟。“连接器脱落”的回令,却迟迟没有传来。③“什么情况?”连接器负责人张振华倒抽了一口气,心跳急速加快。01指挥员第三次发出口令:“设定点火时间为20:41:56。”按预案处置,连续三次发出脱落指令,如果失败,将暂停发射,考虑新的处置方案。第一次指令发出后,连接器没有脱落;再发指令,连接器依然不动。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此时距离发射仅剩下两分钟。十秒、二十秒……终于传来连接器指挥员的口令:“一级氧加连接器脱落!”指控大厅里再次响起掌声。谁也没有想到,是一块因低温凝结而成的冰球冻住了连接器。最后关头它被击碎了。最后九十秒。01指挥员接到口令:“转电。”就在这时,控制系统120指挥员韦康突然接到了姿控和制导专业未收到相关数据的报告,紧急报告:“01,中止发射!”(后来,网友们评议: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牛的一道口令。)胡旭东猛地一震,脱口而出:“怎么回事?”有人站了起来,伸长脖子望着主控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三秒钟后,120指挥员报告:“数据收到!01,可以了。”01指挥员开始“点火”倒计时报数:“十、九、八……”④指控大厅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住了似的……终于传来01指挥员的口令:“点火!”橘黄色的烈焰从发射塔底部翻滚而出,长征五号遥一火箭升腾而起,如同一条巨龙,拖着银灰色的尾焰,直奔苍穹。一千八百二十一点零一零秒,星箭分离,发射、飞行成功!长征五号火箭首次发射,一波三折,险象环生,惊心动魄!那天晚上,早就得知“长五”发射消息的“箭迷”们,站在龙楼镇海边沙滩上,翘首以盼,一等再等,终于等来了“长五”首秀的佳音。他们不知道“长五”发射都经历了什么,兴奋之余,第二天,一个个只感到脖子酸疼。长征五号火箭首发告捷,中国航天终于拥有“大型运载火箭”。“火箭运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这是航天界公认的铁律。迈向更高更深的太空,离不开火箭运载能力的提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成为中国航天的必然选择。(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7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了李东在指控大厅,看着熟悉的环境,想起了中国航天史上“最折磨人的一天”,这强调了那一天的重要性。B.长征五号遥一火箭第一次采用液氢液氧燃料,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也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大家才会感到特别焦虑。C.火箭最终成功“退烧”,在于谢建明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登上发射台,按操作程序调低D7吹除流量。D.“箭迷”们终于等来了“长五”首秀的佳音,隔天一个个只感到脖子酸疼,是因为“长五”的发射确实经过漫长的过程。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点明了氧箱前底舱段的缝隙内喷射出雾线,让操作人员感到很紧张。B.句子②说明了每一位“长五”的研制者都全力以赴,对这次的发射充满信心。C.句子③为下文做铺垫,说明了张振华一直在等待着口令,就怕火箭发射失败。D.句子④点明已到了最后时刻,指控大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完满的结果。8.为什么网友们会评议“01,中止发射!”为“中国航天史上最牛的一道口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______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梦想·突破·期待。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见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答: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与敌垒相对持,两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车运谷使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掠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大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选自《百战奇略·粮战》,有删改)材料二: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选自《三国志·魏志六·袁绍传》,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汉末A曹操与袁绍B相持于官渡C绍遣车运谷D使军粮E使淳于琼等F五人G将兵万余人H送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指切断,与《荀子·劝学》“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B.衔枚,指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C.坐,指不费力,与《鸿门宴》“亚父南向坐”中的“坐”用法不相同。D.笑,指耻笑、嘲笑,与现在所说的“一笑而过”中的“笑”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绍的谋臣许攸贪财,袁绍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他便背叛袁绍而投降曹操,并告诉曹操,袁绍的粮仓把守得不够严密,可以偷袭。B.听完了许攸的建议后,曹操左右的人很是怀疑,害怕上当受骗,但谋臣荀攸、贾诩劝曹操按许攸的计策行事,曹操听从了劝告。C.袁绍率军南下的时候,其谋士田丰劝谏他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要从长计议,切切不可轻视。袁绍不听,让手下把田丰杀了。D.田丰认为,可以选出精锐部队,在曹军空虚的情况下轮流出击,不停地骚扰曹军,把曹军拖垮;袁绍却认为田丰是在扰乱军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与敌垒相对持,两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4分)译文:______(2)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4分)译文:______14.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都有谋士献计,为什么袁绍失败而曹操成功。(5分)答: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航海①陆游我不如列子,神游御天风;尚应似安石②,悠然云海中。卧看十幅蒲,弯弯若张弓。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饥鹘掠船舷,大鱼舞虚空。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仕闽时期。②东晋重臣谢安,字安石,曾隐居会稽东山,临东海之滨,后东山再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虽不能如列子般御风而行,但仍期望像谢安般处变不惊,待时而发。B.“歌罢”两句与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C.“行矣”两句构思奇特,“蓬莱”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渴望得道成仙之志。D.诗歌运用了比喻、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感染力。16.《航海》一诗充溢着激荡肺腑的“豪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豪气”的。(6分)答: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怒涛卷霜雪”以霜雪喻浪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2)在《登泰山记》中,姚鼐用“______,______”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作,赋予积雪以明亮的光彩,用语新颖传神。(3)班会课上,杨老师引用古人名句“______,______”,勉励大家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那时候,家家瓦房①,像鱼鳞一样一排排的筒瓦、板瓦上,长满红绿红绿的瓦花(瓦松),不论在朝阳里还是在夕阳里,瓦花都显出红色,十分美丽。在一些上百年的古老瓦房上,瓦花可以长到一米高,密密麻麻地立在瓦房顶上,从屋脊上一直长到屋檐边,使得一座座古老的瓦房显得更加②、古朴美丽。天晴的时候,我们这些小淘气会从月台爬上屋顶,踩在瓦楞上,去采摘一株株美丽的瓦花。秋冬季节,人们也会把采摘的红辣椒、柿子用筛子端到月台或者屋瓦上晾晒,很多人家直接把红辣椒、苞谷、高粱一串串像编辫子一样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晒。雨季来时,枯枯地待在家里,欣赏雨水从瓦房屋檐边滴落,雨水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们用一根根细细长长的手指,在一架无边的硕大古琴上弹奏一首首乡间古曲,在美丽无边的大地上织绣美丽的花朵。看得兴起,我们就会走到屋檐下,用小手接捧那些美丽的水滴,猜想着是什么仙子在弹奏大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山脉、庄稼屋瓦等万千乐器,想象着是什么仙子的一根根手指,那样温润白嫩,那样纤细修长、灵动迷人,猜想着一排排起起伏伏、高低错落的屋瓦是谁的琴键……于是,我们把乡居期间的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日子过得趣味横生、有滋有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①______②______19.文中加点词“红绿红绿”能否改成“红红绿绿”?“枯枯地”一词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答: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到底什么是地磁暴?它真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简单地说,地磁暴就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强大的动能量和太阳磁场能量一旦冲向地球,就会引起地球磁场方向与大小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磁暴。关于网友们自述的头痛、嗜睡、失眠、焦虑等症状,专家称,这应该和地磁暴无关。从目前的研究看,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普通人不需要对地磁暴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太空飞行员和定居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等特殊人群,需要关注地磁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那么,①?专家介绍:“对空间天气最敏感的是航天器。太阳活动剧烈时,高能粒子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可能造成损害。”②,地球高层大气被太阳能量不断加热,低轨道航天器飞行时就会遇到额外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产生类似拖拽的减速作用,降低航天器运行轨道的高度,威胁航天器的安全。21.请结合第二段的主要信息,用一个单句给“地磁暴”下定义。(4分)答:______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答:①□□□□□□□□□□□□□□□□□□□□20字②□□□□□□□□□□□□□□□□□□□□20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某酒店的大厅里安装了一台由红外光束控制的饮水机。如果有人想喝水,只要弯下腰,给水装置就会自动打开。饮水机上方写着:请弯下腰喝水。“请弯下腰喝水”不只是一句提醒,也是我们需要的一种生活态度。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模拟·语文参考答案题序1236710111215答案CDACBACDDCC1.答案C解题分析不是比喻,是类比。2.答案D解题分析“语言典雅厚重”错,原文是“《敦煌守望四十天》用最日常的语言,表现了非凡的精彩”。3.答案A解题分析从原文看,“很多爱敦煌的人骂过王道士”只是“很多爱敦煌的人”的态度,蒋理先生更理性、客观地评价了王道士。4.答案由原文中的“他们是孺子牛,是拓荒牛,也是老黄牛”可知,“敦煌精神”其实是一种为民服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说明“敦煌精神”的内涵,由原文中的“他们是孺子牛,是拓荒牛,也是老黄牛”这一概括性语句可知,“敦煌精神”就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所体现的精神,也就是服务精神、开拓精神和奋斗精神。5.答案①本文重在介绍蒋理先生《敦煌守望四十天》一书的内容,对该书的写作技巧、艺术特色以及不足之处等未做过多评价。②本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以“总一分—总”的形式介绍《敦煌守望四十天》的内容,概括性强,重点突出。③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全文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重点推介蒋理先生的新书,让读者能轻松了解艺术氛围浓厚的《敦煌守望四十天》。(每点2分)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特色的分析和评价能力。题干要求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作答。内容层面主要是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是重在介绍书的内容,还是重在评价书的特色等;结构层面主要是看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构思技巧,是先分后总,还是先总后分,抑或是其他结构;语言层面主要是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是通俗易懂,还是典雅精致等。6.答案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在于谢建明”错误,从“还没等车停稳,谢建明三人带着工具,跳下车,直奔发射塔,登上发射台,按操作程序将D7吹除流量逐渐调低”可见,不止谢建明一人。7.答案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对这次的发射充满信心”错误,从原文第五段“长征五号遥一火箭第一次采用液氢液氧燃料……有人形容这是一场冰与火的激战”可见,“充满信心”的说法过于绝对。8.答案①到了倒计时阶段,还要求“中止发射”,可见当时情况的紧急及专家态度的严谨。②到了倒计时阶段还能“中止发射”,可见操作人员对口令的严格执行及其灵活的应变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能力。首先,明确“01,中止发射!”的目的,即可见当时情况的紧急及专家态度的严谨;其次,明确“01,中止发射!”操作者的能力,即可见操作人员对口令的严格执行及其灵活的应变能力。9.答案(示例一)甲组:①长征五号火箭首发告捷,是每一个人的梦想;②长征五号火箭的顺利发射,代表着中国航天终于拥有“大型运载火箭”,实现了零的突破;③从2016年零的突破至今,我们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多的期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示例二)乙组:①长征五号火箭首发告捷,它是在指控大厅内的所有人的见证下成功发射的;②“箭迷”们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长五”首秀的佳音;③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每个人的见证下发展壮大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甲组:围绕“梦想·突破·期待”三个词,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梦想:从文中多次描写掌声可见,长征五号火箭首发告捷,是每一个人的梦想。突破:从“长征五号火箭首发告捷,中国航天终于拥有‘大型运载火箭’”可见,长征五号火箭的顺利发射,代表着中国航天终于拥有“大型运载火箭”,实现了零的突破。期待:从“迈向更高更深的太空,离不开火箭运载能力的提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成为中国航天的必然选择”可见,从2016年零的突破至今,我们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多的期待。乙组:围绕“见证”,从相关的几个方面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首先,从“指控大厅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住了似的”可见,长征五号火箭首发告捷,它是在指控大厅内的所有人的见证下成功发射的;其次,从“早就得知‘长五’发射消息的‘箭迷’们,站在龙楼镇海边沙滩上,翘首以盼,一等再等,终于等来了‘长五’首秀的佳音”可见,“箭迷”们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长五”首秀的佳音;最后,从结尾处可见,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每个人的见证下发展壮大的。10.答案AC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遗车运谷,使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11.答案D解题分析“一笑而过”中的“笑”意为“释然的笑”,而不是耻笑、嘲笑,故选D。12.答案C解题分析从材料二中的“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可见,袁绍是在兵败后才杀了田丰的,而不是在田丰进谏时,故选C。13.答案(1)大凡在敌我双方相持,两军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胜利。(2)袁绍这个人外表宽厚温雅,颇有气度,忧喜不在脸上表露出来,而内心多忌妒,都像他对待田丰这样。解题分析(1)得分点:“凡”“未决”“粮”各1分,句意1分。(2)得分点:“宽雅”“形”“此类”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袁绍刚愎自用,不听忠言,嫉贤妒能,所以失败。②曹操善于纳谏,敢于尝试,处事果断,所以成功。(每点2分,全对得满分)解题分析结合两则材料可知,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失败后还杀了田丰,可见他刚愎自用,不听忠言,嫉贤妒能,所以他失败了;曹操听从谋士的建议,并立刻行动,可见他善于纳谏,敢于尝试,处事果断,所以他成功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在敌我双方相持,两军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胜利。因此,对我方的运粮道路,必须派兵严加护卫,以防被敌人截断。对敌人的粮饷运输线,则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断。敌人既然没有粮食,就必定逃走,我军乘机发起攻击,就能取得胜利。兵法说:“军队没有粮食,作战就会失败。”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车运粮,并令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送,淳于琼等人夜宿于袁绍军营以北四十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攸贪财,袁绍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他便背叛袁绍而投降曹操,乘机向曹操献计说:“如今袁绍有一万余车军粮,但缺乏严密的守备,现在如果派出轻装部队进行偷袭,放火烧掉他所屯聚的粮食,不出三天,袁绍将不攻自败。”曹操左右的人怀疑许攸说的话,但谋臣荀攸、贾诩劝曹操按许攸的计策行事。于是,曹操令曹洪留守营寨,自己率步兵和骑兵五千人,都举着袁军旗帜,士卒口衔枚,马匹嘴勒绳索,趁着夜暗从小道出发,每人身背一捆柴草,行进途中遇到询查的人,就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我军后方,特派我们前往加强守备。”听见的人信以为真,都觉得无事。曹军顺利抵达后,包围了屯粮处,并放起大火,护粮的袁军顿时乱作一团,被曹军打得大败,袁绍听闻此消息后,慌忙丢弃甲仗而逃跑了。材料二:起初,袁绍率领大军南下。谋士田丰劝谏他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他的军队虽然士兵少,却切切不可轻视,与他相持对抗必须做长远打算。将军您占据险要的山河,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对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对内发展农业、操练兵马,然后挑选其中的精锐部队,编成几支奇兵,趁曹军空虚轮流出击,骚扰黄河以南地区,曹军救援右翼则袭击其左翼,曹军救援左翼则攻其右翼,如此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和从事生产;我军还没有疲劳而敌军已经疲惫不堪,用不了两年时间,就可以不费力而取得胜利了。眼下将军您放着朝廷制定的克敌制胜的策略不用,打算用一仗决定胜败,万一这一仗打不赢,您后悔也来不及了。”袁绍不愿听从田丰的劝谏。田丰仍恳切地规劝,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有意扰乱军心,于是下令给田丰戴上脚镣手铐,把他囚禁起来。等到袁绍大军溃败,有人对田丰说:“您一定会受到器重。”田丰说:“如果军队打了胜仗归来,我一定能够活命,如今军队大败而回,我的性命肯定保不住了。”袁绍回来后,对左右的人说:“当初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劝谏,这下果真会被他耻笑了。”于是传令把田丰杀掉了。袁绍这个人外表宽厚温雅,颇有气度,忧喜不在脸上表露出来,而内心多忌妒,都像他对待田丰这样。15.答案C解题分析“表现了诗人渴望得道成仙之志”错误。诗歌以“骑鹏而行至蓬莱”的独特构思,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这里的“蓬莱宫”象征诗人的理想,而非道教仙境;“弭节蓬莱宫”象征诗人理想的实现,而非“得道成仙”。16.答案①化用典故:借用谢安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葆有希望的浩然之气。②营造意象:船帆像拉满的弓弦,涌起的浪花像银山等,气象恢宏,豪情万丈。③妙用动词:“涌”“磨”“掠”“舞”等动词,富有气势和力量。(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题分析首先要审清题干,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