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_第1页
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_第2页
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_第3页
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_第4页
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如图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据此完成1~3题。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①人口集聚②服务业集聚③人才集聚④技术集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A.节约土地资源 B.增加绿地面积 C.组织内外交通 D.完善市政设施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①轴向发展②职住平衡③均衡发展④地租递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据此完成4~5题。4.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 C.提高土壤温度 D.控制土壤侵蚀5.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A.营造景观 B.积蓄水量 C.沉淀泥沙 D.提高水温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如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6~8题。6.最能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的是()A.冰蚀洼地冻融 B.冰川两侧河流沉积 C.大气粉尘沉降 D.冰面砾石物理风化7.“冰川老鼠”在暖季滚动使其()A.排出水分 B.获得养分 C.躲避阳光 D.保持热量8.暖季“冰川老鼠”内部比周边大气()A.平均温度高 B.氧气含量高 C.水汽含量低 D.气压波动大如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9~11题。9.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10.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11.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A.持续升温 B.持续降温 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厄瓜多尔(位置见图)沿海及附近低海拔地区出产的托奎拉草,新叶质地柔软且富有韧性。用托奎拉草新叶编织的草帽防晒、防雨、透气,很久前就被当地居民普遍使用。19世纪30年代,蒙特克里斯蒂开始规模化生产托奎拉草帽,并在地处国际交通要道的巴拿马建立贸易公司,将草帽销往其他国家。之后,受政府重视,昆卡发展成为托奎拉草帽产量最大的地区。托奎拉草帽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耗时长,因而售价较高。近年来,受替代产品、消费习惯以及其他国家同类商品的影响,托奎拉草帽的出口压力增大。(1)很久前厄瓜多尔沿海居民就普遍使用托奎拉草编织的草帽,分析其自然原因。(2)说明蒙特克里斯蒂在巴拿马建立贸易公司销售托奎拉草帽的原因。(3)指出昆卡发展托奎拉草帽产业初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近年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出口压力增大,对此提出应对措施。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观。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历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涨”为主转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至清代中叶,洪水期洞庭湖面积扩张至历史鼎盛。图1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图2示意明末清初该地区水系。(1)据图1,用遗址分布说明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河网湖沼广布。(2)说明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的原因。(3)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张”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4)解释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14.(10分)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只“看”是不够的,各种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使得旅游空间变成可消费、可体验的场景。这样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例如,上海天文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运用5G高清、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结合专业天文仪器、天文馆科普知识、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国首个天文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产品,为游客开启元宇宙与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以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15.我国西北某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通过条带状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防风阻沙的合理方式。表格对比了当地生态建设中常用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特征。特征指标灌木草植株高度高低根系深度深浅水分消耗大小设计实验,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2024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如图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据此完成1~3题。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①人口集聚②服务业集聚③人才集聚④技术集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商品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人口集聚,同时也带动了服务业的集聚,因此,人口集聚和服务业集聚是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主要原因,①②正确。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虽然对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但它们并不是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直接原因,故③④错误。故选:A。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A.节约土地资源 B.增加绿地面积 C.组织内外交通 D.完善市政设施【解答】解: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这样的布局有利于组织内外交通;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可以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方便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物流和人流,同时也有利于住宅区居民出行和商业活动的进行,C正确。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不能直接节约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取决于规划和建筑密度等因素,故A错误。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与增加绿地面积没有直接联系,绿地面积的增加取决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因素,故B错误。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与完善市政设施没有直接联系,市政设施的完善取决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故D错误。故选:C。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①轴向发展②职住平衡③均衡发展④地租递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答】解: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这种布局体现了轴向发展的思路,即沿着一条主要轴线进行空间拓展,形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这种布局也体现了均衡发展的思路,即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相对均衡地分布,避免了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现象①③正确。虽然职住平衡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本题中并未明确体现,故②错误。城市内部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距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本题中,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并未直接体现地租递减的规律,故④错误。故选:A。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据此完成4~5题。4.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 C.提高土壤温度 D.控制土壤侵蚀【解答】解: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地下水位高,水分不易蒸发,土壤湿度大,不适合直接种植小麦等旱作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要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湿度,使土壤更适合小麦的生长,B正确。提高土壤肥力不是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的首要任务,因为沼泽地的土壤本身就比较肥沃,故A错误。提高土壤温度虽然有利于作物生长,但不是解决沼泽地土壤湿度问题的直接手段,故C错误。沼泽地本身不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因此控制土壤侵蚀不是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的首要任务,故D错误。故选:B。5.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A.营造景观 B.积蓄水量 C.沉淀泥沙 D.提高水温【解答】解: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提高水温,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故D正确。露天水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营造景观,而是为了蓄水灌溉,故A错误。露天水池蓄存的水量有限,不足以积蓄大量水量,故B错误。地下水中的泥沙含量较少,不需要通过露天水池进行沉淀,故C错误。故选:D。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如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据此完成6~8题。6.最能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的是()A.冰蚀洼地冻融 B.冰川两侧河流沉积 C.大气粉尘沉降 D.冰面砾石物理风化【解答】解:冰蚀洼地冻融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洼地,在冻融作用下其内部的矿物质不会直接沉积到冰面上,A错误。冰川两侧河流沉积的矿物质主要在河流两岸或下游湖泊、海洋等地,不会直接分布在冰川冰面上,B错误。大气粉尘沉降是指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地面或冰面上的过程,这些粉尘颗粒中包含了各种矿物质,因此能增加冰面的矿物质含量,C正确。冰面砾石物理风化是指冰面上的砾石在温度、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破碎、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影响砾石本身,而不会直接增加冰面的矿物质,D错误。故选:C。7.“冰川老鼠”在暖季滚动使其()A.排出水分 B.获得养分 C.躲避阳光 D.保持热量【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滚动可以使苔藓球接触到更多的冰面,从而获取更多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维持其生存,B正确。“排出水分”与苔藓球滚动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躲避阳光”与苔藓球在暖季滚动也没有直接联系,因为苔藓球本身就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保持热量”同样与苔藓球滚动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苔藓球本身并不需要通过滚动来保持热量,D错误。故选:B。8.暖季“冰川老鼠”内部比周边大气()A.平均温度高 B.氧气含量高 C.水汽含量低 D.气压波动大【解答】解:“冰川老鼠”内部是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的相对独立生存环境,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并且由于苔藓球内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得内部温度高于外部大气,因此,在暖季,“冰川老鼠”内部比周边大气的平均温度要高,A正确。苔藓球内部生物体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氧气含量相对较低,B错误。苔藓球内部湿度较高,水汽含量也相对较高,C错误。苔藓球内部环境相对封闭,气压波动不大,D错误。故选:A。如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9~11题。9.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解答】解:泥沼土层通常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细颗粒物质的沉积和有机质的保存,因此,泥沼土层的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A错误,D正确。虽然泥沼土层的颗粒较细,但其有机质含量是较多的,B错误。泥沼土层的颗粒不粗,且有机质含量较多,C错误。故选:D。10.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冻融作用明显。冻融作用是指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这种反复的融化与冻结过程会导致土壤或岩层发生形变,A正确。构造挤压变形通常是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与剖面中的泥沼土层形变关系不大,B错误。流水不均匀沉积主要影响的是河流或湖泊等水体的沉积物分布,与剖面中的泥沼土层形变无直接关联,C错误。风沙差异沉积主要影响的是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剖面中的泥沼土层形变无关,D错误。故选:A。11.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A.持续升温 B.持续降温 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解答】解: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距今约15~8千年期间,泥沼土层与风沙层交替出现,这表明气候在湿润与干旱之间波动。特别是在距今约10~8千年期间,泥沼土层的厚度明显增加,这反映了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气温有所上升。持续升温虽然符合部分时间段的气候变化,但整个15~8千年的气候并非一直升温,A错误。持续降温与剖面中泥沼土层增加的趋势相矛盾,B错误。波动升温能够较好地描述该时间段内气候在湿润与干旱之间的波动,以及总体上的升温趋势,C正确。波动降温与剖面中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不符,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厄瓜多尔(位置见图)沿海及附近低海拔地区出产的托奎拉草,新叶质地柔软且富有韧性。用托奎拉草新叶编织的草帽防晒、防雨、透气,很久前就被当地居民普遍使用。19世纪30年代,蒙特克里斯蒂开始规模化生产托奎拉草帽,并在地处国际交通要道的巴拿马建立贸易公司,将草帽销往其他国家。之后,受政府重视,昆卡发展成为托奎拉草帽产量最大的地区。托奎拉草帽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耗时长,因而售价较高。近年来,受替代产品、消费习惯以及其他国家同类商品的影响,托奎拉草帽的出口压力增大。(1)很久前厄瓜多尔沿海居民就普遍使用托奎拉草编织的草帽,分析其自然原因。(2)说明蒙特克里斯蒂在巴拿马建立贸易公司销售托奎拉草帽的原因。(3)指出昆卡发展托奎拉草帽产业初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近年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出口压力增大,对此提出应对措施。【解答】解:(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厄瓜多尔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晴天时光照强烈,因此草帽成为了人们防晒的必需品;其次,该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午后多对流雨,草帽的防雨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热带沿海空气潮湿、闷热,草帽的透气性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佩戴体验;最后,沿海及附近低海拔地区盛产托奎拉草,为草帽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蒙特克里斯蒂的草帽生产规模较大,满足当地需求后仍有大量盈余,需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其次,蒙特克里斯蒂地理位置偏僻,难以直接开拓国际市场,而巴拿马地处国际交通要道,便于草帽的销售和运输;此外,巴拿马扼守巴拿马运河,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枢纽,拥有重要的国际航线,这使得草帽可以方便地运输到世界各地;最后,托奎拉草帽质量高、实用性强,备受市场欢迎,也为公司在巴拿马建立贸易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3)昆卡发展托奎拉草帽产业初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完善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以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集中采购原料,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募集启动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招募和培训劳动力,培养专业的草帽编织人才;学习和推广编织技术,提高草帽的制作技艺;建立贸易渠道并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销售范围。(4)近年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出口压力增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机械化水平,优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其次,加强手工艺人培训,做好技艺传承,保持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第三,加强宣传,提升品牌价值,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升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第五,以草帽为基础,拓展产品类型,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产品的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最后,研发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贴近当地消费习惯,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故答案为:(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时光照强,需要防晒;受赤道低压控制,午后多对流雨,需要防雨;热带沿海空气潮湿、闷热,草帽透气性好;沿海及附近低海拔地区盛产托奎拉草,原料丰富。(2)蒙特克里斯蒂草帽生产规模大,满足当地需求后,仍有大量盈余;蒙特克里斯蒂位置偏僻,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巴拿马地处南北美洲交汇处,扼巴拿马运河,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枢纽,地处重要国际航线,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便于开拓海外市场;托奎拉草帽质量高且实用价值大,备受市场欢迎。(3)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原料的集中采购;启动资金的募集;劳动力的招募和培训;编织技术的学习和推广;贸易渠道的建立及国际市场的开拓。(4)提高机械化水平,优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手工艺人培训,做好技艺传承;加强宣传,提升品牌价值;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升附加值;以草帽为基础,拓展产品类型,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贴近当地消费习惯。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观。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历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涨”为主转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至清代中叶,洪水期洞庭湖面积扩张至历史鼎盛。图1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图2示意明末清初该地区水系。(1)据图1,用遗址分布说明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河网湖沼广布。(2)说明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的原因。(3)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张”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4)解释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解答】解:(1)根据图1中遗址的分布情况,可以观察到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汉代遗址数量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西侧,这说明了与新石器时代相比,汉代该地区河网湖沼广布;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情况表明,当时更多区域为陆地,更适合人类活动,而到了汉代,由于河网湖沼的扩张,人类活动区域受到限制,因此遗址数量减少且分布较为集中;同时,汉代遗址主要分布在西侧,也说明中东侧(下游方向)河网湖沼的扩张更为显著。(2)荆江堤坝的修筑导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是因为堤坝的修筑使得洪水被约束在河床内,难以向外漫溢,这导致洪水对河床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减弱,河床泥沙不易被带走;其次,由于洪水流速快,输沙总量大,当水量减小流速减慢时,泥沙主要在河床沉积,导致河床增高;最后,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洪效果,随着河床的不断抬升,人们不断加高大堤,这一过程循环持续,使得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3)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主要是宋代之前,洞庭湖入湖水量主要来自湘、资、沅、澧四水,这四水流域纬度较低,春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多降水,导致入湖径流量大;随着长江河床抬高,长江倒灌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大,这也增加了洞庭湖的入湖水量;与四水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纬度较高,雨带控制较晚,导致夏季和秋季的降水量较大,从而增加了洞庭湖的洪水期;此外,长江河床抬升导致洞庭湖水排泄受阻,叠加洞庭湖湖盆泥沙淤积,使得洪水期延长,出现夏秋连涨的现象;最后,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夏季降水量增大,进一步加剧了洞庭湖洪水期的延长。(4)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主要是洞庭湖地区构造沉降,导致湖盆扩张,这使得湖泊的面积增加;受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注入洞庭湖的泥沙增加,这些泥沙在湖区沉积,导致湖盆变浅;最后,由于湖盆变浅,相同的水量会导致水位更高,从而使得湖泊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故答案为:(1)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多,汉代遗址数量少,说明新石器时代更多区域为陆地,更适合人类活动,而汉代河网湖沼广布;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汉代遗址仅分布在西侧,说明中东侧(下游方向)河网湖沼扩张。(2)堤坝修筑导致洪水被约束在河床,难以向外漫溢;洪水流速快,输沙总量大,(当水量减小流速减慢时)泥沙主要在河床沉积,导致河床增高;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洪效果,随着河床抬升,人们加高大堤,该过程循环持续。(3)宋代之前,洞庭湖入湖水量主要来自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纬度较低,春季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多降水,入湖径流量大;随着长江河床抬高,长江倒灌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大;与四水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纬度较高,雨带控制较晚;长江河床抬升导致洞庭湖水排泄受阻,叠加洞庭湖湖盆泥沙淤积,洪水期延长,出现夏秋连涨;气候变化导致夏季降水量增大。(4)洞庭湖地区构造沉降,湖盆扩张;受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影响,长江上游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注入洞庭湖的泥沙增加,泥沙在湖区沉积,导致湖盆变浅;湖变浅,相同的水量其水位更高,面积更大。(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14.(10分)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只“看”是不够的,各种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使得旅游空间变成可消费、可体验的场景。这样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例如,上海天文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运用5G高清、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结合专业天文仪器、天文馆科普知识、全新交互理念,打造全国首个天文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产品,为游客开启元宇宙与星辰大海的探索征程。以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解答】解:大运河沉浸式实景演出文化旅游产品方案:①产品名称:大运河沉浸式实景演出——“梦回运河”。②产品概述:“梦回运河”是一款结合历史与现代技术,为游客提供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本产品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核心,通过沉浸式实景演出、历史场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带领游客穿越时空,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③产品特色:沉浸式体验:游客乘坐仿古乌篷船,沿途通过灯光、音效、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再现运河历史上的繁荣景象,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运河之上。互动性演出:船上工作人员身着古装,模拟历史上商人的交谈和娱乐场景。游客可以与他们自由交流,了解运河文化及历史背景;同时,两岸还会安排随机表演,如古代市集、民间艺术表演等,让游客深入体验运河文化。自主选择下船点:游客可根据兴趣选择下船点,自由探索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在两岸,游客可以与扮演商贾的工作人员交谈,了解运河的商业历史,并购买文创纪念品。特色美食体验:两岸餐馆将提供具有运河特色的美食,游客可使用提前领取的“古代货币”进行交易,体验古代商贾的饮食文化。现代科技助力:运用物联网、5G高清传输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游客动态,确保游览过程的安全与顺畅;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游览体验。④产品流程:游客在指定地点集合,领取“古代货币”及游览指南;乘坐仿古乌篷船,开始“梦回运河”之旅;沿途欣赏运河风光,观看沉浸式实景演出;自主选择下船点,与两岸工作人员互动,了解运河文化;在餐馆品尝特色美食,使用“古代货币”进行交易;游览结束后,返回集合点,结束愉快的运河之旅。⑤产品意义:“梦回运河”文化旅游产品旨在通过沉浸式实景演出和互动体验的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运河文化,感受运河历史的魅力;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游览体验。本产品的推出将有助于推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故答案为:选择世界文化遗产地:京杭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名称:大运河沉浸式实景演出——“梦回运河”。产品概述:游客乘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乌篷船,驶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船夫身着古装,船上其他工作人员模拟历史上商人在轮船上的交谈和娱乐;两岸通过灯光,利用物联网等手段营造历史环境再现历史时期商贾繁忙的场景;游客可以自己选择下船地点,自由与两岸任意扮演商贾的工作人员交谈,购买文创纪念等产品;两岸餐馆经营特色美食,游客身临其境以提前领取的古代货币开展交易;沿线随机安排展现历史生活场景的演出片段,游客可随意与演员交流。【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15.我国西北某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通过条带状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防风阻沙的合理方式。表格对比了当地生态建设中常用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特征。特征指标灌木草植株高度高低根系深度深浅水分消耗大小设计实验,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解答】解:为了设计实验,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