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含详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6/07/wKhkGWdKYWaAKLuzAAL7Vzcgkgk543.jpg)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含详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6/07/wKhkGWdKYWaAKLuzAAL7Vzcgkgk5432.jpg)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含详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6/07/wKhkGWdKYWaAKLuzAAL7Vzcgkgk5433.jpg)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含详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6/07/wKhkGWdKYWaAKLuzAAL7Vzcgkgk5434.jpg)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含详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6/07/wKhkGWdKYWaAKLuzAAL7Vzcgkgk5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
(基础题和拔高题)
一^基:基础试题
阅读梁衡《线条之美》的相关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
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
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C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
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
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
的舞姿3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
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拄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绶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
度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②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
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
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③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
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
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着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
离。
④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翦了看几页书……
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⑤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⑥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
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
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
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⑦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
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的。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
条路。
⑧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
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⑨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
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
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
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⑩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其是反了!一面要面霸,居要豪居,
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
年,安睁了;安静得草木茂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曲就可以扶持的?
疯话。
人跟我说,皆去地坛找我,我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祥。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
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
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迂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
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等句,流露出作者对刍己命运的叩问。
C.“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中,作者寻的根是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或灵魂最初的眺望。
D.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既照应了标题,也引出了作者对“安静”的思考。
B.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荒藤老树、残墙断壁、暮鸦等自然之景,说明了地坛
的安静并非无声。
C.第⑩段中“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疝虚假的不正当竞
争给予了批判。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朴实而真挚的表达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6.文中提到“比赛、擂台和排名榜”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纵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升•拔高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胡博士
张中行
胡博士是个有大名的民国人物。在手持玉帛的人们的眼里是这样,在手持干戈的人们的眼里似乎尤其是这
样。可是以他为话题却很不合适。一是他的事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不用说了,其后,作了最高学府北
京大学的校长,渡海峡东行,作院长、大使等等。二是关于学术成就:他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问,大兼早直到老
庄和孔孟,小(按旧传统说)兼晚直到《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所谓文献是征。但是不管谈哪方面,都会
碰到评价问题。向一方偏,站在另一方的人们不能容忍。居中,两方都会斥为骑墙派,总之将是费力不讨好。
不得已,只好谈一些琐屑。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已经是老人物了。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永远穿长
袍。总之,以貌取人,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心里口中却有不少来自异国的东西。初露锋芒是破蔡元培校长的《石头记索隐》。说蔡先生那
里是猜谜,经不住科学方法的事实一撞。胡博士这篇《<红搂梦〉考证》后,大家对索隐派的猜谜没有兴趣了,
改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脂砚、敦敏等。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主要原因自然是笔勤,并触及当时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
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学革命。还有个原因是他长于社交。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
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这样,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有
个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上课,要待客,要复信,要参加多种社会活动,还要治学,写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可是看见他,又
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他是个聪明有趣的人,记得有次谈某年清华大学请他当校长,他回电说:“干不了,谢
谢!”以下他加个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包报费字,诸位看,这用白话,五个
字不是也成了吗?”
谈“外面儿”难免近于虚浮,一个常会引起的联想是风流人物容易风流。胡博士像是不这样,而是应该谨
严的时候并不风流。根据道听途说,他留学美国的时候,也曾遇见主动同他接近的某有名有才的女士,但他还
是回到老家,安徽绩溪,同父母之命的江夫人结了婚。来北京,卜居于地安门内米粮库,做主妇的一直是这位
完全旧式的江夫人,不能跳舞,更不能说yes,noo
闲谈到此,未免不郑重。那就再说一件,十足的郑重其事,是他对朋友能够爱人以德。那是一九三八年,
中国东、北半边已经沦陷,北大旧人还有住在北京的,其中一位是周作人。盛传他要出来做什么,消息也许飞
到西方,其时胡博士在伦敦,就给周寄来一首白话诗,诗句是:“藏晖(胡博士化名)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
见苦雨庵(周作人的书斋名)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躯然一枚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用诗的形式劝勉,“谁知我此时一点
相思情”,情很深;“智者识得重与轻”,意很重。我忝为北大旧人,今天看了还感到做得很对。
文本二:
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中,胡适首次公开提倡现代白话文,成为“五
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其实早在汉魏,因传播的需要,当时的僧人故意采用文白夹杂的文体。明清的小说和
戏曲,则将古白话这一书面形式推向高峰。然而,但正如“高考是指挥棒”一样的道理,在八股文年代,白话
文不可能撼动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五四”时期,《新青年》开始刊发白话文,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然而,也有一片反对声。国学
大师黄侃针锋相对,也出了一例,“太太死了,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长达11个
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递归'4个字即可”。20世纪初,随着翻译作品出现,欧美语言进入汉语,也出
现了为欧化而欧化的文艺腔。如徐志摩的《巴黎的峰爪》开篇:“他是一个包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
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生硬构造英语中的名词后缀,“很难”改为“难度高”;本来
是说“问题很多”,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等等。
在网络时代,书写的门槛已被打破,文字不再单单为少数精英所掌握。如今的汉语又要面对以段子、缩写、
误写、假借、颜文字、表情符等方式的庞杂“网络化”问题。相较于白话文运动,网络语言一方面既可精确记
录口语,暗合“我手写我口”的理念(如“港真”“酱紫”“香菇蓝瘦”),又在一方面与“五四”先驱们试
图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以拉丁字母替代白话文,最终让中文走上表音文字的努力相背(如“保”“固”、颜
文字都是以象形符号的方式存在于网络)。面对无限的网络空间和多种技术手段,“网化文”的未来在何方,
着实让人纠结。
注:胡适(1891年7962年),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9年去美
国,1962年在台北病逝。文本一摘编自《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文本二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1月
上《从“我手写我口”到欧化汉语白话文运动100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的事迹、学术成就存在不同判断。作者调侃说无论褒贬都会得罪一方,
所以选择写生活琐碎。
B.因为笔耕不辍,文字常触及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而且擅长社交,平易近人,胡适成为“五四”时期文化
界的•位风云人物。
C.胡适用“干不了,谢谢!”的例子证明白话文的优势;黄侃与之针锋相对,用“妻丧速归”的例子回击他,
证明文言文的简明。
D.白话文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与文言文的地位“争夺战”,在八股文年代,因为类似“高考是指挥棒”的道理,
并未立刻占据正统地位。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胡适之”的说法、胡适用白话给朋友写劝勉诗的例子,说明胡适能爱人以德、待人以诚,因此
他的朋友能够布满天下。
B.白话文发展由来已久,最初是民间为了交流需要而使用古白话,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至广五四”白话文
运动后,现代白话文终于大行其道。
C.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影响深远、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作品,其文字
已经是现代白话文的代表。
D.徐志摩,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在留学英国期间,深受西方教育惠陶及欧美现实主义和唯美派诗人影
响,奠定其现实主义诗风的基础。
8.你认为胡适是老派文人还是新派人物?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9.有人说:一百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告别纸笔,通过电子设备用网络语言表达交流时,网络语言或许会替代
白话文,成为下一代人的通用规范用语。清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三个小女孩
李美林
我生平有一桩往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我
同这些孩子都是邂逅相遇,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
工人。这样一个人而能引起天真无邪、毫无功利目的、二三岁以至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欢心,其中道理,我解释
不通,我相信,也没有别人能解释通,包括赞天地之化育的哲学冢们在内。
大约在50年代,我暑假回济南探亲。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一儿二女,
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不稳,走起来晃晃
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也说不全。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
“大爷”简化为“爷”。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了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有时候,我在北屋
睡午觉,只觉得周围鸦雀无声,恬静幽雅。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气不出。一见我醒来,立
即,,爷”、“爷”叫个不停。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有一次我出门办事,回来走到
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她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然而奇迹出现了:华华一看到我,立
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妈妈说,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
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眼泪。
下面再讲吴双的故事。
80年代的某一年,我应邀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去访问。我的学生吴永年教授十分热情地招待我。永年带了
他的妻子和女儿吴双来见我。吴双大概有六七岁光景,是一个秀美、文静、伶俐的小女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
她最初还有点腼腆,叫了一声“苓爷”以后,低下头,不敢看我。但是,我们在校园中走了没有多久,她悄悄
地走过来,挽住我的右臂,扶我走路,一直偎依在我的身旁,她爸爸妈妈都有点吃惊,有点不理解。我当然更
是吃惊,更是不理解。一直等到我们参观完了图书馆和许多大楼,吴双总是寸步不离地挽住我的右臂,一直到
我们不得不离开学校,不得不同吴双和她妈妈分手为止,吴双眼睛中流露出依恋又颇有一点凄凉的眼神。从此,
我们就结成了相差六七十岁的忘年交。她用幼稚但却认真秀美的小字写信给我。我给永年写信,也总忘不了吴
双。我始终不知道,我有什么地方值得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恋?
现在轮到未未了。未未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爸爸是延边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母亲王文宏,延边大学中
文系副教授。第一次见面,我发现未未同别的年龄差不多的女孩不一样。面貌秀美,逗人喜爱,但却有点苍白;
个子不矮,但却有点弱不禁风。不大说话,说话也是幔声细语。吃饭的时候,她依然是少言寡语。但是,等到
出门步行回北大时,却出现了出我意料的事情。文宏拉住我的左臂搀扶着我,未未却一步抢上前来,抓住了我
的右臂来搀扶住我,并且示意她母亲放松抓我左臂的手,仿佛搀扶我是她的专利,不许别人插手。她这一举动,
我确实没有想到。然而,事情既然发生一由它去吧!
第二天是文宏全家回延吉的日子。一大早,文宏就带了未未来向我辞行。文宏是感情极为充沛的人,虽是
暂时别离,她恐怕也会受不了。我。中念念有词,调动我的定力来拴住自己的感情,满面含笑,“口若悬河泻
水,滔滔不绝然而,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文宏泪珠只停留在眼眶中,间或也滴下两滴。而未未却不懂
什么诺言,也不会有什么定力,坐在床边上,一语不发,泪珠仿佛断了线似的流个不停。我心里有点发慌。连
忙强打精神,含泪微笑,送她母女出门。一走上门前的路,未未好像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抓住了我的胳臂,伏
在我怀里,哭了起来。热泪透过了我的衬衣,透过了我的皮肤,热意一直滴到我的心头。我忍住眼泪,捧起未
未的脸,说:“好孩子!不要难过!我们还会见面的!”未未说:“爷爷!我会给你写信的!”我此时的心情,
连才尚未尽的江郎也是写不出来的。
我遇到了这样三个小女孩,是我平生一大乐事,一桩怪事,但是人们常说,普天之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可是我这“缘”何在?我这“故”又何在呢?佛家渤因缘,我们老百姓讲“缘分”。虽然我不信佛,从来也不
迷信,但是我却只能相信“缘分”了。在我走到那个长满了野百合花的地方之前,这三个同我有着说不出是怎
样来的缘分的小姑娘,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孤寂的晚年涂上点有活力的色彩。
(摘编自季羡林散文集《我这一辈子》)
文本二:
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字。”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
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
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
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
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6勺,是“随”的,
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
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空口无凭,有文为
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然可见。
(摘编自季羡林《漫谈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我”与三个小女孩之间“无缘无故的爱”,突出了缘分的妙不可言和“我''对这种
感情的珍视。
B.华华从妈妈怀里挣脱,举起手让我抱,妈妈惊异于孩子的力气之大,而我则因孩子对我的依恋而感动,
两人的心理不尽相同。
C.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是三个小女孩,但通过对话、心理、细节等描写,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我”亲切慈爱的
形象特征。
D.“我”之所以喜欢上这三个小女孩,除了彼此投缘外,还因为与她们相处的时光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
很多快乐。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我”对华华的称呼由“华子”到“华华儿”“小东西”,与《故乡》中闰土对“我”的称呼由“迅哥儿”变为“老铲
异曲同工,都体现出人物情感的变亿。
B.“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后来形成三个成语“口若悬河”“一泻千里”“滔
滔不绝“,用来形容人的口才好。
C."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文中似贬实褒,《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西江月》也采取这种手法,表面是
用世俗观念批判,实则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肯定。
D.欧阳修《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既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抒情意味,也有助于表达作者寄情山水
怡然自得的心情,使主题得到充分显现。
(3)文本二中,作者认为优秀的散文大都是作家“简练描摹,煞费苦心'’的结果,请以《三个小女孩》为例,
分析其具体表现。
(4)季羡林对一些散文家论调的批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囿的文字,完成「3题。
心底最挂念的人
吴念真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唾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
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
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继续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
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杳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枭
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真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长
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们坦承这种装睡的经验,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或许亲近
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矿坑的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犷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私人的外科医院治疗。
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
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
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
长又脏。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
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当我
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
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笨蛋!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
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
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杉的同时,父亲
正好问我说:“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趾甲,却也是最后一
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纪录片,导演是市川
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笔触细腻,长于细节刻画,父亲拥抱孩子、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我为父亲剪脚趾甲、父亲与
我看电影等几个片段写得简淡而动人。
B.文章中的父亲本来是一个充满温情、十分关爱孩子的人,但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使他变
得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
C.在医院里我给父亲剪完趾甲后,父亲与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复杂的内心,既有对儿子独自前来探
望的担心和责备,也有欣慰与感动,
D.文章结尾准确记述了电影院的名字,电影的类型、导演以及片名,表明“我”记忆清晰深刻,从而
表达了对父亲的挂念,照应题目。
2.孩子们为什么“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吴念真被称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
(基础题和拔高题)
一^基:基础试题
阅读梁衡《线条之美》的相关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
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
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C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
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
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
的舞姿3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
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拄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绶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
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
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壹欣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考生可在把握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语言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
表达效果,揣摩作者的用意。这段文字的内容是以书法艺术为例,表现线条的魅力。其中“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
下细语”运用比喻(或通感)手法,将视觉化为听觉,表现线条的千变万化;“洗尽铅华”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书法
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的无穷魅力。
还可以从用词和句式选用角度进行赏析,如词语“游走”化静为动,写出书法中线条的灵动;句式上长短结合,多
用短句,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法家对线条的喜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②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
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
喧……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③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
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
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绣都看着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
离。
④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酰了看几页书……
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⑤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⑥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
他,看池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
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
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⑦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
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案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的。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
条路。
⑧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
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⑨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
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潮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
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
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酶,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⑩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力,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
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
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就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曲就可以扶持的?
疯话。
⑪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
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
如在安玛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迂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
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等句,流露出作者对刍己命运的叩问。
C.“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中,作者寻的根是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或灵魂最初的眺望。
D.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从全文看,作者喜爱的不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而
是一种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安静,所以结尾才说“地坛在我”。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既照应了标题,也引出了作者对“安静”的思考。
B.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荒藤老树、残墙断壁、暮鸦等自然之景,说明了地坛
的安静并非无声。
C.第⑩段中“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定虚假的不正当竞
争给予了批判。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朴实而真挚的表达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错误,它批判的是
世人追逐强权和豪华的心态。
6.文中提到“比赛、擂台和排名榜”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批评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表明倡导“安静”、问归“零度”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现实性(或
针对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文中提到“比赛、抨台和排名榜”,需要注意从语境入手并联系现
实考虑其作用。下文“排名的用意”描述的内容就是“现实中文学界争名夺利的喧嚣”的表现,从作者的叙述中可
体会到作者的批评态度;文章前面围绕地坛的“安静”来描述,“安静”自然与此社会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
流露出作者在文学界的主张:倡导“安静”、回归“零度”。
7.纵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答案①远离喧嚣(“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②不与世隔离;③恒久而辽阔;④放弃荣华,漠视恭维与
强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笳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地坛的“安静”的特点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
即从表面的现象特点和内在的深层含义两个角度入手。表面的特点在文章②③⑥段可找到概括性的语句“喧嚣都在
远处”“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嶷炼关键词即为:
远离喧嚣,不与世隔离,恒久而辽阔:内在的深层含义与本文主题相联系,与作者的心境相契合,即“放弃荣华,
漠视恭维与强权”。
提升•拔高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胡博士
张中行
胡博士是个有大名的民国人物。在手持玉帛的人们的眼里是这样,在手持干戈的人们的眼里似乎尤其是这
样。可是以他为话题却很不合适。一是他的事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不用说了,其后,作了最高学府北
京大学的校长,渡海峡东行,作院长、大使等等。二是关于学术成就:他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问,大兼早直到老
庄和孔孟,小(按旧传统说)兼晚直到《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所谓文献是征。但是不管谈哪方面,都会
碰到评价问题。向一方偏,站在另一方的人们不能容忍。居中,两方都会斥为骑墙派,总之将是费力不讨好。
不得已,只好谈一些琐屑。
胡博士一九一七年来北大,已经是老人物了。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永远穿长
袍。总之,以貌取人,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形貌本土,心里口中却有不少来自异国的东西。初露锋芒是破蔡元培校长的《石头记索隐》。说蔡先生那
里是猜谜,经不住科学方法的事实一撞。胡博士这篇《<红楼梦〉考证》后,大家对索隐派的猜谜没有兴趣了,
改为集中力量考曹府,以及与之有关联的脂砚、敦敏等。
“五四”前后,胡博士成为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主要原因自然是笔勤,并触及当时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
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文学革命。还有个原因是他长于社交。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
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这样,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有
个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上课,要待客,要复信,要参加多种社会活动,还要治学,写文章,其忙碌可想而知。可是看见他,又
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他是个聪明有趣的人,记得有次谈某年清华大学请他当校长,他回也说:“干不了,谢
谢!”以下他加个解释,说:“我提倡白话文,有人反对,理由之一是打包报费字,诸位看,这用白话,五个
字不是也成了吗?”
谈“外面儿”难免近于虚浮,一个常会引起的联想是风流人物容易风流。胡博士像是不这样,而是应该谨
严的时候并不风流。根据道听途说,他留学美国的时候,也曾遇见主动同他接近的某有名有才的女士,但他还
是回到老家,安徽绩溪,同父母之命的江夫人结了婚。来北京,卜居于地安门内米粮库,做主妇的一直是这位
完全旧式的江夫人,不能跳舞,更不能说yes,no。
闲谈到此,未免不郑重。那就再说一件,十足的郑重其事,是他对朋友能够爱人以德。那是一九三八年,
中国东、北半边已经沦陷,北大旧人还有住在北京的,其中一位是周作人。盛传他要出来做什么,消息也许飞
到西方,其时胡博士在伦敦,就给周寄来一首白话诗,诗句是:“藏晖(胡博士化名)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
见苦雨庵(周作人的书斋名)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飘然一枚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用诗的形式劝勉,“谁知我此时一点
相思情”,情很深;“智者识得重与轻”,意很重。我忝为北大旧人,今天看了还感到做得很对。
文本二:
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中,胡适首次公开提倡现代白话文,成为“五
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其实早在汉魏,因传播的需要,当时的僧人故意采用文白夹杂的文体。明清的小说和
戏曲,则将古白话这一书面形式推向高峰。然而,但正如“高考是指挥棒”一样的道理,在八股文年代,白话
文不可能撼动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五四”时期,《新青年》开始刊发白话文,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然而,也有一片反对声。国学
大师黄侃针锋相对,也出了一例,“太太死了,家人也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长达11个
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归'4个字即可"。20世纪初,随着翻译作品出现,欧美语言进入汉语,也出
现了为欧化而欧化的文艺腔。如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开篇:“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
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阁里“;生硬构造英语中的名词后缀,“很难”改为“难度高”;本来
是说“问题很多”,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等等。
在网络时代,书写的门槛已被打破,文字不再单单为少数精英所掌握。如今的汉语又要面对以段子、缩写、
误写、假借、颜文字、表情符等方式的庞杂“网络化”问题。相较于白话文运动,网络语言一方面既可精确记
录口语,暗合“我手写我口”的理念(如“港真”“酱紫”“香菇蓝瘦”),又在一方面与“五四”先驱们试
图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以拉丁字母替代白话文,最终让中文走上表音文字的努力相背(如“保”“固”、颜
文字都是以象形符号的方式存在于网络)。面对无限的网络空间和多种技术手段,“网化文”的未来在何方,
着实让人纠结。
注:胡适(1891年7962年),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9年去美
国,1962年在台北病逝。文本一摘编自《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文本二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1月
上《从“我手写我口”到欧化汉语白话文运动100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枷适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的事迹、学术成就存在不同判断。作者调侃说无论褒贬都会得罪一方,
所以选择写生活琐碎。
B.因为笔耕不辍,文字常触及文化方面的尖锐问题,而且擅长社交,平易近人,胡适成为“五四”时期文化
界的一位风云人物。
C.胡适用“干不了,谢谢!”的例子证明白话文的优势;黄侃与之针锋相对,用“妻丧速归”的例子回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秋季重点学科教学方案计划
- 秘书职业女性的挑战与机遇计划
- 幼儿表达能力提升计划
- 社区亲和力提升的途径计划
- 资金流动性管理策略计划
- 急诊科应急响应机制强化计划
- 艺术设计行业新年工作策略计划
- 营造积极班级气氛的实践计划
- 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工艺改进措施
- 环保项目研发技术合作保密协议
- 苏州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PPT模板(精美)
- 田字格(绿色标准)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PPT课件
-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 八字调候用神表
- 停车场巡视记录表
-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设计
- 35kV绝缘导线门型直线杆
- 工程成本分析报告(新)
- 国际学术会议海报模板16-academic conference poster mode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