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新型种植模式创新与发展策略TOC\o"1-2"\h\u22863第一章新型种植模式概述 2223841.1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背景 2201301.2新型种植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3323811.3新型种植模式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3122941.3.1新型种植模式的分类 350651.3.2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33157第二章农业现代化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关系 4205802.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4285592.2新型种植模式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 4129792.3农业现代化对新型种植模式的促进作用 58008第三章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型种植模式 5122183.1种植结构调整的意义与任务 5213173.2新型种植模式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591333.3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 65198第四章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 692344.1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6312944.2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体系 6102424.3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73025第五章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 7243835.1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7219675.2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体系 859545.3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815477第六章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 9177706.1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9249146.1.1概念 9184186.1.2意义 922966.2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主要类型 9152026.2.1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918306.2.2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9288036.2.3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 9116136.2.4农业与物流产业融合 9120826.3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实施策略 10222646.3.1政策引导与扶持 1052496.3.2优化产业链结构 10182496.3.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038336.3.4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10289936.3.5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10210056.3.6强化政策宣传与培训 1015789第七章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创新与推广 1086947.1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需求与趋势 10194727.2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 1091017.3新型种植模式技术推广与应用策略 1119365第八章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构建 11306918.1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11135788.2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实施路径 12270428.3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效果评价 1212960第九章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与农民素质提升 12252209.1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2134879.2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13208279.2.1优化教育体系 13224669.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3116479.2.3完善政策体系 13140479.3农民素质提升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 13273049.3.1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13206149.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21589.3.3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 147324第十章新型种植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478510.1国际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4887210.1.1发展现状 142232310.1.2发展趋势 14692910.2典型国家新型种植模式的经验借鉴 15631110.2.1美国的精准农业 151517010.2.2欧洲的生态农业 152369110.3新型种植模式国际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15302710.3.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53103510.3.2共同研发与创新 152488510.3.3政策支持与引导 15第一章新型种植模式概述1.1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型种植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在传统种植模式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管理理念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发展。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科技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新型种植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等。(3)市场需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新型种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4)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农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型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1.2新型种植模式的特点与优势新型种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1)高效生产。新型种植模式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2)资源节约。新型种植模式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降低生产成本。(3)环境友好。新型种植模式采用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4)多样化发展。新型种植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特点,发展多种类型的种植模式,满足不同消费需求。(5)易于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易于在不同地区和条件下推广。1.3新型种植模式的分类及发展趋势1.3.1新型种植模式的分类新型种植模式可以根据种植对象、生产方式、技术特点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新型种植模式:(1)设施农业。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实现全年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2)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3)生态农业。采用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保持生态平衡。(4)精准农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5)观光农业。结合休闲旅游,发展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新型种植模式。1.3.2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新型种植模式将越来越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2)绿色化。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型种植模式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3)规模化。新型种植模式将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4)多元化。新型种植模式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特点,发展多种类型的种植模式,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第二章农业现代化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关系2.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装备和现代市场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支撑下,对传统农业进行根本性改造,使之具有现代特征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涵盖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的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组织制度的创新以及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农业现代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3)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4)农业市场体系现代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2新型种植模式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新型种植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新型种植模式通过科学配置资源,优化生产要素,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型种植模式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3)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新型种植模式推广现代科技,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新型种植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3农业现代化对新型种植模式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对新型种植模式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加大对新型种植模式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采用新型种植模式。(2)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推动科技创新,为新型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3)市场驱动: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新型种植模式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4)资本投入:农业现代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为新型种植模式提供资金支持。(5)人才培养:农业现代化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人才保障。第三章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型种植模式3.1种植结构调整的意义与任务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种植结构调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三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种植结构调整的任务包括:一是调整作物种类和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种植模式。3.2新型种植模式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新型种植模式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型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如设施农业、立体种植、间套作等模式,能够在有限土地上实现多种作物的高效生产。新型种植模式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例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模式,将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新型种植模式能够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抗逆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能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保证作物生长,提高农业抗灾能力。3.3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种植结构调整需要根据新型种植模式的要求,优化作物布局,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创造条件。另,新型种植模式要紧密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种植结构调整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种植结构调整和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二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适应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型种植模式;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种植结构调整和新型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四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新型种植模式的广泛应用。第四章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4.1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概念与意义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该模式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缓解环境压力,提升农业竞争力。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4.2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体系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结构调整技术: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2)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3)肥料高效利用技术:合理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4)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5)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4.3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采用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如补贴、税收优惠等。(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3)示范带动:选取典型示范点,展示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效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4)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支持。(5)加强科研创新:持续开展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科研创新,不断优化技术体系。通过以上措施,推动资源节约型新型种植模式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第五章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5.1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概念与意义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用一系列生态环保、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具有以下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生态环保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4)推动农业现代化。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5.2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体系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通过对土壤、水分、光照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生态种植技术。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5.3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认知和操作能力。(3)资金支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资金投入,扶持农民购买相关设备和技术。(4)示范推广。建立一批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的示范区,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应用。(5)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环境友好型新型种植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6.1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概念与意义6.1.1概念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实现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以提高农业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6.1.2意义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业产值: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产值。(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3)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民增收。(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6.2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主要类型6.2.1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通过将农业生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6.2.2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吸引游客参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6.2.3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农产品销售、农业信息服务等业务,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6.2.4农业与物流产业融合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农产品配送等业务,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6.3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实施策略6.3.1政策引导与扶持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6.3.2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6.3.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6.3.4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6.3.5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6.3.6强化政策宣传与培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产业融合型新型种植模式的认识,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第七章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创新与推广7.1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需求与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凸显。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产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传统种植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迫切需要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当前,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种植模式中的应用;二是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三是高效、节水、节能技术在种植模式中的应用;四是多功能、复合型种植模式的摸索。7.2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技术,应用于种植环境的监测、作物生长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2)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种植模式提供信息支持,实现精准管理。(3)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分子育种、生物防治等技术,应用于提高作物抗逆性、抗病性、品质等方面。(4)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农业用水压力。(5)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降低农业能耗。7.3新型种植模式技术推广与应用策略(1)政策引导:应加大对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2)科技培训: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型种植模式的认识和技术水平。(3)示范推广:建立一批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资金支持:加大对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科研单位、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技术创新。(5)合作交流:加强国内外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6)宣传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共识。第八章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构建8.1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政策主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政策主体共同参与。(3)政策内容:涵盖新型种植模式的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产业布局、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4)政策手段: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科技推广、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5)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监测评估、监督考核等保障机制。8.2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实施路径(1)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提高农户对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型种植模式技术创新。(3)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推动新型种植模式在适宜区域广泛应用。(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新型种植模式的实施效果。(5)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测与评估机制,保证政策落地生根。(6)加强政策协调与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高效运行。8.3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的效果评价(1)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面积:通过政策实施,新型种植模式在农业领域的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3)农业生态环境:新型种植模式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农民素质提升: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民接受了新型种植模式培训,提高了科技素质,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5)政策执行力:政策体系实施过程中,各级部门严格执行政策,保证政策效果得到充分发挥。(6)政策满意度:新型种植模式政策体系得到农户的广泛认可,满意度较高。第九章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与农民素质提升9.1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新型种植模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种植模式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高度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因此,加强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新型种植模式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推动技术进步。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培养具备新型种植模式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可以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培养新型种植模式人才,有助于农民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9.2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的途径与策略9.2.1优化教育体系(1)加强农业高等教育,培养具备新型种植模式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人才。(2)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备新型种植模式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3)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型种植模式的认识和技能。9.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合作,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2)实施订单培养,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新型种植模式人才。(3)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9.2.3完善政策体系(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2)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加大资金投入,为新型种植模式人才培养提供保障。9.3农民素质提升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9.3.1加强农民教育培训(1)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2)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3)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9.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种植模式。(2)推广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3)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9.3.3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1)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3)发挥农民合作社在新型种植模式推广中的示范作用。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民素质提升与新型种植模式的协同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第十章新型种植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10.1国际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1.1发展现状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型种植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劳动力外包专项协议3篇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的运输方式与货物保险3篇
- 贵州省文化旅游招标实施条例
- 液压升降平台培训
- 轨道交通设备采购招标资料
-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协议
- 隧道清洗爬架租赁协议
- 环卫工人招聘合同样本
- 个人与企业分期付款合同2024年版3篇
- 青岛市仓储物流中心施工合同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指南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收费项目及标准指导性
- 连续型随即变量
- 危废培训心得(一)(3篇)
- GB/T 33718-2017企业合同信用指标指南
- 抱抱“暴暴”应对负面情绪 课件 高中心理健康
- 企业现场TPM推进与管理
- 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规程-段丽辉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课件
- 房产中介培训入门到精通课件
- AIAG-CQI-9热处理系统评估讲义-教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