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大规模的土地兼并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长期封闭的贸易体系D.独特的农业税制2、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直接原因?A.优良的种子培育B.灌溉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力的提高D.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3、东汉时期,蜀郡太守()推广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班超B、李冰C、杜诗D、张衡4、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模式的特点是()。A、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B、依赖天时地利,重视水利灌溉C、实行土地公有制D、大量采用机械化工具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土地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废除井田制,实行均田制,保障了贫苦农民土地权益C.霸道统治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D.明清时期,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农具已经开始使用铁器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C.秦汉时期,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展,农业生产达到空前水平D.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7、在古代中国,哪一种农具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耕地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A.石斧B.耒耜C.铁犁D.水车8、关于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恢复B.强调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C.重视轮作制度的实施D.主要依赖大规模机械作业9、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B、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D、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相对较弱10、题目: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A、采用多种肥料提高土壤肥力B、实行轮作制,合理利用土地C、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D、农民生活富足,社会稳定11、中国古代农业中使用的农具中,主要用于耕作的是?A、刀B、犁C、锄D、镰刀12、以下哪种耕作方式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A、轮作B、休耕C、套种D、轮作和套种的结合13、A.耕作技术B.水利工程C.农业工具D.农业制度14、A.精耕细作B.大规模耕作C.农业机械化D.农业现代化15、在古代中国,哪一种农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耕地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铁锄B.曲辕犁C.水车D.耧车16、下列哪一项不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A.多种经营B.土地集约利用C.使用大量化肥D.注重作物轮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齐民要术》记载:“凡耕之本,在于安苗。”安苗即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材料二:宋代《农书》强调:“凡耕之宜,在于不伤地脉。”即注重轮作、间作、套作,保持土壤肥力。材料三:明清时期《农政全书》提倡:“凡农之利,在于节用。”即提倡节俭、珍惜资源。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农业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农业的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理念。第二题题目:农业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至唐代农业发展情况表|朝代|主要农作物|耕作工具|耕地面积(单位:万顷)|粮食产量(单位:亿粒)||———|——-|——-|—————-|———————||西汉|粟、麦|铁犁|250|48000000000||唐代|稻、麦、粟|铁犁|500|93000000000|材料二: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古代农谚”中有“种红薯如种谷,两脚齐力”,以及“豆田不留种,每年换新栽”等经验之谈,反映了古代农民对于土地利用和作物管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材料三:宋代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耕作方式,例如“休耕”、“轮作”等,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同时,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西汉至宋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5分)(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古代农民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智慧?(15分)答案及解析:(1)(15分)1.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加:从西汉的主要农作物是粟、麦,到唐代出现了稻、麦等;宋代以后,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分)2.农业工具的进步:从西汉的铁犁到唐代以及宋代,虽然耕作工具并没有真正的本质变化,但工具的使用更加广泛和精细,表明农业技术有所提升。(2分)3.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显著增长:由西汉的250万顷增加到唐代的500万顷,再到宋代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2分)4.农业技术如轮作、休耕等新耕作方式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土地利用率。(2分)(2)(15分)1.对抗农作物病虫害上:古代农民通过经验总结,形成了一些农业实践谚语,如“种红薯如种谷,两脚齐力”、“豆田不留种,每年换新栽”,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分)2.土地管理与利用方式:古代农民讲究对土地进行轮作和休耕,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减轻土地压力;(2分)3.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古代农民认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生的重要性,采取一些生态方式来保护土地资源,使用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尽量减少对土地的长期依赖。(2分)4.作物种植上的智慧:古代农民能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并且不断优化种植方式和技巧,提高农作物产量。(2分)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分析西汉到宋代的农业发展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问要求学生能够从农作物种类、工具、耕地面积和科技等多方面,分析农业发展的成因,这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经济条件、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问则鼓励学生从具体的农谚和耕作方法中提取出古代农业智慧的精髓,强调古代农民基于具体情况,总结出的经验对现代农业生产仍有指导意义。第三题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举例说明其影响的两个方面。第四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促使了农业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精耕细作成为传统农业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使得单位面积的产量显著提高。材料二:汉代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灌溉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如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也为农业生产的稳定提供了保障。(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5分)(2)结合材料二,简述汉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的表现及其影响。(10分)《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大规模的土地兼并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长期封闭的贸易体系D.独特的农业税制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注重土地的深耕细作、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2、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直接原因?A.优良的种子培育B.灌溉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力的提高D.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直接原因通常包括优良的种子培育、灌溉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原因。自给自足是农业发展的一个特点,但不是直接原因。3、东汉时期,蜀郡太守()推广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班超B、李冰C、杜诗D、张衡答案:C解析:杜诗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发明家,他发明了翻车,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设施,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4、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模式的特点是()。A、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B、依赖天时地利,重视水利灌溉C、实行土地公有制D、大量采用机械化工具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模式以自给自足为主,依赖于天时地利,特别重视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而不是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也不是大量采用机械化的工具,而是采用人工劳动和简单的农具进行耕作。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土地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废除井田制,实行均田制,保障了贫苦农民土地权益C.霸道统治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D.明清时期,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B解析:均田制是封建政府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种田要缴纳一定的赋税,但在当时并未直接保障贫苦农民的土地权益。正确表述应为“均田制是封建政府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规定农民应缴纳的赋税和徭役,间接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因此,B项错误。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农具已经开始使用铁器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C.秦汉时期,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展,农业生产达到空前水平D.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A、B、C三项均正确描述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因此,D项不正确。7、在古代中国,哪一种农具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耕地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A.石斧B.耒耜C.铁犁D.水车答案:C解析:铁犁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它相比之前的耒耜等木石农具更为锋利耐用,能够更有效地翻土,减少了耕作的时间和劳动力的投入,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8、关于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恢复B.强调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C.重视轮作制度的实施D.主要依赖大规模机械作业答案:D解析:精耕细作农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核心在于通过细致的田间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是依靠大型机械设备。因此,选项D描述的情况不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实际特点。9、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B、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D、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相对较弱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确实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并且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的耕作方式。然而,在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不是相对较弱,因此选项D不正确。10、题目: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A、采用多种肥料提高土壤肥力B、实行轮作制,合理利用土地C、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D、农民生活富足,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包括采用多种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实行轮作制、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等。然而,农民生活富足和社会稳定并不是精耕细作农业的直接特点,这些特点更多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和统治政策方面。因此,选项D不是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11、中国古代农业中使用的农具中,主要用于耕作的是?A、刀B、犁C、锄D、镰刀答案:B、犁解析:中国古代农业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犁作为主要用于耕作的农具,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土壤的深耕深度,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12、以下哪种耕作方式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A、轮作B、休耕C、套种D、轮作和套种的结合答案:D、轮作和套种的结合解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不仅仅是耕作方式的精耕细作,还包括与之配套的多种农业生产技术。轮作和套种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是古代农民为了提高农田产量而采用的一种科学耕作方式。13、A.耕作技术B.水利工程C.农业工具D.农业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即水利工程。A、C、D三项虽然也与农业生产相关,但不是精耕细作的直接表现,故排除。正确答案为B。14、A.精耕细作B.大规模耕作C.农业机械化D.农业现代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前提。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其前提是精耕细作。虽然大规模耕作与农业现代化也涉及到农业生产,但它们不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故排除B、D两项。农业机械化虽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但并非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故排除C项。正确答案为A。15、在古代中国,哪一种农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耕地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铁锄B.曲辕犁C.水车D.耧车答案:B解析:曲辕犁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它是在东汉末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犁具。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南方水田的耕作需要,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相比之下,铁锄主要用于除草和翻土,水车用于灌溉,而耧车则是一种播种工具,它们虽然也对农业生产有重要贡献,但在提高耕地效率方面不如曲辕犁显著。16、下列哪一项不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A.多种经营B.土地集约利用C.使用大量化肥D.注重作物轮作答案:C解析:精耕细作是指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精细管理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特点包括多种经营、土地集约利用、注重作物轮作等。而使用大量化肥是现代农业尤其是化学农业的一个特征,在传统精耕细作中,农民更倾向于使用有机肥料,如绿肥、农家肥等,来维持土壤肥力,因此选项C不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齐民要术》记载:“凡耕之本,在于安苗。”安苗即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材料二:宋代《农书》强调:“凡耕之宜,在于不伤地脉。”即注重轮作、间作、套作,保持土壤肥力。材料三:明清时期《农政全书》提倡:“凡农之利,在于节用。”即提倡节俭、珍惜资源。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农业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农业的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理念。答案:1.主要特点:注重农业技术(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2.发展趋势:注重土地保护和土壤肥力(轮作、间作、套作)。3.发展理念:提倡节俭、珍惜资源。第二题题目:农业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至唐代农业发展情况表|朝代|主要农作物|耕作工具|耕地面积(单位:万顷)|粮食产量(单位:亿粒)||———|——-|——-|—————-|———————||西汉|粟、麦|铁犁|250|48000000000||唐代|稻、麦、粟|铁犁|500|93000000000|材料二: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古代农谚”中有“种红薯如种谷,两脚齐力”,以及“豆田不留种,每年换新栽”等经验之谈,反映了古代农民对于土地利用和作物管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材料三:宋代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耕作方式,例如“休耕”、“轮作”等,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同时,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西汉至宋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5分)(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古代农民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智慧?(15分)答案及解析:(1)(15分)答:西汉至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0分)1.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加:从西汉的主要农作物是粟、麦,到唐代出现了稻、麦等;宋代以后,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分)2.农业工具的进步:从西汉的铁犁到唐代以及宋代,虽然耕作工具并没有真正的本质变化,但工具的使用更加广泛和精细,表明农业技术有所提升。(2分)3.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显著增长:由西汉的250万顷增加到唐代的500万顷,再到宋代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2分)4.农业技术如轮作、休耕等新耕作方式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土地利用率。(2分)(2)(15分)答:古代农民在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0分)1.对抗农作物病虫害上:古代农民通过经验总结,形成了一些农业实践谚语,如“种红薯如种谷,两脚齐力”、“豆田不留种,每年换新栽”,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分)2.土地管理与利用方式:古代农民讲究对土地进行轮作和休耕,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减轻土地压力;(2分)3.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古代农民认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生的重要性,采取一些生态方式来保护土地资源,使用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尽量减少对土地的长期依赖。(2分)4.作物种植上的智慧:古代农民能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并且不断优化种植方式和技巧,提高农作物产量。(2分)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分析西汉到宋代的农业发展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问要求学生能够从农作物种类、工具、耕地面积和科技等多方面,分析农业发展的成因,这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经济条件、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问则鼓励学生从具体的农谚和耕作方法中提取出古代农业智慧的精髓,强调古代农民基于具体情况,总结出的经验对现代农业生产仍有指导意义。第三题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举例说明其影响的两个方面。答案: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长期农业生产的实践积累: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2.社会稳定和宗法制度的推动:封建王朝长期统治,社会相对稳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3.重视农业、重视实践的传统:古代中国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重视农业实践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4.exchangeacrossregionsandbetweencultures:中国历史上各地区的交流和外来文化的传入,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和素材。举例说明其影响的两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得土地利用率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