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第五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年春节贺岁影片《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迫流浪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如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地球在逃离太阳系向外流浪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2.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①风能②化石能③地热④水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图为“飞天”舱外航天服结构功能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飞天”“舱外航天服具有的功能有()①恒定气压、温度②防止失重③屏蔽紫外辐射④防微小碎片撞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空间站与地球通讯中断,原因是()A.高纬出现极光,影响短波通信 B.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C.太阳风强度大,干扰电子设备 D.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近日,在南北发现了震旦角石化石。如图为“震旦角石化石图”,震旦角石生长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如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5~6题。显生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5.在奥陶纪处于繁盛时期的生物是()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6.可以推断该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特点是()A.由海洋变迁为陆地 B.现代海陆格局基本形成 C.温暖的海洋环境 D.此时蕨类植物明显衰退2021年11月17日13时54分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距海岸线最近约45千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地震发生时,对震中附近海域作业船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只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8.软流层的活动被认为与地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软流层存在于()A.① B.② C.③ D.④9.科学家通过对此次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分析大丰海域()A.海水的盐度 B.地壳的厚度 C.海水的密度 D.鱼群的分布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无锡市2019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11.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④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①增强,④减弱“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一爱好者在某海岛1500m左右的高空跳伞。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该爱好者起跳所在的大气层及其特征,正确的是()A.A层、厚度两极比赤道地区大 B.B层、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 C.A层、下降过程中气温升高 D.B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13.该爱好者落地海边后,面向海洋,降落伞向后飘,与此相符合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是()A. B. C. D.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如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15.滑坡与泥石流的共同点是()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两者的成因相同 C.都主要发生在山区 D.都是暴雨引发的16.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地球各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环境。图为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18.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 B.由坚硬岩石组成 C.有若干电离层 D.能进行光合作用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祁连山高大的山峰分布着大量的冰雪。像舌头一样伸向山下的是冰舌。这是冰川的末端。近几年来石羊河流域加速了林草植被的建设,图1为“祁连山冰舌景观图”。图2为石羊河位置图”。据此完成19~21题。19.图中冰川位于()A.高气压区 B.高海拔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20.近几年来,祁连山的冰舌向高海拔退缩,其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生物多样性减少21.该流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水循环的影响有()A.地表径流增加 B.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降水减少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是主要原因之一。图1为二氧化碳增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示意图,图2为该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读图完成22~23题。22.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主要是因为它()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23.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A.将实验玻璃瓶悬空放置 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 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24.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温度、密度、盐度 B.密度、盐度、温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温度、盐度25.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①曲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②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两极递减 C.①曲线与②曲线呈负相关 D.①曲线与③曲线呈一致性的变化26.曲线③在A处达到高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洋流 C.海陆分布 D.地表径流如图为“某区域的风向图”,据此完成27~29题。27.图中①表示______,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A.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 B.地转偏向力、平行 C.摩擦力、斜交 D.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28.如图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A.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B.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C.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D.②地转偏向力③风向④摩擦力29.如图表示______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图,此时的风向为______风。()A.南、西北 B.北、东南 C.南、东南 D.北、东北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3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读图完成30~31题。30.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人类活动31.据图可知,该地土壤()A.水分和有机质偏多,空气和矿物质偏少 B.有机质占比较少,因为岩石风化速度慢 C.空气的占比偏少,因为当地砂质土壤多 D.矿物质淋溶作用强,因为当地温暖湿润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2020年6月20日,某大吨位海洋运输船要进入我国辽宁省锦州港卸货。如图为锦州港该日的潮汐时刻表,读图完成32~33题。32.下列关于潮汐,叙述正确的是()A.早晨海水上涨为潮,晚上海水回落为汐 B.潮汐的形成与海水的密度和盐度有关 C.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D.潮汐对河流和海上航运都有重要影响33.该日,这艘船舶最适合进港的时间是()A.6:00 B.11:00 C.17:00 D.21:00如图为我国不同省区的两位网友聊天截屏,读图完成34~35题。34.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35.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洋洋家乡的是()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呈革质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 D.叶面小呈鳞片状、刺状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36.如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图示水循环中①环节的名称,并说明增加该环节水量的自然条件。(2)简述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对水循环中①②⑤环节的影响。(3)简述图示区域水循环的意义。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甲、乙、丙三地发现形态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a.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b.塌崖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c.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桫椤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1)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填字母)(2)桫椤树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代,该年代a所在岛屿(未/已)形成。(3)d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景观区域易发生、等地质地貌灾害。(4)列举二例与“蘑菇”石c成因相同的地貌、。38.图为“我国2019年7月21日﹣11月13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一般来说,降水距平百分率小于﹣50%,可能引发大旱;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50%,可能引发大涝。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我国降水量距平变化分布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图示时段,我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为。(2)该时段,甲、乙两省级行政区因降水变化造成的灾害损失更严重的是,原因为。(3)受气候影响,我国降水变率较大,容易引发水旱灾害,缓解该类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第五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年春节贺岁影片《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迫流浪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如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地球在逃离太阳系向外流浪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解答】解:地球在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从内向外依次经过了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①风能②化石能③地热④水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解答】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风能、水能以及生物死后埋藏到地下形成的化石能源都与太阳辐射有关,①②④正确。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错误。故选:A。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图为“飞天”舱外航天服结构功能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飞天”“舱外航天服具有的功能有()①恒定气压、温度②防止失重③屏蔽紫外辐射④防微小碎片撞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分析】宇宙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特点。【解答】解:①由于宇宙的空间空气密度很小,所以气压很低,温度变化啊,的特点,所以航天服具有气压和温度变化不大,具有恒定的特点,故正确。②宇宙空间具有微重力的特点,所以航天服不可能具有防止失重的特点,故错误。③由于宇宙空间具有强辐射的特点,所以航天服具有减弱紫外辐射的功能,故正确。④宇宙空间微小碎片多的特点,威胁航天员的安全,所以宇航服具有防微小碎片撞击的功能,故正确。故选:D。4.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空间站与地球通讯中断,原因是()A.高纬出现极光,影响短波通信 B.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C.太阳风强度大,干扰电子设备 D.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太阳风是从太阳活动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会扰动地球上空的大气层(电离层),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是电子通信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故C正确。高纬出现极光不会影响短波通信,A错误。全球气温升高不能阻碍信号传输,B错误。干扰地球磁场稳定,出现磁暴,会影响地球表面,不会影响轨道运行,D错误。故选:C。近日,在南北发现了震旦角石化石。如图为“震旦角石化石图”,震旦角石生长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如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5~6题。显生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5.在奥陶纪处于繁盛时期的生物是()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分析】地球生命的演化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解答】解:根据表格内容,奥陶纪属于早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是新生代,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爬行动物最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是古生代,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可以推断该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特点是()A.由海洋变迁为陆地 B.现代海陆格局基本形成 C.温暖的海洋环境 D.此时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分析】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质年代: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2)演变历程:①海陆格局: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②生物演化:③地质矿产: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1)地质年代:①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②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2)演变历程:①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古陆。②生物演化: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森林茂密,也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3.中生代:(1)地质年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演变历程:①海陆格局:板块运动剧烈,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②生物演化:③地质矿产: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主要的成煤期。4.新生代:(1)地质年代: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演变历程:①海陆格局: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②生物演化:③气候变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解答】解:前寒武纪,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A错误。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B错误。奥陶纪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C正确。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D错误。故选:C。2021年11月17日13时54分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距海岸线最近约45千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地震发生时,对震中附近海域作业船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只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有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分析】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当纵波到达地面时,人们会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到达地面时,人们会感到左右摇晃。【解答】解: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发生后,在通过到海水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同时纵波在液态中传播速度也下降,纵波能到达海域作业船只,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消失,不会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选:A。8.软流层的活动被认为与地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软流层存在于()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在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①圈层为地壳、②圈层为地幔、③圈层问哦外核、④圈层为内核,因此软流层存在于②圈层。故选:B。9.科学家通过对此次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分析大丰海域()A.海水的盐度 B.地壳的厚度 C.海水的密度 D.鱼群的分布【分析】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在相同的介质中,纵波的速度均大于横波。【解答】解:地震波在通过不同的介质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会发生变化,所以科学家通过对此次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分析大丰海域地壳的厚度,和其余选项无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无锡市2019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分析】此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示意图。过程为: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故可以知道,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可见光部分,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解答】解: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即为①太阳辐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即为④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可见光部分。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即为地面辐射②,此时大气增温。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②﹣④.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故选:B。11.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④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①增强,④减弱【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解答】解:据图可知,①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读图2可知,与8日相比,9日云层较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并且大气的逆辐射也较小,所以昼夜温差较大,故气温差变化的主要原因为②增强,③减弱,C对。故选:C。“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一爱好者在某海岛1500m左右的高空跳伞。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该爱好者起跳所在的大气层及其特征,正确的是()A.A层、厚度两极比赤道地区大 B.B层、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 C.A层、下降过程中气温升高 D.B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分析】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大气主要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对流层高度在低纬度大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约为12﹣13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因此下降过程中气温升高,C正确。对流层的特点是对流层厚度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A错误。对流层顶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由材料可知,该爱好者在某海岛1.5千米左右的高空跳伞,起跳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即A层,BD错误。故选:C。13.该爱好者落地海边后,面向海洋,降落伞向后飘,与此相符合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是()A. B. C. D.【分析】海滨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海面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海面降温慢,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爱好者落地海边,应受海陆风的影响,CD项为山谷风,排除CD。面向海洋,降落伞向后飘,说明受海陆风中的海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B正确,A错误。故选:B。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如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分析】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解答】解:坡度陡、降水集中区容易发生,①②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坡脚稳固地区则不易发生滑坡;人为因素不是滑坡发生的必然条件,有些滑坡发生与人为因素无关,③④错误。故选:B。15.滑坡与泥石流的共同点是()A.都是山谷中的洪流 B.两者的成因相同 C.都主要发生在山区 D.都是暴雨引发的【分析】滑坡与泥石流的成因可以从降水、地壳运动、土质、植被、地形等方面考虑。【解答】解: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滑坡不是洪流,A错误。滑坡是指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两者成因不同,不都是由暴雨引发的,BD错误。滑坡与泥石流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而物质运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都主要发生在山区,C正确。故选:C。16.滑坡造成的危害往往包括()①掩埋村庄②淤塞河道③引发火灾④导致沙尘暴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分析】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解答】解:滑坡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会掩埋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掩埋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故①对。有时滑坡体进入河道,引起河道淤塞,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故②对。发生滑坡时,往往伴随集中降水,因此不易引发火灾和沙尘暴,③④错误。故选:B。地球各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环境。图为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分析】根据图片,图中①是水圈,②是大气圈,③是生物圈,④是岩石圈。【解答】解:图示四大圈层是相互渗透的,不是平行分布,B正确,A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到其他圈层中,C错误。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B。18.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 B.由坚硬岩石组成 C.有若干电离层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分析】水圈是指由地球表面上下,液态、气体和固态的水形成一个几乎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上界可达大气对流层顶部,下界至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极地的广大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三者常通过热量交换而部分相互转化。【解答】解:图中①提供水蒸汽,因此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B错误。有若干电离层的是大气圈,C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D错误。故选:A。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祁连山高大的山峰分布着大量的冰雪。像舌头一样伸向山下的是冰舌。这是冰川的末端。近几年来石羊河流域加速了林草植被的建设,图1为“祁连山冰舌景观图”。图2为石羊河位置图”。据此完成19~21题。19.图中冰川位于()A.高气压区 B.高海拔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分析】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解答】解:冰川主要是受低温气候影响,高气压区不一定形成冰川,A错误。由图和材料可知,该地应为祁连山脉山地地区,因此应是高海拔地区,B正确,CD错误。故选:B。20.近几年来,祁连山的冰舌向高海拔退缩,其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解答】解:祁连山的冰舌向高海拔退缩,说明冰川融化,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酸雨、臭氧层空洞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温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21.该流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水循环的影响有()A.地表径流增加 B.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降水减少【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解答】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应该是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B正确,AC错误。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使植物蒸腾增多,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B。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是主要原因之一。图1为二氧化碳增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示意图,图2为该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读图完成22~23题。22.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主要是因为它()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解答】解: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强烈,从而使大气增温,A正确。故选:A。23.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A.将实验玻璃瓶悬空放置 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 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分析】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瓶子悬空放置,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减弱了实验效果,A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故选:B。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24.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温度、密度、盐度 B.密度、盐度、温度 C.盐度、温度、密度 D.密度、温度、盐度【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解答】解:图中①曲线数值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曲线;②曲线数值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曲线;③曲线数值大致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曲线。故选:D。25.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①曲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②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两极递减 C.①曲线与②曲线呈负相关 D.①曲线与③曲线呈一致性的变化【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③为盐度;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②为温度;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故①为密度。【解答】解:读图可知:①曲线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故A错。②曲线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故B错。③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两极递减,故①曲线与②曲线呈负相关,故C错。①曲线与③曲线的变化不一致,C正确。故选:C。26.曲线③在A处达到高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洋流 C.海陆分布 D.地表径流【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温度、降水、陆地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解答】解:根据图片,曲线③大致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两侧递减,是海水平均盐度变化曲线;图中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高,A正确。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没有典型的东西向洋流,受其影响小,B错误。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盐度达到最高值,受海陆分布影响小,C错误。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地表径流受气候影响,径流量并不是导致海水平均盐度高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A。如图为“某区域的风向图”,据此完成27~29题。27.图中①表示______,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A.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 B.地转偏向力、平行 C.摩擦力、斜交 D.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解答】解:①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垂直,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如图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A.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B.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C.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D.②地转偏向力③风向④摩擦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解答】解: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已学知识,②是风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呈一夹角,③与风向是垂直的关系,因此③是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的方向相反,因此④是摩擦力,C正确,ABD错误。故选:C。29.如图表示______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图,此时的风向为______风。()A.南、西北 B.北、东南 C.南、东南 D.北、东北【分析】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解答】解:读图,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此地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左偏转,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近地面的风向,结合风向的方向和相关知识,此时的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3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读图完成30~31题。30.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人类活动【分析】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解答】解: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图,根据所学知识,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成土母质,B正确。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地形因素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人类活动使原有土壤的成土过程加速或延缓,或逆转,形成了有别于同一地带或地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由此可见气候、地形、人类活动都不为土壤形成提供矿物质,ACD错误。故选:B。31.据图可知,该地土壤()A.水分和有机质偏多,空气和矿物质偏少 B.有机质占比较少,因为岩石风化速度慢 C.空气的占比偏少,因为当地砂质土壤多 D.矿物质淋溶作用强,因为当地温暖湿润【分析】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肥沃的程度,它是指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无水植物没生命,无肥植物不健壮,无气植物难生长,无热植物生长慢。【解答】解:据图可知,该地土壤中矿物质比例约占45%,有机质比例约占5%,矿物质比例不算少,A错误。有机质的成分并不来自岩石的风化,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提供土壤矿物质成分,B错误。图中空气的比例小于20%,比例偏少,水分比例大于30%,水分比例偏大,土质黏重,不是砂质土壤,C错误。土壤中水分比例偏高,应当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矿物质淋溶作用强,D正确。故选:D。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2020年6月20日,某大吨位海洋运输船要进入我国辽宁省锦州港卸货。如图为锦州港该日的潮汐时刻表,读图完成32~33题。32.下列关于潮汐,叙述正确的是()A.早晨海水上涨为潮,晚上海水回落为汐 B.潮汐的形成与海水的密度和盐度有关 C.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D.潮汐对河流和海上航运都有重要影响【分析】潮汐现象是海水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影响而出现的周期性涨落现象。【解答】解: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A错误。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与海水密度和盐度无关,B错。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错误。潮汐主要发生在近海岸,故其对河流和海上航运都有影响,D正确。故选:D。33.该日,这艘船舶最适合进港的时间是()A.6:00 B.11:00 C.17:00 D.21:00【分析】潮汐是表层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解答】解:最适合进港的时间应是近海岸水位最高,即海水(潮水)上涨的时刻,由图可知,17:00海水(潮水)水位最高,最适合船舶进港,C正确。故选:C。如图为我国不同省区的两位网友聊天截屏,读图完成34~35题。34.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分析】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影响,自然景观呈现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热量差异导致的。【解答】解:明明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说明位于我国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而贝贝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纬度差异,导致的温度差异,故C正确。故选:C。35.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洋洋家乡的是()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呈革质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 D.叶面小呈鳞片状、刺状【分析】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具有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解答】解:由上述可知,洋洋家乡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植被特征为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光滑、呈革质、有光泽,A正确。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为落叶阔叶林的特征,B错误。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描述的是热带草原的植被特征,C错误。叶面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其主要分布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36.如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图示水循环中①环节的名称,并说明增加该环节水量的自然条件。(2)简述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对水循环中①②⑤环节的影响。(3)简述图示区域水循环的意义。【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解答】解:(1)①环节由地表指向地下,为下渗。影响下渗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量、植被覆盖率,降水量越大,下渗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下渗,下渗量越大。(2)根据所学可知,图中①为下渗,②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使地表径流流速减慢,有利于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量。(3)图示区域的水循环,通过水汽输送环节,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补充;伴随着水循环,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了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把高处削低,把低处填高,并形成了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塑造了该地区的地表形态。故答案为:(1)下渗;降水量、植被覆盖率。(2)有利于增加①环节的下渗量,减小环节②地表径流的流量,增大环节⑤地下径流的流量。(3)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补充;促使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削高填低,不断塑造地表形态。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甲、乙、丙三地发现形态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a.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b.塌崖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c.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桫椤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1)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c、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债权转让与收购协议3篇
- 活动公司企业简介
- 简易解聘合同书样本
- 2024年销售工作总结简单版(2篇)
- 2024年二手自行车交易合同2篇
- 房屋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体化服务合同(2024版)3篇
- 2024版股权转让合同:公司股权交易2篇
- 商铺租赁意向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化安防系统合同2篇
- 发光字生产厂家2024年度供货与安装合同3篇
- 中班语言《小蚂蚁和蒲公英》
- 口腔诊所患者投诉制度范本
- 《管道支架安装》
- 3.4《测量降水量 》教学设计
- 医学伦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 市政道路工程安全策划书(含图表)
- 2023年江西省普通高考《通用技术》真题试卷(后附答案)
- 教师资格面试-75篇结构化逐字稿
- 与世界深度互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 痛风性关节炎(课件)
- 小学英语-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 holida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