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如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日某半球的等昼长线示意图(单位:小时)。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乙、丁两地的纬度分别为12°、71°。据此完成1~3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A.8:00 B.12:00 C.20:00 D.24:002.甲地位于丁地()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3.该日乙、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可能为()A.45° B.59° C.83° D.90°长江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如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据此完成4~6题。4.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5.影响长江口沙洲演变南北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含沙量 B.潮汐强度 C.地转偏向力 D.季风风向6.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近百年来()A.北航道的航行条件好于南航道 B.海水的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 C.河口不断拓宽且河道不断淤浅 D.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泥沙沉积速率某年8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受太平洋北上热带气旋影响,位于太行山东侧的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较强降水。如图示意8月5日23时沿39°N的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流动情况与纬向地形剖面。据此完成7~9题。7.该地区降水的水汽最可能来自()A.东南气流 B.西北气流 C.东北气流 D.西南气流8.图示时刻下列地点中降水强度较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9.地形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是()A.夜间山风增强,降水时间变长 B.抬升暖湿气流,降水强度加剧 C.出现焚风效应,降水时间变短 D.减弱空气对流,降水强度减轻海水的水龄是指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巴斯海峡海水流动季节变化明显,且海峡东南部(图中方框范围)海水水龄较大。如图是巴斯海峡洋流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影响甲、乙洋流流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盐度 C.密度 D.风向11.当巴斯海峡出现甲洋流时,最有可能出现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2.东澳大利亚暖流未能减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龄的主要原因是()A.势力较小 B.岛屿阻挡 C.西风较弱 D.距离较远常住人口指在某行政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登记在某行政区的人口。南通市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2021年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如图为南通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3~15题。13.1970﹣2019年,南通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波动减少 D.波动增加14.近几年来,南通市常住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是()A.加快乡村振兴,务工人员回流 B.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提高 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 D.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15.推测南通市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是()A.上海 B.浙江 C.云南 D.安徽按照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可将省际要素流动的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四种,其中“核”指的是省级行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要素流动。据此完成16~17题。16.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更接近于()A.极核交互型 B.邻域渗透型 C.溢出型 D.核心﹣边缘型17.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需要()A.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 B.限制劳动力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 C.发展次级中心城市促进要素流动 D.分散技术要素至周边中小型城镇虚拟电厂平台可直接调度分散分布的发电装置、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的电能,使电力资源再分配,实现削峰填谷。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如图示意该城市“冬、夏季风电与光伏发电量日变化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18.虚拟电厂获取发电装置位置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遥感技术19.图中的曲线②代表()A.夏季日风电 B.冬季日风电 C.夏季日光伏 D.冬季日光伏20.该城市建立虚拟电厂平台带来的影响有()A.提高发电量 B.增加发电成本 C.减少碳排放 D.推动产业升级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如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21.沙坡头主导风向为()A.偏西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南风22.图中营建乔灌木林带的最大限制条件是()A.降水少 B.肥力低 C.风力大 D.热量少23.防沙、固沙体系的功能是()A.增加大气降水 B.减小地表起伏 C.改良土壤结构 D.减弱地面风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54分)2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流域内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了旱季水分的不足。材料二如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1)指出自然带Ⅰ、Ⅱ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Ⅰ、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2)简析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3)说明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率先承接香港产业转移,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随着竞争优势减弱,园区企业纷纷外迁,厂房空置率不断上升。2009年,深圳提出了“再造新蛇口”的战略,通过改造旧厂房,完善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重点发展金融、网络信息、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如图示意深圳前海一蛇口自贸区位置。材料二2015年,深圳前海一蛇口自贸区成立,加快了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的集聚和协同发展,为深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图11示意自贸区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1)指出蛇口产业园区制造业企业从集聚到外迁过程中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2)简述深圳“再造新蛇口”战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3)从产业发展角度简析前海一蛇口自贸区建立带来的影响。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粮食生产的空间转移系数可以衡量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的粮食生产变化,根据该指标的大小可将我国省际粮食生产区域划分为粮食生产转出区、粮食生产稳定区和粮食生产转入区三种类型。粮食生产转出区说明粮食生产呈现相对退化趋势,粮食安全水平有所下降;粮食生产稳定区是指粮食生产维持在平稳的水平,粮食安全水平维持稳定;粮食生产转入区表明粮食生产具有稳步增长趋势,粮食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如图分别为2001年和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划分的空间分布图。材料二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对田、土、水、路、林、电进行综合整治,建成了“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效。(1)从气候角度评价影响山东省粮食作物生长的条件。(2)指出青海省粮食生产区域类型的变化,并推测发生该变化的可能原因。(3)简述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地理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如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日某半球的等昼长线示意图(单位:小时)。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乙、丁两地的纬度分别为12°、71°。据此完成1~3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A.8:00 B.12:00 C.20:00 D.24:00【分析】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刻全球位于同一天,180°经线是0时经线,0°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采用120°E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差8小时,为20:0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甲地位于丁地()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分析】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由图可知,甲靠近0°经线,应是20°W,所以该图顺时针方向是向东;图示是南半球,甲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该日乙、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可能为()A.45° B.59° C.83° D.90°【分析】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所求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解答】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由图可知,甲靠近0°经线,应是20°W,所以该图顺时针方向是向东,图示是南半球;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即0时经线应该和180°经线重合,甲丙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0:40,又因丙点是71°S,昼长达24小时,是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由此判断此刻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9°S,可得乙地(南纬12°)正午太阳高度为90°﹣|12°﹣19°|=83°;丙地71°S,正午太阳高度是90°﹣|71°﹣19°|=38°,两者相差45°,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长江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如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据此完成4~6题。4.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解答】解:读图,根据图例,比较1880﹣1945年的长江口部分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和2004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故选:A。5.影响长江口沙洲演变南北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含沙量 B.潮汐强度 C.地转偏向力 D.季风风向【分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解答】解:A、长江口沙洲演变南北方向差异和河流含沙量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B、受潮汐强度的影响,沙洲应该向陆地方向移动,不符合题意。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北岸泥沙淤积,南岸侵蚀,所以沙洲向北移动,故符合题意。D、季风风向对沙洲的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6.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近百年来()A.北航道的航行条件好于南航道 B.海水的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 C.河口不断拓宽且河道不断淤浅 D.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泥沙沉积速率【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阳坡,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解答】解:根据沙洲0米线的位置可知,长江河口地区的沙洲面积不断拓宽,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C错误。图示沙洲不断向海洋推进,说明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B正确。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A错误。图示沙洲面积扩大,说明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D错误。故选:B。某年8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受太平洋北上热带气旋影响,位于太行山东侧的河北中南部地区出现较强降水。如图示意8月5日23时沿39°N的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流动情况与纬向地形剖面。据此完成7~9题。7.该地区降水的水汽最可能来自()A.东南气流 B.西北气流 C.东北气流 D.西南气流【分析】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解答】解:中低层空气在东西方向上由东向西运动,不可能为西北或西南气流,BD错误。该区域整体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主要受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副热带高压位于该区域的东南方向,因此该区域水汽主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台风环流共同影响下的东南气流,A正确,C错误。故选:A。8.图示时刻下列地点中降水强度较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解答】解:分析可知,强降水多来自湿润空气剧烈的上升运动,丙地(115.3°E,39°N)上空气流存在明显的上升运动,且空气上下对流旺盛,易形成短时强降水,C正确。ABD各地上空气流多为下沉运动,不利于水汽的凝结,不易形成强降水天气,ABD错误。故选:C。9.地形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是()A.夜间山风增强,降水时间变长 B.抬升暖湿气流,降水强度加剧 C.出现焚风效应,降水时间变短 D.减弱空气对流,降水强度减轻【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解答】解: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主要受东南气流影响,该气流从海洋(太平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到达太行山东麓受山地抬升作用,加剧了水汽的凝结,更易形成较强的降水,B正确,D错误。地形阻挡暖湿气流前进,导致气流运动速度减慢,降水持续时间变长,不易出现雨雪冰雹天气,AC错误。故选:B。海水的水龄是指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巴斯海峡海水流动季节变化明显,且海峡东南部(图中方框范围)海水水龄较大。如图是巴斯海峡洋流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影响甲、乙洋流流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盐度 C.密度 D.风向【分析】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也会对洋流的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解答】解:根据甲洋流流动方向,判断此时盛行风向为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低压;冬季,受西风带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乙洋流自西向东运动,与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盐度关系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当巴斯海峡出现甲洋流时,最有可能出现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分析】澳大利亚的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快,空气辐合上升,以上升气流为主,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洋流为向岸流,是在南半球的夏季出现的,最可能出现在一月,A正确。4月、7月、10月南半球陆地不是热源,出现图示甲洋流的可能性较小,BCD错误。故选:A。12.东澳大利亚暖流未能减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龄的主要原因是()A.势力较小 B.岛屿阻挡 C.西风较弱 D.距离较远【分析】海水的水龄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有地形阻挡、风力大小等。【解答】解:A、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势力较强,且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势力强弱不是影响其是否能够影响图示小方框海水水龄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BC、东澳大利亚暖流进入西风带后,受强劲的西风漂流东流影响,且受岛屿阻挡,无法进入巴斯海峡对其东南部水体进行更新,不能减小方框中的海水水龄,故B正确,C错误。D、从图中看出,东澳大利亚暖流距离该海域较近,故D错误。故选:B。常住人口指在某行政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登记在某行政区的人口。南通市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2021年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如图为南通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3~15题。13.1970﹣2019年,南通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波动减少 D.波动增加【分析】该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减少。【解答】解:由图可知,在2005年之前,该地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增加;2005年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减少,所以南通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先增后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近几年来,南通市常住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是()A.加快乡村振兴,务工人员回流 B.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提高 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 D.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分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均有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的大小关系;一个地区人口的机械增长,关键在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收入更高,就业机会更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解答】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可知,该市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故吸引了人口流入,C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对乡村产生影响,对该市影响较小,A错。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由图可知,出生率应该是下降的趋势,最近几年也不会明显提高,B错。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不能说明人口的增长,D错。故选:C。15.推测南通市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是()A.上海 B.浙江 C.云南 D.安徽【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解答】解:上海、浙江等地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收入高,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地,所以迁入南通市的可能性不大;云南距离南通市遥远,迁入南通市的人口较少,ABC错。安徽距离南通市相对较近,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随着南通市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吸引人口迁入,应为南通市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D正确。故选:D。按照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可将省际要素流动的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四种,其中“核”指的是省级行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要素流动。据此完成16~17题。16.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更接近于()A.极核交互型 B.邻域渗透型 C.溢出型 D.核心﹣边缘型【分析】北京为河北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河北为北京提供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等。【解答】解:北京经济发达,北京与河北的经济差距大,且北京市被河北省包围着,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应以北京为中心相互交换流动,为核心—边缘型,D对。极核交互型应适用于经济发达且实力相当省级行政区之间的要素流动,A错。邻域渗透型和溢出型都没有“核”,说明应是同一行政区之间的要素流动,不符合北京与河北的关系,BC错。故选:D。17.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需要()A.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 B.限制劳动力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 C.发展次级中心城市促进要素流动 D.分散技术要素至周边中小型城镇【分析】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解答】解: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应是京津冀之间要素互通互流,不能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而忽略河北,A错误。京津冀地区城乡发展差距也大,要协同发展得促进劳动力向乡村汇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B错误。可以增加各要素流动的次级中心城市,促进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C正确。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不仅是技术要素的流动,还有很多要素,近靠技术流通是不够的,且周边中小城镇科技力量落后,直接给予技术要素,可能无法承受,D错误。故选:C。虚拟电厂平台可直接调度分散分布的发电装置、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的电能,使电力资源再分配,实现削峰填谷。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如图示意该城市“冬、夏季风电与光伏发电量日变化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18.虚拟电厂获取发电装置位置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技术、遥感技术【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解答】解: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不能实现题干中的功能,故AD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实现获取发电装置位置信息需要用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调度,故C正确。虚拟现实技术是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感觉身历其境,不能完成题干中的操作,故D错误。故选:C。19.图中的曲线②代表()A.夏季日风电 B.冬季日风电 C.夏季日光伏 D.冬季日光伏【分析】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概念的核心可以总结为“通信”和“聚合”。虚拟电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协调控制技术、智能计量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虚拟电厂最具吸引力的功能在于能够聚合DER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运行,为配电网和输电网提供管理和辅助服务。【解答】解:读中国东部某城市“冬、夏季风电与光伏发电量日变化预测”图可知,②④白天功率大,夜间停止发电,符合光伏发电的昼夜变化的特征,①③昼夜均能够发电风力发电特征,A、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比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昼长更长,②的发电功率大于④,且发电时间较长,判读为夏季,C正确,D错误。故选:C。20.该城市建立虚拟电厂平台带来的影响有()A.提高发电量 B.增加发电成本 C.减少碳排放 D.推动产业升级【分析】虚拟电厂的影响可以从减少电量浪费、成本、节能减排、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虚拟电厂主要是对电力进行调度,不能提高发电量,故A错误。虚拟电厂可以调度分散分布的发电装置,实现电能的充分合理利用,将闲散的电能储存起来,减少了浪费,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故B错误。虚拟电厂可以调度分散分布的发电装置,实现削峰填谷,实现电能的充分利用,减少碳排放,故C正确。虚拟电厂主要是对电力进行调度,不能推动产业升级,故D错误。故选:C。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如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21.沙坡头主导风向为()A.偏西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南风【分析】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沙坡头地区沙丘形态大致是南坡较陡,北坡较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所以该地北坡为迎风坡,主导风向为偏北风,故B正确。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所以该地北坡为迎风坡,不是偏西方,故A错误。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所以该地北坡为迎风坡,不是偏东方,故B错误。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所以该地北坡为迎风坡,南坡是背风坡,故D错误。故选:B。22.图中营建乔灌木林带的最大限制条件是()A.降水少 B.肥力低 C.风力大 D.热量少【分析】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从气温、降水、热量、光照、水源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风沙灾害严重,可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地带,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是限制营建乔灌木林带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土壤肥力低,会影响植被生长,但不是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故B错误。该地风力大,但也不是限制植被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故C错误。该地夏季热量充足,也不是植被生长的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故D错误。故选:A。23.防沙、固沙体系的功能是()A.增加大气降水 B.减小地表起伏 C.改良土壤结构 D.减弱地面风速【分析】防风固沙有以下作用:(1)通过林木的枝叶减低风速,枯枝落叶覆盖地表,庞大的根系固持土壤,使沙地不起沙、扬沙。(2)通过林木的大量枯落物,增加沙地的有机质、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胶结抗蚀力。(3)为沙区提供部分木材、薪炭、饲料、肥料及其他林产品。【解答】解:防沙、固沙体系对于区域降水的影响较小,A错误。防沙、固沙体系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增加摩擦力,减弱地面风速,从而防风治沙,D正确。改良土壤结构、减小地表起伏,都不是防沙、固沙体系的主要功能,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54分)2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流域内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了旱季水分的不足。材料二如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1)指出自然带Ⅰ、Ⅱ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Ⅰ、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2)简析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3)说明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分析】(1)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2)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植被覆盖率、河流、水汽、地形、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3)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主要从减少侵蚀、减少蒸发、保水、有机质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纳板河位于热带地区,山河相间,河谷热量丰富,流域内旱雨季明显,应发育热带季雨林,I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Ⅱ自然带海拔较高,发育常绿阔叶林,为常绿阔叶林带。由河谷到山地的自然带I、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图中信息显示这里群山连绵,常年风速较小,有利于浓雾的形成;纳板河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森林植被茂密,江河众多,塑造了水汽充足的下垫面,充分的水汽条件利于浓雾的形成;旱季昼夜温差大,在夜间,坝区和山间低地多出现辐射逆温,充分的热力条件利于浓雾的形成。(3)森林凋落物可减缓径流流速,滞留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凋落物覆盖土壤表层,可减少到达土壤的太阳辐射,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凋落物腐烂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故答案为:(1)I为热带季雨林带、Ⅱ为常绿阔叶林带;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纳板河流域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多,蒸腾和蒸发作用强,水汽多;山地多,风速小,水汽不易扩散;旱季昼夜温差大,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3)滞留径流,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太阳辐射,减弱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为土壤提供有机质。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率先承接香港产业转移,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随着竞争优势减弱,园区企业纷纷外迁,厂房空置率不断上升。2009年,深圳提出了“再造新蛇口”的战略,通过改造旧厂房,完善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重点发展金融、网络信息、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如图示意深圳前海一蛇口自贸区位置。材料二2015年,深圳前海一蛇口自贸区成立,加快了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的集聚和协同发展,为深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图11示意自贸区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1)指出蛇口产业园区制造业企业从集聚到外迁过程中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2)简述深圳“再造新蛇口”战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3)从产业发展角度简析前海一蛇口自贸区建立带来的影响。【分析】(1)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2)深圳“再造新蛇口”战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原因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增加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角度分析。(3)前海一蛇口自贸区建立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吸引投资、提高附加值、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根据材料信息“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距离香港较近,便于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距离港口较近,交通运输条件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外迁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增加;随着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区域政策优势丧失,与其他地区的竞争加剧;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更低的地区转移;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迁出;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冲击较大等。(2)相较于传统工业,服务业污染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服务业的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产值增长较快,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来此集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的消费水平,促进区域市场的繁荣。(3)由材料可知,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成立,前海的金融、贸易、现代物流业为蛇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据此可推知,自贸区的建设,能够大量吸纳外来资金,提高区域投资量,增加贸易额;能够提高服务业的产值,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的科技水平;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故答案为:(1)集聚:具有政策优势;临近香港便于承取接产业转移;临近港口便于出口;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园区基础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