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科目语文版本教师
学生年级高三上课时间
课题:古诗词类型与设误方式课型:(同步/复习/预科)
课题出处:历年真题与模拟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做对选择题。
2.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类型,掌握相关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做对选择题。
2.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类型,掌握相关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教学内容
一.温故知新
读懂古诗词的关键: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注释。
4.读正文:读语言、读意象、读典故、读关键词、读关键句,
5.读题干。
笔记区
二.考点突破
考点一:古诗词选择题的设误类型及应对策略
通过总结近年全国卷真题可以发现,诗歌鉴赏选择题从以下角度设置错误选项。明晰这些
设误角度,有利于广大考生答好选择题。
(-)考情分析
1.得分情况
从历年的答题情况来看:
诗歌鉴赏选择题(第15题)立均分1.4分分左右。
2.题目设计
•个题目通常会涉及到两到三个考点。所以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个选项中的考
点,并判断其中的对错。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选项设误方式
考生要了解古诗词选择题的设误方式,才能快速准确地做好题目。常见设误点有词句理解
有误、情境意境有误、表达技巧有误、思想情感有误、语言风格有误等。
第二步:认真审读题干
确定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题干中有没有提示性的关键词。一般来说,选项
内容表述比较笼统的不容易错,具体的阐释较容易出问题。
第三步:逐一审读,分析选项
逐一将选项内容与文本中相关内容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较,找出
选项在文中的确切根据并判断出设误点。
例:
鹊桥仙-赠鹭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译文:溪水边的白鹭,过来我这,我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已经非常少了。我固然爱惜
你,你也要爱惜水里的鱼儿,要做到物我欣然相处才行。
远处白色的沙浦,青色的小洲,里边还有着很多虾在跳动,瞅在舞动。任凭你飞去,饱时
才回来,看风吹起你头上的一缕白色羽毛。”)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鳏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莺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
的延伸拓展的能力。D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州: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飞去
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
“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D项手法分析有误。
(三)设误类型
类型一:标题理解错误
设误特点:选项对诗标题进行错误的解读。
应对技巧:联系注释、正文对标题进行准确解读,了解诗词写作的背景、内容、地点、写
作缘由、情感基调、体裁、写作对象、写作手法、事件、主旨等,
例: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放下帷鼐,一直在家教书
讲授,因为你不在,所以我没有写什么诗。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期待能和你一起去田野采
摘野菜而食。驯养野鹤要把料笼编织得宽大一些,不可让它太委屈;给山寺的僧人布施饭食,
须专门另做。等到你的眼睛康复了,我们再相约,那时江花一定开满了枝丫。)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
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
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H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H疾。
答案:A
分析•: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
“见寄”的意思。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
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
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类型二:时令理解错误
设误特点:选项对诗句中的时间、季节的理解进行错误的解读。
应对技巧:如果选项中有对诗句中与时间相关的词语进行解读,则抓住这一词语,联系上
下文,做重点和合理解读。
例: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在群上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
好的印象。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
村庄。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炊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渐渐地侵蚀了当年醉
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
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
往事,而末句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因此,A项有误。
训练: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①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口,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从竹,头戴小乌巾。
(韦曲这里的花开的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
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我
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
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
着隐土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陡逸生活啊!)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
瘦。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答案:C
分析:
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类型三:错解词语意思
设误特点:
选项对诗句中的个别词语进行错误的解释。
应对技巧:
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考生在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包括文言文中对这一词
语的解释,然后联系语境,精确理解。
例: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涧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FI暮长江空自沆。
(寻阳五溪的溪水,顺流而下一直流入巫江。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
一定会很喜欢。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远眺你的船帆
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注释】
①寻阳:原为溢城县(又叫溢LI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潺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②五
溪:地名。指雄溪、桶溪、无溪、西溪、辰溪。一说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的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分析:
不正确选项为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有错。原诗“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
南中自称美”的意思是:那里的美好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也会很喜欢。诗
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训练: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一直闲居在沙丘城内。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
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鲁地酒薄,我无心痛饮甜醉,齐地的歌声我无意砍赏,只能徒有其情。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C.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
D.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E.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答案:BD
分析:
B项,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D项,“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
的。
类型四:错解诗句的意思
设误特点:选项错误地理解一句、一联诗或整首诗的意思。
应对技巧:深入体会每个词语的含义,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上下文语境,梳理
诗出诗句的整体意思。
例: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漠。
(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
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包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
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藻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
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
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
好像轻烟茏罩一般摇曳多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凤、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B
分析: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分析有误。“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穷”在古代指身处
困境,处境窘迫。并不是“生活贫穷”之意。古代表“生活穷困”用“贫”表达。故选B。
训练1:一句诗的理解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汨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
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
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
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
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
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
D.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诗歌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
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答案:C
分析:
“感叹友人小时丧父”错,应为“感叹自己”,从“多难识君迟”可知。
训练2:一联诗
和南卡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鸣。
(译文: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眼前一片光明,带着一身清爽。白云和流水
也像是有了人的情态,白云笑我出山是多事之举,而流水却对我情谊颇深,一路随着送我出
山。你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
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然而,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
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ji
u):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答案:C
分析:
本诗中“不及鸟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
是曾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其
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训练3:两联诗的埋解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口,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在白下驿与君患难之交的日子,“我”曾像韩信那样多次在“你”家吃饭。相知并不在
于时间早晚,只要心里装着对方就没什么区别。水边的酒楼在夕阳中显得非常低沉,乡路被风
烟阻隔,距离“我”万里之遥。“我”这一去怎么样呢?长安离“我”越来越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A
分析:“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理解错误,据诗中“相知何用早”,可知两人
认识时短,并非“早年”朋友。
类型五: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设误特点:选项对诗句的思想情感进行错误的解读。
应对技巧: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
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芟绿参差,
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
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
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
何必更愁悲。
(池子里的荷叶绿的参差不齐、深深浅浅,新秋里水涨满了也子,北槛的早晨凉意绵绵,
傍晚残照却洒落东篱,蝉声在秋季里似乎也懒了,风也干干的,也边的柳树的绿意也已衰,已
经盟过潘安二十岁了,何必再想着悲愁的事呢)
【注】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
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
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芟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
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答案:CD
分析:
C项“动静结合”错,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因为
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
训练L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唯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我为官多年,于家于国没有做出半点功绩,我心自知,很是心病。你们又用什么来报效
圣明的朝代?不论是成为平民百姓,还是出仕朝廷,你们都要做到事国以忠,事亲以孝,不欺
瞒,不讴骗。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千万不要自满。勤俭
持家,百亩之地,可让全家人幸福温饱。如今,我把我最关心嘱咐你们,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
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是榜样。)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答案:C
分析: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有错,诗歌原句
是“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诗人只是鼓励儿子认真读书和耕种(劝读和劝耕是
古人两大传统),但没有说“不必读书求仕”。
训练2:
赠别郑炼赴襄阳
唐•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幌百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军马交相奔驰,之际,我在草堂拖着又老又病的身子。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想到此
次分别内心就不能平静。我所在的峨眉日色晚,你要去的现首春意生,地阔天高再难以相见。
请为我在襄阳年高望重的人中,尝试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B
分析: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
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乂
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类型六:形象特点/意境/景象概括错误
设误特点:选项对诗句中的形象、意象、景象或画面概括与表述借误
应对技巧: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例:
还山宅
唐・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我在暮春时节回到山旧宅,在山林里徜徉享受年华。山中芳草覆没旧时行径,空无一人
的山中正处落花时节。低垂的藤蔓随风辂抚过陷我的岩石,掉落的柳条阻碍了木筏自由漂浮。
山宅群鸟惊飞,屋檐下一片安静了,白云飘在山涧旁的人家之上3依然是这熟悉的泉路,这似
曾相识的烟霞尤为亲切。)
【注】:槎:读chd,指小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一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答案:B
分析:
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
训练:
雪夜感旧①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石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译文:那年赴南郑时,江月馆的华烛散发出阵阵的油脂香,龙门阁栈道上的骡马传送出
悠悠的铃铛响。我曾经过那乱山中的古驿三折,投宿在孤城小县的两当。我虽然年老还想上马
杀敌冲向沙场,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时怎会想到终老田桑?长久不用的绿沉枪,锁子甲都积
满了少上灰沙,对着雪海昏灯寒夜长,仰天叹气泪落一行又一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
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
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
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
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
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答案:A
分析•: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
(意象分析错误)
类型七:写作技巧分析错误
设误特点:选项错误地分析诗句中写作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
手法等。
应对技巧:
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
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避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例:典故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溢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
否?我曾听说海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C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C③莫谩:不要C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木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B
分析:
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溢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
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
训练1:动静结合
鹏鸽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和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
【注释】: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些:
句末语助词。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
平起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哗哗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的归鸡如点
点墨色或飞或栖息着。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
家。城里的桃花季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葬菜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
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
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
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
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答案:B
分析•:两句都是动景。
训练2:抒情方式
忆秦娥
房舜卿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
(与君分别,一夜相思后,梅花竟然都开了。梅花开了,独立南浦,在断桥斜月的朦胧光
影中越觉凄凉。体态纤秀,步履轻盈,仿佛能在水上贴浪而行。(怒放的梅花)仿佛鹿身于辽阔
的天涯在春风中微笑。天涯辽阔,忽然传来一声羌管。天边暮云堆叠,令人悲愁欲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梅花一夜绽放似乎是因词人相思之苦而形成的结果,直抒胸臆,
表达出自己与佳人离别后的思念愁苦之情。
B.上阕后面三句,借用南浦、断桥、斜月这些在古诗词中一般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
描写自己在马佳人离别后无限的惆怅凄凉之情。
C.下阕前两句通过“盈盈微步凌波袜”,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的美
感形象,“东风笑倚”写佳人在东风中的微笑,足以慰藉词人远走天涯的悲凉心情。
D.下阕后三句着“愁绝”两字,赋予暮云以人的情态,恰当描写出自己远走天涯,羌管悠
悠,暮霭沉沉的羁旅愁思。
E.这是一首怅别词。词人写的不是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凄恻,而是描写刚刚作别、乍然离去
时的旅途相思情怀。
答案:AC
分析:A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借梅花发写相思之苦。C项,“东风笑倚天
涯瓶”写词人想象美丽佳人如在眼前而自己却远走天涯,更添相思痛苦之情。答对一项3分,
全对5分)
训练3:描写角度
视角: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在群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
好的印象。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
村庄。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渐渐地侵蚀了当年醉
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
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
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o(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I).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答案:B
分析:
此题从视、听、味、嗅、触“五觉”的描写角度设题。B项,“横笛闻声”为听觉,“红
旗”“雪”为视觉,符合“声色兼备”;A项只有听觉,没有视觉;C项只有视觉,没有听
觉;D项只有味觉和视觉,没有听觉。
训练4:修辞手法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疆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月光)小溪春水涨满、水波痛动,感唔约约的看见大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
下来,等不及卸下马葬,就想倒在这芳草中唯一觉。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
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麟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巳明
了。)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骁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
帽,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
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
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
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答案:BC
分析: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有误,“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寂
静。
特别提醒:
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
训练5:表达方式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溺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陶圈燕新乳。
昨别今己春,鬓丝生几缕。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浦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
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鳌的
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注】: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卜H。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淹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飕飓: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濯陵雨水的情景。
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
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
大有可为。
答案:A项
分析:”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错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
种表达方式。
训练6:写景顺序(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外向里,或由上到下)
鹭鸳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鹭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
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
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鹭鹫
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春天里,鹭莺时而悠闲地站立在烟波迷蒙的池塘边上,时而静卧在冷雨飕飕的寒苇丛
里”
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鹫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对鹭莺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莺的惊艳形貌;
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鹭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以鹭莺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鹭嘴青毛白,矫健敏捷;
郑诗中的鹭莺娴静从容,自由自在。
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笥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
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鸯。
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鸳捕鱼图,充满生趣;
郑诗描绘的是鹭莺休憩图,娴静自在。
答案:C
分析:”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笥”
错。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同,都是由近及远.郑诗先把镜头聚焦于静立于池塘的鹭笠,然后转
向远处自由飞翔的鹭鹭群体。
训练7:比兴手法
溪亭
林景熙①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翘首
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林中落叶飘零,
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
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注】①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飞。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
感。
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乂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
到感染。
参考答案:A
分析: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法错误。没有运用比兴手法。
类型八:语言赏析错误
设误特点:选项对诗句的语言风格、特点进行错误的解读,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
“沉郁委婉”等。
应对技巧: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类型,这个风格类型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的。如:用语新颖,不落
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此,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例:
闲望
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蟆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几滴小雨飘过山前,水边稀稀疏疏地开着几朵花。蝴蝶纷飞掠过芳草丛,鸳鸯在暖和的
沙子上沉睡。在帝京的新居成为别馆,江南故乡旧日的隐所现在不知成为谁的家园?几年的东
奔西走还是没有收获,还是羡慕那暮色中归到林中的寒鸦。)
【注】:①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越州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此诗即作于长安新
居建成之时。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诗歌以“狂飞”写蟆蝶对芳草的喜爱,以“稳睡”言鸳鸯的惬意,用词形象贴切。
C.诗歌前四句是望中所见,通过对周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着力突出一个“闲”字。
D.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语气中充满诗人对离别故园的懊悔伤感。
答案:A
分析:
A项的表述是;“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
美。而诗歌原句是“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可知“语言清丽典雅”分析有误,
“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典型的口语化的通俗表达,并不“清丽典雅”。
训练1:
朝天子-探梅
张可久
水西,探梅,隔岸香风细。五云仙子六铢衣,邀我花前醉。幺凤双飞,瑶阶如水,吹箫月
下归。刹溪,路迷,雪夜重相会。
(去水流的西面去赏梅花,在对岸能嗅到细细的花香。五云仙子穿着轻盈的衣服,邀请我
在花前畅饮。两只凤凰在空中分来飞去,月光像水一样流畅地湎在在瑶台上,吹箫的人在月下
归来。在划溪上,迷路的我雪夜再次相遇。)
水仙子-寻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艺人经纪公司与合作演员之间的演艺活动安排与分成(2024版)3篇
- 房产财产抵押担保合同2024年度修订2篇
- 2024年度电商平台运营推广合作合同的标的和具体描述3篇
- 柴油运输服务合同
- 吊篮安装拆卸施工合同
- 养殖场地租赁合同怎样写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消防系统安装合同2篇
- 2024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度商标转让合同标的及商标权属变更3篇
- 2024年度货运代理服务合同具体描述与服务内容
- 《电子商务概论》课件-第二章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栏杆喷漆合同范例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
-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完美版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楼居杂著野航诗稿野航文稿野航附录
-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最新整理)
- MODIS数据说明(经典)
-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