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_第1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_第2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_第3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_第4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u290981总体规划 1102121.1总体思路 1217661.2测量施工依据 2304911.3测量施工准备 224581.4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3185182底板部分的测量 318473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3308562.2基础部分的轴线放样 4276683地下室及地上结构的测量 517633.1主体部分的控制点布设 530243.2垂准测量具体方法 671443.3交叉施工测量控制 7292363.4校核 7291904高程测量 826395(1)高程起算点 829744(2)标高设置 827176(3)竖向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8189545建筑物沉降观测 9227125.1沉降观测的目的 916975.2沉降基准点布设 9625.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955805.4观测技术要求 11267825.5观测周期 1196395.6沉降资料的提交 12159376施工测量管理 12298906.1测量管理组织 12168946.2对分包单位测量的协调控制 131总体规划1.1总体思路施工测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测量精度必须满足图纸和规范的要求。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施工测量总体思路有如下三个方面:(1)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遵循从“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实行三级控制。首先以业主或监理交付的基准点为依据进行控制点加密,建立永久性的首级平面测量控制网,然后以首级基准点为基础建立二级平面测量控制网,最后以以上两级基准点为依据建立轴线控制网。(2)水准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要遵循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首先用附合或环线的形式采取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在施工场地影响范围之外建立永久性的高程基准点,在场地之内靠近建筑物的地方按照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均匀加密若干高程基准点。(3)基础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拉钢尺法进行传递。地下室及地上主体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用激光铅垂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1.2测量施工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及地方现行规范。(2)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和实物,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范等。1.3测量施工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测量仪器配备、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详见下表。(1)测量仪器配备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用途精度指标全站仪LeicaTC20031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楼层轴线测量0.5″,1mm+1ppm经纬仪J24台轴线测设2″激光铅垂仪LeicaZL4台控制点的竖向投递1/200000激光扫平仪SJ26台标高水平线测设1″水准仪S3/S26台标高测量控制±1mm电脑/2台CAD辅助分析测量数据/大钢尺50m6把距离测量经计量局检验合格对讲机6对测量通讯5公里风速/风向仪0~30m/s4台风速风向测量0.5m/s(2)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表职务数量任务及工作职责测量工程师2方案编制、理论分析、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楼层测量作业、技术资料编制、内业计算测量组长1本分管区域内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协助测量工程师的工作。测量员(兼职)4配合测量组长工作及测量细部作业班组测量工7具体负责本班组施工范围内的细部测量放线工作专业分包测量工程师各1名具体负责专业分包的施工测量工作,接受测量工程师的复核检查1.4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2底板部分的测量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进场后根据测绘院现场给定的控制点建立场区总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进行加密,并依据总控制网对建筑物各轴线进行复核。本工程在控制线布设时每个施工段采用十字控制线。具体做法是,测量前在边坡选择稳固、通视良好且易于保存点做好控制点,控制点选择时依据图纸保证每一施工段东、西、南、北方向受控。第二步用全站仪测量二级控制点的X、Y坐标,用CAD计算出二级控制点与轴线的位置关系。二级控制点测设好后,用全站仪把控制线投测到垫层上,用全站仪复核其角度和距离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复核无误后建立场区二级控制网。轴线传递内控点示意图及总控制网及二级控制网点防护示意图:2.2基础部分的轴线放样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坑边缘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1)基础部分轴线放样示意图(2)楼层轴线放样示意图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区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3地下室及地上结构的测量3.1主体部分的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网只需竖向传递,即各基准层平面控制网与首层相同。为确保准确,每层进行控制点的复核。楼层内控制点设置示意图:3.2垂准测量具体方法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受结构自振、风振产生摆动振幅的激光接收点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采用激光测量法,仪器采用激光铅垂仪通过底板控制点用激光铅垂仪通过测量预留孔引测至操抄作层,然后利用经纬仪投测十字控制轴线,测量预留孔为200×200mm。(1)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图(2)制作激光捕捉辅助工具,提高点位精度,减少分阶段引测累计误差。激光点捕捉示意图详见下图。(3)垂直测量流程图3.3交叉施工测量控制(1)根据建立的测量控制网与西区商业部分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再进行施工。(2)各专业进场后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在现场提供和移交测量控制点,现场控制点要标识清楚准确,方便引用。3.4校核每层轴线控制点引测完毕均须测量负责人进行复核,确保轴线控制点位置准确,误差在规范和图纸允许范围之内。测量工程师对每个区段的轴线控制点进行复核检查,确保轴线控制点位置准确,误差在规范和图纸允许范围之内。4高程测量(1)高程起算点以业主提供的BM水准点作为场地基准水准点。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详见下表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积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闭合差(mm)二等≤30≤0≤3.0≥0.3≤0.34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MW=±4mm(L为路线长度)。(2)标高设置以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以BM水准点引测至地下室基准标高,作为地下室标高引测依据。建筑物出地面后,以BM水准点精密地把高程引测至天井、楼梯井、及外壁N点(红三角标志),作为向上引测高程基准点,并与地下室标高进行联测与检查。(3)竖向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以N点红三角标志(+0.500m)作为向上引测依据。使用钢尺丈量引测法。主体混凝土每施工一层,在外墙模板拆除时,沿外墙或楼梯井垂直量上一段层高距离,钢尺经拉力、温度、尺差等改正,检查无误后,以红三角标志标定,作为钢平台上高程放样依据,通过复核点对标高进行复核,两者误差不超过2mm。施工员引测至竖向钢筋标记红色油漆,其标高为每层地坪设计标高+0.500m,供后续各安装单位使用。因楼层不多,每次向上传递高程时直接使用钢卷尺从地下室基准50线向上拉钢尺引测标高,防止累计误差。5建筑物沉降观测5.1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5.2沉降基准点布设(1)基准点布点原则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eq\o\ac(○,1)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eq\o\ac(○,2)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DS05型精密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20个/栋楼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20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eq\o\ac(○,3)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5.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布点原则沉降观测要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要求施测,并作好记录,并提供给设计单位存档,观测点须设置在建筑物的角点,大转角处及沿周边外墙每隔15-20m处,当建筑物宽度大于15m时应在建筑物内部承重墙(柱)设观测点沉降观测装置。在工程施工阶段应有专人定期观测,每施工一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每季度观测一次,后每隔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各观测日期数据应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沉降观测点具体布设位置亦应符合下列要求:eq\o\ac(○,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eq\o\ac(○,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eq\o\ac(○,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eq\o\ac(○,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2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eq\o\ac(○,5)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2)埋设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详见下。(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外围墙柱侧面室外地面标高+0.6m处。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见下图(以2#楼为例):5.4观测技术要求(1)观测仪器选用DS05型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尺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3)观测的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一级DS05型≤30m≤0.7m≤0m≥0.5m4(4)数据记录及处理采用DS05型精密电子水准仪的平差程序自动进行平差计算,减少人为误差发生,提高工作效率。(5)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eq\o\ac(○,1)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一致;eq\o\ac(○,2)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eq\o\ac(○,3)水准仪圆水准器必须严格置平;eq\o\ac(○,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5观测周期(1)首次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①每施工完一层(包括地下室)观测一次;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须观测;③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④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每季度观测一次,后每隔六个月观测一次。⑤交工前观测一次。(3)竣工后观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每季度观测一次,后每隔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5.6沉降资料的提交(1)首次观测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6施工测量管理6.1测量管理组织测量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2)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3)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损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4)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其精度和复核周期见下表。项目级别精度要求复核周期方法备注角度边长一级水平控制网±9″1/240001次/每月导线测量二级水平控制网±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