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核查专题培训-化工行业核查技术要求_第1页
碳核查专题培训-化工行业核查技术要求_第2页
碳核查专题培训-化工行业核查技术要求_第3页
碳核查专题培训-化工行业核查技术要求_第4页
碳核查专题培训-化工行业核查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化工程公司CONTENTS2.碳排放核算范围3.碳排放分摊原则4.数据要求背景介绍中国化学WUHUAN中国化学WUHUAN√目前湖北省化工行业采用历史总量法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历史总量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对数据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易于调整等,适用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行业。但是从长远看,历史总量法也存在其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市场手段达到节能减排最大化的目标。√为了提出更客观、更具效率的配额分配方法,以最大程度体现碳配额分配中的公平性原则、充分发挥碳市场激励企业减排的作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安排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2024年4月共同开展湖北省化工行业配额分配方法优化研究工作:选取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3种典型化工产品进行试点,研究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法如何由历史总量法向历史强度法转变。今年企业层级的核算方法与往年保持一致;化工行业湖北版核查报告中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合成氨补充数据表按新的要求填报,为今后由历史总量法改为历史强度法、甚至标杆法作数据储备。研究目标:研究企业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的确定方法√含磷铵生产装置企业,研究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的含养分统计情况,确定磷铵产量核算方法。√对同一生产线同时生产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企业,研究相应的碳排放量拆分问题;对于含合成氨生产装置企业,研究含碳副产物如造气炉渣的统计情况。√研究企业不同产品相应碳排放量拆分后,剩余公用设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分摊处理方法。中国化学WUHUAN中国化学WUHUAN√2023年12月,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资料梳理与基本情况分析。√2024年1月,宜昌、荆门等重点化工企业现场调研。√2024年2-3月,就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计算和数据来源问题开展线上调研交流;并基于调研结果和发现的问题,细化研究含合成氨、磷铵产品的化工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2024年3-4月,形成研究报告,并应用于2023年度碳核查工作通知“附件化工行业补充数据表填报要求”中。√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以产品实物量、不同规格产品的养分含量数据为基础,按折100%P2O5计算产量。√共用装置生产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碳排放量按折算后的磷铵产量进行分摊。√保持企业层级核算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化工产品层级按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其它产品等划分核算单元,化工产品核算单元碳排放含本装置及上游装置直接生产系统、专门配套的辅助生产系统主要耗能设施、存在共用的辅助生产系统主要耗能设施对应的碳排放量。√辅助生产系统的主要耗能设施对应不同化工生产装置产品的,可根据直接生产系统耗电量比例分摊;共用的其它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碳排放量,不记入化工产品单位碳排放强度。中国化学WUHUAN企业层级的核算是以化工产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包括蒸汽、热水、压缩空气)、供电、供水(包括原水处理及供应,消防水供应,循环冷却水站,除盐水站,回用水站)、污水处理站、化验(包括中央化验室、环境监测站)、机修、库房(包括辅助原料库、备品备件库、固废库等)、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包括办公室、中央控制室、应急指挥中心)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及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中国化学WUHUAN√主要针对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进行碳排放强度计算。√如果企业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其中一种产品生产活动,只设一个化工产品核算单元。√如果企业产品包括上述产品中的多种,按照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及其它产品划分核算单元:每种产品核算单元包括该产品的直接生产系统和各化工生产装置专门配套的辅助生产系统中主要耗能设施(循环冷却水站、除盐水站、回用水站、空压机)、热力(蒸汽、热水)对应的碳排放量,各核算单元对应1份“补充数据表”。碳排放核算范围292.1_合成氨产品√直接生产系统:包括从原材料经计量进入原料场(库)开始,到合成氨产品输出后阀为终点的其间所有工序和装备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已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控的自备电厂。·天然气/焦炉煤气制合成氨: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已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控的自备电厂。√辅助生产系统:包括为满足合成氨生产需要而配置的辅助性工艺过程、设备和设施。除前述主要耗能设施需要分摊计入外,其它辅助生产系统不计入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核算。合成氨装置辅助生产系统中循环冷却水站、大型空压√附属生产系统:包括为合成氨及其它产品生产系统共同配置的服务部门和设施。附属生产系统不计入单位产品碳排92.1_合成氨产品√输入碳源流:包括所消耗的各种燃料/原料(煤、天然气、焦炉煤气、汽油、柴油等)、直接使用的电力、热力和利用公用工程(新鲜水、软化水、循环水、除氧水、除盐水、氮气、压缩空气)间接使用的电力、热力。√输出碳源流:包括输出热力(富余蒸汽)和输出的含碳物质(煤灰渣、煤泥、造气渣等固废,含碳废气或废液),输出热力用于其它核算单元或输出厂区的,该部分热力直接引起的碳排放量可在合成氨生产系统碳排放量中予以扣除(硫回收、变换废锅产生的蒸汽外供,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取0);输出的含碳物质,如果有符合要求的输出量统计数据及含碳量检测数据,可在合成氨生产系统碳排放量中予以扣除。√回收的碳源流:合成氨生产系统回收的碳源流,用于本系统时不应作为输入输出碳源流计入;向外输出时,应计入合成氨生产系统向外输出的碳源流。√装置共用:合成氨联醇、联碱、联电等多用户共用的原燃料、公用工程能耗对应的碳排放,应按有关规定分摊。92.2_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直接生产系统:包括从原材料经计量进入原料场(库)开始,到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输出为终点的其间所有工序和装备所组成的完整的工艺过程。上游装置硫酸、磷酸中间产品有流出核算边界的,按比例分摊碳排放量:按照硫酸、磷精矿用于磷酸生产的比例,磷酸用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及其它产品生产的比例。√辅助生产系统:包括为满足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生产(含磷铵直接生产装置,上游选矿/磨矿装置、硫酸装置、磷酸装置)需要而配置的辅助性工艺过程、设备和设施。除前述主要耗能设施需要分摊计入外,其它辅助生产系统不计入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核算。磷铵及上游装置的辅助生产系统中,包括的硫酸装置循环冷却水站、余热发电循环冷却水站、磷酸装置酸性循环水站为各装置专用,一般不存在分摊情况。√附属生产系统:包括为磷铵及其它产品生产系统共同配置的服务部门和设施。附属生产系统不计入单位产品碳排放92.2_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输入碳源流:包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生产系统(含上游选矿/磨矿装置、硫酸装置、磷酸装置)所消耗的各种燃料(煤、天然气、焦炭、汽油、柴油等)、各种原料(磷矿石、石灰石、乙炔等)、直接使用的电力、热力和利用公用工程(新鲜水、软化水、循环水、除氧水、除盐水、氮气、压缩空气)间接使用的电力或热力。√输出碳源流:包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生产系统(含上游选矿/磨矿装置、硫酸装置、磷酸装置)输出热力(富余蒸汽)、输出电力和输出的含碳物质(煤灰渣等固废,含碳废气或废液),输出热力用于其它核算单元或输出厂区的,该部分热力直接引起的碳排放量可在磷铵生产系统碳排放量中予以扣除(硫酸装置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外供,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取0);输出的含碳物质,如果有符合要求的输出量统计数据及含碳量检测数据,可在磷铵生产系统碳排放量中予以扣除。√回收的碳源流:磷铵生产系统回收的碳源流,用于本系统时不应作为输入输出碳源流计入;向外输出时,应计入磷铵生产系统向外输出的碳源流。碳排放分摊原则3中国化学WUHUAN§3.1上游装置或联产产品分摊√合成氨作为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核算对象时,其生产系统中合成气(氢气)的核算范围自原燃料煤、原燃料气进厂开始,氮气原料的核算范围从空分装置开始。√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粗甲醇(折100%)单位产品消耗原料按1:1.06进行分摊;消耗电量按1:0.8分摊;消耗热量按1:1.06分摊;其它共同含碳输出物(造气炉渣、造气飞灰、驰放气等)按1:1.06分摊;甲醇精馏工序消耗电量与热量均计入甲醇自身消耗,不与合成氨分摊;煤气化装置同时生产氢气产品外供的,采用液氨、甲醇和氢气三类产品消耗氢气量占总氢气产量比例进行能耗分摊,液氨、甲醇产品的氢气消耗量按照各自的单位产品氢气用量理论设计值进行计算。如果有多种产品联产,分摊系数按照工艺设计的理论值为基础进行确定。√当空分装置存在气体产品外送出厂或者用于其它装置的,该空分装置对应的电力消耗量应按用于合成氨装置的空分产品产量占比进行分摊;空分产品产量折算为当量氧气产量进行统计。√天然气作原料时,一段转化炉内燃烧的部分计入能源作为原材料。中国化学WUHUAN中国化学WUHUAN√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上游仅考虑磷酸来源对应的碳排放,不计氨来源对应的碳排放。√企业法人边界核算范围内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上游生产装置包括选矿/磨矿、硫酸装置、湿法磷酸装置,上游装置的中间产品存在流出核算边界或者流向不同最终产品的,按流入中间产品磷酸(折100%P₂O₅)的比例分摊碳排放√分摊时,按照工艺流向和中间产品去向依次核算各中间产品生产装置碳源流(首先是选矿/磨矿装置,其次是硫酸装置,最后是湿法磷酸装置),特别是存在中间产品运输出厂或中间产品用于多种下游产品生产时,应将选矿/磨矿装置各类碳源流按照磷精矿(折100%P,O,)去向分摊至磷酸装置、其它装置、厂外去向,将硫酸装置各类碳源流按照硫酸(折100%)去向分摊至磷酸装置、其它装置、厂外去向,将磷酸装置自身以及上游分摊的各类碳源流按照磷酸(折100%P,Os)去向分摊至磷酸一铵产品、磷酸二铵产品、复合肥产品、净化磷酸装置、其它装置、厂√每一次分摊过程,均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回收利用、净购入电力排放、净购入热力排放。√其中,对于不引起CO,排放的热力去向,不考虑热力分摊;在“补充数据表”中统计热力输入时,也不考虑法人边界范围内其它装置提供的不引起CO2排放的热力使用量。中国五环93.2_辅助及附属生产系统分摊辅助生产系统中主要耗能设施碳排放分摊原则:边界核算范围内各化工生产装置专门配套的辅助生产系统中主要耗能设施(循环冷却水站、除盐水站、回用水站、系统耗电量比例分摊。共用的其它辅助生产系统设施、附属生产系统碳排放分摊原则:√原则上,以“法人边界碳排放量”减去各产品核算单元中“直接生产系统和各化工生产装置专门配套的辅助生产系统中主要耗能设施、热力对应的碳排放量”,剩余的即为“共用的其它辅助生产系统设施和附属生产系统碳排放量”。数据要求4全厂主要生产装置一览表装置系列数及系列///中国五环§4.2产品产量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质量标准(GB10205《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实物量、折算产量统计时注明生产工艺(传统法、料浆法)和形态(粒装、粉状)产品工艺产品等级量分数%≥有效磷(P2O5)质量分数%≥总养分质量分数%≥磷酸一铵粒状传统法优等品,6412-52-0一等品,6011-49-049合格品,5610-46-046料浆法优等品,5710-47-047一等品,5511-44-044合格品,5210-42-042粉状传统法优等品,589-49-0949一等品,558-47-0847合格品////料浆法优等品,5811-47-047一等品,5511-44-044合格品,5210-42-042磷酸二铵粒状传统法优等品,6418-46-046一等品,5715-42-042合格品,5314-39-0料浆法优等品,6016-44-044一等品,5715-42-042合格品,5314-39-0中国化学WUHUAN中国化学WUHUAN合成氨产品产量:√合成氨产量按照企业统计报表数据确定。合成氨产量以液态氨为最终计量状态,按实物量计算。√采用传统法或料浆法生产并经厂级质量部门检验符合GB10205或合同质量要求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产量,M—报告期内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的折算产量(折质量分数100%P₂O₅),单位为吨(t);N₁—报告期内生产的第i种等级产品的实物量,单位为吨(t);r₁一报告期内生产的第i种等级产品P₂O₅的质量分数,用%表示;n—报告期内生产各种等级产品的种类数量。车间一产量(t,P205)产量比例车间(车间一产量(t,P205)产量比例车间(tCO2)磷酸一铵3880591.98%24834磷酸二铵8.02%2166车间小计42189车间二产量(t,P205)产量比例车间(tCO2)磷酸一铵0.00%0磷酸二铵240500100.00%78000车间小计240500全厂产量(t,P205)碳排放强度车间(tCO2)磷酸一铵388050.64024834磷酸二铵2438840.32980166车间一:实物量P205含量,%折算100%P205磷酸—铵(11-44-0磷酸—铵(11-47-0)磷酸—铵(11-49-0)磷酸一铵(车间小计)车间一:实物量P205含量,%折算100%P205磷酸二铵(14-39-0)00磷酸二铵(13-40-0)磷酸二铵(14-43-0)00磷酸二铵(13-44-0)磷酸二铵(15-42-0)00磷酸二铵(车间小计)实物量P205,%折算100%P205磷酸二铵(18-46-0)磷酸二铵(15-42-0)磷酸二铵(车间小计)√为在磷铵产品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中体现上游装置(选矿/磨矿装置,硫酸装置,磷酸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的AD电力选矿装置——以选矿装置用电量为基础,按照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产品消耗的磷酸量与磷酸装置总产量的比例分摊;AD电力疏酸装置——以硫酸装置用电量为基础,按照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产品消耗的磷酸量与磷酸装置总产量的比例分摊;AD电力最酸装置——以磷酸装置用电量为基础,按照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产品消耗的磷酸量与磷酸装置总产量的比例分摊;AD电力磷铁装置——以磷铵装置用电量为基础,按照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产品产量(以折100%P₂O₅计)与磷铵产品总产量的比例分摊;AD电力辅助生产系约以辅助生产系统对应的单元用电量为基础,全厂仅有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的,按照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产品产量(以折100%P2O5计)与磷铵产品总产量的比例分摊;全厂产品还包括其它种类的,如果各种产品对公用工程存在共用情况,可根据直接生产系统耗电量比例分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