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级高三上学期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结识的作家贾大山,也是一位热爱人民的作家。他去世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他。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当然,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古人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人民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考文艺问题时坚持的一个基本立场,而且也是深受民本传统影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核心命题,在20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建构与文艺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始终高扬人民文艺的旗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论题,从文艺的本质、艺术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文艺表现与服务的对象、评判文艺的主体等各个角度阐释了文艺的人民性立场,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要求文艺工作者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观更加系统化。以往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者,倾向于把人民当成一个群体性的概念。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谈到了在历史进程中个体的价值与意义。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讲话》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一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加以整合,提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要求艺术家“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观引向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坚实的层面。

(摘编自泓峻《〈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是文艺工作者谋求幸福唯一正确的道路。B.鲁迅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得益于他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C.材料一引用苏联诗人“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如果没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就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D.以往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者,倾向于把人民当成一个群体性的概念,《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纠正了这种错误的倾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飞艺术想象的翅膀必须以脚踩坚实的大地为前提,脱离了人民和生活,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B.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和手段在价值上远远无法和内容相比,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C.应该正确看待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不能将其当作评价文艺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D.《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3.下列选项符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一项是()(3分)A.面对人流量激增带来的困境,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出台线上预约、人数限流、志愿者引导服务等新举措,最大限度保障游客游玩体验。

B.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凤冠冰箱贴,是近20年来该馆当之无愧的“销冠”,被大家戏称为当下最想拥有的文创产品之一。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东方演艺集团争做“体制创新排头兵”的生动实践。D.“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聚焦新时代中国山乡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生动讲述感天动地的山乡故事,塑造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横线句子的论证效果。(4分)

5.《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提及了下列文艺创作中的不合理现象,请结合材料简要评析。(6分)①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②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③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沿铁路向前走徐则臣很多年来,我一直对生活抱有隐秘的愿望。我希望有那么一刻生活是独独属于我的。这种想法贯穿了我的整个少年时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一个个小小的私人的惊心动魄。有一阶段我对时间产生了迷信般的热情,决心要把表达上比较特殊的时刻——找到。当时用的是一块廉价的电子表,事实上它和北京时间并不一致,但是我相信它的精确性。上课时我把手表放在桌面上,不时瞟上一眼。当出现11:11、12:34、5:55等数字时,我的心会突然狂跳不止,我觉得我们终于不期而遇了,这个特殊的时刻是我的了。除了表示时刻的数字外,书页上还眉批了一些特殊的现象。比如在某本物理书上我记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我听到了该年度的第一声惊雷。或是另一本书上写着哪年哪月哪日,早上起床见到了冬天的第一场雪,等等。我热衷于类似的小玩意,发现和记录所有我所见闻的第一次,也许是要把自己时时推向世界的前沿,企图在与生活的正面接触中处处都留下痕迹和影响,而没有意识到很多事情其实不可能,也没有意义。我把它们作为追赶的目标,藏在内心的某个不可示人的角落,等待它们在现实中复活。到了现在,对诸多事物的看法有了改变,我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计较纯粹的形式上的实现和胜利,孩子式的成就感对我已经没有多少意义,转而关注并不懈追寻情感的体验和领会。从童年一路走来,时时纠缠我的愿望历经淘洗,就剩下这类东西了。多年前我向往能在铁轨上走来走去,一脚踩上一根,张开双臂,一直沿着寂静的原野走到铁路的尽头,最好是隐隐能够听到火车的吼叫在身后追赶,当然,想象中的火车必然追不上我,只能在身后永远吼叫。我觉得天地苍茫的时候,一个人去铁轨的方向是一个壮举。二十多年来,这个念头伴随了我的火车旅程的始终。我想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独自走上铁轨,背对着将尽的夕阳,缓慢地步入黄昏和深夜。很遗憾,急匆匆的旅程和嘈杂的车站不给我机会。去年春节刚过我终于如愿以偿。我陪母亲去舅舅家。这是我第一次去,没想到舅舅的新居前赫然就有一条单程铁路,高高的石子和枕木上睡着两根寒光明亮的铁轨。这里是郊区,沿铁路向东是一片枯黄泛青的田野。枯的是泥土与草木,青的是寒气下无边的麦苗。我曾经站在高处观看过平畴沃野,它的宽大自不待言,而现在当我沿着铁路向前张望,大约是因为这条闪亮的道路,田野越发显得幽深辽广,阳光下的铁路像两条飘忽的银线被看不见的花针牵扯着,稍一抖动,整个大地似乎都跟着波动起来。我不得不说我喜欢这种感觉。晚饭过后的黄昏,我和表妹到铁路上散步。表妹说这是单程运煤的铁轨,一天只经过一次火车,常常是在半夜时分轰隆隆地驶过,动静巨大,摇撼周围的居民和他们的梦。我建议沿着铁路向前走,一直走下去。表妹直摇头,说走一会儿就不见人了,那边是野外。我说没事,有我呢。表妹答应了,走在我前面。落日已尽,夜幕垂帘,又一个仪式即将开始。和想象中的一样,叉开双腿,举起两臂,但是两步过后我就发现这种走法是怎样的折磨和痛苦。一个人没有能力同时踩着两条铁轨不停地走下去。妹妹还小,不明白我的想法,只是按照习惯踩着同一条铁轨,张开两条胳膊,在寒风里缩着脑袋向前跑,嘴里嘟嘟地叫着开道,像只臃肿的小蜻蜓左右摇摆。我坚持了一会儿,还是从铁轨上下来,踩着枕木跟在她后面。

天很冷,风像水一样漫过头顶,我不得不把棉衣的领子竖起来,双手插在口袋里。前面就是在我的想象中存活了很多年的黄昏,铁路遵照我的想象通往迷茫渐深的夜。妹妹走得很熟练,尽管歪歪扭扭,但不会从铁轨上掉下来。走得也很开心,因为她不关心铁轨通向哪里,不知道它需不需要一个尽头。远处有树木影影绰绰,显出旷野的空洞和萧瑟,我们已经远离灯火和民房里的炊烟,远处的灯光闪烁变幻,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向寒冷深处走着,路边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我从黯淡和凄冷中解救出来。前面是活蹦乱跳的小妹妹,有着天真的前途和活泼的现在,我突然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茫然和恐慌,我觉得我在那一瞬间老了,这就是我23年来不懈幻想的沿铁路向前走?在23年的幻想中,我从来没有对具体而微的细节作过考虑,比如是否会碰上点儿意外,从来没有,只是想着向前走,走进混沌的远处,为什么要走似乎也已不重要了。就像现在这样,从一个无所谓起点的地方出发,向一个不知尽头的目的地深入。生命如此漫长,保持着两根铁轨间的恒定的宽度向前进发,去一个谁也不明白的地方,铁路上没有纯粹形式上的实现和胜利,只剩下甩开臂膀向前冲的动作。妹妹走得依然很高兴,不时回头催我快点儿。无数的念头纷至沓来,冲撞着我的大脑,我直想哭。妹妹回头又催我,天黑得已经看不清她的脸了。我站住说,该回去了,舅舅他们会担心的。然后我转过身,看到遥远处微弱的灯光,一下子泪满双眼。(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对生活的隐秘愿望,体现的是少年时对专属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惊心动魄之感。B.对特殊现象的眉批和记录,源自“我”对所见所闻的第一次的热衷,更源自“我”想在生活中留下痕迹的企图。C.不再看重形式上的胜利,而执着追寻情感的体验和领会,反映出“我”成长后对内心世界深层次探索的渴望。D.晚饭后“我”在铁路上的行为及与表妹的互动,表现了“我”对未知探索的冲动,蕴含了一些个人的成长思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用电子表看特殊时间的细节,笔触细腻,且以小见大,体现出“我”独特的内心活动。B.多年前“我”想象的在铁轨上走来走去和听火车在身后吼叫的场景,描写生动,有浪漫情怀。C.火车是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象征着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显示出我的渺小和力量的微弱。D.表妹的形象起到衬托作用,她的天真活泼反衬“我”的复杂心境,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了主题。8.文末“我”为何“泪满双眼”?(4分)

9.铁路与“我”的生活轨迹有什么内在联系?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宣王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王治农于籍,畋于农隙,是皆习民数也,又何料焉!不谓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恶事也。临政示少,诸侯避之。治民恶事,无以赋令。且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后嗣。”王卒料之。及幽王,乃废灭。非曰:吾尝言,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故孔子不语怪与神。君子之谏其君也以道不以诬务明其君非务愚其君也。诬以愚其君则不臣。仲山氏果以职有所协,不待料而具,而料之者政之尨①也,姑云尔而已矣,又何以示少恶事为哉?况为大妄以诿乎后嗣!惑于神怪愚诬之说,而以是征幽之废灭,则是幽之悖乱不足以取灭,而料民者以祸之也。虢公梦在庙,有神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公觉,且使国人贺梦。舟之侨告诸其族曰:“众谓虢不久,吾今知之。”以其族行,适晋。非曰:虢,小国也而泰,以招大国之怒,政荒人乱,亡夏阳而不惧,而犹用兵穷武以增其仇怨,所谓自拔其本者。亡,孰曰不宜?又恶在乎梦也?舟之侨诚贤者欤?则观其政可以去焉。由梦而去,则吾笑之矣。里克欲杀奚齐②,荀息曰:“吾有死而已。先君问臣于我,我对以忠贞。”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辅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君子曰:“不食其言矣。”非曰:夫“忠”之为言,中也;“贞”之为言,正也。息之所以为者有是夫?间君之惑,排长嗣而拥非正,其于中正也远矣。或曰:“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曰:“子以自经于沟渎者举为忠贞也欤?”或曰:“左氏、谷梁子皆以不食其言,不食其言,然则为信可乎?”曰:“不得中正而复其言,乱也,恶得为信?”(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注]①尨(méng):烦琐。②奚齐:晋献公之子。晋献公有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五个儿子,申生为长子。晋献公病危,嘱托荀息助奚齐继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子之谏①其君也②以道③不以诬④务明⑤其君⑥非务⑦愚其君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尽臣子的本分,与《伶官传序》“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不相同。B.征,验证,与《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征”意思不相同。C.适,到……去,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D.恶,怎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山父劝谏周宣王不要统计人口,认为会暴露人口减少、政事败坏的问题,可在农业生产和狩猎中了解人口数量,但周宣王没有听从他的劝谏。B.柳宗元认为仲山父用骗人的邪说劝谏周宣王,会使国君愚昧。如果真的尽职想要对国君有所帮助,应该不等国君统计,就提供准确的百姓数目。

C.虢公梦见庙里白毛、虎爪的神拿着斧子站在大殿西侧屋檐下,梦醒后让国人庆贺,舟之侨从这件事中看出虢国不会长久,就带领族人离开了虢国。D.柳宗元认为虢国虽小却很傲慢,内政废弛,人心慌乱,穷兵黩武,这才是它灭亡的根本原因,舟之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体现出他的贤明之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无故而料民,天之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后嗣。

(2)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

14.《国语》记载了荀息哪些“忠贞”之举?柳宗元如何评价荀息的“忠贞”之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舜庙怀古陆游云断苍梧[注]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千年回首消磨尽,输与渔舟送落晖。[注]苍梧:相传舜帝驾崩于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断苍梧”点明了舜帝的离世之地,营造了一种哀伤凝重的氛围。B.诗人来到江边舜庙凭吊,眼前朱扉紧锁的清冷景象,让他感慨不已。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的主观感受移到自然景物上,融情于景。D.舜帝曾经的辉煌已消失殆尽,诗人乘坐一叶渔舟在落日余晖中远去。16.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同为怀古之作,但情感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明观看历史纪录片《大秦帝国》,其中讲述了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经历,他不禁联想到《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古人常用叠词描摹事物,如《望海潮》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国泰民安的游乐景象;《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烟雾缭绕之景,为仙人出场作铺垫。(3)“鼓”是古代军中常见的打击乐器,在与战争相关的古诗词中也很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近年来,“精神内耗”这一概念引发网友广泛共情,成为社交平台的“网红词语”。那么,何为“内耗”?原指机器内部消耗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的物理学术语“内耗”被引申为人们反复回味负面想法、导致消极行为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①但在现实生活中,②随着“XXX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句式的蹿红,③让“精神内耗”仿佛成了一个筐,④啥情绪都能往里装。⑤好像只有面对任何事都能表现得云淡风轻、我行我素,⑥就称得上“不内耗”。比如,把处理人际关系一概说成是内耗。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原本是人生的“必修课”,但在社交平台上却常常被误读为一种“精神内耗”。一些自媒体“煞有介事”地罗列了家庭内耗的典型表现,像争吵、冲突、抱怨、责备等,拿捏了普通大众的情绪燃点,让网民很容易对号入座。还如,把为人着想、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说成是内耗。还有人认为,多思无益,(甲),否则就会内耗。但殊不知,“谋定而后动”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智慧,我们往往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精神内耗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仿佛永不停息地在内心世界里肆虐,搅乱平静,摧毁安宁,留下一片狼藉的疲惫。(乙)?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也许阅读一些科普图书是有效的办法。通过科普阅读,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看待自我。好的科普图书是需要用时间来品的,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芳华不再,相反,会更加熠熠生辉。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哦,香雪》)A.“精神内耗”这一概念引发网友广泛共情。B.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原本是人生的“必修课”。

C.一些自媒体“煞有介事”地罗列了家庭内耗的典型表现。D.我们往往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21.下列句子中的“品”和文中加点的“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细细品着茶,感受着茶香在舌尖散开。B.有的人对别人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却从不反思自己。C.这部电影值得一品,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D.古代官员有九品十八级之分。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中,“我”一直有沿着铁路向前走这一确定的愿望,然而,当这一愿望真正付诸实践时,“我”遭遇了各种不确定:铁轨行走的艰难、对目的地的未知……在这一过程中,确定与不确定相互碰撞,构成了生命的丰富图景。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A项“是文艺工作者谋求幸福唯一正确的道路”曲解文意。C项“是为了证明⋯⋯就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错。D项“以往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者,倾向于把人民当成一个群体性的概念”不是错误倾向。2.B[解析]“技巧和手段在价值上远远无法和内容相比”不当。3.D[解析]A项不是文艺创作,B项、C项没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4.①用比喻论证,以“围墙”作比,使“心”的隔阂和阻碍形象具体,强调了拆除的必要性;②用递进句式,逐层推进,逻辑严密,突出文艺创作者要带着心、带着真情深入生活。【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①没有正确反映社会问题,缺乏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②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效益,没有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③没有做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没有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B[解析]“更源自‘我’想在生活中留下痕迹的企图”不准确,原文没有比较,而且“企图在生活中留下痕迹”是不确定的说法。7.C[解析]过度拔高“火车”的象征意蕴。8.①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让“我”产生茫然、恐慌等复杂情绪;②“我”放弃前行后,家人和远处的灯光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铁路是“我”探索世界以及追寻情感体验和领会的载体;②铁路象征着“我”对生活方向的思考、探寻与迷茫;③铁路见证着“我”从充满浪漫幻想的少年成长转变为能够面对现实、思考生活的人。【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②④⑥[解析]原文标点:君子之谏其君也,以道不以诬,务明其君,非务愚其君也。【评分标准】每写对一处给1分,写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A[解析]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12.D[解析]“舟之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体现出他的贤明之处”不当,柳宗元认为舟之侨不是贤明的人,他并不是看清虢国政治后才离开的,而是因为虢公之梦离开。13.(1)况且没有缘故就统计人口,是上天所憎恶的,既对政事有害,又对子孙后代不利。【评分标准】4分。故:缘故;料:统计;恶:憎恶;妨:妨害,对……不利。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荀息不吝惜自己去死,不欺骗已死的君主,或许他有这种品质,你为什么要非议他呢?【评分标准】4分。爱:吝惜;抑:或者;非:非议;宾语前置句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4.(1)①奚齐被杀,荀息想为奚齐而死;②立卓子,并为卓子而死。(2)荀息排斥长子,拥立不该继位的弟弟,远离中正之道,荀息的死不算是“忠贞”之举。【评分标准】共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国语》记载)周宣王在太原统计人口,仲山父劝谏说:“人口是不能统计的。古时候不用统计人口,就知道百姓有多少。国君在籍田上督促农耕,在农闲时打猎,这些都是了解百姓数目的机会,又何必专门去统计呢?不说百姓少,却要大规模统计人口,这正暴露了人口减少、政事败坏的问题。掌管政事但暴露了百姓减少的问题,诸侯就要疏远你。治理百姓但暴露了政事败坏的问题,就无法推行政令。况且没有缘故就统计人口,是上天所憎恶的,既对政事有害,又对子孙后代不利。”周宣王最终还是统计了人口。到周幽王时,西周就灭亡了。(柳宗元)批驳说:我曾经说,圣人之道,不搜求奇异的事物来把它们当作神,不把天命当作最高的主宰,所以孔子是不谈论神怪的。正直的臣子劝谏国君,用的是圣贤之道而不是骗人的邪说,务必使国君贤明,而不是务必使国君愚昧。用骗人的邪说使国君愚昧就没有尽臣子的本分。仲山父如果是真的尽职而要对国君有所帮助,应该不等国君统计,就提供准确的百姓数目,而统计人口是政事中的烦琐之事,仲山父对周宣王这样说就够了,又何必说统计人口会暴露百姓减少、政事败坏的问题呢?更加荒谬的是,还说这要连累子孙后代!受这种宣扬神怪的荒唐邪说的蛊惑,而用这一套邪说去验证周幽王的灭亡,就好像幽王的背离正道、荒淫昏乱不足以使西周灭亡,反而是周宣王统计人口使西周灭亡。(《国语》记载)虢公梦见在庙中有一个神,神的脸上长着白毛,手像老虎爪子,拿着大斧站在大殿西侧的屋檐下。虢公醒了,就让住在国都的人庆贺这个梦。舟之侨告诉他的族人说:“众人都说虢国不会长久,我现在明白了。”舟之侨带着他的族人出发,到晋国去。(柳宗元)驳斥说:虢国,是一个小国却很傲慢,招来大国的恼怒,虢国内政废弛,人心慌乱,丢失了夏阳也不害怕,反而穷兵黩武,增加自己的敌国,这就是自己除掉了自己的根本。谁说它不该灭亡呢?又怎么与梦有关系呢?舟之侨真的是一个贤明的人吗?看到虢国的内政就可以离开了。舟之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