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元前3000年—前2000年(小麦传入中国的年代范围)的不同中国北方遗址人骨的稳
讨论小麦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时间段是在东周(公元前770年一前256年)和汉代,
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兴起,植物学家对发现的水稻籽粒
6900年前,栽培水稻所占的比例不到30%;到距今6600年前,栽
南北宽达450米。在这座城池外面,古人还构筑了大型的
每个田块面积1000~2000平方米不等,古稻田总面积达5600
质量约13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通过综合分析,论证了我国北方主粮开始由粟变迁成小麦的时间段是
B.
材料一引用文献典籍的相关记载,说明春秋时北方地区已有相当范围的小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④那天中午11点50分,他的脉搏停止了跳动。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文中加点处的“军人”具有哪些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小龙在“德才兼备新青年奋发有为新时代”的主题演讲中引用了屈原在
《离骚》(节选)中的“
”两句话,呼吁同学们
(3)中国古代诗词往往会借助对细节动作的描摹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焰席卷而来,艳丽娇媚;白的如雪般洁白,纯净无瑕;绿的如绿衣美人,雅致高
事实上,梅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植物,它的最佳生长温度
梅(梅的一个品种)甚至能在零下25℃~零下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生长。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如果把文中第四段加点的词语“遭遇”改为“恰逢”,可以吗?为什么?(4分)四、写作(60分)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选择题,
每小题3
分,
共27
分。题号12367答案CDDCABEGCAB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
19分)
1.
【参考答案】C【解析】A项于文无据,粟是否也经历了长时间的驯化,文本并无涉及,故无法判断其是否和小麦、水稻不同。B项因果颠倒,应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才有了大量的粮食,进而支撑起人口的大幅增长,推动社会文化发展。D项于文无据,粟的出现时间在文本中没有写明,故无法定论其是否晚于水稻。2.
【参考答案】D【解析】材料二介绍了浙江三处远古文化遗址的发掘研究,
良渚文化的繁荣表明“中华大地……,终于进入了稻作农业阶段,水稻成为当时良渚社会的主导粮食品种”。但是上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都表明当时的古人还不能完全依靠水稻栽培获取粮食,故D项错误。3.
【参考答案】D【解析】
材料二在说明南方水稻发展时,
虽介绍了三处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
但并未将三者进行比较;
另外介绍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
目的也不是“说明良渚文
化时期生产力更发达”,
而是为了说明到良渚文化时期,
水稻才成为中国南方古人的
主粮。4.
【参考答案】①消费者
(人类)
的机体组织能够记录下其所吃食物的同位素特征;②通过对消费者(人类)
机体组织的同位素分析,
能够反推出其饮食结构。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
【参考答案】同:
都综合运用历史考古学、植物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
并运用推理分析
使结论更加科学。异:
①材料一主要使用人骨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等化学技术手段,
结合文献研究等
方法,
确定小麦在中国北方成为主粮的时间;
②材料二则侧重于考古现场发掘、科学测算等方法,
综合推断出水稻成为中国南方主粮的时间。[6分,
相同之处2分,
不同之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
16分)
6.
【参考答案】C【解析】“
曾后悔做军人家属”错误,虽然军嫂体会到了“当个军人家属是多么难”,但并未表明后悔的意思,“我常常很欣慰地想,那颗最亮的星星是属于我的”等语句表明军嫂对丈夫浓烈的爱,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7.
【参考答案】A【解析】“笑笑”只能说明她暂时抑制了自己的悲痛,
无法说明“她从悲痛中走了
8.
【参考答案】①“军人”是为人着想、温暖善良的人。高团长主动选择出巡,对有困难的战士给予帮助和温暖。②“军人”是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人。高团长带领大家在恶劣的环境中巡逻,发烧时轻描淡写不多叙说。③“军人”是无私奉献、为大家舍小家的人。高团长为国戍边,长期不能照顾家庭,最后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④“军人”是热爱祖国也深受大家爱戴的人。高团长爱祖国的青藏高原和高原上的人们,人们也热爱着他。[4分,
答出一点得2分,
答出两点得3分,
答出三点得4分。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
有理可酌情给分]9.
【参考答案】①作者在西藏军区招待所遇见悲伤痛苦的团长妻子,追踪采访写成一篇报告文学,作者的叙述与故事人物的叙述交织,增强事件的现场感;②文本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全面记录团长牺牲的整个经过,并在叙述士兵们对团长的回忆时巧妙地转换成第二人称,使文本具有现场感染力;③以团长妻子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回忆并讲述了其与丈夫相知、相爱和分离的故事,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感,体现了军人家庭的艰辛与奉献。[6分,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37
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
22分)
10.
【参考答案】BEG【解析】正确标点为:
还反处三年,
兴兵伐虞,
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
11.
【参考答案】C【解析】“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中的“币”也是“礼物”的意思。
12.
【参考答案】A【解析】A项,材料一中“虢,虞之表也”的意思是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表”并非指“表亲”,而是指“屏障”。13.
【参考答案】(1)
晋国的野心不可引发,
外敌不可忽视,
借路一次已是很严重的错误了,
怎么
可以再来第二次呢?[4分。玩,忽视,疏忽,掉以轻心,
1分;其……乎,
表反问,怎么,1分;
大意2
分](2)
玉璧还和以前一样,
虽然如此,
马的年龄却增长了。[4分。是,
原来,
以前,
1分;
马齿,
马的年龄,
1分;
大意2分]14.
【参考答案】①晋与虞同宗,
虞公认为晋不会谋害虞;
②虞公认为自己的祭品丰盛
洁净,
神灵定会护佑他;
③虞公贪图晋国所送的玉璧和骏马等小利。[5分,答出一点得2分,
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答题要点:宗族观念、神权思想、贪图小利]【参考译文】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引发,
外敌不可忽视,借路一次已是很严重的错误了,
怎么可以再来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
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9,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
怎么会谋害我们呢?”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
(虞国的始祖)
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不在身旁,
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
(西虢国君)
和虢叔
(东虢国君)都是王季
(亦是太王之子)
的儿子,
当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
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
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要灭掉虢国了,
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虞国能比桓叔和庄伯更亲近晋国吗?晋侯与桓叔、庄伯两族关系那么亲密,桓叔和庄伯两族有什么罪过,晋侯却把他们都杀掉,
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
(他们与晋侯)
亲近而且受宠,
一旦威胁到晋侯,
都会被杀害,更何况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不亲近哪个人,只帮助有德行的人。9
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
只有美德才会芳香四溢。9
又说:‘人们不必改变自己的祭品,
只有德行才可以充当祭品。9
照这么说,
君主没有德行,百姓就不会和睦,神灵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灵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再发扬美德,给神灵进献芳香的祭品,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全族人离开虞国,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晋国在这一次就会灭掉虞国,
不需要再次发兵了。”材料二:过去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说:“您最好是用垂棘的玉璧和屈产的良马贿赂虞国君主,
向他要求借路,他定会把路借给我们。”晋献公说:“垂棘的玉璧是我祖先留下来的珍宝;屈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给道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给我们道路,
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玉璧就像是从宫内的府库里取出来而收藏到宫外的府库里一样,骏马就像是从宫内的马厩里牵出来而拴到宫外的马厩里一般。大王不必担心。”晋献公说:“好吧。”于是就派荀息带着垂棘的玉璧和屈产的良马,去送给虞国的君主,向他求借道路。虞公因为贪图玉璧和骏马的小利而想答应晋国的要求。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国有虢国,好比牙床有面颊一样。面颊依靠牙床,
牙床也依靠面颊,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晋国,
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不能借,希望您不要答应。”虞公不听,
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
回来后过了三年,发兵攻打虞国,
又打败了虞国。荀息牵着骏马、拿着玉璧回来报告晋献公。晋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和以前一样,
虽然如此,
马的年龄却增长了。”虞国君主的军队战败而国土被侵占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贪图小利而不考虑由此造成的危害。所以说:贪图小利,便是对大利的损害。(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
9分)
15.
【参考答案】B【解析】诗人并无“孤寂之情”,
因其是与“诸子同游”;
且从全诗来看,
诗人的
心情是愉悦、洒脱的。16.
【参考答案】同:
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异:①钟诗通过“醉”“狂歌”等词句表达了尽兴而归的洒脱之情;②王诗则使用“王孙”的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希望远离官场、洁身自好,
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6分,
相同之处2分,
不同之处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
6
分)
17.
【参考答案】(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2)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3)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6分,
每句1分。若有错字、漏字、多字,
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
18分)18.
【参考答案】示例一:
翠竹摇曳,
似乎在诉说它的故事。示例二:
竹子轻轻舞动,
好像在向我招手。[4分。注意:
主体是“竹”,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语意完整,
表达流畅]19.
【参考答案】甲:
傲霜斗雪
(凌雪傲霜)
乙:
一蹶不振
(萎靡不振/凋零殆尽)[2分,
每空1
分]
20.
【参考答案】⑤将“梅能抵抗零下
10℃”修改为“梅能抵抗零下
10℃的低温”⑥将“杏梅
(梅的一个品种)
甚至能在零下25℃
~零下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
生长”修改为“杏梅
(梅的一个品种)
甚至能在零下25℃
~零下20℃的低温环境中生
[4分,
每处2分,
其中指出序号1分,
修改正确1分]
21.
【参考答案】A如果气温骤降
(如果气温下降幅度特别大)B与其花瓣的构造不无关系
(是因为其花瓣的构造特殊)[4分,
每处2分]
22.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可以。①二者含义不同:“遭遇”指碰上、遇到,多指困难或挑战;“恰逢”则强调时间上的巧合性和恰当性,通常指美好的事情。②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遭遇”往往带有消极或中性的色彩,而“恰逢”则通常带有积极的色彩,
暗示了一种幸运的巧合。③在文段中,遇到低温不得不延长花期,对于梅花来说是困难和挑战,带有消极色彩,所以用“遭遇”更合适。示例二:
可以。①二者含义不同:“遭遇”指碰上、遇到,多指困难或挑战;“恰逢”则强调时间上的巧合性和恰当性,通常指美好的事情。②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遭遇”往往带有消极或中性的色彩,而“恰逢”则通常带有积极的色彩,
暗示了一种幸运的巧合。③在文段中,遇到低温,梅花的花期会延长,对于梅花来说是好事,对于赏梅者来说也是幸事,所以用“恰逢”更合适。[4分。其中观点
1分,
解释每点1分]四、写作
(60分)
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有一定的思辨性。作文材料由蕴含哲学道理、处世智慧的古代经典名句切入,引导学生汲取古人智慧,辩证思考,鼓励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源自古人的思想财富。本题注重思维考查、启智增慧,提高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勇于独立思考、勇于表达;
同时,
遵循了考教衔接、以考促教的命题思路,体现了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的命题方向,本作文题关联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的学习任务,呼应该单元的研习任务。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有这样的单元研习任务: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本作文题选取了该单元课文《〈老子〉四章》中的“自见者不明”这则名句入题考查。作文材料共三句话,讲了两层意思。作文材料第一句话客观陈述了古代先哲对“自见”的看法,材料第二句话是对“自见者不明”这句经典的解释,
这句经典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作文材料提供此解释既可以帮助考生对这句话进行恰当、合理的理解,也起到为写作话题明确界定、关键词
(概念)
内涵清晰化、明示化的作用。第三句话是站在今天这个时代,引导学生思考自见者是否就是不明?本题立意写作的空间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选择认同古代先哲看法的角度写作,
阐释论证这句经典蕴含的道理、修身的智慧;也可对这句经典进行辩证思考,
围绕核心话题,从新的角度对“自见”深入辨析,展现个性化的思考。学生可探讨“自见”的弊端危害,
倡导为人处世要谦逊低调;可思考当今时代在某些情境场合中“自见”的必要性,
主张该“自见”时要“自见”。可围绕核心话题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谁“自见”?
现实中哪些行为属于“自见”?
为何会或为何要“自见”?“自见”的结果会怎样?“自见”有哪些利弊?不同目的、不同情境下的“自见”是否都可定性为“不明智”?
如果“自见”有必要,那么在什么情形下要“自见”?
何以“自见”?
如何明智地“自见”?
……无论选择哪个角度立意写作,学生都要立足材料提供的这句经典话语,
围绕“自见”联系具体的情境场合、事例现象,结合学习、生活、社会现实来思考、分析,充分叙述或论述“自见”的利或弊,作出自己对于“自见”的恰切判断。特别说明的是,“自见者不明”这句话有不同理解,
主要在于对“见”“明”的理解各异。有的将其理解为“固持己见而不兼听众人者不容易明白事理”,有的将其理解为“做事情只看得见自己者就不能明辨事理”,有的将其理解为“不自我表现和炫耀的人能够做到是非分明”,傅佩荣将其解释为“局限于所见,就看不明白”,统编教材将该句理解为“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而本作文材料将该句理解为“自我表现、自我显露是不明智的”。学界普遍认为该句中的“见”通“现”,“自见”即“自现”,自炫、显露自己。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也是将“自见”理解为“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统编教材将“明”理解为“显明”,本作文材料将“明”理解为“明智”,进而把“自见者不明”理解为“自我表现、自我显露是不明智的”,
这是目前较通行的、合理的理解。对于“自见”,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具体分析,辩证看待,需要看“自见”的目
的用意、“自见”的时机场合、“自见”的方式等心理的“自见”,
自然是要不得的,
应当予以否定。出于合理而正当的目的、在合适而必要的时机场合、用合宜而恰当方式的“自见”之举,
则应予以肯定。孔子晚年曾感叹说:“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
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
为了死后留名,
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于是根据自己的观点,集中精力整理旧有的文化古籍,编订《春秋》等经典“以自见”,我们能说孔子的“自见”行为“不明智”吗?
同样,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想着像无目的左丘、断足的孙子这些人“退而论书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保险合同:某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保障协议3篇
- 2024年度二手私人住宅买卖合同示例2篇
- 2024年度二手房装修工程变更与调整合同3篇
- 房屋买卖合同2024年版:含共有权与分割条款2篇
- 2024年度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工程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技术研发合同(含专利共享)3篇
- 2024年度国际物流与仓储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食品加工企业采购合同2篇
- Whipple病的临床护理
- 2024年度大数据分析与许可使用协议(具体数据范围)3篇
- 《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2024年)《口腔医学美学》课件
- 七年级英语下册读写综合专项训练
- 门诊护患沟通技巧(简)
- 放射性物质的标志与标识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肿瘤科护理培训总结报告
- 农民心理健康教育
- 生猪屠宰厂员工培训方案
- 天冬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力抢修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