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濉溪县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批判精神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信”,更不是见谁怼(duí)谁,而是摈弃了圆滑世故的“潜(qián)规则”的同时,而是对内心最崇高的理想与情怀的恪守。B.在充满怀疑、吵杂喧嚣的时代中,若总是偏听偏信,则会陷入他人的泥淖(nào),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澄(chéng)澈,敢于、善于拨云见日,看清陷阱,养一身浩然之气。C.从“光盘”行动,到低碳出行,再到悄(qiǎo)然兴起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照鉴着现代人的文明品质,意味着社会成员懂得了自我规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hù)。D.继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等共享模(mó)式之后,近日又有高校学生推出共享厨房,某公交站台惊现共享马扎(zhá)。共享业态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可能性,真令人浮想联翩。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黄庭坚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注]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此词是被贬宜州后所作。②戏马台,在今徐州。东晋时大将刘裕(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宴群僚。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1.词的上阕前两句运用_____手法,写出了词人______________的性格。2.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用到了刘裕的典故,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的目光先是越过了山脚下的山杏树,然后是平展如镜的水塘。▲如果遇不到什么障碍,叫就可以抵达山上的城堡。①大片大片初春的土地己经让农民梳理得图画一样干净。②然后,便是一片更大的水域,地方话叫“泡子”,学名叫湖。③一路鸟鸣不断,落到地上时,却是田垄上一排排嫩绿的禾苗。④风吹过,如一颗颗在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⑤集镇远处,是白云,白云下边是隐隐约约的罗通山。⑥湖的那边是一片五光十色的集镇。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③①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每出现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历史悠久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很难找到“接班人”……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二者定能,携手向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层见叠出交相辉映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交相辉映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层见叠出相映成趣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举不胜举相映成趣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甚至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B.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寺①杜甫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②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注释)①759年,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这年秋天,他在游览麦积山石窟后,写成著名的《山寺》诗。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及其优美景色吸引了无数香客游人。这里既是佛门弟子的系心之所,又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②麝香:麝鹿。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中通过“野”及“残僧少”写麦积山的荒凉,通过“山圆”及“路高”写山势形貌。B.颔联写麝香自眠,鹦鹉皆啄,属静态描写,描绘出山寺中寂静而闲适的画面。C.颈联写秦州一带秋天多雨,山间流水纵横,流水在人前流过;下句些开凿石龛工程的艰险。D.尾联写诗人傍晚时分登上山顶,只见秋光妍丽,四野风物,巨细尽收眼底。E.诗歌把麦积山的灵奇神秀、峻拔幽峭以及高阁险径、石龛悬宇描绘出来,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2.麦积山有什么特点?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1)__________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韩愈《师说》)(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7)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与挑战并存、多元文化追求与制度文化向往同在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他们对于文化认同的方式、特点、途径等都逐渐发生着变化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文化认同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立足传统文化,凸显时代特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供应品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总结民族发展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特点,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保给青少年提供最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认同是连续性的、发展式的,它要有效处理好守成与开新的关系,而不能变为一种停滞的保守。所以,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应当体现时代气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发展就成了一件“古董”,只能用来把玩。注重内在引导增强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是要有效提高青少年对文化客体的辨识能力,帮助其把握文化认知、发展和认同的规律,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二是要积极创新文化认同教育模式以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文化思潮与舆论热点,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而是帮助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蕴含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三是要鼓励青少年培养阅读习惯,且应广泛涉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世界,使之成为认识和提升自我的教育载体,既让其有比较的眼光来进行反思,又能够为其结合实践提供知识技术的支撑,进而寻找精神依托,增强自身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完善认同长效机制让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行之有效从马克思主义制度哲学角度来讲,好的制度能够让人们思想积极向上,坏的制度却可能使思想积极的人逐渐沦落成为思想落后之人因此,做好我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工作应当不断完善我国各项制度,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各类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触最为直接、关键的环境,特定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法律手段不断规范和净化教育环境,让每一个教育环境确实成为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的完美“孵化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文化认同意识,要把握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认同的特征和规律,科学权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辩证地看待中国文化与西方及其他国家、地区文化,正确地分析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逐步实现青少年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摘编自辛棋、张彦惠《正岘和面对:加强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认同,在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呈现出复杂的特点。B.“古董”写出了传统文化发展时守成与开新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出现停滞的情况。C.通过对文化认同教育模式的积极创新,可以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D.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了解世界可以让青少年用比较的眼光来反思知识结合实践的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设置分论点的论证乎法,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文化认同教育的策略。B.第二段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从两方面来论证的,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C.作者在论证对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教育要完善认同长效机制时运用了因果分析法。D.文章在论述对青少年进行文化认同教育的策略时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供应品质,我们应该立足传统文化,提取其精华并应用。B.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品位,需要不断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客体的辨识和认知能力。C.同一制度对人有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各类教育环境。D.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国民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将来定会逐步实现。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小精灵和小商人[丹麦]安徒生从前有一个学生,住在一间顶楼里,什么也没有;同时有一个小商人,住在第一层楼上,拥有整幢房子。一个小精灵就跟这个小商人住在一起,因为在这儿,在每个圣诞节的前夕,他总能得到一盘麦片粥吃,里面还有一大块黄油。一天晚上,学生从后门走进来,给自己买了黄油面包和干奶酪。小商人和他的太太对他点点头,表示祝他晚安。这位太太能干的事情并不止点头这一项一一她还有会讲话的天才!学生也点了点头。接着他忽然站着不动,读起包干奶酪的那张纸上的字来了。这是从一本旧书上撕下的一页纸。这页纸本来是不应该撕掉的,因为这是一部很旧的诗集。“这样的书多得是!”小商人说,“我用几粒咖啡豆从一个老太婆那儿换来的。你只要给我三个铜板,就可以把剩下的全部拿去。”“谢谢,”学生说,“请你给我这本书,把干奶酪收回去吧,我只吃黄油面包就够了。把一整本书撕得乱七八糟,真是一桩罪过。你是一个能干的人,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不过就诗说来,你不会比那个盆子懂得更多。”这句话说得很没有礼貌,特别是用那个盆子作比喻;但是小商人大笑起来,学生也大笑起来,因为这句话不过是开开玩笑罢了。但是那个小精灵却生了气:居然有人敢对一个卖最好的黄油的小商人兼房东说出这样的话来。黑夜到来了,店铺关上了门,除了学生,所有的人都上床去睡了。这时小精灵就走进来,拿起小商人的太太的舌头,因为她在睡觉的时候并不需要它。只要他把这舌头放在屋子里的任何物件上,这物件就能发出声音,讲起话来,而且还可以像太太一样,表示出它的思想和感情。小精灵把舌头放在那个盆子里:“有人说你不懂得诗是什么东西,这是真的吗?”“我当然懂得,”盆子说,“诗是一种印在报纸上补白的东西,可以随便剪掉不要。我相信,我身体里的诗要比那个学生多得多;但是对小商人说来,我不过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盆子罢了。”小精灵再把舌头放在一个咖啡磨上。哎唷!咖啡磨简直成了一个话匣子了!他又把舌头放在一个黄油桶上,然后又放到钱匣子上一它们的意见都跟盆子的意见一样,而多数人的意见是必须尊重的。“好吧,我要把这意见告诉那个学生!”小精灵把舌头还给了太太,然后静悄悄地走上学生所住的那间顶楼。房里还点着蜡烛,小精灵从门锁孔里朝里面偷看,他瞧见学生正在读他从楼下拿去的那本破书。但是这房间里是多么亮啊!那本书里冒出一根亮晶晶的光柱,它扩大成为一根树干,变成了一株大树。它长得非常高,而且它的枝丫还在学生的头,上向四面伸展开来。每片叶子都很新鲜,每朵花儿都是一个美女的面孔:脸上的眼睛有的乌黑发亮,有的蓝得分外晶莹。每一个果子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房里还有美妙的歌声和音乐。“这真是美丽极了!”小精灵说,“这真是出乎我的想象。”他胸中起了一种豪迈的感觉,就像站在波涛汹涌的、正受暴风雨袭击的大海旁边一样。他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潸然泪下,他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流泪,不过他在流泪的时候却有一种幸福之感:跟学生一起坐在那株树下该是多么幸福啊!秋风从阁楼的圓窗吹进来,天气已非常冷了。不过,直到学生把灯吹熄上床睡觉,美妙的景象和音乐都消失了的时候,这个小矮子才开始感觉到冷。他颤抖起来,叹了一口气:“这学生可没有粥给我吃!”他爬下楼梯,回到他那个温暖的角落里去了,那儿有圣诞节的粥和黄油,非常舒服和安适。半夜的时候,小精灵被一阵可怕的敲击声惊醒了。外面有人在大喊大叫,守夜人在吹号角,因为发生了火灾——整条街上都是一片火焰。大家都陷入恐惧中。小商人的太太连忙扯下耳朵上的金耳环,塞进衣袋,以为这样总算救出了一点东西;小商人则忙着去找他的股票;女佣跑去找她的黑绸披风——因为她没有钱再买这样一件衣服。每个人都想救出自已最好的东西。小精灵当然也是这样,他几步就跑到楼上,一直跑进学生的房里。学生正站在一个开着的窗子面前,眺望着对面那幢房子里的火焰。小精灵把放在桌上的那本奇书抢过来,塞进自己的小红帽里,同时用双手捧着帽子。现在最好的宝物总算救出来了!他赶快逃跑,一直跑到屋顶上,跑到烟囱上去。他坐在那儿,对面那幢房子的火光照着他——他双手抱着那顶藏有宝贝的帽子。现在他知道他心里的真正感情,知道他的心真正向着谁了。不过等到火被救熄以后,等到他的头脑冷静下来以后——嗨……“我得把我分给两个人,”他说,“为了那碗粥,我不能舍弃那个小商人。”这话说得很近人情。我们大家也到小商人那儿去一为了我们的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为从小商人手中得到一本旧诗集,只能退掉作为食物的干奶酪,这一情节显示了学生生活上的极端穷困,更突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挚爱。B.学生讽刺小商人对于诗歌“不会比那个盆子懂得更多”,小商人听了大笑而小精灵却生了气,对比描写中表现了小商人的大度和小精灵的天真。C.盆子、咖啡磨、黄油桶等器物借助商人太太的舌头发表观点,作者通过这类看似荒诞可笑的情节,对世俗之人的浅薄无知作了辛辣的嘲讽。D.半夜火灾的情节是作品的高潮,各色人等面对火灾纷纷抢救他们最为珍视的物品,从这些物品不同的特性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2.文中画线的语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从全文看有哪些作用?3.通过小精灵,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寻声楚吟缓缓归①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②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先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③我要赶回去过秭归的端午节,参加乐平里的三闾骚坛诗会,向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确认,迁址重建的秭归新城,屈原和无数归人是否找得到。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④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着,我们都在流浪。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转身一望,唯见云山苍茫。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以为他只是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论者自身的狭隘与浅薄。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⑥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飏。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⑦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⑧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⑨骚坛诗会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⑩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探寻B.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C.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淋漓:饱含深情的D.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粗砺:未经打磨的质朴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后文做了铺垫。B.第③段结尾说,正是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与“归”,颇富哲理。C.第④段“近乡情更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D.第⑧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寻味。3.本文题目“寻声楚吟缓缓归”意蕴丰富。“楚吟”包含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4.作者参加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举行仪式的特殊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的会场布置细节、震撼人心的仪式流程,给作者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通过郑重的仪式来寄托情感、昭示意义、宣扬理念、洗礼心灵的例子。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仪式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仪式场景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10、泗州先春亭记欧阳修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①以殿中丞来守泗土。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于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是岁秋,予贬彝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②,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城郭、道路、宾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御备。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故曰知为政也。先时,岁大水,州几溺。前司员外郎张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予记其大者详焉。(注)①侯:旧时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②陂梁:防水的小堤、小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B.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C.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D.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祐二年,是用年号纪年。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B.宾客,即门客。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的人才,又称门下客、食客。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之治被儒家当作理想社会模式的典范。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先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为各司之次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侯是清河人,他以殿中丞身份来泗州做太守。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把治理淮河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B.张侯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堤防加固拓展。工程浩大,耗费众多,但质量优良,可以长期发挥效用。C.先春亭是泗州官署,位于泗州东城,是州官办公休憩之所。邻水望山,风景秀丽,透露出张侯的胸襟不俗。D.泗州曾遭遇洪水灾害,差点儿全城淹没。张夏主管该州时,筑堤防护,未雨绸缪,实在是三代以来的善政。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谏太宗十思疏》)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枕中十书序(明)袁宏道①①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外更几人哉!予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王介甫、苏子瞻见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余岁□,予于杨升庵、李卓吾②见之。或说卓秃翁,孟子之后一人。予疑其太过。又或说为苏子瞻后身,以卓吾生平历履,大约与坡老暗符,而卓老为尤惨。②予昔令吴时,与卓吾游黄鹄矶,语次及著述书,李卓吾便点首曰“卓老子一生都肯让人。难著书则吾实实地有二十分胆量,二十分见识,二十分才力,若信得过否?”予唯唯。遂诘之曰:“尔数部中,谁是最得意者?”卓吾曰:“皆得意也,皆不可忽也。《藏书》,予一生精神所寄也;《焚书》,予一生事迹所寄也;《说书》,予一生学问所寄也,别有十种,约六百余纸,于中或集诸书,或附已意,此予一生神勇,游戏三昧所寄也,尚未终册,完当请门下校之。”自是分袂,伊南我北,卯酉相望。不数年,卓吾竟以祸殒,惜哉!③已酉,予主陕西试事毕,复谢,天子恩命,夜宿三教寺。寺高敝筐中,获其稿读之,不觉大叫惊起。招提老僧,执光相顾。予遭询曰:“是稿何处得来,束之高阁?”老僧曰:“乡者温陵卓吾被逮时寄我物也。嘱以秘之枕中,毋令人见。今人已亡,书亦安用!”予曰:“嘻,奇哉!不意今日复睹卓吾也,卓吾其不死矣!”惜书前后厄于鼠牙,予以熹受卓吾之祝,故于燕居时续而全之,付冰雪阅而订之,藏之名山,俟有缘者梓而寿之。(注)①袁宏道:文学家,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学说。②李卓吾:名赞,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奉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晚年被诬下狱,自制于狱中。1.填入第①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是A.也 B.矣 C.乎 D.欤2.第①段写“坡老”的用意是。3.对第②段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卓吾著书立说特别真诚用心,从不让人。B.李卓吾著书胆量见识和才力,超过一般人。C.李卓吾著书更讲究信用,超过常人二十分。D.李卓吾除著书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谦让人。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直线部分的句子。5.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12、根据以下材料写作。在庄严肃穆的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一群来南京研学的小学生在墓碑前大声喧哗、欢奔乱跳;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在园内谈情说爱;一些中老年人或翩翩起舞或舞刀弄剑……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1、D【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A项,“怼”应为“㨃”,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B项,“吵杂”应为“嘈杂”,意为:杂乱;喧闹。C项,“相处”的“处”应读chǔ。故选D。【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2、1.对比孤高淡泊2.辛词通过赞颂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叹惜南宋王朝的无能,表达自已抗敌救国的热情。黄词借“刘裕大宴戏马台”的典故点题,切重阳宴集之题也借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尽随风雨去”“休休”,流露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看淡是非得失、升沉荣辱的思想感情。【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人物性格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形象特点方法有①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②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③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④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南乡子·诸将说封侯》是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通过重阳登高饮酒时的见闻,联系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抒发了万事皆休的深深感慨,下片表达了词人以酒解愁,白发簪花,强颜为欢,苦中寻乐的旷达情怀,反映了作者晚年在冷酷现实面前的矛盾心态。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一热一冷,一动一静,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淡泊的形象。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翻译:各位将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我却悄然倚楼和着笛声放声高歌。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之事都像风雨一样飘然而去,罢了,罢了,戏马台上南朝宋武帝刘裕欢宴重阳的盛会,不就只剩下如今的马笼头了吗?催促喝酒不要迟缓,杯中的佳酿今年还是和去年一样,不要辜负这大好秋光。酒兴勃发的我把花簪在头上。花笑道:“不羞,不羞,即使你白发头上插花,你也不懂得销愁。”“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作者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在时光流逝的波涛中,被时代的风雨冲洗得一干二净了,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在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不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么!辛弃疾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A【解析】
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要整体与局部兼顾。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整体顺序;然后抓标志、理规律、探逻辑,注意局部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作答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选出答案后再进行阅读检验。本题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可采用排除法答题。四个选项将①或②放在首句,整体来看,先看到“平展如镜的水塘”,之后加以描绘;再看到“更大的水域”,之后再加以描绘。所以首句确定为①,排除C、D两项。第③句写“一路鸟鸣不断,落到地上时,却是田垄上一排排嫩绿的禾苗”,描绘对象是“鸟”。第④句使用比喻,“如一颗颗在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本体为“鸟”,应放在③后。排除B项。整体阅读一遍后确定答案。故选A。4、1.B2.C3.C【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寂寂无闻: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常指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语境说的是故宫深处很少有人知道,应选“鲜为人知”;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根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语境,应选“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极多;层见叠出:屡次出现;语境强调的是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多,没有“屡次出现”的意思,故应选“举不胜举”;相映成趣:指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语境中没有“有趣味,有意思”的意思,故应选“交相辉映”;故选B。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A项,根据上下文,应该将“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互换位置;B项,语序不当,且“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项,“甚至”表示强调突出的事例,用在语境中不恰当;故选C。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补写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本题:A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B项,下文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D项,“缺少创新”的说法与下文在语意上不连贯;故选C。【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5、1.BC2.本诗主要写麦积山高耸、险峻难行,景色优美的特点。诗人耸立重阁之上,远眺前方百里之景,历历如在目下,表现诗人弃官后,身处佛寺时轻松舒畅的心情,对麦积山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属静态描写”错,应该是“动静结合”;C项,“流水在人前流过”错,应该是“登山者须寻找可通人过的浅流”。故选BC。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山圆细路高”,写野眺远景,麦积山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山,要通过山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写出了麦积山高耸、景色优美的特点。“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接近傍晚,诗人登上了麦积山,看到了山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山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凭槛远眺,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表达对麦积山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6、今夜鄜州月巴山夜雨涨秋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官盛则近谀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金就砺则利二十四桥明月夜【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必须注意情景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鄜”“涨”“离合”“缺”“谀”“阙”“砺”“明”。【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1.D2.B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D项,“青少年用比较的眼光来反思知识结合实践的问题”错误,原文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世界”可以让青少年用比较眼光来反思,也可以为他们结合实践提供知识技术。“用比较眼光来反思”和“知识结合实践”是两个并列的结果。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错误,从第二段的论述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需要不断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客体的辨识和认知能力”错误,根据原文“一是要有效提高青少年对文化客体的辨识能力,帮助其把握文化认知、发展和认同的规律,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可知“传统文化客体”不正确,应是“文化客体”。C项,“同一制度对人有两方面的影响”错误,根据原文“好的制度能够让人们思想积极向上,而坏的制度却可能使思想积极的人逐渐沦落成为思想落后之人”,可知“同一制度”不正确。D项,“国民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在将来定会逐步实现”错误,根据原文“不断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逐步实现青少年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可知“国民”应为“青少年”;“定会”也显得绝对化。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8、1.B2.第一问:作者借助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美丽、新奇的童话境界。诗集中冒出一棵亮晶晶的大树,它枝丫繁茂,叶子新鲜,花是美女,果是星星,伴随着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照亮了房间。第二问: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诗歌艺术巨大的艺术魅力。②表现了诗歌艺术带给人的神奇、美好的精神享受。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和揭示作品的主旨做了充分的铺垫。3.①热爱和向往美好、快乐的诗歌艺术和精神世界;②钦佩和赞扬像学生那样虽然穷困却不放弃精神追求的人;③鄙视和厌恶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精神世界十分空虚的庸俗之人;④在物质现实和精神追求之间感到难以取舍,感情纠结矛盾。【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对比描写中表现了小商人的大度和小精灵的天真”说法错误。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不能表现小商人的“大度”,因为这只是学生无伤大雅的玩笑罢了;也不能表现小精灵的“天真”,而是表现了小精灵对于商人的维护。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要求概括相关内容,解答的要点是概括主要特点以,及概述基本内容。第二问要求分析语句的作用,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画线句子是作者通过小精灵的视角,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新奇的童话境界:“那本书里冒出一根亮晶晶的光柱”“每片叶子都很新鲜,每朵花儿都是一个美女的面孔:脸上的眼睛有的乌黑发亮,有的蓝得分外晶莹。每一个果子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想象大胆,语言优美。第二问:从内容上看,这个境界就是诗的境界,展现了诗歌艺术的巨大美丽以及诗歌带给人的奇妙而梦幻般的感受;结构上,为下文“觉得和学生在一起很幸福”以及“失火时精灵抢救诗集”的情节和揭示主旨做了铺垫。3.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在小说(包括童话)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文本内容来形象化地体现。它与作品的主旨密切相关,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作品主旨是通过作品内容从整体上客观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则隐含在内容背后,相对更具主观性,而且可以是局部性的。本题题目有“通过小精灵”这一限制性前提,那么答案必须围绕文中与小精灵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小精灵看到学生的房间的诗的美丽境界后,觉得“这真是美丽极了”,小精灵说:“这真是出乎我的想象。”他的“胸中起了一种豪迈的感觉,就像站在波涛汹涌的、正受暴风雨袭击的大海旁边一样。他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潸然泪下,他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流泪,不过他在流泪的时候却有一种幸福之感:跟学生一起坐在那株树下该是多么幸福啊”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快乐的诗歌艺术和精神世界热爱和向往;学生为从小商人手中得到一本旧诗集,只能退掉作为食物的干奶酪,这一情节显示了学生生活上的极端穷困,更突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挚爱,结合“跟学生一起坐在那株树下该是多么幸福啊”“他双手抱着那顶藏有宝贝的帽子。现在他知道他心里的真正感情,知道他的心真正向着谁了”,表达了作者对像学生那样虽然穷困却不放弃精神追求的人的钦佩和赞扬;结合“‘我当然懂得,’盆子说,‘诗是一种印在报纸上补白的东西,可以随便剪掉不要。我相信,我身体里的诗要比那个学生多得多;但是对小商人说来,我不过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盆子罢了”,盆子、咖啡磨、黄油桶等器物借助商人太太的舌头发表观点,作者通过这类看似荒诞可笑的情节,对世俗之人的浅薄无知作了辛辣的嘲讽,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精神世界十分空虚的庸俗之人的鄙视和厌恶;结合“跟学生一起坐在那株树下该是多么幸福啊”“他颤抖起来,叹了一口气:‘这学生可没有粥给我吃!’他爬下楼梯,回到他那个温暖的角落里去了,那儿有圣诞节的粥和黄油,非常舒服和安适”“小精灵把放在桌上的那本奇书抢过来,塞进自己的小红帽里,同时用双手捧着帽子”“不过等到火被救熄以后,等到他的头脑冷静下来以后——嗨……‘我得把我分给两个人,’他说,‘为了那碗粥,我不能舍弃那个小商人’”,小精灵面对“诗”和“粥”,也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时候,充满了矛盾,表达了作者在物质现实和精神追求之间感到难以取舍,感情纠结矛盾。【点睛】把握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一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9、1.B2.C3.“楚吟”含义:①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②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③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4.在南京举行的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全南京响起防空警报,行人默哀,车辆鸣笛。这样自发的自觉的市民悼念行为就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没有轰轰烈烈装腔作势,实打实的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同胞和家人。这样的仪式感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唤起民众与国家患难与共的情感,有利于世人学习和传承历史,有利于警示和教育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利于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常用的词语、成语、专用术语必须理解和积累,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平时要勤查字典,反复揣摩,同时要把这些词语放到语境中反复朗读,形成使用该词语的语感,然后再理解词语的含义。B项,“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错误,由原文“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可知,颠沛流离是指我多年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指我“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B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错误,应该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的紧张,紧张自己没有真正回到家乡,没有从精神上真正回来。C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由原文“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可知,“楚吟”是指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由原文“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可知,“楚吟”是指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由原文“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可知,“楚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由原文“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可知,“楚吟”是指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四方面重大价值,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对其具有统领意义。死难者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的杀戮造成,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国家被侵略是由于国力弱、主权受损害,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思考对策,激励国人爱国发奋,自强不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否认暴行,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反击日本右翼,维护死难者的名誉权,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新秩序。南京大屠杀3万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主要是平民百姓,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宪法精神,尊重民众,将民众的情感诉求和意志予以集中、充分体现,慰藉死难者遗属和幸存者。【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10、1.C2.B3.D4.(1)(张侯)一到任,便问百姓平时担忧的是什么,并打算治理其中最凶恶的。(州民们)回答说:“凶恶没有比淮河更厉害的。”(2)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题中,“州兵”的意思是“州中的军队”,“州”“兵”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是”的意思是“这”,代词,指代前文“作大役而己不知”,应与“为政者之私我也”相连,排除D项。译文:但人力出于州中的军队,而筑堤的石料来自南山。做这样大的工程,老百姓却不感到有负担的压力,这是执政的官偏爱我们啊!不出一点力就享受这样大的利益,不行啊!”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即门客。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的人才,又称门下客、食客”错,原文“宾客之至者有礼”的意思是“对来往的客人要以礼相待”,可知,文中的“宾客”指客人,并非门客。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D项,“张夏主管该州时,筑堤防护,未雨绸缪”错,原文“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意思是“现在张侯所做的,首先为百姓防备灾害,接着是为旅客来往着想,最后才想到自己的休息处所”,可知,未雨绸缪的是张侯,并非张夏。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既至,省略句,省略主语“张侯”;素,平时;病,担忧;暴,凶恶。(2)当,主持;神器,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休,美善。【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宋仁宗景佑二年秋天,清河县一位姓张的君侯,以殿中丞的身份来任泗州太守。张侯一到任,便问百姓平时担忧的是什么,并打算治理其中最凶恶的。州民们回答说:“凶恶没有比淮河更厉害的。”第二年春天,就修筑州城的外堤,利用它原有的旧堤加高、加厚。度量堤长有一万九千二百尺,用人工八万五千个。泗州的老百姓说:“这使我们受益啊,而且是大工程啊。但人力出于州中的军队,而筑堤的石料来自南山。做这样大的工程,老百姓却不感到有负担的压力,这是执政的官偏爱我们啊!不出一点力就享受这样大的利益,不行啊!”于是一起献出米粮一千三百石,用来供养参加筑堤劳动的州兵。堤修好了,高三十五尺,土夯得很结实,石头砌得又坚牢,它捍卫着泗州并可防备洪水等灾害,可以经久不坏。不久,张侯说:“泗州,是四通八达的州郡啊!对来往的客人要以礼相待。”于是就利用并从前蒋侯的房舍进行重新装修,作为慰劳、饯行的场所,并取名“思邵亭”。并且将他的美德推及前人,并铭记着当地百姓对他的怀念。他又说:“泗州,是天下水道汇合的地区,每年水道运粮船必定聚在这里。”于是修整了常丰仓西边的二间房舍,一个用作观看船只出入往来之用,名叫某亭;一个作为船家、役夫临时投宿的旅舍,名叫“通漕亭”。这以后,他又说:“我也该有个休息的地方吧。”于是在东城建筑了州的官署,取名叫“先春亭”,它依傍淮水,可远观西山。这年秋天,我贬官到夷陵,经过泗州,因而知道张君侯善于治理政务。从前周朝单子奉命往楚国访问,路过陈国,看见陈国的道路很脏,且河水遍地而没有修筑防水的堤坝、桥梁,宾客到来也不给安排馆舍;来往旅客,没有投宿的寓所,于是知道陈国必遭灭亡。因为筑城郭以防兵事,修道路以畅交通,设旅舍以便行旅,这都是夏、商、周三代处理政务的法规,而周朝官吏特别严谨地重视它,以便随时备用。现在张君侯所做的,首先为百姓防备灾害,接着是为旅客来往着想,最后才想到自己的休息处所。所以说:他懂得处理政务啊!先前,有一年涨大水,泗州几乎被水淹没。前任员外郎张夏主管这个州,也曾筑堤来防御水患。那就是现今所说利用来扩建河堤的那个旧堤了,这个工程堤筑得最大。我详细地记录了其中最大的工程。11、1.B2.以苏东坡坎坷的人生经历衬托出卓吾更加凄凉的晚景。3.D4.整散结合。前一句用排比修辞构成整齐的句式,强调卓吾对自己所著之书的喜爱和自信;后一句用简洁的的语言构成散句,表明成书的过程,真率快语,真诚相邀。全句读来朗朗上口,活画出李贽卓异不凡的神情。5.赞叹卓吾有才华;哀叹卓吾悲惨遭遇;诧异巧遇卓吾遗著;怀念老友卓吾;盼望为卓吾遗著续全,阅订以及藏于名山,等待有缘之人出版流传。【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此题明显填写语气词,“也”肯定色彩,“乎”表疑问,“欤”表反问,均不合适。故选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向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插叙的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使文章结构紧凑。注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具体的解释:以苏东坡坎坷的人生经历衬托出卓吾更加凄凉的晚景。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原文是:李卓吾便点首曰“卓老子一生都肯让人。难著书则吾实实地有二十分胆量,二十分见识,二十分才力,若信得过否?”注意根据文意理解,由语句“卓老子一生都肯让人。难著书则”判断。故选D。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让语言出彩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恰当运用艺术手法(隐喻、拟人、象征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而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品味的难度,考生应当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把它作为理解句子含意的切入点。注意回答出手法及效果。5.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虽然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答该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考生可从文中摘选相关观点加以概括,也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结合文章的结尾的段落分析文章的主旨:赞叹卓吾有才华;哀叹卓吾悲惨遭遇;诧异巧遇卓吾遗著;怀念老友卓吾;盼望为卓吾遗著续全,阅订以及藏于名山,等待有缘之人出版流传。参考译文:有人评论说:“胸中没有万卷书,就不能随意评论人物。”然而写书到达万卷的数量,不也接近读书万卷的状态吗?除了张司空之外还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我从汉朝的刘向、唐朝的仆射,宋朝的王安石,苏轼(的文章)中明白这一点。然而从苏子瞻(的时代)到今天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了,我从扬升庵和李卓吾(的文章)中见到了这种状态。有人说李卓吾,是继承孟子的第一个人,我怀疑这种说法太过头了。又有人说是他是苏轼的承继者,按照卓吾的生平经历来看,大概和东坡暗中符合,但是卓吾是更加凄惨的。我过去在吴地做县令时,和卓吾一起游览了黄鹄矶,交谈之间谈到写书,李卓吾就点头说:“我一生都愿意谦让他人。难得在写书上我的的确确有二十分的胆量,二十分的见识和二十分的才力,你相信我吗?”我唯唯地答应,于是问他说:“你写的几部书里,最得意的是那一本?”卓吾说:“(所有的书)都是我得意的作品。都不能忽视。《藏书》,是我一生的精神寄托:《焚书》,是我一生经历的寄托,《说书》,是我一生学问的寄托。另外还有十本书,大约六百多张纸,在其中或者汇集了几本书(的内容),或者附加了我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一生的精神通达,娱乐让自己心神宁静时的寄托,还有没有写完,写完了请你来帮我校对它们。”从此之后和我告别,他往南边,我往北边。不过几年,卓吾竟然因为遭遇祸患死去了,真是太可惜了!己酉年,我主持陕西科举考试结束,再次感谢天子恩宠我使我受命,晚上,住在三教寺,寺庙高阁中的一个坏了的书箱中,得到了(李卓吾)的稿件,阅读它,不知不觉大声叫着惊讶地起身。叫来老僧,拿着蜡烛一起看。我立刻问他说:“这份书稿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束之高阁?”老僧说:“是我的同乡温陵的卓吾被抓住时寄给我的,叮嘱我秘密地放在枕头里,不要让别人看见,今天他人已经死去了,书还有什么用?”我说:“啊!真实太神奇了,没有想到今天能够在看到卓吾(写的书),卓吾(的思想)恐怕不会消亡了!”痛惜他的书前后几年都遭受被老鼠啃食的厄运,我用书袋接受卓吾思想的“香火”,所以在燕居住的时候借着补写并补全它,交给聪明的人看并且修订它,把它藏在名山之中,等待有缘的人刻下它让它永远地流传下去。12、敬重英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校本培训
- 关于医疗简单的认识
- 教育学职业规划
- 2024年度仓储物流服务合同: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营2篇
- 2024版音乐制作与定制服务合同2篇
- 医院护理员身体清洁培训
- 医院合作协议
- 2024护理带教述职报告
- 2024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股权比例分配协议3篇
-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 Unit 2 More than fun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百强校联考】【黑吉辽卷】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11.7-11.8)语文试卷+答案
- 初中《学宪法讲宪法》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课件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
- 2023年数学竞赛AMC8试卷(含答案)
- 《物流设施与设备》期末试题与答案
- 财务费用报销流程图
- 五星级酒店开业筹备计划表
- 超声波探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