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空坐标】【思维导图】【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指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清统治者故步自封,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1)版图奠定: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在地方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2)社会变动:在统一、稳定的环境下,传统的农耕经济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经济领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开设手工工场);思想上出现了顺应时代的进步思想;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世俗化文学艺术发展繁荣;传统科技进一步发展,同时,受新航路开辟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的一些先进科学知识与技术传入我国。(3)新的挑战: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加之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危机。【知识主线】1.帝国余辉: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后设立殿阁大学士辅助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对外有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的壮举,也有实行“海禁”政策以维护海疆和平;对内灵活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这些使得明朝国力强盛,但在后期政治黑暗、祸患不断、民不聊生,最后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2.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长达一百三十余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较多,国力较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亦隐藏着巨大危机。3.承古萌新:明朝至清朝中叶,传统的农耕经济日益繁荣,在江南的手工作坊里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程朱理学仍占据主流思想地位,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反传统、反教条的批判思潮;明清编纂大型科技著作,在对传统科技进行总结的同时,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复习攻略】
复习时注意把握一个“壮举”、两个“变化”、三个“趋势”:一个“壮举”——郑和下西洋;两个“变化”——世界形势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三个“趋势”——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主干梳理﹒强基固本】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课本,自主完成《金版新学案》第83页到第86页的填空内容,然后把疑难问题标记清楚。【启思助学】一、吃透教材1.阅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正文)(《中外历史纲要(上)》P73)。思考:指出明政府在海防方面需面对的新问题有哪些?提示: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2.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P79)思考:为什么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提示:土司具有一定割据性;为了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3.明朝统治者由支持“下西洋”政策转向采取“海禁”政策。(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P73)思考:如何认识这种政策转向?提示: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成本,难以长期持续;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缺乏远洋的经济动力。二、学习情境1.明太祖加强皇权
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思考:怎样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规则”行为?提示:朱元璋的“不守规则”是指废除宰相与丞相制度,以强化皇权,从制度上排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在皇帝勤政有为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效率;但在皇帝昏聩、怠政时,容易导致高官倾轧、行政低效、政治腐败(暴政)等。2.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
内阁军机处不同点朝代明朝清朝设置原因皇帝政务负担沉重加强皇权,处理西北紧急军务权限负责处理一般文书;票拟权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特点辅佐皇帝处理事务的秘书机构简、精、密、速共同点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思考:从明初废宰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提示:皇权日益加强(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清朝前中期的边疆治理
清朝前中期,根据边疆地区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提示:国家更重视边疆治理,中央设专门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国家对边疆控制加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政策有传承和创新。三、社会情境——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指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思考:为什么说隆庆开关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提示:隆庆开关标志着明朝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培养关键能力】友情提示: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金版新学案》第87页到第89页“培养关键能力”的相关内容并完成探究问题。一、明清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1.宰相制和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点地位“百官之首”,地位巩固仅是顾问侍从,权力源于皇帝个人信任职权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无决策权遵旨拟诏,不参与施行,无属官性质国家法定中央机构始终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对皇权无约束力,强化君权【重点聚焦】2.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及影响(1)表现:皇帝独断朝纲——事必躬亲,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实行奏折制度——通过秘密渠道,快速获取信息,控制官僚机构;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在皇帝监督下工作,替皇帝起草和处理机要文书,快速传达;频繁制造“文字狱”——实行文化恐怖政策。(2)影响:清朝君主专制强化,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3.辩证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利弊影响(唯物史观)(1)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影响: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二、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正确认识“郑和下西洋”(1)条件:物质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技术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天文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个人条件——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于探险的精神、组织才干、外交能力。(2)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且影响深远。(3)影响: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明朝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影响了东南亚等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国的铁器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广泛使用,促进了其农业生产的发展。2.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历史解释)(1)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典型地体现在郑和下西洋上;明朝中后期,倭患加剧,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代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与西方殖民者的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是明代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这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代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大量商品输往世界,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客观原因——明朝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清朝统治者的民族狭隘性——统治者企图通过闭关锁国政策,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2)影响:积极——消极的防御手段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使封建统治者日益故步自封、盲目自信。三、明清的民族政策与边疆治理1.明代的民族政策及影响(1)政策:卫所体系——对汉族聚居区或民族杂居区的少数民族统一编入卫所(一部分编入府、州、县)里加以管理;土司制度——主要针对西南边疆,由封建王朝任命和分封当地贵族进行管理,地方上具有一定的自治性。(2)积极影响:实行“因俗而治”——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维护和巩固了边境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融。2.清朝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1)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部分自治相结合;尊重少数民族传统;借助宗教强化管理,行政管理与宗教管理相结合;中央监管与地方部分自治相结合;方式灵活;制度系统、完整和成熟;效果良好。(2)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历史解释)(1)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清朝前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贵族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俸、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3)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4)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要趋势(唯物史观)(1)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文化传统:历经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对维护和促进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3)民族交融:由于民族交融,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族间凝聚意识不断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不断扩大和深化,才有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2023﹒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真题品悟】——在品悟中探寻规律C【解析】根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A错;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信息,B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D错。2.(2022·湖南卷)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符,排除C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A3.(2022·湖北卷)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解析】根据“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A项正确;B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明代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八股文体日益僵化的信息,排除D项。A4.(2022·山东卷)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效,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管理不是限制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没有涉及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排除D项。A5.(2022·浙江卷6月)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解析】清朝设置军机处,明朝设置内阁,元朝设置宣政院,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B6.(2021·全国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错误。D7.(2021·天津卷)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解析】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B8.(2021·北京卷)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的节录,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B【解析】由材料“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中涉及的官职出现在宋朝,所以①是宋朝;由材料“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帝时期,所以②是清朝;由材料“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及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所以③是西汉;由材料“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所以④是唐朝;所以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因为④在①之前,排除A项;因为①在②之前,排除C项;因为③在④之前,排除D项。9.(2021·重庆卷)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B【解析】由材料“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凉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B项正确;材料强调长期战乱导致东北地区田野荒芜,人烟稀少,而非自然环境导致东北的落后,排除A项;由材料“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有土无人”可知强调奉天地区经济落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排除C项;奉天府尹张尚贤掌握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弹劾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排除D项。10.(2021·海南卷)下表反映了(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
单位:万两(银)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年代总额地丁银%盐课%关税%杂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3424282382.438811.31223.6912.71724年(雍正二年)3649302883.038710.61353.7992.71753年(乾隆十八年)4266296469.570116.445910.81423.3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4254299170.357413.554012.71493.5A【解析】根据表格中清代财政收入情况可知,虽然各个时期总额和内容不同,但是主要来源是地丁银,体现了比较稳定的经济结构,以小农经济为主,结合此时世界趋势可知,此时世界以资本主义经济为趋势,可见清代此时经济的发展繁荣背后潜藏危机,A项正确;结合表格中总额的数量可知,此时中国经济仍然在发展,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以雇佣关系为主要特征,而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此时清代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没有反映土地兼并情况,排除D项。11.(2020﹒全国Ⅲ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解析】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未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较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任意妄为,A正确;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严重制约”不符合内阁这一机构的特征,B错;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C错;内阁不是宰相,因此题干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D错。A12.(2020﹒浙江卷7月)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解析】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C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唐宋时期的刺史和太守职能几乎一致,但是刺史之名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C13.(2020﹒浙江卷7月)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各项中哪些功能()①避暑
②练兵
③围猎
④处理民族事务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围场是北巡时设置,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钢筋原材料采购合同5篇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复习课件
- 2024年度政府采购服装类协议3篇
- 公司员工半年工作总结
- 2024年度定龙水库水上乐园设备采购合同2篇
- 护理文件首页书写规范
- 小讲课糖尿病护理
- 灾难现场医疗救援
- 菏泽学院《国产影视鉴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夜视技术及其应用》课件
- 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申报书、申报书、参与建设证明
- 口腔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CJT378-2011 活动厕所-标准
- JT-T-1218.2-201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2部分:车辆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4-国开(ZJ)-参考资料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20S121生活热水加热机组(热水机组选用与安装)
- 医院典型案件评析制度
- MOOC 管理学原理-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JG 527-2015固定式机动车雷达测速仪
-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24年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