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春秋时期①目的: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②表现: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时期①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②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2.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相邻的戎狄蛮夷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知识点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变法的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方面,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手工业方面,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方面,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2)政治方面: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改革。2.变法的典型代表——商鞅变法(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举措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④“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⑤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⑥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3.变法的历史影响: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三

孔子和老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政治思想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要“为政以德”。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2)教育贡献: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3)其他贡献: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2.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1)哲学: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2)政治: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知识点四

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2)各国统治者的现实需求: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百家争鸣的表现及影响(1)表现①儒家: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②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③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④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⑤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2)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合作探究史料实证材料一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探究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材料二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孔伋《子思子·胡母豹第五》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的重要地位。提示:(1)礼崩乐坏,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改革,各国竞相提高国力。(2)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论从史出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的原因(1)经济根源: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这是推动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2)政治变革: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贵族特权、加强君主权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这是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政治动力。(3)竞争压力: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同时,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诸侯国战争不断,各诸侯国的生存压力陡增,迫使各国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这是变法运动最直接的原因。(4)思想理论:法家主张废除贵族特权,加强君主的权力,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受到各诸侯国君的青睐,成为各诸侯国变法的指导思想。典型例题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C.诸国变法 D.政权分立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要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解题指导:春秋战国时期与国家产生和文明起源无关,A、B两项均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直接动力是诸侯国的变法运动,C项正确。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项错误。答案:C1.先秦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如下表),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和人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墨子·法仪》答案:A

A.民生政治观念形成

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C.天命神权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课堂练习解析:材料中关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关系”的记载中都提及“民”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人”“民”的肯定与重视,说明民生政治观念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内容,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多次提及天,但是重点在“民”而非天命神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生思想,没有反映诸子思想融合,排除D项。2.(2024湖南部分学校期中联考)春秋后期,原先因为对外战乱而被掩盖的内部权力纷争相继爆发,引发一轮新的动荡,影响较大的是鲁国三桓四分公室、晋国六卿倾轧和齐国田氏的专权。这反映了(

)A.社会发展渐趋于统一

B.民心向背决定政权更迭C.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

D.诸侯势力崛起侵夺王权答案:C解析:

鲁国三桓四分公室、晋国六卿倾轧和齐国田氏的专权,表明卿大夫发展壮大,进而夺取诸侯的权力,反映了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C项正确。3.(2024河南洛阳期中)春秋早期,对于出身为士的将相,国君仍给予相应的采邑。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给予他们的不再是采邑,而是俸禄,并因此建立了相应的上计考核制度。上述变化()

A.瓦解了旧贵族的政治势力

B.强化了君主的统治权威

C.提高了新兴地主政治地位

D.导致宗法分封制度崩溃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春秋早期国君给予将相相应的采邑,之后是给予俸禄,并且还有了考核官员的上计制度,这体现了君主对将相的控制加强,君主统治权威有所强化,B项正确。4.(2024江西鹰潭月考)《史记》载:“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宗法分封制日益完善

B.周天子天下共主影响力犹存

C.王室掌握会盟主导权

D.和平统一成为时代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对似乎已成定论的历史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得出新的历史认知。

周天子地位下降,体现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葵丘会盟是齐桓公召集的,并非王室,排除C项。当时的时代主题是诸侯争霸,排除D项。5.(2024山东菏泽模拟,10分)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为’,人为努力)也。”

“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甲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耳而诲之,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治、执赏罚而已。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137乙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郭沫若《荀子的批判》(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刑法思想。(4分)

(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4分)

(3)你认为对“荀子刑法思想”的研究有何价值。(2分)答案(1)思想:以刑制“恶”;礼法并施(或隆礼重法);罪罚相称(当);慎用刑罚。(4分)

(2)朱熹认为荀子思想中法家成分居多,对儒学贡献不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失之偏颇。如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但认为“礼义”是制定法度的基本依据,在继承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使儒学更具兼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儒学的发展。(4分)

郭沫若认为荀子思想以儒学为基础糅合百家,具有杂家特点。这一观点较为科学地揭示了荀子思想的特点。如荀子重视“礼”的作用,同时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既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又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4分)

(3)从有利于全面了解荀子思想及先秦儒学发展轨迹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作答;从有利于推动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作答。(2分,从任一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总结概括。材料结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重刑法以禁之以刑制“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礼法并施,隆礼重法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罪罚相称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