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复习攻略】
复习时认识一个“历史潮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掌握四方面“措施”——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方面掌握秦朝和汉初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理解一个“意义”两个“原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意义;秦朝速亡和两汉衰亡的原因。【主干梳理﹒强基固本】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课本,自主完成《金版新学案》第10页到第13页的填空内容,然后把疑难问题标记清楚。【启思助学】一、吃透教材1.阅读“里耶秦简户籍簿”(《中外历史纲要(上)》P15)。思考:秦朝户籍制度有何特点?秦朝建立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里耶秦简户籍簿”的出土有何史料价值?提示:特点——有户主、居住地、人名、家庭成员及性别和课役身份等的登记,较为完备;目的——征发赋役;价值——为进一步了解研究秦朝户籍制度和秦朝。2.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P20)思考:材料中的“孝文”“孝景”分别指谁?这体现了汉初的什么统治政策?提示:指汉文帝和汉景帝;与民休息的政策。3.阅读“史料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P21)。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和目的?这一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认识这一主张所产生的影响?提示:原因——各种学说盛行,扰乱人们思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目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影响——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认识——这一主张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长远发展。二、学术情境——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思考:怎样理解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提示:统一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中华文化广泛外传;气势恢宏——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三、社会情境——太学清议
清议是东汉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时论;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西羌侵扰,政治社会上都表现着动荡和不安;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于是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这就是所谓太学清议。思考:东汉太学生的清议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提示: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对于弊政言行较为勇敢,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四、生活情境——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避讳文化
春节在农历纪年中是一月初一,一月古时又叫“政月”,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朝廷就把“政月”改为了“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思考: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皇位独尊,皇权至上。五、学习情境——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思考: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周秦所创制度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提示:不同——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官僚政治,而先秦时期是奴隶制度下的贵族政治。差异——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管控下的地方体制,秦朝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培养关键能力】友情提示: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金版新学案》第13页到第15页“培养关键能力”的相关内容并完成探究问题。【重点聚焦】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华夏”观念与国家认同(家国情怀)
秦统一中国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和完善;华夏民族在秦以前的多元一体格局仍被继承下来,并且在民族交融与同化中,一方面不断扩大华夏民族队伍,使它成为当今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另一方面东亚大陆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华夏民族先进文化,又不断吸附许多新的民族,形成新的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华夏民族正是在这种多元一体的转化中发展壮大,这成为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民族现象。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1)特点:权力集中——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服从皇帝,地方服从中央。人治色彩——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两对矛盾——存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封建体制,直接原因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2)影响:积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3.“汉承秦制”与创新(历史解释)(1)“汉承秦制”的主要表现: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置刺史,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2)汉代对秦制“有所损益”: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朝实现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体系。4.汉朝政治统治制度的特点(1)布衣将相格局: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亲属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生受到重用:汉初盛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儒生受到重用,几乎垄断官僚体系。(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二、两汉王朝的经济政策与对外交往1.两汉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及盛世局面的启示(1)措施:货币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专卖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物价政策——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经济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清查户口——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2)启示: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2.丝绸之路的演变趋势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趋势:主要路线——存在多条交通线路,从陆上丝绸之路为主转变为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商品种类——从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瓷器、茶叶出口为主;贸易规模——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逐渐萎缩;政府政策——从政府扶植、支持到政府限制。(2)影响:推动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推动一些西方国家向文明的跨越,加快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思想、科技、宗教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与产品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三、秦汉王朝治国思想的创新1.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创新”设计来源追溯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确立了“君权神授”原则,对西汉王权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制约机制“屈民而伸君”,民众要服从于君主的统治,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君主接受天的制约,秉承天意,依天的原则行事,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意识专制尊崇儒术,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人民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遵守法度治理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治与刑法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2.国家意志在意识形态的体现及影响(1)体现: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影响: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阻止民族分裂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主流。1.(2023·全国甲卷)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城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真题品悟】——在品悟中探寻规律D【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这种差异是指公元2年(西汉后期)湘江流域的户数和人口数低于江浙一带,到公元140年(东汉时期)湘江流域户数和人口数量急速增长并远超江浙一带,结合所学,两汉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且王莽统治时期的绿林(今湖北西北地区)、赤眉(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地区)农民大起义,百姓被迫南移,因江浙一带受战乱影响,移民大量流人湘江流域,而非人口自然增长,C项错误,D项正确;西汉末年和东汉后期,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因此土地兼并程度不是人口增长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两汉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南方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B项错误。2.(2023·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B【解析】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认为天下无法安定,原因在于刺史权力太轻,朝廷于是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至此刺史(州牧)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吏、太守的上级,“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现。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3.(2023·浙江卷6月)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解析】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B4.(2023·北京卷)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D【解析】根据材料“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其中“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综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文化体现的做人原则,没有描述个性自由,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5.(2023·北京卷)“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解析】①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无法判定是否为丝绸贸易,不符合题意;②根据材料“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郡县,不符合题意;④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说明汉代时期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6.(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
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D【解析】据材料可知,在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上,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说明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D正确;材料中没有将东汉中枢权力部门与之前的朝代做比较,无法得出中枢权力扩大的认识,排除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和皇权与相权两对关系,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突出传统道德秩序走向规范,材料旨在通过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反映本质问题,排除C。7.(2022·湖南卷)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解析】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A8.(2022·广东卷)“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此时开始郡守化,相当于“郡县长官”,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D9.(2022·广东)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以泰山封禅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其受命于天的至高地位,但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篡改传位诏书;陈涉则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起义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楚、赵、魏、齐等旧国在秦末战乱中复立,这反映了(
)A.天命观念遭到抛弃
B.对秦缺乏国家认同C.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D.皇帝制度缺乏权威【解析】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包括君主认同、王朝认同与文明认同三个方面;材料体现了对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以及秦的官僚体制的不认同;“旧国复立”体现了没有形成“秦朝人”的整体观念,缺乏对秦的国家认同,B项正确;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调天命观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暴政对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权至上,排除D项。B10.(2022·天津)《后汉书》载:“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说明东汉后期的豪强地主(
)A.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
B.发展成为累世公卿制度C.形成自给自足的田庄
D.通过经营货殖敛财致富【解析】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汽车抵押贷款合同借款人借款用途变更通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承包合同6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日常经营客户关系管理与维护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酒店员工入股与酒店服务体验优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厕所革命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风能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法人借款合同担保协议3篇
- 2025版大清包劳务合同范本: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活动组织执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海底光缆线路铺设及安全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祠堂宗教活动组织与承包合同2篇
- 2024年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合同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定制化阅读计划合同2篇
- 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9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电子版)
- ICU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
- 公司收购设备合同范例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