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教材分析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教材分析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教材分析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教材分析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教材分析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分析单元概述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也发生过多次变法与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学习这些内容,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文明秩序靠国家职能国家运行靠机构和规则社会治理是重要职能中外政体

多样发展性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法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年第10期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1.纵向:梳理政治文明演变过程,深入分析上层建筑各领域制度的实质(1)阶级分析法认识国家依赖制度建设维护统治的本质;(2)从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认识国家制度基本框架,感悟政治理性化,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2.横向:对比制度差异性和独特性,认识当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1)结合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评判东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析东西方制度漫长曲折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理解合理的制度才是社会秩序的保障;(3)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利于形成制度自信。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氏族社会所没有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第1单元政治制度第2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5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是国家重点职能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内容更偏重权力分配运行和法律保障内容更偏重按区域划分和国民管理恩格斯的国家特征单元定位顶层制度基层治理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历史教学·中学版》2020年第7期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第一单元《政治体制》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单元重点:一是中国和西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二是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道路形成的原因;三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大意义;单元难点: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中国西方夏商周部族联合贵族政治单元逻辑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秦-清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雅典奴隶制直接民主斯巴达的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制罗马帝国元首制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英国议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法国第三共和国议会共和制古代近代现代中华民国共和制建立和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制新发展商鞅变法孝文帝、王安石、张居正改革戊戌维新、清末新政改革开放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奴隶制民主王权加强君主专制资本主义民主君主专制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历代改革蕴含着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变革求新精神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单元逻辑课标要求与教学的重点问题政治制度历史时序和空间对照呈现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中国政治制度独特性和变革创新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政治文明互鉴演变尊重多元,制度自信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职能政权关系过程形式差异成因“政”主要指以制度为核心的国家支配行为,“治”则主要指对社会的管理及其成效。

在广义上,国家制度固然可以涵盖社会治理,但本模块希望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制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加以特别关注。——徐蓝、朱汉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1.选必基于《纲要》国家阶级属性,进一步强调社会治理职能。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

——选必一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导言政治制度《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米格代尔在《社会中的国家》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国家定义:“国家是一个权力的场域,其标志是使用暴力和威胁使用暴力,并为以下两个方面所形塑:(1)一个领土内具有凝聚性和控制力的、代表生活于领土之上的民众的组织的观念;(2)国家各个组成部分的实际实践。”

——[美]米格代尔《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汉谟拉比法典》认为巴比伦的社会秩序根源于由神所指示,普遍且永久的正义原则。这里的阶级结构原则至关重要,将所有人类分成男女两种性别,以及上等人、平民和奴隶三种阶级,性别和阶级不同,价值也就天差地别。

汉谟拉比去世3500年后,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告自己是普通和永恒的正义原则:“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

不管是汉谟拉比还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心中都有个想象的现实,想象着这个世界有着放诸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例如平等或阶级),……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纲要》下册第1单元导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

——选必一第1单元导言2.选必基于《纲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政体独特性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纲要》下册第5单元导言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纲要》下册第4单元导言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纲要》上册第1单元导言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选必一第1单元导言2.选必基于《纲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政体独特性新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纲要》上册第九单元导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纲要》上册第十单元导言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纲要》上册第1课

理解万邦时代到王朝国家中华文明脉络《纲要》下册第1课

理解文明多元发展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民主”含义理解(1)商周政体中原始民主遗存;(2)协商制衡下对君权的约束;(3)“立君牧民”体现“民本”政治思想的传统;选必一第1课理解原始民主制中的“民本”传统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纲要》上册第1课

理解早期国家特征《纲要》:部族联合基础上的王国选必: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3.选必基于《纲要》主干线索,揭示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选必一第1课理解早期国家治理变化选必和《纲要》融通与递进政治制度制度总体演变趋势: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理性”治国智慧:“统一”政治观念,贤人辅政的治理方法选必一第1课

导语

3.选必基于《纲要》主干线索,揭示政治文明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政治制度课程解析子目3子目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先秦“多元一体”趋势子目1子目2确立本课逻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重点问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早期国家:世袭制,国家机构、职官成系统;以部族联合、内外服或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管理松散的分权治理模式。春秋战国:旧社会秩序瓦解,治国转型。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疆域、制度确立;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巩固统一。魏晋至元: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拓展基础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空前发展。唐宋制度变革影响北族政权,元朝继承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双重遗产。明清时期:国家版图奠定,社会变化和危机并存;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强化对边疆直接控制。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早期国家:世袭制,国家机构、职官成系统;以部族联合、内外服或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管理松散的分权治理模式。春秋战国:旧社会秩序瓦解,治国转型。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疆域、制度确立;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巩固统一。魏晋至元: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拓展基础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空前发展。唐宋制度变革影响北族政权,元朝继承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双重遗产。明清时期:国家版图奠定,社会变化和危机并存;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强化对边疆直接控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重点问题选必一第1课分权治理中由松散向严密发展的趋势;中央集权确立前后巨大变化适应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化宰相制度为典型的中枢调整地方行政层级管理不断完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过程中巩固统一的制度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商周之变:分权贵族政治中蕴含的集权趋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重点问题一周人实行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宗法分封,

……大大促进了国家制度的发展进步,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兴国家。——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课探究活动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郭沫若先生在《夏禹的问题》里指出:“余意‘土方’当即卜辞中所常见之敌国名‘土方’。……知此,则所谓土方,即是夏民族。”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商)大盂鼎(西周)探究二制度探究:结合学者研究、卜辞和铭文内容,概述三代治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商王武丁五月、‌六月卜旬,‌亲自占卜后判定边界有患,‌遂收到土方等入侵骚扰报告。‌主要内容是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立国经验和纵酒亡商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命盂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探究三变化探究:概括夏商周政治特点,并谈谈变化的趋势。探究一史料辨析:观察图片中的史料谈谈类型和价值。文明国家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警察,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构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权威”;但是文明时代最有势力的王公和最伟大的国家要人或统帅,也可能要羡慕最平凡的氏族酋长所享有的,不是用强迫手段获得的,无可争辩的尊敬。后者是站在社会之中,而前者却不得不企图成为一种处于社会之外和社会之上的东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1课重点问题二公卿大夫议政制度使商周君权打上了氏族民主的深刻烙印(原始民主遗存)。处理朝政的独裁性专断性是专制君权的本质特征。专制皇帝尽管允许甚至鼓励臣下进谏,但决断权却由皇帝人独揽,皇帝诏敕的贯彻执行是无条件的。

——杜建民《商周等级君主制—由氏族民主制向君主专制转化的过渡形态政体》《齐鲁学刊》1990年第2期周秦之变: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活动二探究一史料辨析:观察图片中的史料谈谈类型和价值。探究二制度分析:结合所学和文书制度内容,思考“简单却又复杂的文书和邮驿系统如精密机器一般构建了国家治理的基础”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理由。

同意——例如:政令下达和信息上报角度;不同意——例如:治理基础还包括财政、基层法治等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活动二探究三变化探究:概括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特点,并分析引发政体变化的因素。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问题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适应大一统的制度调整斗争方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帝为加强皇权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另设机构、分割相权、直接废相。例如:《学思之窗》栏目合作方面:在中国历史上当皇帝认为宰相能力不足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增加宰相的人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谋议中来。另一种是任用近臣,皇帝与身边的人商量。西汉中期变革:汉武帝既选择了后者。皇帝身边的中朝官以及帮助皇帝处理文书的尚书,就渐渐的发展壮大,使得三公的地位有所下降。东汉产生了尚书台这一机构。

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简图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问题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适应大一统的制度调整三省六部制度……核心内容是政府机构按职能分工而不断加以调整,政务处理的程式化。三省体制的形成,反映了决策合理化的进程。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决策也根据性质和重要性的不同,分化为若干层次,分别由皇帝、宰相和各级机构来完成。明代朝议制度仍是沿着唐代政事堂议决军国之务、宋代宰执议政的路子发展。参加者范围进一步扩大,人数增加,也是决策过程中一个法定的不可缺少的程序。皇帝虽然成为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问题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适应大一统的制度调整地方失衡:面对边防问题设立的监察机制演变为地方层级。例如,汉朝刺史演变为州牧,唐朝节度藩镇割据。最初的目的,也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央地联系:民族交融和区域拓展基础上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元朝继承北族政权和中原政权双重遗产,明清时期国家版图奠定,都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以强化对边疆直接控制。

二级

或三级多级到三级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活动探究三探究一制度分析:观察表格,补齐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探究二规律探究:结合所学,概括中枢机构和地方行政管理的总体趋势,并尝试从制度演变角度进行分期,言之合理即可。时期中枢机构地方行政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三公九卿制、__________制郡国并行制隋唐____________制州县—道州县节度使两宋二府三司制州县—路州县元一省制____________明废相——内阁三司—巡抚清军机处省府县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专制主义”的概念最初是亚里士多德用来描述波斯的。他根据波斯的制度跟希腊城邦制度的区别总结出“专制”的概念。

另外,关于“中央集权”是否一定指中央权力要贯穿到社会最底层呢?如前面提到的在古代社会,空间距离是没法克服的,任何王权(或皇权)都不能完全克服这个问题的。“一杆子插到底”式的统治,只有在近代工业化以后才能够实现,古代是做不到的。中国古代有“天高皇帝远”的俗语,并非完全是想象。第2课本课逻辑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公共权力活动主体地域一体不断发展政治传统和现实需求重点问题课标要求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古希腊: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环境、小国寡民,城邦、雅典民主制、斯巴达寡头制。罗马:农耕世界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制度显示较强的优越性,罗马扩张;奴隶制发达,由城邦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罗马分裂、西罗马灭亡。中世纪西欧:日耳曼传统、封君封臣、教会与王权对立;城市自治、王权强化、主要封建国家形成、民族国家萌芽。近代西方:欧美主要国家依国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后“三权分立”为原则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后曲折发展确立民主共和制;德、意统一后确立君主立宪;俄国农奴制改革。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古希腊: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环境、小国寡民城邦、雅典民主制、斯巴达寡头制。罗马:农耕世界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制度显示较强的优越性,罗马扩张;奴隶制发达,由城邦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罗马分裂、西罗马灭亡。中世纪西欧:日耳曼传统、封君封臣、教会与王权对立;城市自治、王权强化、主要封建国家形成、民族国家萌芽。近代西方:欧美主要国家依国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后“三权分立”为原则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后曲折发展确立民主共和制;德、意统一后确立君主立宪;俄国农奴制改革。重点问题选必一第2课古代民主类型的产生和演变,理解差异和近代制度关联中世纪传统为近代民主奠基近代西方民主不同发展道路和形成原因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希腊、罗马和日耳曼传统渊源基础上的近代西方民主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古代民主类型的产生和演变,理解差异和近代制度关联重点问题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组织机构、投票方式、公民意识、权力制衡是近代民主制度的雏形;希腊人认为共同体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讲到“民主”,明确“民”的含义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民主是“人民的统治”,……“人民”从来不是数人头,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属于“人民”,只有“公民”的人头才算数。——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14年版重点问题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都是奴隶制民主;

都有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直接参政。古代民主类型的产生和演变,理解差异和近代制度关联异:雅典的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

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掌握在小部分特权阶级手中,寡头政治特征。

罗马因扩张,不能维系以往的公民大会制度,逐渐发展到帝国政体。角度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国家组织构成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公民法庭世袭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监察官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政体民主政体寡头政体贵族寡头共和政体结合教材内容,对比分析三者制度异同重点问题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和国概念源于古罗马,按照西塞罗的说法,共和国有着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普通政体之分,可见,共和国并不排斥君主制,相反还容纳君主制在内。……西塞罗所使用的共和国概念并非相对于君主制而言,而是相对于专制而言,不管是一人专权还是少数人或多数人的专制统治。这就说明了古代共和国概念和近代共和国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不能以近代概念去套用古代国家的情况。另外,西塞罗还特别强调,共和国除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普通政体以外还有第四种由上述三种政体因素结合而成的混合政体,这是共和国最优良的政体形式,具体体现在罗马的共和政体中。——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重点问题二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日耳曼传统庄园割据城市复兴教权与王权二元对立贵族市民国王教会英国议会君主制法国等级君主制同:分权制衡传统、议会合作模式、确认王权推动民族国家萌发、市民阶层崛起;异:英国限制王权,法国加强王权限制王权加强王权中世纪传统为近代民主奠基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问题三近代西方民主不同发展道路和形成原因“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近代“代议制”民主是创造性转换;结合《纲要》,选必教材介绍英法美为典型类型和逐步完善的总趋势;“历史纵横”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影响民主化深入。自由主义思想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活动探究探究一制度分析: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接近于哪个国家的宪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探究二规律探究:结合所学,尝试制作清末新政《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表,并谈谈其中差异和背景因素。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们今天往往在四个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民主”这个词。

第一个是法律条件,即法律上规定的民主的基本条件,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等。

第二个是多元竞争。不同党派之间的竞争是在多大程度上被允许存在的。

第三即大众参与。

最后一个是政府对人民的回应性,即政府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公民的需求、要求和偏好,这种意义上的民主更贴近民主的真实含义。——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本课逻辑民主化民主巩固民主质量子目一:权源于法

的探索子目二:主权在民的实践专政独裁的离心子目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的独特性发展政权合法性的重塑与发展重点问题选必一第3课共和制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大意义民主政治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课标要求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晚清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危机、维新思潮、清末新政、孙中山领导革命探索、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临时约法》、北洋军阀的统治、军阀割据与混战;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发展;中共革命根据地发展;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国民党统治危机、第二条战线、解放区土改、国民党统治崩新中国初期:第一届政协会议、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共八大、毛泽东思想;曲折探索阶段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1982年宪法、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4页重点问题一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和中国政治道路独特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价值其一,政治权威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认可和同意,而不是传统的神或天的旨意和意志。其二,确立了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其三,国家统治权合法产生的方式的变化,由传统的世袭制转变为近现代的选举制。传统中国的政治史,政权竞争总是通过暴力流血的方式进行,政权的交替经常造成巨大的灾难,而民国初年实行议会制共和国,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国会为中枢,并由国会所主导,开启了以非暴力选举方式进行的政治权力角逐。从野蛮到文明,从暴力到和平交替是政治进步的主要标志,国会选举使中国有史以来的非暴力的政权竞争得以实现。——张睿丽《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重点问题一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和中国政治道路独特性因人设法责任不明党争激烈政局动荡第3课第14-15页迄于1913年底,新兴的公开会党,计682个,其中政治社团312个。——张睿丽《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共和制在民国时期的曲折1.“统制经济”导致宪政失去土壤2.“因人设法”反映法治观念缺乏3.宪法权力分配移植西方没有起效4.“训政”到“行宪”的弱势独裁5.资本主义民主制探索的再次失败重点问题二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中,先后出现了苏维埃制、三三制、人民代表会议制三种主要的制度形态。根据地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了苏俄(联)的苏维埃制……在政权的机构体系和设置、政权的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的基本规范,甚至在名称上都全然一致……进行了适当变通,如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采取的是单一制,苏俄(联)采取的则是社会主义联邦制。

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根据地的各级政府和参议会中,三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此外,三三制政权体制还包括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参议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内容……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与抗战的需要,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形态问题上日趋成熟,开始独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政治制度逐步由三三制转变为人民代表会议制。在当时战争环境中无法实行普选以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条件下,人民代表会议部分行使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因此它是过渡到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准备阶段。解放区还建立了大中城市的临时政权、大行政区的人民政权、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政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发展中,极为重视基层政权建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乡苏维埃是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总体来看,革命根据地在各个时期,一方面通过普遍、直接、民主的选举重建了基层政权,使得旧政治势力被排除在外,彻底改变了旧的政治格局,保证了基层政权能够真正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基层政权都实行了议行合一制,保证了人民意志得到切实执行。正因为如此,基层政权成为革命根据地政权巩固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政党政治上,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党的领导方式。在抗日根据地时期,邓小平总结了党的领导的经验,“党对政权要实现指导的责任,使党的主张能够经过政权去实行,党对政权要实现监督的责任,使政权真正合乎抗日的民主的统一战线的原则。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而不是包办,不是遇事干涉,不是党权高于一切。这是与“以党治国”完全相反的政策。”整体来看,党的现代性与先进性保证了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党对根据地政权的有力领导,又保证了党的政权建设理论、方案与措施能够充分得以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王兆刚《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东方论坛》2011年第3期重点问题二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不断扩展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丰富民主政治的活动领域、创新民主政治的实践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奠定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经历挫折后得以恢复调整,推动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改革。十七大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十八大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下展开的。中国共产党以加强制度改革与巩固民主治理为导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将民主实践的新成果和新思路内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因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制度化水平大幅提升。

——马雪松、冯修青《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历程、优势与启示》,《理论月刊》2020年第1期重点问题二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效整合社会价值规范并凝练改革发展共识;教材18-19页强调(二)中共核心领导地位,在法制化的权力格局中实现民主治理绩效;【学习聚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大意义(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民主政治的决策及监督机制,团结统一战线;教材19页(四)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成果,推进有机衔接及协调配合(1982年宪法,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一九五六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我们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负责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批评,做我们党的诤友,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79年10月19日)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问题二活动探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探究一制度分析:结合所学,概述文章第一句的三种民主政治方案。探究二规律探究:结合所学,从社会性质、经济发展、阶级结构、文化影响几个方面,围绕国家治理能力与民主政体发展程度的关系,解释中国民主进程曲折性。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本课逻辑重点问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古代变法:商鞅变法、北魏改革、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明朝制度变化、商品经济发展、摊丁入亩(清朝课后拓展)近代变法: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毛泽东思想当代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82年宪法、邓小平理论、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二十大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方向。选必一第4课因时而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多次变法与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自古及今,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也发生过多次变法与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