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辑1.该系列是作者在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基础上修改制作而成,以纲要为主,选必为辅(简单融合版),本课件是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所取舍,比较注重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史料,强化史料实证素养。2.课件中所选题目都是挑选的具有较强典型性的高考真题或大市摸底题3.本课件系列并非完全原创,其中部分思路继承了部分老师的成果,在此表示感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1945-1970)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下半叶):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政治国际关系经济思想20C50S20C60S20C70S20C80S1991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电脑与网络、生物科技、航天与太空1947冷战开始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新兴国家发展1955两极格局形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强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专题定位总体特征20世纪下半叶,美苏冷战开始并终结,在相对和平环境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发展与改革,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新兴国家发展,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成整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冷战对峙,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在冷战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格局彻底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尝试改革,因始终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而失败,引发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第三世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不懈努力。阶段特征第3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考情扫描】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美苏冷战的表现2023山东T15;2023全国卷甲T35;2022全国卷甲T35;2022海南T13;2022江苏T16;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2.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美苏冷战的影响2023湖北T15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2023江苏T15;2022河北T15;2022广东T16;2020全国卷ⅡT35多极力量的成长2022湖南T15;2022山东T15;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长效热点,以选择题为主。其中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等是高考的基本考查点。2.预测:高考可能会继续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重点考查美苏冷战的表现、特点及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等。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反法西斯联盟的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德黑兰、雅尔塔等地方举行了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冷战的含义从内容看:包括政治上反苏反共,经济上封锁打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军事上建立包围圈和军备竞赛,文化上以资产阶级自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从对象看: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对资本主义国家扶植控制,对新兴民族国家进行争夺。从方式看:以非战争形式的对抗为主从范围看:美苏“冷战”的重点是争夺欧洲控制权;此外,美苏还在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争夺,通过扶植代理人展开“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时间冷战主角冷战特点“冷战”的手段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敌对行动。①还包括: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②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③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④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⑤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科技等方面)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2.冷战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框架)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二战中的美苏关系美苏士兵痛饮胜利酒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美国经济
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率工业产量黄金储备出口贸易53.90%74.90%32.40%军事军队航空母舰战略导弹原子弹1200多万30艘1626枚有政治控制联合国苏联经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军事军队作战飞机战略导弹原子弹1140万40000架1910枚有政治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60万平方千米,二战后,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欧普遍衰落英国:赢得战争输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地位下降;德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思考:这幅表格反映出当时世界的格局是什么?2.冷战的背景(3)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
请思考:杜鲁门的话反映了战后美国的什么意愿?
材料三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杜鲁门1945年(4)美国在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把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材料二P109史料阅读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2.冷战的背景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材料五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1945年请思考:材料表明苏联战后的什么意图?(5)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材料四苏联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队数量达1140万,在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政治上,扶植许多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影响空前提高。2.冷战的背景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材料: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斯大林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斯大林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根本原因:二战后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①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世界领袖”②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③自认集西方文明大成的优越感,资本主义是结束地球暴政的唯一途径苏联是个什么样的国家?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共产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必要条件2.冷战的背景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丘吉尔《和平砥柱》2.冷战的背景(7)冷战序幕: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
【典例研析】(2021·河北·高考真题)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用鹰形容美国,英国外交官每天收拾鸟,“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可知二战后美苏关系紧张,B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排除A项;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排除C项;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美国扶植西欧,遏制苏联。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加深双方分裂。1948年6月,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苏联及其盟国巩固自身经济体制。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国加强对苏联军事压迫。1955年5月,“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冷战形成的过程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领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经济地缘军事“杜鲁门主义”1947.3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马歇尔计划1947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194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4华沙条约组织1955.5政治分裂经济割据地缘冲突军事对峙3.冷战形成的表现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标志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什么?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①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②控制西欧,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③推行霸权政策,实现称霸全球战略。3.冷战形成的表现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杜鲁门1947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影响?自由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共产主义武装;外来压力:苏联实质:反对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影响:标志美苏冷战开始3.冷战形成的表现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4.”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②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③总体冷战,冷战是从心脏地带扩展到边缘地带。局部热战。④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⑤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扩展阅读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展示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是此次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5.两极格局的影响
美苏势均力敌,客观上利于世界和平
军备竞赛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从对方借鉴了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发展
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冷战的影响【要点提示】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不断发展;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④阶级斗争理论;⑤用联系的方式看问题;⑥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典例研析】(2024·全国高考甲卷·35)1943—1944年,美国发行了几部电影,赞扬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到40年代末,这些电影又成为批判对象,剧本撰写人及主演被纳入黑名单或遭遇审查。这一变化反映出()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国际局势的变动影响价值取向C.雅尔塔体系已崩溃
D.美国对苏遏制集中于文化领域【答案】B【解析】“国际局势的变动影响价值取向”直接对应了题干描述的现象,即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从战时合作到战后对抗),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和宣传也随之改变,故选B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在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建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已崩溃”并未在题干中提及,且与事实不符,雅尔塔体系在冷战期间一直存在并影响着国际关系,排除C项;题干中描述的变化不仅限于文化领域,更反映了整体国际局势和价值取向的变化,此项表述片面,排除D项。【典例研析】(2023·湖北高考·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国别贷款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国家有限,且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世界银行成立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故选C项;【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考真题)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答案】C【详解】1951年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面对黑人团体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指控,认为民权大会的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以此来反对民权大会的指控,美国政府对待种族问题的做法显然是受到了冷战意识的影响,C项正确;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美国历史上白人残酷对待黑人,民权大会的指控有事实依据,排除B项;战后美国政府关注到了种族平等问题,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背景(呈现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1961年修建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1.冷战的发展1959年,赫鲁晓夫受邀请访美,图为赫鲁晓夫与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2)表现:时间特征史实20C50S中-60S初既缓和又对抗,美攻苏守紧张:P111①1958年11月第二次柏林危机;②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缓和:①1955年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②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间特征史实20C60S中-70S末①②③④由对峙向缓和,苏攻美守美国调整与日、西欧的伙伴关系美国结束越南战争(1961—197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1.冷战的发展(2)表现:缓和战略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尼克松政府制定的一项新的对苏战略。尼克松缓和战略美国:深陷越战泥潭,急需重整军事、经济实力尽可能以谈判、对话的形式解决双方冲突,避免激烈的武装冲突时间特征史实20C80S美攻苏守,苏联全面收缩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1991年,两国签订……▲苏军撤离阿富汗③苏联战略收缩:80年代末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1989年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柏林墙倒塌(1989年)▲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以空间定向能和动能武器技术为主的长远研究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1.冷战的发展(2)表现:【名词解释】多极化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中国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第三世界的兴起(不结盟运动)东欧国家反对苏联、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原因①根本原因:②具体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美苏的相对衰落和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的经济“起飞”和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中国的和平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2.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60—80年代,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欧漫画《冷战下的欧洲》美国苏联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德国总理阿登纳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欧共体的建立过程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探究】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一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丘吉尔(1946年)材料三
欧洲地处美苏争霸的最前沿,受到苏联的威胁最大。同样,欧洲也不甘屈从于后来居上的美国。思想:文化认同感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治:摆脱美国控制,对抗苏威胁(直接原因)。1.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2.外部应对美、苏的威胁3.根本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直接法德的和解5.思想文化认同感6.其他欧洲政治家推动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早在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时,佐廉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日本把谋求政治大国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1981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他的故乡发表讲话时说:“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影响:日本和西欧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典例研析】(2023·江苏高考·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断协商......12月重新恢复协定”可知,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焦点在德国,这损害了德国的整体国家利益,为了尽量避免战争,同时出于本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抗的双方在处理冲突时有一定的克制机制,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故选B项;【典例研析】(2022·湖南高考·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答案】B【解析】“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指的是欧洲的联合将不再是大国主宰和大国控制的形式,而是大小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形式,即欧洲的联合将以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的形式出现,由此会改变欧洲由大国主宰的局面,从而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故选B项;
【典例研析】(2021·湖南·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答案】C【详解】材料信息是,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态度,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肯定和拥护到80年代越来越多人的否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随着日本经济崛起急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反映,故C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修改宪法,故A错误;材料没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故D错误。(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波兰波兹南事件——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匈牙利十月事件——遭到苏联干涉▲中苏关系恶化民族利己主义:把本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求其
他民族的利益服从和服务于本民族的利益,甚至把本民族的建立在牺牲其他民族利益的基础上。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3)中国的崛起(4)第三世界的兴起2.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①万隆会议:1955年;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②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万隆精神: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争取独立和主权,谋求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955年万隆会议第三世界崛起的开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万隆会议为不结盟运动奠定组织和思想基础①原则:不结盟、非集团化②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③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典例研析】(2021·山东·高考真题)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答案】B【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不结盟运动成立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的宣言,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B;不结盟运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合作,排除A;根据不结盟运动颁布的一些列宣言可知其并不单单是为了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还有为了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C;不结盟运动的目标并非是为了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日本:80年代第二经济大国追求成为政治大国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联系逐渐紧密深入中国:取得“两弹一星”等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东欧反苏第三世界: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苏联
美国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小结)多极力量出现(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1.美苏关系(1)70年代:日趋紧张▲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以空间定向能和动能武器技术为主的长远研究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苏联入侵阿富汗①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②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表现: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目的:拖垮苏联。三、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80年代,美苏关系走向缓和①前提:苏联的妥协退让。②表现: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1987、1991)收缩: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等)2.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苏军撤离阿富汗柏林墙倒塌(1989年)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9年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1.美苏关系(1)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2)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3.两极格局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89年10月,匈牙利布达佩斯出现民众示威游行,原有社会制度发生变动。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枪决,政权更迭。
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政权发生变更。东欧剧变3.两极格局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1991年8月21日,戈尔巴乔夫控制局势,但24日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绝执行亚纳耶夫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苏联解体3.两极格局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社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2)社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3)社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社义决不会拘泥于一种模式。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我们得到了哪些认识?3.两极格局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外部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根本原因和平演变:不必诉诸武力,利用经济利诱、思想渗透等方式将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小结】冷战的发展与美苏关系时间特征史实20C50S中-60S初20C60S中-70S末20C80S-90S初既缓和又对抗,美攻苏守由对峙向缓和,苏攻美守美攻苏守,苏联全面收缩①苏军撤出阿富汗②中苏关系正常化③两徳统一④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和《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⑤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星球大战计划”①美国调整与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