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活动构建医疗与公共卫生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主题性概述】疫病的流行让人类饱受痛苦。在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疫病也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中国古代医药学博大精深,至今还在发挥着巨大作用。西医在传入中国后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给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观点一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礻氏。西汉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詹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1805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构建任务一中国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提炼作者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中国的疫情防治日益科学化、法制化,并且逐渐吸收国外经验。观点二北宋时期,“儒医”群体及“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理念兴起。宋神宗时,官方专门培养医生的医学得以创立;宋徽宗时,医学仿照太学体制,被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时人称之为“儒医”,并评价说:“自唐以前,医者多守专门授受之学,其人皆今草泽铃医之流……其有以士大夫而好研方术(者)……代不数人耳。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士夫(士大夫)之业,非儒医不足见重于世。”——摘编自程民生《宋代医生的文化水平和数量》提炼作者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以后“儒医”兴起的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情境材料:中国古代疫灾频度的时段变化图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据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时段频发中心频发区及扩展220—581年长安、洛阳、建康扩展到长江干流一线581—960年长安、洛阳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和闽浙地区960—1127年开封1127—1279年临安

1279—1368年大都扩展到两广、云南1368—1644年京师海南开始有了疫病流行1644—1911年京师台湾、东北、新疆也成了疫灾流行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选择至少两个历史时期,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解答:示例选择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1年)与隋唐五代(581—960年)分布特征:疫灾时间分布不均衡,疫灾频度降低;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都城是疫灾的频发中心。合理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并立、战争频仍、人口大规模迁徙、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疫灾频发。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下,疫灾频率低。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农耕区域的扩展,疫灾的区域呈现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但由于人口密度及流动性强、城市环境等因素影响,都城都是疫灾的频发中心。1.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个治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医药治方包括饮、食、吞等内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西汉医学(

)A.遵循了整体辩证的思维B.关注心理慰藉的作用C.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D.注重病方的治疗效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治疗方法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治疗方法有效的词语,体现了在西汉的医学中对治疗效果的重视,D项正确;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相互作用的,材料只涉及了西汉时期的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没有涉及整体辩证的思维,排除A项;“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并非心理慰藉,而是切实起到了相应的治疗效果,排除B项;“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均为治疗方法,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联系,排除C项。2.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开支。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疫病救治(

)A.全部由政府积极进行组织救治B.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C.政府在疫病救助中起主导作用D.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解析:从材料中“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可以看出当时疫病救治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3.(2021·重庆卷)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可知,两汉时期、北宋、元朝以及明朝时期是疫病高发期,同时这些时期出现了许多中医理论,这说明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C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波动状态,并非不断上升,排除A项;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历代疫病流行频数越高,人口数量越低,二者是呈反比,排除B项;仅凭图示信息不能得出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排除D项。4.清代医家王清任为探求真理,用42年时间对百余具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在临终前出版了《医林改错》一书,后英国人德贞氏将其译为英文,发表在英国的《博医会报》上,并将王清任尊为近代解剖学家,向全世界作了介绍。据此判断(

)A.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长期领先世界B.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科技开始进入总结阶段C.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解剖学的诞生D.中西医之间的交流利于推动医疗技术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林改错》属于中医范畴,《博医会报》属于西医范畴,材料中《医林改错》被发表在“英国的《博医会报》上”体现了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中西医互有所长,它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医疗技术发展,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排除;1543年《人体的构造》出版,标志着现代解剖学的诞生,排除C项。观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慈善家和社会改革家提出的关于建立惠及大众的免费医疗体制的呼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于1948年通过了“全民健康服务法案”,该法案的基本原则是:为所需者提供免费医疗。只要是英国居民或是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籍人士,在生病后都会由政府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了保证医疗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行,英国政府还建立了一支分布于各个社区医疗机构的高素质医护队伍。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屡经修改,规定某些医疗项目实行收费服务,不过基本的医护费用仍然由国家负担,这个原则并没有改变。——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6卷构建任务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提炼作者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国民医疗卫生体系。观点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国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提炼作者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经过60年的发展,到21世纪初基本形成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情境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9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所。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领导,1949年11月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1951年向苏联学习建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障体系,此后,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面对资本稀缺、人才匮乏的约束条件,新中国非常注重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1965年毛泽东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农村。——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这一观点。解答:示例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确实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其中多样性是指专科防治、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层次性是指先推动城市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后进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加拿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致力于“在个人努力与集体责任之间取得成功的平衡”;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为应对卫生服务及失业等问题,加拿大逐步建立起较为普遍的医疗保障以及失业保障制度,并不断推进保险覆盖范围和服务人群。这反映出加拿大(

)A.第三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B.社会经济繁荣推动了福利制度完善C.国家治理兼顾效率与公平D.政府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加拿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致力于“‘在个人努力与集体责任之间取得成功的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在建立福利制度时,注重兼顾效率与公平,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加拿大的第三产业,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加拿大以国家为主体完善福利制度,未提及社会经济繁荣,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排除D项。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了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养老和教育等法案,确保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法案的实施说明西方国家(

)A.以人为本重视生命健康B.确保疫病问题彻底地解决C.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D.旨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政府救济、社会保险等方式,相继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服务、失业救济服务、养老和教育保障,C项正确;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本质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是“以人为本重视生命健康”“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排除A、D两项;B项“彻底”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这表明我国(

)A.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B.已经建设成为了“福利国家”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的建立,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免疫、防治传染病和监督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等工作的大力开展等,表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C项正确;

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了“福利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排除D项。4.2023年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启用,其中纳入119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