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1_第1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1_第2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1_第3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1_第4页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945——1991年)时段表现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1991年):从两极格局对峙到多极化趋势,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不断调整,新兴独立国家崛起(1)政治上,冷战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并壮大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2)经济上,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改革尝试,但终因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而失败,引发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阶段特征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课标要求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甲】35·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河北】15·苏联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江苏】16·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海南】13·美苏意识形态的斗争【山东】15·欧洲社会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广东】16·美国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浙江】6月·24·多极力量的成长2023【甲】35·冷战时期,美苏加紧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山东】15·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湖北】15·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2024【甲】35·冷战影响美国价值取向【甘肃】19·冷战对拉美的影响【湖北】18·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山东】15·二战后英国工业竞争力下降【广东】20·冷战与两极格局

重点问题基本概念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政治、经济、地缘冲突、军事)、特点及影响(1)杜鲁门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两者关系、实质(2)两极格局的形成、特点、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原因、表现、影响;(1)欧洲联合的原因(2)日本崛起的原因(3)第三世界兴起的时间、表现(4)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标志、影响22课P135:20C90S以来多极化加速原因?表现?

冷战的三个阶段冷战、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铁幕演说、两极格局、杜鲁门主义、孤立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地缘政治、欧共体&欧盟、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多极化、“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空定位194519461947194919551961196719891991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进程国际格局演变两极格局奠定基础两极格局形成二战结束美苏对峙铁幕演说吹响信号杜鲁门演说冷战开始北约华约不结盟运动欧共体成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国际格局: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概念阐释【知识拓展】17世纪以来国际格局(世界秩序)的演变1648年,初步建立了主权国家间行为原则。1815年,英法普奥俄形成欧洲大国均势。展开对弱小民族国家压迫。一战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英法衰落,美日崛起。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不同社会制度间争夺霸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欧洲中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一、冷战与两极格局黄金储备占世界2/3;生产能力占世界1/2;现役军人1100万人;垄断原子弹技术。国际声望提升;武装部队1136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武器生产世界首位。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材料1: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材料2: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材料3: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斯大林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材料4: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1)前提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2)美苏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根本)(3)美苏的意图: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苏联力图扩大在东欧的影响并寻求自身安全,发展社会主义。(4)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5)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背景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经济军事

地缘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1949)直接导致德国分裂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对抗“北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表现概念阐释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其目的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以及称霸世界。马歇尔计划: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欧洲各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出台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实质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知识拓展】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材料5:杜鲁门后来也解释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说法”,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实质相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众说马歇尔计划一1947年前后发表于不同国家报纸杂志上的漫画。二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慷慨相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评述材料中漫画和电影对马歇尔计划的看法图一法国图二苏联图三英国合作探究

图一是法国从马歇尔计划对于援助的国家有所偏袒会造成欧洲分裂的后果的角度进行了揭示。图二基于苏联立场以及冷战思维看待基于马歇尔计划,揭示了马歇尔计划实质和目的是美国想要控制西欧,称霸世界。图三是英国站在自身的外交政策以及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的立场等角度,对马歇尔计划表示支持。电影中美国作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家基于自身立场通过文艺作品对马歇尔计划进行宣传,对其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实质进行粉饰。综上所述,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马歇尔计划的看法不同。概念阐释北约:

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1949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目前已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华约: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华约成立。是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军事同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峙)。1991年解散。地缘政治学: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战略军备等)是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二战后,斯皮克曼提出“边缘地带”学说: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第一次柏林危机:第一次柏林危机,又称柏林封锁,发生在1948年6月24日至1949年5月12日,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1948年封锁西柏林。这就是“柏林危机”。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危机导致战后东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快了德国的分裂。①军备竞赛激烈②避免大战的自我控制机制③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④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⑤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意识形态浓厚⑥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3)特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材料: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语言。——[苏]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1958-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时美苏坦克对峙的场景消极:1.美苏“冷战”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

2.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势。3.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积极:1.美苏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3.促进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冷战与两极格局(4)影响(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2023·山东高考·15)下图

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DD典型例题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60至80年代)(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表现:①缓和:美苏展开对话;

②对抗: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3)影响: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古巴导弹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1)冷战的发展概念阐释修筑柏林墙: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苏联为了扭转自己与美国在核对抗中的劣势地位,从1962年开始向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如果一旦完成,苏联能将美国大部分地区覆盖在其核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苏联就能够在与美国的政治对抗中获得优势地位。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60至80年代)(2)

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______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起飞”,追求成为“_____”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_______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自力更生拥有“______”、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_____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欧洲共同体政治大国民族利己主义两弹一星不结盟运动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60至80年代)(2)

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材料: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德国总理阿登纳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欧洲联合的原因:①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②战后,欧洲各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需要重振欧洲。③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④法德和解。⑤应对美、苏的威胁。材料:日本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本结束……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1960年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业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面日渐逼近美国的水平。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家指导;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美国的扶植;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经济非军事化。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60至80年代)(2)

多极力量的成长日本:经济“起飞”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世纪60至80年代)(2)

多极力量的成长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1961年)(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第三世界崛起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成立

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2022·山东高考·15)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2022·湖南高考·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CB典型例题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1)70年代末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星球大战计划(2)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徳统一。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

两极关系的瓦解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该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概念阐释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

两极关系的瓦解材料一:20世界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但后来逐渐僵化,弊端日益暴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进行改革,不但没有突破这一模式,反而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材料二: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其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路线。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材料三:从外部条件来说,东欧剧变和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苏联解体,起了推动作用。①历史(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直接(主要):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外部: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

两极关系的瓦解拓展深化(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2)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3)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上升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5)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6)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目前是“一超多强”。

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金日成李承晚背景:①朝鲜半岛两个对立政权的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