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难点知识点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1)梳理中国学校教育和西方学校教育的发展,说明学校教育与社会变动的关系。(2)概述中国造纸业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认识印刷书诞生的重要意义。(3)掌握古代到现代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明晰其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古代中国与希腊的学校教育;近代欧洲与中国的大学教育;现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印刷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古代到现代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活动方案活动一:梳理中国学校教育和西方学校教育的发展,说明学校教育与社会变动的关系。1.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完成下列知识框架,自主梳理中国学校教育与西方学校教育的发展情况。2.根据材料,归纳近现代留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材料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甲午战争后,留日学生迅速增加,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民国时期,封建的教育宗旨被否定,留学政策有较多改进,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留学的自由度较大,规模空前,成就显著,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化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出国留学大多局限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直到1965年,才批准50名人员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自然科学。改革开放后,留学潮出现了开放和谐的新格局,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即有30万余人出国留学。【答案】

(1)特点:留学生数量由少到多;留学地区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产生众多杰出人才;受政治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大。(2)影响:传播了西方文化,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政治栋梁和经济建设人才,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中国认识世界的桥梁。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等。1.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表格内容,掌握印刷书的诞生与发展。活动二:概述中国造纸业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认识印刷书诞生的重要意义。

发展历程认识书籍的出现(1)约在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__________书籍的雏形(2)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简策、帛书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造纸业发展(1)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书写材料由竹木、缣帛逐渐过渡为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105年,_______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纸草书卷中国早期的书籍东汉蔡伦

发展历程认识印刷术发明(1)唐朝已有_______________胶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2)北宋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3)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版印刷品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活字印刷未能如谷登堡印刷术般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印刷书诞生的意义。材料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而且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李瑞娜《毕昇与谷登堡为何无法对话》【答案】

(1)原因: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印刷工具书;②雕版技术历史悠久,工艺成熟,更换印刷方法的要求并不迫切;③科举制和儒家思想的制约,印刷品传播范围有限;④受文化传统的制约,女性读书少;⑤汉字数量大,排版烦琐,制作成本高昂;⑥对工人知识水平要求高。(2)意义:①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②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1.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完成下列表格内容,厘清图书馆的成长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对后世的影响。活动三:掌握古代到现代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明晰其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世界典型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能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世纪下半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由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的作用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英美等国出现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中国古代官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私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影响:①保存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②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府”“阁”“堂”“室”明朝的“天一阁”1909年,“京师图书馆”1998年,“国家图书馆”2.阅读课本第四子目,完成下列连线图,概述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答案】3.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四子目,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博物馆的影响。材料大公司控制美国经济生活始于20世纪初,一些大型艺术博物馆也开始发挥出它们的魅力。先是由摩根家族赞助,而后又得到洛克菲勒家族支持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也是西半球最壮观的艺术殿堂。它多次举办规模宏大的国际展览,古埃及的图坦哈姆的墓葬、亚历山大的再发现、中国的青铜器、梵蒂冈收藏的艺术精品,美国观众都能一饱眼福。大公司则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出对社会情趣施加影响。——冯承柏《略论西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答案】

影响:丰富民众的生活情趣;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传达国家精神;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知识脉络强化练习一、

选择题1.西周时期的教育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称为“六艺”。据此可知,西周时期的教育(

)A.扩大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力B.为统治阶层培养了治理人才C.注重治下民众的全面发展D.推动形成较完善的官僚体制1【解析】材料“西周时期的教育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体现的是西周教育注重培养各种治国技艺,故B项正确;西周时期儒家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西周教育情形为“学在官府”,贵族垄断,并非民众所能享有,故C项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B

2.(2023北海期末)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22【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书院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通过祭祀儒家先圣和乡贤等可以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A项;材料强调书院祭贤对社会教化的影响,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书院祭祀的对象包括儒家圣人和乡贤先祖等,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非佛道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通过开放式的祭贤活动教化乡里,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答案】A

3.北宋初年,人们主要通过手抄方式传播书籍。至北宋中叶,则“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苏轼感慨说,学者获得书籍“多且易致如此”。这一材料可以说明(

)A.“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B.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文化传播C.程朱理学受到了官方尊崇D.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繁荣3【解析】据材料“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获得书籍‘多且易致如此’”可知,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普及极大地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故选B项;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排除A项;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排除C项;材料强调雕版印刷术推动文化传播,与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繁荣无关,排除D项。【答案】B

3

4.(2022扬州调研)下表所示的内容是《大公报》在1905年和1906年对京师大学堂举办的两届体育运动会的评论。其主旨是(

)4宣扬“尚武”的精神B.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C.关注学校体育的发展D.突显民国时期的新风尚年份评论1905年“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魄之所造成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学堂特开运动会,使学生等渐知尚武,渐能耐劳”1906年“京师大学堂今开二次运动会,又以尚武为教育宗旨,宣示天下右文轻武之积弊”【解析】据材料“使学生等渐知尚武,渐能耐劳”“以尚武为教育宗旨,宣示天下右文轻武之积弊”可知,两届体育运动会都强调“尚武”,故选A项;材料只在1905年的运动会上提及要“(使学生)渐能耐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两届运动会的主旨,而未强调关注体育的发展,排除C项;“民国时期”不合史实,民国建立于1912年,排除D项。【答案】A

45.(2022临沂四县区期中联考)下表所示的内容是民国时期的小学“修身课”教材的目录(部分),据此说明当时教育(

)A.重视继承优秀精神遗产B.重视开阔国际视野C.重点培养现代公民意识D.忽视社会公德教育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自重改过去伪立志御辱恒心坚忍名誉知耻谦虚5【解析】据材料可知,除去“御辱”之外,其余都属于“礼、义、廉、耻”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该时期对儿童的教育比较重视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精神文化遗产,故选A项;所列目录中没有学习西方的相关内容,与“开阔国际视野”无关,排除B项;民国时期小学的“修身课”侧重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现代公民意识”并不是其重点培养的内容,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小学的“修身课”重视社会公德教育,如“名誉”“知耻”等,排除D项。【答案】A

6.(2020苏锡常镇二模)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中国的教育(

)A.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B.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服务C.背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D.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6【解析】据材料“1952年,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可知,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是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服务的,故选B项;“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表明中国教育受苏联的影响最大,但不能说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经验,排除A项;“百花齐放”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

6

7.(2022河北百师联盟联考)1949—1954年,有1424名留学归国人员历经坎坷挫折和百般斗争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回来;20世纪50年代末,回国人员增至2500名。这主要是由于(

)A.建设国家的家国情怀B.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C.外交孤立局面被打破D.“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77【解析】即使历经坎坷挫折和百般的斗争,留学人员仍然要坚持回到祖国,这是他们心系祖国、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所致,故选A项;留学人员学成归国是为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而不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排除B项;中国外交孤立局面被打破是通过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实现的,与留学人员从欧美归国无关,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

8.(2022菏泽第一中学4月检测)下图所示是1959年发行的《课本随身带,抓空学起来》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政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B.“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明显C.人民的学习意识显著增强D.农村的教育水平得到提升8【解析】据材料“课本随身带,抓空学起来”可知,人民学习意识显著增强,故选C项;义务教育是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制度,与材料中妇女形象不符,排除A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宣传画中的两个人物无法说明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排除D项。【答案】C

89.(2022湖南五市十校第二次大联考)某学者这样总结18世纪前期法国印刷业的发展和书籍的出版情况: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而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租书店这些公共机构数量井喷,使得公众能够阅读书籍。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法国(

)A.不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对印刷业进行革命性改革C.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D.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9【解析】据材料“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而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可知,启蒙运动使人们更多关注现实生活,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业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不能得出君主专制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法国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印刷业发展是表现,思想文化的变化是本质,排除B项;宗教改革的进程从德意志开始,法国并未主导欧洲的宗教改革,排除C项。【答案】D

91010.(2023郑州期中)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1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都属于文化机构,这些机构的普及说明文化的大众化得到发展,故选A项;社会矛盾的出现主要源于经济和政治的问题,文化机构的推广普及不代表社会矛盾日益缓和,排除B项;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需要专门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文化机构只是满足民众一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机构的普及与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现实主义文艺是艺术的一个专业门类,文化机构的普及反映的是文化大众化的趋势,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答案】A

二、

非选择题11.

(2022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出版界根本性的“革命”,从时间上看,是在晚清开其端,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出版革命”的正式展开。如果把中国“出版革命”的历程分成若干阶段,那么,1843—1897年这一阶段可被称为“新出版”,作为中国“现代出版”的序章;1898—1919年为“出版革命”的高潮阶段;1920—1937年为“现代出版”的稳定和渐趋进入低潮阶段。而从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形成于上海的“出版革命”之第一阶段,即传统出版到现代出版的发轫阶段的“新出版”来看,从空间上考察,“出版革命”是从江南书业向上海的空间转移开始的。发生在近代上海的中国“出版革命”有两个重要的资源,一是西方新式出版技术和新知识的输入,一是作为上海城市腹地的江南书业资源。——摘编自邹振环《晚清书业空间转移与中国近代的“出版革命”》11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出版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国外印刷品进口暂行办法》《期刊登记暂行办法》等工作规定、条例及管理法规。同时,一大批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被有计划地翻译出版,学术著作成果众多,科技书籍发展迅速,出版教育也有了长足进步,出版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版社数量大幅增长,出版品种也迅速增长。尤其是1992年以后,出版业集中体现在出版市场化的进程上,出版业市场体制的设立,为出版业注入新的活力,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近年来,数字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纸质图书出版稳中有进,数字出版步履猛进,产业拓展更加明显。出版“走出去”也呈现新局面,出版机构改革引导着出版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摘编自万安伦、刘浩冰《新中国出版70年:阶段历程和经验启示》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版革命”的内涵,并说明其影响。11【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