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高二历史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巴以冲突俄乌冲突

呼吁冲突当事方保持理性克制,切实遵守国际人道法,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基础设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第14课因时而变,因势而为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周恩来外交风云》目录(局部)一、周恩来外交生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起点——延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中国一定要管”“传说中的周恩来”万隆会议前后的周恩来“让别人看到我们,听到我们的声音”“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中美关系转折的前奏和“改变世界的一周”对日外交的“先发制人”策略尾声——摘编自傅红星《周恩来外交风云》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逻辑严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时俱进国际:两大阵营对立;

苏联(社会主义)支持中国,

美国(资本主义)敌视中国;国内: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巩固新政权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影响外交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际国内形势

领导者的智慧一边倒材料二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毛泽东01建国初期的外交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一

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必须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长期、尖锐、激烈的侵略威胁。美国先后在中国台湾、朝鲜、越南布置了三条针对中国的战线,并采用种种手段威胁、遏止新中国,企图给新中国的生存造成重重困难。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新中国成立初的国内外形势。“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相矛盾吗?材料三

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周恩来总理明确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使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批评和抵制。

——唐家璇《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不矛盾!

“一边倒”不是毫无原则的倒向一边,相反,它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中国始终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姿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独立自主正是中国外交最核心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的一边倒体现出了策略的灵活性。01建国初期的外交三大政策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独立自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巩固了新生政权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不致于孤立特点:意识形态的色彩浓厚的革命外交01建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10(均为社会主义国家)9(部分新兴国家)1(巴基斯坦)00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材料四

抗美援朝发生以后,联合国大会于1951年2月通过正式决议,认定中国为侵略者,把中国作为破坏世界和平的国际叛徒从此中国长期被排斥于国际外交之外。1953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决议共产党中国不应该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并且确定一旦联合国恢复中国的代表权,美国将在下一次会议年度中停付会费。——沈志华《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美国利用联合国在国际舆论上污蔑新中国,并对新中国采取全面孤立遏制和外交封锁。外交诉求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新型国际关系1953年国内一五计划开始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印度提出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1)背景与外交方针02推动外交新发展背景①国际:朝鲜停战,局势趋于缓和;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②国内:一化三改造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解决中印间西藏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日内瓦会议

(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包容性与开放性)1953年1954年1955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第二次建交高潮(主要与亚非国家)特点:突出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50年代末60年代初1964年(2)外交成就02推动外交新发展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美中苏/俄1950197619792023敌对建交从敌对到关系正常从友好到关系破裂

冷战政策成就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代办级外交;亚非建交狂潮中法建交05010015020019111120182

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周恩来外交风云》目录(局部)一、周恩来外交生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起点——延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中国一定要管”“传说中的周恩来”万隆会议前后的周恩来“让别人看到我们,听到我们的声音”“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中美关系转折的前奏和“改变世界的一周”对日外交的“先发制人”策略尾声——摘编自傅红星《周恩来外交风云》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逻辑严密)贰图: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大开国门迈向世界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阶段①:1970年-改革开放前阶段②:改革开放后尼克松:“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你握手,我很抱歉。因此当我走完梯级时决心首先伸出我的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交往了啊!”图: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有人说:“尼克松用七天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谈谈你对“世界改变了尼克松”“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两句话的理解。聚焦: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01打开外交新局面(1970年-改革开放前)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1971年4月1971年7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基辛格访华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1961年美国介入越战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欧共体成立1969年

珍宝岛事件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内外形势现实机遇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冷战暂处守势陷入越战难以自拔自身经济实力下降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两次秘密握手,促成一次震惊世界的握手图:基辛格访华图:乒乓外交聚焦: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01打开外交新局面(1970年-改革开放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01打开外交新局面(1970年-改革开放前)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

中日建交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外交成就第三次建交高潮一条线,一大片中美中苏/俄1950197619792023敌对建交从敌对到关系正常从友好到关系破裂

冷战“文革”政策成就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代办级外交;亚非建交狂潮中法建交一条线,一大片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05010015020019111120182

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邓小平的讲话说明了什么?和平发展与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国家综合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关系: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作出的突出贡献。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1997年

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论坛1979年中美建交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博鳌亚洲论坛G20集团国2016杭州峰会进入21世纪19791989世纪之交周边关系新进展①大国关系②与发展中国家合作③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④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大国关系02外交政策新调整(改革开放后)背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与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外交政策: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中美中苏/俄1950197619792023敌对建交从敌对到关系正常从友好到关系破裂敌对建交关系正常友好

冷战一超多强“文革”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条线,一大片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关系新格局05010015020019111120182

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代办级外交;亚非建交狂潮中法建交三大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图:2016年9月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叁中国智慧影响世界中国声音世界倾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的互动空前紧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中国外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最新版)

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走出外交新道路(1)背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出外交新道路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1月)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道路。(2)外交思想走出外交新道路(3)外交实践01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0203建立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交往新路04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0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整体推动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合作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周边国家关系;中美中苏/俄1950197619792023敌对建交从敌对到关系正常从友好到关系破裂敌对建交关系正常友好友好合作与竞争

冷战一超多强多极化“文革”改革开放中共十八大以来政策成就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抗衡苏联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为经济发展创设和平、有利环境交往新路,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05010015020019111120182

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代办级外交;亚非建交狂潮中法建交三条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因时而变,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延续性,创新性

:国内、外的局势;具体的外交政策;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家利益不变: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选择;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清政府的一位外交官名叫谭锦镛,因为扎着子,在旧金山被美国警察殴打,辫子像牵狗绳一样被拴在栏杆上,还被扣上手铐押到警察局,被当地华裔商人赎出来后,跳水自尽。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谭锦镛——近代屈辱外交的悲情缩影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下

笃定担当的大国作为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和平发展道路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巴黎协定》“一带一路”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P84: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原因: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秉持正确义利观,中国始终支持发展中国家。动因: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1.(2024·德州)1949年10月19日,深圳正式解放。但解放军并没有进驻香港,而是在深圳停下了脚步。毛主席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指出:“利用这两地(香港、澳门)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的发展再做最后决定。”这一做法()A.有利于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B.意在实现与西方国家的和平共处C.直接促成中英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是基于社会制度差异的深度考量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毛主席考虑当时国内国际形势,认为维持香港现状,比收复香港更有利,香港实际上作为中国对外物资中转站,承担着中国和世界交流的窗口作用,A项正确;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不是这一做法的意图所在,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英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中英关系正常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当时主要考虑的并非社会制度差异,排除D项。2.(2024·沈阳)1963年,周恩来在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