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约4500年前,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出现龙山文化(如图所示),各地的龙山文化也有各自的地域特色,毕竟文化是不断融合的,不可能完全取代。这体现了()A.早期文明的特征 B.阶级国家的形成C.国家大一统局面 D.战争使文化割裂2.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认为“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种变化反映了()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3.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朝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C.经济重心转到南方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4.《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 B.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加剧土地买卖兼并 D.为均田制开始实施提供条件5.下面为甘肃敦煌莫高窟323属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及其简介。据此判断,该壁画()敦煌壁画常会在一个画面中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壁画右下方是汉武帝与众臣来甘泉宫瞻仰“祭天金人”的场景;下方画面内容为汉武帝在群臣簇拥下,骑马送张骞前往西域,张骞手持芴板,在汉武帝面前跪拜辞别;左边介绍张骞一行前往西域的情况:一位僧人模样的人在前引路,两个持旌节的人紧随其后,其中之一为张骞。左下方展示出崇山峻岭掩映下的大夏国,张骞历尽险阻,最终抵达目的地。A.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B.说明佛教在初唐传入西域C.折射出唐代西北地区市民文化的独特性D.兼具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6.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的权力分割()A.解决了宰相擅权问题 B.削弱了中央集权C.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D.影响了行政效率7.下表是宋人笔下涌现出的诸多“好孩子”形象。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儿童观”()儿童形象赵令赫笑语不妄。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周谔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A.反映了宋代文化的进步 B.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C.确立了幼童的行为规范 D.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完善8.《明世宗实录》载:“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御史屠仲律在《御倭五事疏》中说:“虽概称倭夷,其实多编户之齐民也。”《明神宗实录》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从上述材料可推知()A.明朝沿海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B.开放私人海外贸易有其必要性C.抗倭斗争稳定了沿海的形势 D.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有其必要性9.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维护国家主权 B.扩大地方自治C.强化三省职权 D.建立行省制度10.明朝中后期,西洋钟表随着天主教传入中国,到清朝前期,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城镇已经开始仿制,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制作钟表的于工业行业。到19世纪60年代后,仲表已经在广大的中下层社会逐渐普及。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观念已经崩溃 B.中西交流助推社会进步C.城乡生活普遍西化 D.工业制造技术明显进步11.清末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证明“洋务清火汤”疗效不佳的主要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B.戊戌变法的失败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义和团运动的爆发12.下表中报刊所发评论反映出近代以来()1875年《申报》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1875年《申报》“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1881年《万国公报》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A.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B.职业观念已发生变化C.西方思潮成为主流 D.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13.孙中山曾经说过: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为此,孙中山主张()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民主政治C.国共合作开展北伐 D.平均地权关注民生14.下表中同一时期相关数据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A.八国联军侵华 B.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5.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16.下图为原存于江西赣州某村的土地革命时期标语,该标语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工农解放万岁,红军胜利万岁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列强17.《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的发表表明()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胜利结束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8.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飞抵重庆。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B.意味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D.标志着国共两党就建立联合政府达成共识19.下图是梅州某中学高一学生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总结的思维导图,空白处的内容应该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D.改革开放开启伟大转折20.“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A.共商、共建、共享 B.多元、自主、平衡C.交往、交流、交融 D.开放、包容、均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计40分。21.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恢宏的气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60多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材料二在中西双方的商贸活动中,西汉精美的丝织品、茶叶、漆器和铁器等,随着大批汉朝使臣和众多商人西行,源源不断地被带入了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西汉王朝正式打开了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这样,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上述各国。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摘编自张连杰《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几个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开拓疆域打开“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的史实,并概括西汉时期形成的对外海上航线。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图二延安革命纪念馆图三西柏坡纪念馆材料二第十四章人心向背的较量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解放战争中,军事局势迅猛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人心的变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坚决地、脚踏实地地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有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民主同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动向,反映出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们在政治态度上的进一步变化。——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材料二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的,并请指出当时我国为实现农业合作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农村开始经济改革的必要性,并简要说明农村改革是如何取得突破的?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各地龙山文化既具有各自的特色,也出现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期,还未出现阶级国家,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多元一体的特征,未涉及战争的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早期文明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处于社会动荡、分裂时期,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涉及时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还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是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且材料未体现诸侯认同儒家思想,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可知熊渠说他是蛮夷人,不用中原国家的谥号,而子囊认为楚国对南方诸国或安抚或征伐,使之归顺诸夏,表明楚国为华夏而战,体现出楚国的华夏的认同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华夏认同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3.【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大运河的作用,没有体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领先世界”,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南移完成,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朝生命线”可知,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并且成为唐朝时期的经济生命线,从而维护了隋唐大一统的局面,说明隋唐时期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隋朝维护统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4.【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彻底废除人头税是在清朝,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可知,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为征税标准,不在以人丁为准,所以是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只提到两税法征收表准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两税法加剧土地买卖兼并,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均田制被破坏是两税法实施的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两税法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该壁画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没有描述佛教传入西域的信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壁画描绘的是汉朝时期西域的情景,而非唐朝,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敦煌莫高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对研究汉朝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做为敦煌的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宋初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低,未涉及分割相权的问题,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涉及中央机构的分权问题,未涉及地方权力,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中央机构行政效率问题,未涉及政府财政负担,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宋初实行分权的同时导致了不同机构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了行政效率,故D正确;据材料可知,宋初实行分权的同时导致了不同机构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了行政效率,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二府三司制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7.【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理学思想的影响,不能体现宋代文化的进步,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孝经》、《论语》等都是如家经典,儒家思想中主张积极、勤奋和伦理道德,所以宋人笔下的“儿童观”实际上是体现了理学思想对于当时启蒙教育的影响,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理学思想对“儿童观”的影响,是宋人笔下涌现出的诸多“好孩子”形象,并不是确立幼童的行为规范,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理学思想对“儿童观”的影响,与科举制没有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理学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8.【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后期沿海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质变,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倭寇部分是明朝的百姓,因为国内生存压力较大,许多农民被迫沦为海盗,从上述材料可推知明朝开海贸易的必要性,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论述强调了开放私人海外贸易有其必要性,材料不涉及抗倭斗争的信息,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了开放海外贸易的必要性而不是禁止海外贸易的必要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海禁政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9.【答案】A【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可得出清政府通过绘制全国的地图,加强国家的领土主权意识,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扩大地方自治无关,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清朝不存在三省制,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清朝边疆治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0.【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等级观念已经崩溃”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西洋钟表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手工业者的模仿制造,逐渐在中国社会上流行起来,说明中西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会进步,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城乡生活普遍西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国的钟表制造属于手工制作,不是工业制造,且当时洋务运动刚刚起步,工业制造能力十分欠缺,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1.【答案】C【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是在1895年,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至1864,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符合题意,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2.【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涉及一些媒体的观点,不能代表国人共识,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西人之为商为上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可知,文人经商、商人学习文化、农民学习植树之法和机器之耕,这体现了职业观念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观点,更不能得出西方思潮成为主流,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没有表达出对农业的重视,对商业的限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3.【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发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从而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关注民生问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4.【答案】C【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八国联军侵华实在1900—1901年,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914—191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所以导致农户、耕地减少,荒地、军队和军费增加,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在1927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北洋军阀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5.【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与材料中强调的五四运动期间报刊内容变化无关,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可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报刊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包括使用白话文、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等,使得更能贴近大众,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非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报刊,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使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而非五四运动后报刊内容的变迁,夸大了其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马克思传播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6.【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涉及土地革命时期,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致力于解放工农,此外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之为工农红军,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列强”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土地革命时期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7.【答案】D【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胜利结束是在1936年10月,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正式开始,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7月15日,中共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旨在响应国共合作需要,推动全民族抗战形势,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8.【答案】C【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随着蒋介石集团破坏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敌人,各阶级、阶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结成统一战线,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此时属于重庆谈判时期,国共合作尚未破坏,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可知,重庆谈判顺应了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因此才会高兴,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国共双方未能就联合政府未能达成共识,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9.【答案】B【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意味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故B正确;

C、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指1956至1966年,题干涉及时间是建国初期,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开启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0.【答案】A【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多元、自主、平衡”与史实不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交往、交流、交融”与史实不符,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开放、包容、均衡”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1.【答案】(1)变化:由汉初的妥协隐忍策略转变为武帝时的开疆拓土策略。原因:汉初休养生息奠定基础;汉武帝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了政权;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充足的物质条件。(2)史实: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②汉武帝派兵击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设立了河西四郡;③汉武帝派兵南征,设置了九郡,将西南地区纳入西汉版图。航线: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再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解析】【分析】(1)变化:据材料一“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得出由汉初的妥协隐忍策略转变为武帝时的开疆拓土策略。原因:据材料“60多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得出汉初休养生息奠定基础;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我国处在大一统时期,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问题;经济上,采取桑弘羊建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充足的物质条件。

(1)史实,据材料二“西汉精美的丝织品、茶叶、漆器和铁器等,随着大批汉朝使臣和众多商人西行,源源不断地被带入了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派兵击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设立了河西四郡;汉武帝派兵南征,设置了九郡,将西南地区纳入西汉版图。对外海上航线:据材料二“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可知,西汉时期形成的对外海上航线是: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再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西汉治边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识记西汉时期形成的对外海上航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2.【答案】(1)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发动三大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