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
疫
学
原
理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第一章绪论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第三节免疫学的重要性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淋巴系统血液经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后,其中大部分血浆成份,从毛细血管渗出,进入组组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入小静脉,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最后归入静脉。所以淋巴系统被看作是静脉系统的辅助管道。此外,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centrallymphoidorgan):包括胸腺和骨髓,它们是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淋巴干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内分裂分化,成为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中枢淋巴器官发生较早,出生前已发育完善,能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输送处女型淋巴细胞。中枢淋巴器官不受抗原刺激的直接影响。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细胞等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如淋巴结、脾和扁桃体,它们在机体出生后数月才逐渐发育完善,中枢淋巴器官不断地将淋巴细胞输入周围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是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结构也发生变化,抗原被清除后以又渐恢复原状。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骨髓免中枢免疫器官胸腺疫器官脾脏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0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1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2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3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4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心脏和大血管之上,双叶状分化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终生均可产生T细胞.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5骨髓:主要功能:造血干细胞向各种血液细胞分化的造血器官。为淋巴祖细胞向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分化提供条件。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62)、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三个功能:从感染部位捕获抗原将抗原提交淋巴细胞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抗原清除后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存和免疫记忆的维持提供必要的信号。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7脾脏:脾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分T细胞聚集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B细胞聚集区—淋巴小结(又称初级滤泡)。经抗原激发后成为次级滤泡,中间出现生发中心(GC)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8红髓白髓静脉动脉
边缘区初级滤泡
动脉周围淋巴鞘生发中心小梁窦状小管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9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为边缘区,内含T细胞、B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Mφ)。红髓有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为索条状组织,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Mф和DC.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0红髓白髓静脉动脉
边缘区初级滤泡
动脉周围淋巴鞘生发中心小梁窦状小管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1淋巴结(Lymphoidnode)淋巴结的实质:皮质区、髓质区。皮质区:浅皮质区、深皮质区。浅皮质区:近被膜下,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大量B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或称淋巴小结。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是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髓质区有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致密,聚集B细胞和浆细胞。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2淋巴组织动脉淋巴组织静脉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B淋巴细胞生发中心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皮质层副皮质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髓质区初级滤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切面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3淋巴结的功能:①T、B细胞定居的场所。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对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有过滤作用。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4免疫应答: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触抗原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指其抗原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该抗原)因抗原激发而活化、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效应功能的过程。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5免疫应答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应阶段:即免疫活性细胞完成对抗原的识别。B淋巴细胞表面带有免疫球蛋白结构的抗原受体(SmIg或BCR),能直接与相应抗原决定基接触。而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不能直接识别抗原物质,它只能识别经AP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6免疫应答的第二阶段是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的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即可发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与记忆细胞。效应细胞能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由激活的B分化而成的浆细胞能合成特异性抗体分子,即免疫球蛋白分子;而活化的T效应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7第三阶段——效应阶段,即效应细胞、效应分子与相应抗原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如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与相应抗原结合,以达中和毒素、促进吞噬等作用。通过免疫应答,达到清除“异物”的作用,它不仅包括外来的病原体,异种蛋白等来自异体的物质,还包括体内的异常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8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发生的免疫应答是以产生特异性激活的效应T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为特点,介导细胞免疫;而B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将之分泌人体液,故把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体液免疫。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9当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产生的免疫应答为初次应答。其潜伏期长,产生以IgM为主的抗体,其效价低,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也低,维持时间相应较短;当免疫细胞再次与相同抗原接触,则因体内已存有特异性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从而触发再次应答。再次应答潜伏期短,可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以IgG为主的抗体,维持时间较长。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0淋巴细胞再循环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1作用: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细胞间的协作,使一些具有相关特异性抗原的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使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关连的有机动性的统一体除效应性T细胞、幼浆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以外,大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尤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2外周淋巴器官中T细胞区的高内皮小静脉(HEV)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越内皮细胞进入淋巴.淋巴液可通过胸导管进入左侧锁骨下静脉,回入血循环.上述途径为淋巴循环的主要途径.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3滤过淋巴液:淋巴液内的异物或细菌,进入淋巴结内,迂曲走行,流速缓慢;内部巨噬细胞可将其吞噬而清除。
清除率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对细菌的清除率一般为99%而对病毒和癌细胞较差。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4黏膜免疫系统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如扁挑体、阑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成员: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及支气管淋巴组织。
功能①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②产生分泌型IgA。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52、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总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其中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增殖、分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包括:T,B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6免疫细胞的组成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ф)树突状细胞(DC)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肥大细胞造血干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7固有免疫:Mф,
DC,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适应性免疫:T,B淋巴细胞(TC,BC)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细胞:T,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Mф,DC,BC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83、免疫分子以结构和类别区分: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补体及其调节分子、分化抗原(CD分子)黏附分子TCR,BCR和抗体分子(TCR
:T细胞受体)(BCR:B细胞受体)MHC基因产物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394、免疫系统的个体发生与系统发育个体发生:从非特异性免疫到特异性免疫。出生即出现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须待出生后接触抗原才能产生。免疫系统进化中,最早出现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启动的适应性免疫是进化的较高级形式。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0-+-+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吞噬细胞NK细胞T/BMHCAb淋巴结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软骨鱼硬骨鱼鸟类哺乳类图:免疫系统的进化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1(二)
免疫与免疫学1、免疫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免疫的新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2识别“我”与“非我”(自我稳定)
---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对自身物质形成免疫耐受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32、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阐述机体抗感染而无不良后果相关机制的学科研究机体分辨自身和非已,并清除非已成份的学科。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4自身:机体胚系基因的编码产物,在机体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遭遇过的物质。向尚未完成免疫系统发育的新生小鼠输入同种已异型细胞,免疫系统会将该细胞表面的非已抗原视为自身。自身-非已分辨的差错和失衡引发疾病将非已视为自身:对非已清除不力,肿瘤细胞无法清除将自身视为非已:自身免疫病,自己和自己过来去。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53、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抗病原体的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新出现的非已成分(癌细胞、凋亡细胞等)。癌细胞无时无刻不存在,不患病是其一发生就被消灭了。内环境稳定:机体对自身应答的耐受和调节。自身耐受、外来应答.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6功能正常表现(有利)异常表现(有害)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超敏反应、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ostasis)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74、免疫的类型
固有性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生物体在种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能。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应答产物后被动获得的免疫。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81).固有性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组成和功能(1)解剖与生理屏障(2)生物学屏障
(3)吞噬细胞及吞噬作用(4)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49吞噬细胞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02).获得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组成与功能:体液免疫:B细胞浆细胞
Ab
细胞免疫:AgAPCT细胞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AgAg:antigen,抗原Ab:antibodu,抗体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15、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1)、抗原、免疫原和抗原表位免疫原: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免疫原性。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相结合的物质。抗原性:抗原分子与抗体等免疫应答产物起反应的特性。半抗原:分子质量小,可以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2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因素:异物性:非已成分具有异物性和外源性,抗原来自系统发育距离越远的物种,外源性越突出,免疫原性越强。分子质量:分子量低于5-1kDa,免疫原性不佳。化学组成和异质性:组成成分复杂则免疫原性好。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3可提呈性:T细胞不识别完整的抗原分子,只识别被APC加工过的经由MHC分子提交的抗原肽,抗原能否被有效加工和提呈,影响其免疫原性。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4生物学因素宿主的遗传背景:不同MHC背景的动物,对同一抗原产生的应答明显不同。存在不同的免疫应答基因引入抗原的剂量和途径:剂量过高、过低可能无应答或免疫耐受。静脉注射抗原先进入脾脏,皮下注射先进入局部淋巴结。佐剂:一类可与抗原混合并共同进行免疫的物质。不改变抗原的免疫原性,但可提高机体的应答能力,提高抗的应答。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5抗原表位免疫细胞通常仅识别抗原大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部分,称为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表位而不是完整的抗原分子。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6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的对抗原的识别被现存的非特效应物识别感染清除感染动员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感染清除感染效应细胞激活抗原进入淋巴器官感染清除感染抗原被初始淋巴细胞识别效应细胞克隆扩增和分化现存抗体及效应T细胞识别再感染清除感染0-4h4-96h96h后保护性应答被记忆性T,B细胞识别再感染清除感染效应细胞迅速扩增分化免疫记忆图:免疫系统对入侵病原体发生应答类型的时相区分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7前两个阶段0-4h和4-96h为固有免疫。第三个阶段96h后,为适应性免疫。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8固有免疫主要识别病原体的非蛋白质抗原这些成分统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包括:A.以糖类和脂类为主在细胞胞壁;B.细菌胞核成分及病毒产物;C.应激状态和病理条件下产生的成分。相应的识别结构为模式识别受体(PRR),可激活参与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分泌促炎症分子。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59适应性免疫主要识别蛋白质抗原:淋巴细胞通过抗原受体TCR和BCR进行识别。BCR(B细胞受体)可直接识别完整的抗原分子,可游离,也可结合在BC上。TCR(T细胞受体)只能识别由APC表面由MHC分子提交的蛋白质抗原片段,称为肽-MHC复合物简称pMHC。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0B细胞表位特性由抗原表面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易于接近BCR和游离的抗体分子。由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后者系抗原分子折叠后形成。又称构象表位或构象决定簇。B表位通常位于抗原分子的柔性区,具有可能动性。利于表位和抗体结合部位呈现最佳的结构互补状态。互补性高,亲和力高。结构复杂的蛋白质抗原有多个重叠的B表位,其中一些具有免疫优势。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1T细胞表位的特性经抗原加工产生的抗原肽,参与构成T细胞识别中的“MHC-抗原肽-TCR”三元体。抗原肽进入MHC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中,其中两端的锚着残基与MHC分子凹槽内壁结合,中间凸起与TCR识别.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2T细胞表位常位于蛋白抗原分子内部,B细胞表位常位于外侧,两者在抗原分子中一般不是相同的结构片段。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33)、抗原的类别依据抗原免疫原性分:完全抗原:即免疫原,蛋白质、多糖,脂类和核酸与蛋白质及多糖形成的复合物。半抗原:分子量小,可与抗体结合,但需要和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依据BC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C协助:TC依赖性抗原(TD-Ag):蛋白质TC非依赖性抗原:多糖,产生IgM。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4依据抗原和机体亲缘关系:异种抗原:不同物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自身抗原:病理情况下产生。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不是抗原,可激活大量TC、BC克隆。如:凝集素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56、免疫系统的信号转导及应答。1)、免疫细胞的受体:负责对抗原的识别。受体分子包括:胞外部分(与配体(抗原)专一性配接)和胞内部分(转导抗原识别信号)。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6抗原识别受体: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PRR,适应性免疫中的TCR,BCR。共信号受体:无抗原特异性,在TCR,BCR附近起辅助作用。分为:协同刺激受体(膜内段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抑制性受体(膜内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媒介。Fc受体:与免疫球蛋白重链的Fc结合。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72)受体分子启动的信号转导受体与配体结合启动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被转换成胞内的生化事件,引起基因的转录和表达。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8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蛋白质氨基酸上的氢原子被ATP释放的磷酸根取代-磷酸化。磷酸化可使酶蛋白质激活,使衔接蛋白和信号分子启动信号转导反应。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69磷酸化的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使酪氨酸磷酸化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使丝/苏氨基酸磷酸化。去磷酸化的酶:蛋白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丝/苏氨基酸磷酸酶,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0转录因子:一类蛋白,游离于胞质中,激活后进入胞核(转位),与基因启动子区结合,激发转录。可被PTK和PTP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而激活。衔接蛋白:在膜中或胞质中,可被PTK活化。参与胞内信号的整合与传递。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1脂筏:胞膜内富含糖脂的、较硬的、可抗去污剂作用的微结构域,称为脂筏。可收集容纳信号分子。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2P启动子区基因转录细胞核受体异物蛋白酪氨酸激酶衔接蛋白蛋白丝/苏氨酸激酶转录因子P激活的转录因子细胞膜细胞质脂筏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3
7、免疫系统的自我感知免疫系统可对免疫应答不足和过强实施调节。应答不力,病毒扩散,应答过强,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41)、感知网络适应性免疫的感知克隆选择学说:抗原进入机体后,从已存在的带有各种BCR的B细胞中选择有特异性受体的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抗体。胚胎期间,抗原选择相应细胞与之接合,这些细胞即被排除,机体就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从而解释机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5抗原抗原从中选择有特定受体的细胞扩增选择的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带有各种BCR的B细胞克隆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6免疫网络学说:机体内预存着一个相互制约的独特网络,由带有各种抗原受体的全部细胞克隆组成,每一个细胞克隆的数量未超过针对该克隆表面抗原受体产生抗体的阈值,也不能以该克隆作为自身抗原而被免疫系统识别,因而不会被清除。抗原出现后,将相应克隆挑选出来使之扩增,数量一旦超越阈值,即诱导独特型抗体产生。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7抗原阈值每个细胞克隆均少于阈值抗原诱导某细胞克隆扩增,超越阈值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8这一网络即可实施下向调节(诱导抗原特异性克隆扩增),也可进行负向调节(诱导抗独特型抗体)。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9固有免疫中的感知途径:对危险因素的感知:PAMP-PRR系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TLR(Toll样受体):感知细胞表面和体内的PAMP,NLR(NOD样受体)和RLR(RIG-1受体)感知胞质的非已和自身成分。数量和浓度抗原的剂量过高,过低均无应答。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02)感知机制激活受体和抑制性受体:所有免疫细胞均有。可正/负向作用的介质: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相互对抗。效应细胞和调节细胞效应分子和调节分子基因表达的调控生05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18、免疫记忆再次感染抗原时,会出现增强性应答,由长寿的记忆性细胞完成。记忆细胞可存活60年以上。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21)免疫记忆是适应性免疫的特性记忆细胞来自抗原选择下淋巴细胞,有抗原特异性。保护性记忆:由留存的抗体、浆细胞、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完成,直接分泌抗体。反应性记忆:由记忆性BC和中枢性记忆T细胞(TCM)完成,抗原刺激其扩增分化产生抗体。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32)记忆性BC介导的抗体应答留存抗体和浆细胞抗体:可留存,但时间短。短寿浆细胞:初始BC产生,长寿浆细胞:由生发中心记忆性BC产生。记忆性BC产生途径如下图: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4TC协同进入脾、淋巴结短寿浆细胞IgM短寿浆细胞IgG生发中心记忆性B细胞进入骨髓长寿浆细胞TD抗原初始B细胞TD抗原增殖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53)记忆性TC的特性、分化和维持TCM:可穿过HEV进入淋巴器官T细胞区,对抗原刺激更敏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TEM:可进入炎症组织直接发挥效应。T细胞接受抗原和协同刺激因子双重激发后,增殖分化逐渐形成记忆细胞。刺激过强:启动激活诱导性细胞死亡,>90%T细胞死亡。中等强度:产生TEM次等强度:产生TCM刺激很弱——无记忆细胞产生。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6初始T细胞DCTD抗原pMHCDC协同刺激刺激强度:+++
+++>90%死亡效应T细胞非效应T细胞TCM反应性记忆TEM保护性记忆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7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一、天花疫苗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宋代:种痘术明朝:人痘法有了重大进展。进行减毒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818世纪时,欧洲流行天花,就连牛羊也不能幸免。
Jenner证实人患的牛痘浓液少许,注射到一个8岁男孩臂内,消退了天花症状。牛痘代替了人痘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89LouisPasteur1880年用陈旧的鸡霍乱杆菌培养物给鸡注射,发现鸡会因此而不得病,再用新鲜培养的鸡霍乱杆菌给鸡注射,它们仍不发病,但未注射过陈旧培养物的对照鸡多数发病死亡。研制出了鸡霍乱杆菌菌苗。1881年用高温培养法制成了炭疽菌苗。研制了狂犬病毒的减毒疫苗,在对狗的实验中获得成功。1885年他给一个被疯犬咬伤过的9岁男童迈斯德尔进行多次免疫,结果成功了。
利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LouisPasteur:二、菌苗的发明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0三、吞噬现象的发现在探讨机体保护性免疫机理时,俄国学者ElieI.I.Metchnikoff于1883年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认为这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所在,提出了“细胞免疫”的学说。
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1四、毒素和抗毒素的发现
P.P.EmileRoux和A.E.J.Yersin(1888)发现白喉菌能产生外毒素。在此基础上,EmilA.VonBehring(1890)等人将白喉外毒素注射给动物,发现在该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他们称之为抗毒素。将具有抗毒素的免疫血清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可使后者同样对白喉毒素有抵抗力。他们以同样的方法,用这种免疫血清成功地治愈了一罹患白喉病的女孩。把血清中与细菌或毒素起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antibody)。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2由于血清抗体的发现,以Paul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体液学说。
Ehrlich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3五、补体的发现继抗毒素发现后,很快又发现了免疫溶菌现象。Pfeiffer(1894)在免疫豚鼠腹腔内观察到霍乱弧菌的溶菌现象,Bordet(1895)重复了Pfeiffer现象,并发现如将新鲜免疫血清加热到60℃,30min则丧失溶菌能力,从而证实了补体的存在。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4六、免疫损伤和免疫耐受现象20世纪初发现——免疫损伤。这种因免疫应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效应称为无保护作用,后来改称超敏反应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状态,称为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和临床症状称为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disease,AID)。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5另一方面,发现了对外来的异物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0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96七、抗体产生的学说和免疫系统的研究195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针对2024年度建筑企业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3篇
- 设备安装工程合同范本
- 城市房屋买卖合同
- 装修清包工合同样本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1质量守恒定律课时3化学方程式分层作业课件
- 2024年度维修保养合同2篇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新课标素养提升课件
- 骨肿瘤总论课件
-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学说
- 游泳馆责任协议书范本
- 吊车安全培训
- 2024-2030年中国黄酒行业竞争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2024年教案创新案例
- 《在线评论对小米手机销量影响模型实证探究》开题报告(有提纲)3900字
- 放射科专科护理模拟题含答案
- 2024年客运公司旅游合作协议
- 单招课件教学课件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宠物食品行业深度:从零食到主粮从代工依赖到海内外均衡发展
-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贵州卷) 含答案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