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4.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5.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二、能力目标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三、情感目标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学重难点】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教法】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2家庭电路一、新课导入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启动制冷,结果家里所有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准备做功课时,灯泡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他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所有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他电器的工作呢?2.如果你家中所有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器也若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二、新课教学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1.进户线.进户线有两极,如图1中所示A和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一般是接地的,因此零线与大地(地线)之间不存在电压;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20V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如此按一定频率变化,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他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他电器的工作.3提问: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讲解: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一定规格的,只能允许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危险.在火线和零线上分别串入两根保险丝,就可以在电流超过进户线的允许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干路电流,使所有电器停止工作,避免发生火灾,同时提醒用户:你目前同时使用的电器过多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干路电流的允许值,不能无限制增加同时工作的电器数量.提问:保险丝是怎样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的?讲解: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都停止工作.因此在供电正常情况下,家中所有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险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支路蔓延开去,而保险丝却安然无恙,根本没有切断电源,起到保险的作用.提问:既然各个电器都是并联在火线与零线之间,我们怎样才能将电器并联上去呢?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4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本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如果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如果多个电器都要用同一个插座,就必须用插座板了(出示实物插座板这样可以解决多个用电器的用电问题.观察打开的插座板,提问:(3)安装插座板时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两根导电的弹簧片间必须绝缘)(4)插座板外壳上的数字有什么意义?4.照明线路(如图1中的F)(1)让学生观察线路的接法,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险.(2)让学生课后观察螺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55.电能表(如图1中的C):((2)某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字样,这是什么意思?(3)电能表上的“1500r/kW·h”字样表示什么意思?要求学生明确:该字样说明用户用电能1度时,此电能表的转盘会转1500转.例题某电器单独工作30分钟的过程中,该电能表的转盘转了500转,则该电器的功率应为多少?可否根据此题设计一个测未知功率电器额定功率的方案?需测哪些数据?6.测电笔.讲解:在连接家庭电路时,首先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们可以用测电笔来完成这项工作.测电笔的构造如图3所示: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依次相连而成.在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捏住笔尾金属体,将笔尖接触进户线,若碰到的是火线,则氖管发光.这是因为火线与人所站的大地之间存在电压,而大电阻和氖管的电阻比人体电阻大很多,所以大部分电压加在了大电阻和氖管上,使氖管发光.若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就不会发光.测电笔分为高压测电笔和低压测电笔,一般一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属于低压.千万不要用低压测电笔去测高压火线,因为此时人体按比例分得的电压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7.漏电保护器在新建的楼房里,控制插座的总开关上大多装有漏电保护器,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6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不应该有电流直接流入大地.但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三、课堂小结(略)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1节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2.火线和零线:试电笔的使用3.漏电保护器【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实用性”,把“家庭用电”与我们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打破教材不合时宜的局限性,完全按照我们现代家庭具体的“家庭电路”,进行教学设计,自行设计安装“模拟电路实验板”,这一点得到了兄弟学校同行的赞赏.相对于教材做了多项补充:1.演示并讲解:A、电子电能表:相对于感应电度表的优点、读数、计算用电度数、铭牌等.B、空气开关:作用C、漏电保护器:作用.D、每位同学都同时使用了测电笔.2.分发和部分讲解了“安全用电常识”资料.实验、学生活动等教学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堂课变得更加完美.[课题]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学目标】1.理解短路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72.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总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难点:家庭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教具】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交流电流表一只,60瓦台灯一盏,500瓦电炉一只,不同规格的保险丝几根,写有例题的小黑板一块.【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问:照明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保险丝用什么材料制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分别请学生回答)(2)问:同学们的家庭电路中有过保险丝被烧断的情况吗?请说“有”的一位同学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烧断的.(3)引入新课:保险丝被烧断,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家庭2.进行新课(1)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根据公式P=UI分析得出:A.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的电流越大,总功率过大,保险8丝熔断,B.计算通过保险丝总电流.例题:某家庭电能表上标着“220V5A”字样,电路中接入40W的电灯5只,70W的彩电一台,100W的电冰箱一台,700W电饭锅一只.在这些用电器同时使用时,能否再接上一只500W的热得快?(不能接)指出:居民楼里若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的用电器,楼里的总保险丝会熔断,使整个楼断电.因此为了节约用电,也为了不给大家带来断电的麻烦,家庭电路中不宜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的用电器.教师小结:家庭电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2)短路是引起电流过大的另一个原因①演示短路实验出示家庭电路示教板.A.给示教板接通电源,闭合开关灯亮,然后断开电源;B.把示教板尾部的火线零线搭接在一起,造成短路,再给示教板通电,观察到:在通电的瞬间同时听到“啪”的一声响,保险盒火花一闪,灯并未被点亮.教师拔出保险盒盖给学生看,保险丝已被熔断.C.断开电源,排除短路,给保险盒盖换好保险丝,再通电,灯又亮了.②问:通过此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由实验知道,短路时,电路中电流过大,使保险丝熔断,但灯没有烧坏.③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1,再画出等效的图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④短路的危险和哪些情况下会发生短路讲述:发生短路时,通过导线的电流是正常时的几千倍,而产生的热量又是跟电流9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短路会使导线迅速变热,甚至使电线的绝缘皮燃烧起来,造成大事故,因此在生活用电中要尽可能避免短路的发生.让学生分析:家庭电路中在哪些情况会发生短路.学生可能答:装修电路时不细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灯座、插座的两个接线柱接线不好,而使火线与零线相碰等.⑤教师小结,刚才从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上都说明,发生短路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要安全用电,必须避免发生短路.3.保险丝的作用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保险丝的作用,记下疑问,教师解答.4.布置作业(2)将你家里的所有照明用具和家用电器及其功率列表写在作业本上.并计算一下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的总功率和通过保险丝的电流I总,比较I总和电能表上的额定电流I.若【板书设计】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原因:1.家用电路总功率过大保险丝【教学过程】本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学生学习家庭电路第二节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安全用电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的设计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本节课的设计注重训练学生准确表达物理语言、文字语言及图形语言,加强各种语言的互译本节课设计了提问、猜想、实验、论证、练习等环节,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强化知识的应用,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本节课的设计还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作用,在程中,都有效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不错.同学们都掌握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课题]第3节用电安全【教学目标】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重难点】安全用电原则【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1接着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教师再 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2.进行新课引导学生课本上的第一个问和答.然后教师指出因为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就是触电.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2)问:人触电一定会死亡吗?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电压值是多少?引导学生看课本.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什么有关?②用两手分别触摸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没有发生触电事故?③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什么?④安全电压值是多少?教师小结: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③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④触电险.(3)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看课本.明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19.3-2,并请学生指出图甲和图乙中电流的回路,然后教师指出触电的两种形式:回路,然后教师指出触电的两种形式:双线触电(图甲):站在绝缘体上的人若同时触到两极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另一根线(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指出:为了安全用电,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单线触电(图乙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电流火线进入人体到地,经地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4)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引导学生看课本.然后问:生活用电中要特别警惕什么?学生答:要特别警惕本来是绝缘的物体导了电,本来是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课本上的图19.3-4的3个图(或出示挂图指片打出甲图.教师指图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这类现象?应当怎样防止?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①注意防止绝缘部分破损.②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扳开关,不在电线上晾衣服.③有人触电,要先切断电源,或若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拨开电线.④架设电视天线时,注意不要触及电线.(5)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高压电弧触电:当人体靠近高压带体一定距离时,高压带和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这时有电流通过人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落在地面上,地面上与电线断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着电压,当人走近断头时,两脚位于离断头远近不同的位置上,因而两脚之间有了电压(跨步电压).这时电流通过人体,强调指出:为了安全用电,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7)触电的急救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个问和答,知道生活中人触电、发生火灾的一些急救方法.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15页记住安全用电原则并了解防雷的相关知识.3.小结(师生共同小结)(1)安全电压值.(4)触电急救的方法.4.问:同学们,你们的家庭电路中有没有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你有没有发现学校的电注意防雷【板书设计】第3节安全用电1.对人体安全电压为36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2.常见的触电事故.3.安全用电原则4.注意防雷【教学反思】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并能向周围的人提出安全用电建议,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活动,养成科学、安全的生活意识.开课伊始,先让学生谈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后,接着引出用电不当还能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对电给人、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伤害事件产生的原因,给学生的自主探究营造充足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用电方面的常识.但没有在此环节教学最后作应有的总结与强调.特别是一些经常遇到的安全用电常识,没有给学生着重的强调,从而使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最后,就是让学生在纸上写温馨提示.当初设计此环节,觉得学生可能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很好地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不用过多的时间去总结与整理.只需要选择自己认为要做到安全用电最值得注意的一条去写.但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我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教学设计而存在,而且处理得有点仓促.如果能让学生把自己这节课学到的都写下来,然后再汇报、交流、补充,并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安全用的常识,我想会更好.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1.复述磁性、磁体、磁极的定义,确认磁体具有磁性和指向性.2.说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3.说出什么是磁化,举例说明磁性材料的应用.4.会用磁的有关知识,解释简单的磁现象.5.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6.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7.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难点: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教法教具】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U形磁铁、小磁针若干、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知识主线十分清晰.[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过渡语]磁场我们以前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二、新课教学(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2.磁场演示(教材第120页图20.1-4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而认识磁场.演示(教材第121页图20.1-5与图20.1-6引入磁感线.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铁和U形磁体的磁场.3.地磁场让学生明白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的区别,了解磁偏角,介绍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用一个条形磁铁来模拟地磁场,说明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向地理的南北极.三、对本节知识做简要的小结四、作业:1.让学生复习课本内容.2.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3.完成问题与练习(做练习)【板书设计】第1节磁现象磁场(1)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2.磁场(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有力的作用.(3)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3.地磁场【教学反思】1.对教学模式的反思: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化物理教学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点,物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权、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地位,很好地符合了以学生同时,网络化物理教学可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网络化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物理试验:虽然网络技术可以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模拟各种各样的物理试验,或者虚拟一些真实的情景,但是它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些知识,反而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区,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物理网络化教学效果取决于多媒体的应用水平:不是每种多媒体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物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1)引课自然:自然界中的磁现象丰富多彩,都有哪些磁现象呢?(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搜索网上信息,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3)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原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老师在整个问题探讨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l认识电流的磁效应.l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l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及应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2.过程和方法l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l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3.情感、态度、价值观l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及应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难点: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及应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教法教具】安排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螺线管等【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2.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进行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试验:教材第124页图20.2-1所示.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1)实验:教材第125页图20.2-4所示(对比条形磁体)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2)实验:第125页实验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127页)(3)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3.达标练习:课本后127页“动手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课后未完成的内容;课本后练习.【板书设计】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3.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一个特点是师生对话多.对教材的这种处理,是基于“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亲自去体验,亲自去解读,课堂教学过程因此成了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另一个特点是探究实验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虽然探究实验多,但还是要突出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比较好的,该实验在器材不多的情况下,要注重演示实验的质量,让大多数学生看到其中铁屑的分布是至关重要的.实验用的磁针最好用大号的,一是便于全班学生看到,二是转动速度相对较慢,在观察过程中有利于思考.另外几个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因为该实验涉及的器材以前都用过,步骤也不复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3.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难点: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具】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挂图、小灯泡一只、两只1.5伏的干电池、学生电源一台、开关两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地放到盒子里.问:这是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2(生答:)视频播放完后,问: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二、新课教学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我们把插有铁芯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2.自制电磁铁同学们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呢?(把学生手上的电磁铁收回)(学生能答出——要追问选的器材用来代替电磁铁的哪个部件或有什么用?学生不能答出——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铁钉,它用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包上纸?漆包线,用来干什么?)问:如何证明同学们自制的电磁铁有用呢?(生答: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问: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生答:)问: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猜想1)线圈的匝数请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控制变量④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步骤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然后问其他的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步骤2: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电池个数不同的两个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问: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磁性强弱可以调节的电磁铁,你会用什么方法呢?劣,最后一致得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方法最为方便实用.4.电磁铁的应用演示:电铃通电后工作,让学生观察其工作情景(用flash动画显示).然后介绍基本结构,电流怎样经过触点、衔铁流过电磁铁的.让学生根据动画尝试说明电铃的工作过程.(2)电话(3)磁悬浮列车(4)录音磁头5.通过观察,讲解学习电磁继电器的结构(1)电磁继电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电磁继电器,配合课本上的图20.3-5(或挂图),问:①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铁在什么位置?电磁铁起什么作用?②图中的B是衔铁,它起什么作用?③图中的C是弹簧,它起什么作用?④图中的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它们起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注意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电磁继电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引导学生弄懂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看课本图20.3-5(或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图20.3-5左边的“工作原理”部分,边阅读边在文字下面画波浪线(3)电磁继电器的应用①工作电路是有危险的高压电路,通过电磁继电器可利用低压控制高压.②工作场所温度高或环境不好,可以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远距离操作.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20.3-4图例.三、小结四、作业: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清楚电话(或磁悬浮列车、录音磁头)中哪个部位用到【板书设计】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结构:线圈、铁芯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1)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2)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4.电磁铁的应用5.电磁继电器(1)电磁继电器结构控制电路的组成——电磁铁、低压电源、开关.工作电路的组成——高压电源、电动机、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实现远距离操作.(3)电磁继电器的应用【教学反思】1.本节课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2.考虑到探究实验课的弊端:即拖沓,冗长,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因素,教师采取了在一定的探究环节中规定时间的办法,刺激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可视度,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得恰到好处.4.课堂时代气息浓厚,与学生零距离探究,给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思维想象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探究的全过程.[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经历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难点:分析概括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哪两个因素有关;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里为什么会转动【教法教具】教法:探究、实验、讨论法教具:电源、蹄形磁体、开关、导线、铜棒(导体)、滑动变阻器、线圈、导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2.电流的磁效应是什么?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情况叫做电流的磁效应.播放课件:电动机点击图片,播放动画.分别点击开关(2个方向)和拖动滑动变阻器,观察电动机和车轮的旋转方向,由学生描述并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呢?引导学生回忆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能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我们知道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电器都需要电动机来带动,电动机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来获得正确的答案.二、新课学习(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继续播放课件:电动机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或者演示: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它的运动,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得出它的结论.现象:接通电源,导线ab向外(或向里)运动.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把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电路,使通过导线a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现象:合上开关,导线ab向里(或向外)运动,与刚才运动方向相反.结论: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电流通过导体的方向有关.(3)保持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但把U形磁体上下磁极调换一下,使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现象:磁极调换后观察到导线ab的运动方向改变.结论:这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关.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2.线圈当电流方向或者磁感线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变得相反.那么,把一个通电的线框放到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想一想,做做看.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播放视频:自制小电动机如图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磁铁放在线圈下方.通电后并用手轻轻推一下,观察现象.这个时候,线圈就会不停地转下去,其实这就是一台小小的电动机.我们做出一台小小电动机,那么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电动机里,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在上面探究活动中,我们使线圈转起来了.如果把“小小电动机”线圈两端引线的漆皮全部刮掉,线圈又会怎样运动呢?接通电源,线圈在磁场里发生转动,但转动不能持续下去,转90°角摆几下就停了.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看演示或教材P135图20.4-5)演示:使线圈位于磁体两磁极间的磁场中.1.使线圈静止在图乙位置上,闭合开关,观察.现象:发现线圈没有运动.原因:这是由于线圈ab、cd两边受力大小一样,方向相反的原因,这个位置是线圈的平衡位置.2.使线圈静止在图甲位置上,闭合开关观察.现象:线圈受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结论:可是线圈能靠惯性越过平衡位置,但不能继续转下去,最后要返回平衡位置.3.看图丙,使线圈静止在这个位置上,这是刚才线圈冲过平衡位置以后所到达的地方,闭合开关,观察.现象:线圈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结论:这说明线圈在这个位置所受力是阻碍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这也就使线圈返回平衡位置.那我们在探究实验中,线圈为什么能连续转动呢?因为小小电动机两根引线,一根刮去半周,一根刮去一周,而线圈没刮半周,是都接在电路里,刮去半周的只有刮去的部分接入电路里.刮去半周有什么作用?刮去的通电,没刮去的绝缘,不通电.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如果供电,线圈就受到阻碍它沿原来方向转动的力.如果不供电线圈由于惯性会继续转动,小小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在“小小电动机”中我们只利用了一半的电力,也就是线圈每转一周,只有半周获得动力.如果设法改变后半周电流的方向,使线圈在后半周也获得动力,线圈将会更平稳、更有力地转动下去.实际的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实现这项功能.播放动画:电动机原理换向器的构造,两个铜半环E和F跟线圈两端相连,它们彼此绝缘,并随线圈一起转动.A和B是电刷,它们跟半环接触,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线圈转动时,它通过换向器使电流方向发生改变,使线圈的受力方向总是相同,线圈就可以不停地转动下去了.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实际的直流电动机都有多个线圈,每个线圈都接在一对换向片上.除直流电动机外,生活中还经常用到交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也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来运转的.(三)生活中的电动机指导阅读课本中——生活中的电动机.我们看课本生活中的电动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继续播放课件:电动机——生活中的电动机.课件中的小制作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电动机工作实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无污染.三、小结本节主要学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生活中的电动机.【板书设计】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三、生活中的电动机【教学反思】反思起来觉得有以下几方面还是值得自我欣赏的:1.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比实物演示可见度大,而且转速容易控制,学生看得更清楚,虽然教材中没有涉及电动机的转速控制,但在课件中经历了调速这个过程,学生也就会有所了解.2.教学中还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一般学生能分析得出的结论由学生得出来,教师不包办代替.3.课前让学生去经历了制作小电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制作热情高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去探究了电动机连续转动的原理.认为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是用课件代替演示实验还有值得商讨的地方,课件虽然可以模拟实验条件,但毕竟不是实验,我们只有在不得以的条件下才可用课件代替实验,只有在权衡利弊后使用.2.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水平有限,还只能做PPT,对FLASH的制作要加强学习,争取能自己制作FLASH课件.3.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时间给得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中下水平学生来说显得节奏过快.4.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和平时相比今天学生的表现有差距,可能受到听课教师的影响,有的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想说而没敢说,课后才和我交流.5.本节课由于学生受力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在电动机的受力分析教师完全替代了学生,总显得不够严谨,课堂环节就显得不够流畅.[课题]第5节磁生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2.过程和方法·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发现磁生电的条件.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教法教具】教具:U形磁铁、导体、开关、电流表、演示电流表、手摇发电机等3【教学过程】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复习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磁场能否产生电流?新课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2.由教材P138的20.5-13.实验表格见附图4.实验结果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有感应电流产生.5.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二、发电机1.用课件介绍发电机的构造师:①磁极是什么形状?②线圈是通过哪些装置和灯泡连接起来?③摇把是通过什么2.实验演示:把手摇发电机与电流表连接起来观察电表指针情况.师: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灯泡和电流表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师:指针摆动的次数和线圈转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3.分析实验现象,介绍交变电流与其能量转化的关系.4.介绍频率和周期.T=1/ff=说明温故知新,以旧知识逆向思考引出新知识,培养逆向思维学生在引导下自主设计完善实验方案,发挥思考和动手能力.通过分析修改方案,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磁感应.对实验归纳总结,从现象中提炼规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索出规律的过程.次数12345实验条件做何运动静止只做上下运动只做左右运动做左右斜向运动指针摆动情况不摆动不摆动不摆动摆动摆动实验电路图【板书设计】第5节磁生电一、电磁感应1.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2.概念: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3.产生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二、发电机1.原理: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2.构造:定子和转子交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直流电:电流的方向不变4.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探究要注重学生的猜想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敢于“放”,善于“引”学生探究方法上和时间可能不够的问题上会比较突出,探究实验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密切相关.如果“放而不引”,流于形式,不仅教学时间不够,学生也可能“玩无所获”,如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次数较多,操作中易出现如电路故障、方法不合理等这样那导,学生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适当“引”而不是“包”,对失败生多鼓励,培养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的优良品质.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提问、猜想、假设、实验、结论、再实验、新的结论”的模式不断探究.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探究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因势利导,让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利用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实验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对他们予以足够的注意和指导,并在课外进行适当的辅导,如果教师能够始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断地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课题]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录像、听教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电话的基本构造;电话交换机的作用;电话通信的两种形式.2.正确区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教法教具】教法: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提问和点评的自主性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话机、螺丝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境创设:用视频播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状况.初期,人们要想问候四川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可不可以?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地震发生后,所有的信号塔、基地台都被摧毁,不仅电话不能正常使用,手机、电脑也都不能正常工作了.为了有效地抗震救灾,通信公司把车载信号塔和车载卫星接收器带到了现场,才暂时恢复了通信.那么,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呢?学生感到疑惑,引出新课.一、电话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简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及它对社会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历史,崇尚科学)1.探究实验,感受新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观察桌上的电话机,指出哪端是话筒,哪端是听筒,然后用螺丝刀把话筒和听筒拆开看一看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哪个部分里面有电磁铁.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教师展示如图所示,请学生分析以上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师在一旁作点拨式指导.结论:手持电话,上端是听筒,靠近耳朵,下端是话筒,靠近嘴巴.听筒就像以前学过的扬声器,它里面有电磁铁.2.小组合作,探究话筒和听筒的不同作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本组内的电话机,解决如下问题:设问1)电话中,把声音信号转变成变化的电流的是,把变化的电流还原成声音的是.(填“话筒”或“听筒”)(2)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碳粒,它们之间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这个碳粒整体类似以前学过的______元件.(4)听筒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活动:(1)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巡视,不主动发言,如有学生咨询,可作点拨式指导.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学习电话构造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2)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由组长整合使本组内答案一致.如果很难达成一致,把本问题上交给其他小组,引发班内大讨论.总结:(1)知识学习方面:①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碳粒,它们之间的电阻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这个碳粒整体类似以前学过的滑动变阻器,于是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②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听筒内有一个电磁铁,磁铁上绕着线圈.磁铁吸引一块薄铁膜片,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方面.每个小组成员都首先要有自己的一个见解,成员之间要针对有争论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否则课堂讨论会流于形式,学生自己得不偿失.3.即学即练(1)电话机听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内能变成电能D.电能变成内能(2)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A.热效应B.化学效应C.磁效应D.三种效应都有二、电话交换机1.创设情境,引出电话交换机设问:一部电话机与另一部电话机相连时,需要一根电话线,对不对?学生思考以后回答.总结:甲、乙两部电话通话时,甲的话筒与乙的听筒之间有一根电话线,乙的话筒和甲的听筒之间有一根电话线.因此需要一对电话线.进一步设问:在电话刚问世的时候,一部电话机要与多少部电话机通话,就要有多少对电话线与外部相连.请同学们画圆圈代表电话机,依次连接一下2部、3部、4部、5部、6部电话机两两相连,分别需用多少对电话线?(教学说明:此处处理时,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便于学生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出规律教师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画10部、20部电话机两两相连时用多少对电话线.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有些繁琐,能够引发敏感学生的思考,想到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规律.教师就此引导学生得出个规律公式m此公式中的n表示电话机的部数.有了这个规律公式,很方便即可计算得知分别需要电话线45对和190对.追问学生:数量如此巨大的电话线太浪费材料了,而且话机太多根本无法实现.该怎么学生活动:①看图1,连一连5部电话机现在只需要多少对电话线?与刚才的连接方法对比,说出此种方法的优势在哪里?②比较20部电话机两种方法分别使用多少对电话线.③分析如果两个地区间的用户要通话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如图2所示.总结:电话交换机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2.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电话交换机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史.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后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展示:①一个地区的所有电话都接到什么上?每部电话的号码都一样吗?②如何实现不同地区间的电话相互通话?③打电话时,如果出现“占线”现象,是否一定是对方话机正在使用中?④交换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⑤程控电话有哪些功能?你对此了解多少?3.即学即练:(1)一个地区有10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10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通话,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若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需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2)(多选)陈小刚同学“十一”放假期间,给远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表哥打电话,当他正确地拨完电话号码后,发现听筒中传来短促的“嘟、嘟”声,他就放下了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电话重拨,在听筒中传来的还是短促的“嘟、嘟”声.对于这种现象,他有以下几种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A.表哥一方的电话机一定正在通话中B.“十一”期间一定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C.表哥一方的电话机可能正在通话中D.“十一”期间可能是交换机的电话线不够用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模拟通信.学生活动:由10名同学,排成一字长队,第一名同学按老师手中的一个成语或一句话,声情并茂地完成一套动作,只做给第二名同学看,第二名同学再只做给第三名同学看,依次做到第十名同学.最后请第一名和第十名同学同时做给同学们看,比较他们两个有没有差异.②就像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同一套动作,被传递多次后,最终会变得跟原来不一样.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2.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学生阅读课本P149了解数字信号的优点.1.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听筒中有电磁铁,类似于扬声器.2.电话交换机的使用是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功能有:来电显示、缩位拨号、遇忙回叫、呼叫转移、三方通话、语音信箱等.3.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会引起信息丢失,导致图像声音的失真.数字信号由于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且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板书设计】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l听筒:把电流信号变成声音信号{EQ\*jc3\*hps31\o\al(\s\up19(模拟信号),数字信号)EQ\*jc3\*hps31\o\al(\s\up19(信号易丢失),抗干扰能力)【教学反思】“电话”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节课从社会焦点事件“5.12汶川大地震”引入,信息中断时人们求救无门时的无奈,让人们着实体验了一回“电话”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电话的构造,设计本课时,让每个小组都有一部可供拆卸的电话机,此举体现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动为了引出电话交换机,让学生动手画圆圈当电话,通过多次连线,从中找到规律,让学生体验推理的严谨性.为发挥学生平常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程控电话交换机功能的认识,受到表扬的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多积累相关知识.对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熏陶带动作用.初中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样一来,他们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每一种通信方式在学习时,都精心设计了多员参与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学会了知识.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课题]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难点: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教法教具】教法: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提问和点评的自主性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电池一节、收音机一台、导线一根、真空罩一个、抽气机、手机两部.【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如图1、2、3所示,请同学们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电磁炉、微波炉、电视塔上的天线等)提出问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同学们知道这些东图1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图2电磁炉和微波炉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电磁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加热食品.收音机里的声音就是电磁波传递来的;电视机里的声音和图像也是电磁波传递来的;还有手机也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炉和微波炉是电磁波用来加热食品的家用电器.我们见到的天线既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以下的实验.教师打开收音机请同学们听一段广播;用手机打一个电话.之后设问:刚才我们听到的广播信号是通过什么传播过来的?用手机打电话时,是什么东西传递着双方的声音?学生思考后回答,就此引入新课.一、电磁波的产生1.探究实验,感受新知教师活动:①准备好收音机、干电池、导线.②组织学生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分别是什么.③请学生回答以上的两个问题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做演示实验.(教学说明:如此处理能改变学生只被动听课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锻炼学生组织实验的能力和临场不乱的胆量)学生活动:①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②组内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回答以上两个问题.③上台做演示实验,并一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总结:如图所示,实验中,导线的一端与负极相接,另一端与正极摩擦,则导线中会产生时断时续的电流,听到收音机中发出“咔咔”声,说明收音机的天线收到了导线中产生的电磁波.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就像货车一样,可以把声音和图像信息传输到远方.2.即学即练(1)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附近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杂音是由于电路时发出的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2)在雷雨天,可在收音机中听到“咔、咔”声,这说明在时也向周围空间发(3)打开或关闭照明电灯时,会在旁边的电视机中听到“咔咔”的声音,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视机相当于一个电台,电灯是一个接收装置B.电灯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是一个接收装置C.电灯打开或关闭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电视机所接收D.只要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这个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它就相当于一个电台答案:①通断电磁波②打雷电磁波③A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展示材料:教师拿出真空罩、抽气机、两部手机.设问:刚才的两个实验中,一部手机能够收到另一部手机的信号,说明电磁波能不能在空气中传播?那么用什么方法判断一下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呢?学生活动:①组内讨论后,确定真空罩、抽气机、手机的用处和用法.②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③两名学生自愿上台,向同学们进行演示.④台下同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总结:在真空罩中的手机屏幕闪烁,显示已经收到罩外手机发送的信息,说明电磁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可是听不到手机的振铃响,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到了月球上的宇航员无法像在地球那样面对面谈话,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2.阅读电磁波谱(如图所示)及其相关的文字介绍,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②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③自学结束后,找几名学生分别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同时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如有异议可进行补充订正.所有学生都不确定的答案,由老师来个“魅力精讲”,即老师利用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切中要点地进行4讲析.问题展示:①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个数值跟以前学过的什么的速度相③电磁波家族中,所有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否相同?④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表示?⑤频率的单位有哪些?哪个是国际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学生活动:①阅读相关的内容,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②拿自己不太确定的问题,跟组内同学交流.③在课堂上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光是电磁波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即大约30万千米每秒,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电磁波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另外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即千赫和兆赫.电磁波的波速c,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c=λf.波速不变,波长跟频率成反比.也就是说,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小;波长越短的电磁波,频率越大.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4.即学即练(1)比较常见的光、无线电波以及激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可以知道()A.光速大B.无线电波速度大C.激光速度大D一样大(2)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由此可以说明电磁波可以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km/s,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速度,与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相同,由此可知光也是.(3)关于电磁波和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和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和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电磁波和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D.电磁波和声波的波长越长,频率越大(4)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B.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都属于电磁波D.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速越大(5)由地面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电波达到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答案:(1)D(2)真空3×105最大电磁波(3)C(4)C(5)3.84×1081.变化的电流可以产生电磁波.2.电磁波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电磁波家族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一样快,即c=3×108m/s.4.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公式为:c=λf.5.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频率为数百千赫到数百兆赫,叫做无线电波.【板书设计】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电磁电磁传播磁感线——假想的布满在磁体周围空间的有向曲线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即电磁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电磁波虽然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可它们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因此设计本节课,就采用了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即把变化的电流产生的电磁波,转换成听到收音机里的“咔咔”声,为了使其更加真实可信,设计时,补充了一个课本上没有的实验,把手机来电时产生的电磁波,转换成对屏幕画面的影响,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看得见,具体可感.电磁波的传播条件的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由学生组内讨论设计,制定实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演示.这样全程下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即兴表达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锻炼.[课题]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教具】多媒体课件、五部收音机,一部手机.【教学过程】温故求新,引入课题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那么无线电波是如何完成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信号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其实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就像鸽子送信一样,如图所示.只要先将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再把载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到达接收处设法从电磁波上把信号提取出来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知识初探,小试牛刀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阅读“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②投放相关问题.③提示学生针对不太确定答案的问题,要组内互相交换意见,以期得到较满意回答.④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指导性发言,点拨式提示.问题展示:①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是由______完成的,信号的接收是由______完成的.②发射信号时,话筒的作用是把转换成.发射信号时,是承载音频电信号的载体,它是由载波发生器发出的.如左下图所示是无线电信号发射塔.③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充当了装车工的角色.之后通过发射到空中.无线电信号发射塔④收音机的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教学说明:可能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没有天线?此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几种款式的收音机图片,如右上图所示.并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收音机有很好的放大能力,天线可以隐藏在机壳内.)⑤转动收音机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转动这(教学说明:这个问题在处理时,可以指导学生把五台收音机分别置于不同的频道,同时同音量播放五个不同的节目.这样教室内势必一片嘈杂,什么节目也听不成,借机说明这就是没有调谐器的结果.)⑥收音机内的把音频电信号取出来并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信号转换成 信号,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学生活动:①阅读“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以上问题.②组内交流后,在课堂上发言.③教师指导后,由学生做相应的验证实验,并作总结发言.总结:(此环节,边看下图,边叙述发射和接收过程.)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①发射过程:在广-播电台,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②接收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里的电子线路再把音频电信号从中取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就可以听到电台的广播了.2.对比知识,加深理解请同学们再进一步研究上图,看能不能找到类似这种互应的过程.学生仔细对比、研究、讨论后,能够找到如下几条:①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扬声器把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有声电信号的转换.②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收音机内的电子线路把音频电信号从高频电流上取出来.③广播电台的天线用来发射无线电;收音机的天线用来接收无线电.3.即学即练(课件展示问题)(1)课外活动时,几位同学在一起谈论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他们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向外发射电磁波B.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C.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D.电磁波的发射要通过天线(2)小冬等几位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广播电视台,看到高高的发射天线,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无线电波要通过天线向外发射到空中B.发射无线电信号时,要将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C.收音机的调谐器可以从电磁波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D.收音机中的扬声器能把电磁波转换成声音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2)投放相关问题.(3)提示学生:“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十分相似,找出两个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指导性发言,点拨式提示.问题展示:(1)电视信号的发射是由完成的,接收是由完成的.如右图所示为电视信号发射天线.(2)发射时,电视信号包括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包露的离婚协议书
- 暨南大学《工程制图及CAD》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乒乓球V》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PE工程师工作总结
- 精神病医疗科普
- 脑出血的针灸治疗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处方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协议:电影制品发行与放映权的详细规定2篇
- 爱牙日护理宣教
- 2024版二手车金融服务合同3篇
- 高二文科数学考试双向细目表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A4版)2
-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范本6篇)
- 大学《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简答题、论述题合集及答案
- 小学教师思政培训心得体会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6.可能性-苏教版(共14张PPT)
-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中国担当》教学课件
-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
- 制药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194个)
- 浅析土力学发展史与未来前景
- 广州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形考作业四(20分)答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