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品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以创新为核心要求落实素质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为研究问题,简要概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并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创新等方面切入,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探讨。【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创新能力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下,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教育内容。初中化学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中的重点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响应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抓好学科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实现个人良好发展。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1.落实学科全面育人要求。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作为学科教学核心目标,致力于培养全面型人才。将初中化学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以创新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引导学生在掌握化学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1]。2.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势必会带动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目前,知识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转型后的社会建设发展需求,国家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实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是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既符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向,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3.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明确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素养培养可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当前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下,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1.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所谓“创新”,既是理念的创新,也是方法的创新。初中化学教师应以“创新”为学科教学改革目标,摆脱应试教育理念束缚,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专注于打造以“创新”为核心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2.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指的是方法多样性。结合以往的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多采用单一刻板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几乎丧失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认识到化学知识的探究价值,将化学教材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素材,以多样化的引导手段鼓励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2]。3.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实验作为初中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在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再创造,实现知识水平和创新素养的同步提升。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1.革新教学理念,形成创新意识。教师的思想、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自身形成创新意识,才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教师应从创新教学理念入手,结合化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打造生活化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进行整合,从生活中探索化学知识的应用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教师也应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教育资源,鼓励学生从生活角度探究化学问题,获取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身边的化学”为例,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学科的第一课,对学生学习化学具有启蒙作用。在课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阅览相关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从生活角度思考什么是化学,并举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实际案例,由学生亲自打开化学学习的大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境导入,结合时事为学生播放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视频。在视频中,没有烟花的深圳大运会开幕式,身穿荧光服装的表演者们同样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表演。结合视频内容,教师为学生介绍表演者身穿的荧光服装是通过化学合成面料定制而成的,因此能够散发出不同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发现身边的化学用品,使学生对化学形成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给出的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从“衣、食、住、行”多个方面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结合“衣服面料的制作”“食盐的生产”“建筑物混凝土的制作”“汽油燃烧为汽车提供动力”等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化学”的体会。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搜集相关资料,在中国四大发明、青铜剑的制作、陶瓷的制作、染料的制作中任选一种,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其生产原理。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理解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和历史了解化学发展情况,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刻板印象,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积极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2.讲述學科历史,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从化学知识中找寻科学家的探索足迹,在讲解化学知识中向学生讲述化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开展化学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创新对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化学史这种感性的教育资源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将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空气的成分”为例,围绕“空气的组成”知识点,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历代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化学史的曲折发展过程,感受前辈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按照时间顺序,教师先为学生讲述我国唐朝时期炼丹家马和对空气成分的探索过程。公元8世纪,马和提出了空气主要由阴气和阳气组成的结论,并指出空气中的阴气要少于阳气,阴气与可燃物化合后会消失,阳气则会保留下来。随后,时间来到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通过抽气机和燃烧实验,根据“火药在真空中只在受热地方才燃烧,但是在空气中会立刻全部燃烧”的实验现象,得出了“空气中一些活性物质不是被磷的烟雾消耗掉,就是被它驯化”的实验结论。这一结论指出了空气中含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气体,给予了后辈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重要的启发。在此之后,虎克、约翰·梅奥等一众学者都通过不同的燃烧实验研究空气成分,但其中乔治·恩斯特·史塔尔提出的“燃素说”阻碍了氧气的发现。直到舍勒通过加热硝石的实验发现硝石在受热后会释放出干热的气体,对该气体展开研究后,发现这种气体便是氧气,取得了研究空气成分的阶段性成果。教师在介绍空气成分研究历程之后,可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感想,并就学生的发言与其展开探讨。通过分享化学研究史,学生可认识到,在人类探索化学的历程中,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真正推动化学研究史的发展,由此便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立足实验教学,掌握创新方法。在创新素养培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并以实践探究的方式探索知识的具体应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将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学习经验。与传统的初中实验教学模式不同,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以“溶解与乳化”为例,本节课程的“溶解”知识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化学概念,在认识溶解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影响溶解快慢的具体因素。根据知识结构特点,教师可将实验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探究溶液的性质”和“探究影响溶液溶解速率的因素”,并为学生准备烧杯、玻璃棒等实验仪器和高锰酸钾、硫酸铜等实验药品。在环节一中,学生在不同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泥沙、食用油,并加入少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硫酸铜溶于水,并形成了透明、均一的稳定混合物,而泥沙、食用油不溶于水。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能溶物质”“不溶物质”等概念,认识何为“溶质”“溶剂”,理解“溶液”的定义和性质。在环节二中,学生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了质量相等的硫酸铜粉末和水,使用酒精灯对其中一个烧杯进行加热,发现处于加热状态的烧杯中硫酸铜的溶解速率更快。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学生在不对烧杯加热的条件下,分别在两个烧杯中加入了块状的硫酸铜和粉末状的硫酸铜,发现粉末状的硫酸铜溶解速率更快。根据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总结出:温度升高可加速溶解,溶解速度与溶质状态存在关系。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使其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的本质为打破既定的思维模式,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而培養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思路,教师应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设问和提问时机,创设探究学习条件。通过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的化学知识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和想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对新知的探索和获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以“化学能的利用”为例,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为课程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介绍化石燃料的概念,并举出“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见的化石燃料,使学生认识化石燃料的重要性。随后,以煤为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煤是如何形成的?煤的成分构成是什么?”结合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了解到“煤是由埋于土中的古代植物而形成的,这一过程需要数万年”以及“煤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元素,在燃烧后会生成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产物”的基础上,教师继续追问:“煤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且燃烧后会释放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什么能源能够代替煤这种化石燃料?”由此,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认识煤等其他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就如何开发清洁燃料这一话题,鼓励学生积极表述看法。围绕问题情境引出核心话题,借助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索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建设活动组织合同
- 2024年虾壳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直刀式裁剪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电动高温调节蝶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清新补水喷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四用介指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地质矿山工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医院呼叫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遮式沙发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医疗用毒性药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递进式流程通用模板PPT
- 关于高中生暑假学习计划表
- 脏腑用药规律1
- 房屋建造过程(优选经验)
- 魔方教学(课堂PPT)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设计-8000吨年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签证在职收入证明模板】中英文版在职及收入证明(父母在职收入证明).doc
- 裸露土地绿网覆盖施工方案
- 数学画图坐标纸(可直接打印使用)2页
- 毕业设计(论文):关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应对措施
- 有丝分裂课件.上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