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4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4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4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4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14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树立科学思维观念(5年2考)2023浙江卷: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024浙江卷:考查思维的能动性等。1.高考命题主要考查明确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能正确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正确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能正确认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选择题常考题型,主观题则多见与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融合考查。2.高考命题主要考查掌握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类型与性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高考的命题热点;题型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考点2遵循逻辑思维规则(5年6考)2024浙江卷:考查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周延性;2024浙江卷:考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种有效的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真假值;2023浙江卷:考查类比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三段论;2023浙江卷:考查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考点1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一、选择题1.(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答案】D【详析】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2.(2024·浙江·高考真题)起初,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便是“眼见为实”的由来。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必然得出(

)①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类才能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④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①:材料中强调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不等于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选项违背了同一律,①排除。④:材料中强调的是发明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而选项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偷换了论题,违背了同一律,④排除。②: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借助工具是人类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③: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奥秘,人类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③正确。故本题选C。考点2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一、选择题3.(2024·浙江·高考真题)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答案】B【详析】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需骑一切马才算骑马,只要有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但是必需不骑一切马,才算不骑马。这里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A:“热爱登山”表达的是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干可知“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他必需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C:只要他训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有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D:按照题干规则,“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2024·浙江·高考真题)“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由此可推出(

)A.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B.气温没明显下降,那么寒潮没到来C.要么寒潮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D.除非寒潮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答案】B【详析】A:“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这是运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是错误的推理,A错误。B:本项是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种有效的推理,B正确。C:“要么寒潮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表明“寒潮到来”与“气温明显下降”只能选其一。而“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表明有“寒潮到来”这情况一定会有“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种情况,C错误。D:“除非寒潮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可推出“只有寒潮到来,气温才会明显下降”,“寒潮到来”是“气温下降”的必要条件,而材料中“寒潮到来”是“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的充分条件,二者表述意思不一致,D错误。故本题选B。5.(2023·浙江·高考真题)欲望和意愿是人与人工智能(AI)的最大差异,AI可以写诗画画,但只有在接受人的指令后才会执行这些艺术活动,其自身并不具备做这些的冲动与意愿。AI是艺术作品,而非艺术家。如果以上陈述为真,能合乎逻辑地推出(

)①有些会写诗画画的不是艺术家②只有艺术家才有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③离开人的指令,AI将一事无成④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析】①:全称、单称与特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全称→单称→特称。如果全称为真,那么单称和特称也一定为真;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AI可以写诗画画,AI不是艺术家,据此可推出“有些会写诗画画的不是艺术家”,①正确。②:依材料,如果自身不具备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就不是艺术家,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有效式否定后件式,无后必无前,可以推断艺术家具备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但不能推导出“只有艺术家才有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②错误。③:“AI只有接受指令后才可以写诗画画”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否定后件,据此可推出离开人的指令,AI不能写诗画画,但不能断定AI将一事无成,③错误。④: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依材料,AI是艺术作品,AI可以写诗画画,据此可以推出“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④正确。故本题选B。6.(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②③:漫画中树与树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可知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在进行类比时,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它们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题意。①:漫画体现的是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强调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题意。④:漫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没有体现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2023·浙江·高考真题)“有的M岛人都说谎,K不是M岛人,所以,K不说谎。”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三段论(

)A.是有效的 B.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C.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答案】B【详析】AB: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说谎作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这个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是无效的,B正确,排除A。C:中项不周延是指三段论中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以致无法必然推出结论的错误逻辑。有的M岛人都说谎,在此M岛人不周延,而K不是M岛人,这句话中M岛人是周延的,因此,符合作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所以,这个三段论并没有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排除C。D:材料中的三段论犯的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8.(2023·浙江·高考真题)核桃形状酷似人的大脑,因此吃核桃补脑。这一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西班牙某研究所做了实验,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100天后,学生的注意力功能、流体智力(如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6个月后,学生的反应时间减少了11.26毫秒,流体智力评分增加了1.78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症状评分减少了2.18分;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研究人员因此认为,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2)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答案】(1)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或答出“不完全归纳推理”);共变法。(2)①除了吃核桃,可能还吃了其他对认知能力等产生影响的食物。②除了吃核桃,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并且也在发生变化。③可能存在样本容量不足,实验跨度时间过短等情况。④可能难以确认α-亚麻酸指标升高,与人的认知能力等的提高存在因果关系。⑤可能因为吃核桃而获得心理暗示,从而对多动症等各项评分产生主观因素的影响。〖祥解〗背景素材:吃核桃补脑的逻辑推理示例考点考查: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别指出材料中使用的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功能等水平都有所提高,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所以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可联系类比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采用了共变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小题是开放试题,要求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参考角度:吃了其他对认知能力等产生影响的食物、其他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样本容量不足,实验跨度时间过短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展开举例,言之有理即可。一、单项选择题1.(2024·浙江绍兴·三模)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当它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这一论断(

)①在“A”与“非A”选择一假

②遵循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③在“A”与“非A”选择一真

④正确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析】②④:材料中对西红柿颜色变化的论断正确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遵循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其内容公式是“A”是“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中有关西红柿的论断遵循了思维同一律原则,强调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不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2.(2024·湖南·一模)2024年1月,某社区在一学校操场上举办趣味运动会活动——自行车慢骑赛,参赛者3人,各占一个赛道,最慢到达者获冠军。赛程过半,甲说:“1号将获冠军。”乙说:“3号将获冠军。”丙说:“3号不可能获冠军。”丁说:“2号不可能获冠军。”结果显示,冠军只有一个,四人中只有两人判断正确,他们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答案】B【详析】A:根据题目要求,冠军只有一个,甲和乙的话相矛盾,不可能两人均判断正确,A不符合题意。B:乙和丙的话相矛盾,排中律要求“A”与“非A”必有一真,可知乙和丙必有一个正确,假设乙正确,甲和丙与之矛盾,所以甲和丙判断不正确,丁与乙不矛盾,可以推出丁正确;按照题目所说“四人中有两人判断正确”,可得出乙、丁判断正确,B符合题意。CD:假设丙正确,只有乙与之矛盾,甲和丁与丙都不矛盾,那么判断正确的应该是三个人,与题目要求不符,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4·浙江绍兴·二模)有研究表明,对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讨厌自己,而东方孩子更多认为是父母的关爱。由此可推出(

)A.西方孩子比东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B.东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C.只要西方父母对其孩子进行限制性管教,孩子便会讨厌D.西方孩子没觉得父母讨厌自己,则其父母一定没有限制性管教【答案】D【详析】AB: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据推理规则,不能推出西方孩子比东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也不能推出东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AB不合题意。C:材料强调对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讨厌自己,并不是说孩子讨厌父母对其进行限制性管教,C不合题意。D: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因此,西方孩子没觉得父母讨厌自己,则其父母一定没有限制性管教,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2024·浙江·模拟预测)下列是2023年10月18日,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中的名言:①世界好,中国才会好。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③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④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属于简单判断,其换位推理为“中国好,世界才会好”②属于假言判断,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逻辑要义一致③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其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④属于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包括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析】①:“世界好,中国才会好”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应当归类为复合判断,而不是简单判断,①排除。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众人拾柴火焰高”中“众人拾柴”是“火焰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也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二者逻辑要义一致,②正确。③:“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属于联言判断,断定了“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与“靠的是驼队和善意”同时存在,其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③正确。④:“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即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必定会有“天堑变通途”,其推理的有效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④错误。故本题选C。5.(2024·浙江金华·三模)目前许多市民的出行意愿较高。五一假期前,东东和阳阳约定:如果能订到4月30日的机票,他们就一起去四川成都。据此,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东东和阳阳没有订到当日机票,他们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②东东和阳阳没有订到当日机票,他们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③东东和阳阳没有一起去成都,因为他们没有订到当日机票④东东和阳阳一起去成都了,他们一定是订到了当日机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如果能订到4月30日的机票,他们就一起去四川成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其有效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①:“东东和阳阳没有定到当日机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们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说法错误,①排除。②:“东东和阳阳没有定到当日机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们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说法正确,②正确。③:“东东和阳阳没有一起去成都”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因此,“他们没有定到当日机票”说法正确,③正确。④:“东东和阳阳一起去成都了”肯定后件并不能必然肯定前件,“他们一定是定到了当日机票”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6.(2024·浙江·三模)学习论语,启智润心。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解读,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吾施于人的,定为吾所欲的

②除非己所欲,否则不施于人③若为己所欲,则必定施于人

④不施于人的,定为己所不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如果肯定了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如果否定了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所以此话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施加到别人身上的,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①:“吾施于人的,定为吾所欲的”意思是我施加到别人身上的,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符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否定后件否定前件,①符合题意。②:“除非己所欲,否则不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符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前件肯定后件,②符合题意。③:“若为己所欲,则必定施于人”意思是我想要的东西,就一定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所以此结论不必然,③排除。④:“不施于人的,定为己所不欲”意思是不施加给别人的,就一定是自己不想要的,这是肯定后件肯定前件,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所以此结论不必然,④排除。故本题选A。7.(2024·浙江嘉兴·二模)有人说,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心智能力。下列推理符合规则的是(

)A.有些中学生不是团员,所以,有些团员不是中学生B.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我是廉洁的,所以,我是优秀干部C.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我年满18周岁,所以,我有选举权D.要么支持甲,要么反对甲,小明不反对甲,所以,小明支持甲【答案】D【详析】A:在前提中主项“中学生”没有断定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不周延的,而在换位之后“中学生”断定了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周延的,所以不符合逻辑规则,故A不选。B:在该三段论中,中项“廉洁”都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故B不选。C:该推理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而材料却是肯定了前件“年满18周岁”,所以不是正确的推理形式,故C不选。D:该推理为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为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材料中否定了一部分选言支,即不反对甲,结论就肯定了另一部分选言支,即小明支持甲,故D正确。故本题选D。8.(2024·浙江·模拟预测)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新技术。将水稻幼苗在太空环境下与在地面环境下进行对比,发现茎秆、叶片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探寻水稻种子的“太空综合症”,寻求真实原因。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答案】B【详析】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不同,其他相关因素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将水稻幼苗在太空环境下与在地面环境下进行对比,发现发现茎秆、叶片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探寻水稻种子的“太空综合症”,寻求真实原因。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ACD:材料中未涉及求同法、共变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ACD排除。故本题选A。9.(2023·浙江嘉兴·一模)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的大行星,都有大气层、适宜的温度、水分,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有人便据此推出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这一推理(

)A.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B.在事物结构和功能间进行了类比C.是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推理 D.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答案】D【详析】D: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关于地球和火星的推理是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D正确。A:归纳推理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A排除。B:这一推理并没有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B排除。C:该推理属于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C排除。故本题选D。10.(2024·浙江台州·一模)传统观点认为,不严加管教会惯坏孩子,因此,不少家长会在孩子言行不当时“打屁股”惩罚一下。对此,研究者对16万名儿童在过去5年里的经历进行研究发现打屁股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造成智商低、攻击性行为高等多种负面影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本身不听话且更容易惹祸的孩子更有可能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B.研究报告称,全球大约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经历C.最新调查显示,智商相对较低的孩子经常被家长打屁股D.被打屁股打大的小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反社会心理【答案】D【详析】D:材料“打屁股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造成智商低、攻击性行为高等多种负面影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因此前件真,后件才能为真,D符合题意。AB:不听话且更容易惹祸的孩子、全球大约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经历和智商低、攻击性行为高无因果关系,AB不符合题意。C:智商相对较低的孩子经常被家长打屁股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根据该选项,无法判断,智商低是不是被家长大屁股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4·浙江台州·一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议论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又疑窦丛生。关于下列语句分析正确的是①小明对妈妈说“我要去动物园。”妈妈说:“家里的猫猫狗狗还不够你看的吗?”妈妈的回答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②“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有些生物不是植物。这个推理符合三段论的规则④“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析】①: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换议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小明对妈妈说“我要去动物园。”妈妈说:“家里的猫猫狗狗还不够你看的吗?”妈妈的回答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①正确。②:矛盾律要求人民: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正确。③: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结论有些生物不是植物是否定的,这个推理不符合三段论的规则,③错误。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我没有办法飞,否定前件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④错误。故本题选A。12.(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观察漫画中的推理(明白了!空气是按人头分配的,山上人少,所以,空气也就少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推理因为前提不真实,所以是一个假言推理②该推理因为前提不真实,导致其结论并不可靠③虽然该推理的结论是错误的,但结构并无错误④该推理的结论并不必然为真,因此是或然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析】①:假言推理指的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而不能认为因为前提不真实,所以是一个假言推理,①表述有误。②③: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空气是按人头分配的,山上人少,空气也少”,虽然推理结构并无错误,但因为该推理中的前提“空气是按人头分配的”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故该推理因为前提不真实,导致其结论并不可靠,②③符合题意。④:形式逻辑是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而不是依据推理的结论是否必然为真来区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故选项说法错误。因为演绎推理无论结论是否为真,都是必然推理,④排除。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3.(2024·浙江杭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不仅显示了宋词的语言魅力,还可以从作者与卷帘人的对话中体会到严谨的逻辑思维。请指出其中的逻辑规则与方法,并说明理由。【答案】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和矛盾律。如果海棠受到风吹雨打,就变得“红花凋零,绿叶繁茂”。昨夜海棠受到了风吹雨打。所以,海棠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与“海棠依旧”是互相矛盾的,两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然前者为真,后者自然为假。〖祥解〗背景素材:宋词的语言魅力考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矛盾律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要求指出材料宋词中的逻辑规则与方法,并说明理由,需要调用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矛盾律等有关知识,结合诗词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昨夜雨疏风骤,应是绿肥红瘦!→可联系充分条件判断推理;如果海棠受到风吹雨打,就变得“红花凋零,绿叶繁茂”。昨夜海棠受到了风吹雨打。所以,海棠应是“绿肥红瘦”。关键词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可联系矛盾律,说明“绿肥红瘦”与“海棠依旧”是互相矛盾的,两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然前者为真,后者自然为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4.(2023·浙江嘉兴·一模)近日,铭心追梦——“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艺术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展览展出了88件美术书法作品,艺术家通过富有创造力的构思和笔法赋形、赋彩,热情讴歌了“八八战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诠释了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让真理的光芒和实践的伟力在笔墨丹青中变得可触可感。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的角度,简析艺术家是如何诠释“八八战略”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的。(2)有人参观展览后,发表如下观点:“八八战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优秀作品,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是优秀作品,所以,“八八战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请分析这一推理结构。【答案】(1)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诠释了“八八战略”的深刻内涵,通过富有创造力的构思和笔法赋形、赋彩,以感性形象作为基本单元,以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热情讴歌了“八八战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2)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这个推理结构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祥解〗背景素材:“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艺术特展考点考查: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三段论推理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简析艺术家是如何诠释‘八八战略’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的”,需要调用“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艺术家通过富有创造力的构思和笔法赋形、赋彩,热情讴歌了“八八战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可联系运用了“形象思维”,说明艺术家以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热情讴歌了“八八战略”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八八战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优秀作品,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是优秀作品,所以,‘八八战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这一推理结构,需要调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八八战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优秀作品,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是优秀作品,所以,“八八战略”特展上展出的作品是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可联系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说明该推理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专题14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与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树立科学思维观念(5年2考)2023浙江卷: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024浙江卷:考查思维的能动性等。1.高考命题主要考查明确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能正确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正确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能正确认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选择题常考题型,主观题则多见与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融合考查。2.高考命题主要考查掌握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类型与性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高考的命题热点;题型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考点2遵循逻辑思维规则(5年6考)2024浙江卷:考查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周延性;2024浙江卷:考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种有效的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真假值;2023浙江卷:考查类比推理。2023浙江卷:考查三段论;2023浙江卷:考查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考点1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一、选择题1.(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答案】D【详析】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2.(2024·浙江·高考真题)起初,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便是“眼见为实”的由来。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必然得出(

)①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②只有借助工具,人类才能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④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①:材料中强调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不等于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选项违背了同一律,①排除。④:材料中强调的是发明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而选项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偷换了论题,违背了同一律,④排除。②: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借助工具是人类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③: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奥秘,人类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③正确。故本题选C。考点2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一、选择题3.(2024·浙江·高考真题)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答案】B【详析】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需骑一切马才算骑马,只要有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但是必需不骑一切马,才算不骑马。这里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A:“热爱登山”表达的是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干可知“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他必需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C:只要他训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有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D:按照题干规则,“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2024·浙江·高考真题)“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由此可推出(

)A.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B.气温没明显下降,那么寒潮没到来C.要么寒潮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D.除非寒潮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答案】B【详析】A:“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这是运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是错误的推理,A错误。B:本项是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种有效的推理,B正确。C:“要么寒潮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表明“寒潮到来”与“气温明显下降”只能选其一。而“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表明有“寒潮到来”这情况一定会有“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种情况,C错误。D:“除非寒潮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可推出“只有寒潮到来,气温才会明显下降”,“寒潮到来”是“气温下降”的必要条件,而材料中“寒潮到来”是“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的充分条件,二者表述意思不一致,D错误。故本题选B。5.(2023·浙江·高考真题)欲望和意愿是人与人工智能(AI)的最大差异,AI可以写诗画画,但只有在接受人的指令后才会执行这些艺术活动,其自身并不具备做这些的冲动与意愿。AI是艺术作品,而非艺术家。如果以上陈述为真,能合乎逻辑地推出(

)①有些会写诗画画的不是艺术家②只有艺术家才有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③离开人的指令,AI将一事无成④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析】①:全称、单称与特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全称→单称→特称。如果全称为真,那么单称和特称也一定为真;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AI可以写诗画画,AI不是艺术家,据此可推出“有些会写诗画画的不是艺术家”,①正确。②:依材料,如果自身不具备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就不是艺术家,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有效式否定后件式,无后必无前,可以推断艺术家具备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但不能推导出“只有艺术家才有写诗画画的冲动与意愿”,②错误。③:“AI只有接受指令后才可以写诗画画”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否定后件,据此可推出离开人的指令,AI不能写诗画画,但不能断定AI将一事无成,③错误。④:如果单称为真,特称一定为真,依材料,AI是艺术作品,AI可以写诗画画,据此可以推出“有些艺术作品可以创作新的艺术作品”,④正确。故本题选B。6.(2023·浙江·高考真题)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②③:漫画中树与树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可知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在进行类比时,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它们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题意。①:漫画体现的是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强调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题意。④:漫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没有体现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2023·浙江·高考真题)“有的M岛人都说谎,K不是M岛人,所以,K不说谎。”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三段论(

)A.是有效的 B.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C.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答案】B【详析】AB: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说谎作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这个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是无效的,B正确,排除A。C:中项不周延是指三段论中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以致无法必然推出结论的错误逻辑。有的M岛人都说谎,在此M岛人不周延,而K不是M岛人,这句话中M岛人是周延的,因此,符合作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所以,这个三段论并没有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排除C。D:材料中的三段论犯的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8.(2023·浙江·高考真题)核桃形状酷似人的大脑,因此吃核桃补脑。这一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西班牙某研究所做了实验,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100天后,学生的注意力功能、流体智力(如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水平都有所提高,而且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6个月后,学生的反应时间减少了11.26毫秒,流体智力评分增加了1.78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症状评分减少了2.18分;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研究人员因此认为,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2)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答案】(1)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或答出“不完全归纳推理”);共变法。(2)①除了吃核桃,可能还吃了其他对认知能力等产生影响的食物。②除了吃核桃,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并且也在发生变化。③可能存在样本容量不足,实验跨度时间过短等情况。④可能难以确认α-亚麻酸指标升高,与人的认知能力等的提高存在因果关系。⑤可能因为吃核桃而获得心理暗示,从而对多动症等各项评分产生主观因素的影响。〖祥解〗背景素材:吃核桃补脑的逻辑推理示例考点考查:归纳与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别指出材料中使用的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研究人员邀请771名中学生,每天食用30克核桃仁,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功能等水平都有所提高,数据显示学生的α-亚麻酸指标升高了0.03%,所以正是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可联系类比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采用了共变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小题是开放试题,要求举出一个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参考角度:吃了其他对认知能力等产生影响的食物、其他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样本容量不足,实验跨度时间过短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展开举例,言之有理即可。一、单项选择题1.(2024·浙江绍兴·三模)西红柿是由苹果绿变红的,当它是绿变红的时候,它就是由绿变红的。当它是绿的时候,它就是绿的。而当它成为红的时候,它就是红的了。当然,它会有不绿不红的时候,不错,当它不绿不红的时候,它就是不绿不红的。这一论断(

)①在“A”与“非A”选择一假

②遵循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③在“A”与“非A”选择一真

④正确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析】②④:材料中对西红柿颜色变化的论断正确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遵循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其内容公式是“A”是“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中有关西红柿的论断遵循了思维同一律原则,强调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不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2.(2024·湖南·一模)2024年1月,某社区在一学校操场上举办趣味运动会活动——自行车慢骑赛,参赛者3人,各占一个赛道,最慢到达者获冠军。赛程过半,甲说:“1号将获冠军。”乙说:“3号将获冠军。”丙说:“3号不可能获冠军。”丁说:“2号不可能获冠军。”结果显示,冠军只有一个,四人中只有两人判断正确,他们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丙和丁【答案】B【详析】A:根据题目要求,冠军只有一个,甲和乙的话相矛盾,不可能两人均判断正确,A不符合题意。B:乙和丙的话相矛盾,排中律要求“A”与“非A”必有一真,可知乙和丙必有一个正确,假设乙正确,甲和丙与之矛盾,所以甲和丙判断不正确,丁与乙不矛盾,可以推出丁正确;按照题目所说“四人中有两人判断正确”,可得出乙、丁判断正确,B符合题意。CD:假设丙正确,只有乙与之矛盾,甲和丁与丙都不矛盾,那么判断正确的应该是三个人,与题目要求不符,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4·浙江绍兴·二模)有研究表明,对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讨厌自己,而东方孩子更多认为是父母的关爱。由此可推出(

)A.西方孩子比东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B.东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C.只要西方父母对其孩子进行限制性管教,孩子便会讨厌D.西方孩子没觉得父母讨厌自己,则其父母一定没有限制性管教【答案】D【详析】AB: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据推理规则,不能推出西方孩子比东方孩子更具逆反心理,也不能推出东方孩子比西方孩子更容易被管教,AB不合题意。C:材料强调对于父母的限制性管教,西方孩子看作是讨厌自己,并不是说孩子讨厌父母对其进行限制性管教,C不合题意。D: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因此,西方孩子没觉得父母讨厌自己,则其父母一定没有限制性管教,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2024·浙江·模拟预测)下列是2023年10月18日,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中的名言:①世界好,中国才会好。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③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④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属于简单判断,其换位推理为“中国好,世界才会好”②属于假言判断,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逻辑要义一致③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其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④属于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包括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析】①:“世界好,中国才会好”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应当归类为复合判断,而不是简单判断,①排除。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众人拾柴火焰高”中“众人拾柴”是“火焰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也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二者逻辑要义一致,②正确。③:“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属于联言判断,断定了“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与“靠的是驼队和善意”同时存在,其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③正确。④:“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即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必定会有“天堑变通途”,其推理的有效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④错误。故本题选C。5.(2024·浙江金华·三模)目前许多市民的出行意愿较高。五一假期前,东东和阳阳约定:如果能订到4月30日的机票,他们就一起去四川成都。据此,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东东和阳阳没有订到当日机票,他们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②东东和阳阳没有订到当日机票,他们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③东东和阳阳没有一起去成都,因为他们没有订到当日机票④东东和阳阳一起去成都了,他们一定是订到了当日机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如果能订到4月30日的机票,他们就一起去四川成都。”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其有效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①:“东东和阳阳没有定到当日机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们就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说法错误,①排除。②:“东东和阳阳没有定到当日机票”否定前件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他们不一定不一起去成都”说法正确,②正确。③:“东东和阳阳没有一起去成都”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因此,“他们没有定到当日机票”说法正确,③正确。④:“东东和阳阳一起去成都了”肯定后件并不能必然肯定前件,“他们一定是定到了当日机票”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6.(2024·浙江·三模)学习论语,启智润心。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解读,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吾施于人的,定为吾所欲的

②除非己所欲,否则不施于人③若为己所欲,则必定施于人

④不施于人的,定为己所不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如果肯定了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如果否定了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所以此话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施加到别人身上的,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①:“吾施于人的,定为吾所欲的”意思是我施加到别人身上的,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符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否定后件否定前件,①符合题意。②:“除非己所欲,否则不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符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前件肯定后件,②符合题意。③:“若为己所欲,则必定施于人”意思是我想要的东西,就一定施加到别人身上,这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所以此结论不必然,③排除。④:“不施于人的,定为己所不欲”意思是不施加给别人的,就一定是自己不想要的,这是肯定后件肯定前件,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所以此结论不必然,④排除。故本题选A。7.(2024·浙江嘉兴·二模)有人说,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心智能力。下列推理符合规则的是(

)A.有些中学生不是团员,所以,有些团员不是中学生B.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我是廉洁的,所以,我是优秀干部C.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我年满18周岁,所以,我有选举权D.要么支持甲,要么反对甲,小明不反对甲,所以,小明支持甲【答案】D【详析】A:在前提中主项“中学生”没有断定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不周延的,而在换位之后“中学生”断定了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周延的,所以不符合逻辑规则,故A不选。B:在该三段论中,中项“廉洁”都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故B不选。C:该推理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正确形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而材料却是肯定了前件“年满18周岁”,所以不是正确的推理形式,故C不选。D:该推理为不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为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材料中否定了一部分选言支,即不反对甲,结论就肯定了另一部分选言支,即小明支持甲,故D正确。故本题选D。8.(2024·浙江·模拟预测)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新技术。将水稻幼苗在太空环境下与在地面环境下进行对比,发现茎秆、叶片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探寻水稻种子的“太空综合症”,寻求真实原因。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答案】B【详析】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不同,其他相关因素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将水稻幼苗在太空环境下与在地面环境下进行对比,发现发现茎秆、叶片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探寻水稻种子的“太空综合症”,寻求真实原因。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ACD:材料中未涉及求同法、共变法和求同求异并用法,ACD排除。故本题选A。9.(2023·浙江嘉兴·一模)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的大行星,都有大气层、适宜的温度、水分,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有人便据此推出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这一推理(

)A.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B.在事物结构和功能间进行了类比C.是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推理 D.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答案】D【详析】D: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关于地球和火星的推理是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D正确。A:归纳推理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A排除。B:这一推理并没有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B排除。C:该推理属于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C排除。故本题选D。10.(2024·浙江台州·一模)传统观点认为,不严加管教会惯坏孩子,因此,不少家长会在孩子言行不当时“打屁股”惩罚一下。对此,研究者对16万名儿童在过去5年里的经历进行研究发现打屁股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造成智商低、攻击性行为高等多种负面影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本身不听话且更容易惹祸的孩子更有可能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B.研究报告称,全球大约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经历C.最新调查显示,智商相对较低的孩子经常被家长打屁股D.被打屁股打大的小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反社会心理【答案】D【详析】D:材料“打屁股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造成智商低、攻击性行为高等多种负面影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因此前件真,后件才能为真,D符合题意。AB:不听话且更容易惹祸的孩子、全球大约80%的父母都有以打屁股管教孩子的经历和智商低、攻击性行为高无因果关系,AB不符合题意。C:智商相对较低的孩子经常被家长打屁股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根据该选项,无法判断,智商低是不是被家长大屁股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4·浙江台州·一模)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议论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又疑窦丛生。关于下列语句分析正确的是①小明对妈妈说“我要去动物园。”妈妈说:“家里的猫猫狗狗还不够你看的吗?”妈妈的回答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②“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有些生物不是植物。这个推理符合三段论的规则④“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析】①: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换议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小明对妈妈说“我要去动物园。”妈妈说:“家里的猫猫狗狗还不够你看的吗?”妈妈的回答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①正确。②:矛盾律要求人民: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正确。③: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