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化教案_第1页
信息文化教案_第2页
信息文化教案_第3页
信息文化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信息文化概论引言:文化、信息、信息文化教育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基础;科学是文化的脊梁,构成文化知识内容的最坚实的支柱,同时,它又构成文化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文艺是文化的血肉,文学艺术使文化有血有肉,具有生动丰富的形态和内容;新闻出版、广播、信息事业可以说是文化这个有机体的神经网络。这一概括,使我们对文化有了一个全面、形象、立体的认识。信息时代的理念在人们对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概念与现实的体验与反思中变得像生活本身一样具体与清晰。不管人们是以“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还是“后现代社会”的话语来表征现代社会,信息文化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实。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信息理论研究理应对时代的最新发展作出回应。信息文化研究,是基于生活世界的现实性思考,既有实践上的意义,也有理论上的价值。从实践的维度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不仅重构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基础,建构了外延的物质世界,同时也重构了人类的文化生活空间,建构了延伸的精神世界。在技术与社会、技术与文化、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交错与融合的现实中,新文化的解读己不仅仅是技术专家的事,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共同关注与探究。学生讨论:信息文化论的几种界说的局限技术文化论,这种理论认为,信息文化是信息技术向社会生活全面渗透的结果。如卢泰宏指出:信息文化的支撑点或生长点不是文字,不是宗教,不是建筑或艺术,也不是理念或道德,而主要是技术。是信息技术带来了革命,产生了信息文化,因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信息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电脑空间文化论(赛博文化),赖茂生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会影响到人类各领域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特别是人类文化生活,可以把信息时代可预期产生的新文化方式和内容称之为“电脑空间文化”。或称谓计算机文化。赛博文化:赛博空间,是由联线计算机构成的星系般的空间。”是在Intemet和其他的通讯网络中形成的一个与现实物理空间相对应的信息交流空间。人类文明新形态论认为,信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产生和发展在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和支柱、能同时表达语音、文字、图像的全球性文化。信息社会文化论信息文化是人们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从事信息活动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它是信息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样式。一、信息文化涵义:广义:涵盖了信息时代人们所有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生活样式,并可以从信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加以考察。狭义:狭义的信息文化,是指围绕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型文化形态的总称。它们具有鲜明的新文化的特性,并构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如现代电视传媒文化、企业信息文化、网络文化乃至正在兴起的“手机文化”等等。二、信息文化的特征:时代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文化,即信息文化是对于渔猎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而言的信息社会的文化形态。“信息化”、“数字化”、“虚拟”、“赛博空间”、“符号经济”、“电子民主”、“网上冲浪”、“网络论坛”、“博客”“网恋”等等都是表征当下新信息文化现象的话语.信息特征(数字化特征),以电子为载体,能同时表达语言、文字、图像信息的文化形态,是继语言文化、文字文化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三代文化。精神文化特征,即信息文化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精神领域。非地域文化特征,即信息文化不像其他文化那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它的形成和传播基本没有地域限制。立体化特征,信息立交桥,全球化。开放性特征虚拟性特征人性化特征技术特征,信息文化必须依托现代文化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才能广泛传播并发挥其应有功能。三、信息文化的价值1、信息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不断进步的标志2、信息文化赋予信息社会以意义和价值信息文化作为信息社会的普遍的文化准则,成为信息社会的文化支撑力,规定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方向。信息文化实际上使得社会信息化的成果(包括物质形态的、精神观念的、制度规范的和行为方式的成果)合法化,赋予信息社会以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意义和价值,并标示出信息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独有的文化特征。3、信息文化规定了信息社会人们参与信息活动的行为方式和准则4、信息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保存传统文化努力的保障5、信息文化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资本。四、信息文化的影响正面影响:例如,在信息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方面,未来信息社会的主体结构围绕网络建构而成,信息文化造成组织分散化,社会结构复杂化,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建立起社会运转的新规范,促进道德多元化,促进生活个人化的趋势。在社会精神观念文化方面,信息媒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文化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传统的文化活动被整合到网络中,促进了信息的跨国界传播,各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被重新发现,成为经济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经济、管理方面,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管理水平,信息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财富的源泉,经济、贸易、资本出现虚拟化趋势,出现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改变了经济管理体制、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信息消费成为一种独立的消费形式。在人类生活方式和信息行为方式方面,信息技术和活动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人们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心理和信息生产、传播、选择、使用、复用的方式都受到信息文化的影响。负面影响。例如: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信息爆炸和信息过载,信息垃圾挤占信息空间,信息选择困难,信息安全问题严重,高科技违法犯罪造成重大社会危害,个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信息贫富鸿沟加大等;在精神观念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殖民文化的入侵,保存民族文化成为难题,高雅文化消失,大众文化泛滥,文化上的折衷主义,人文科学陷入窘境等;在制度规范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信息权威的形成,专家成为社会权力的主体,信息歧视等;在社会心理及行为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信息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疾病,数字化人和网络人的出现,消费心理盛行,信任危机对社会的腐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化等。五、信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1、信息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久远的发展渊源和宽厚的社会存在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缓缓流淌,渗透于人们的精神之中,经长期积淀而形成一种文化传统。是稳定的,信息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却又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在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过程中,必然改变传统文化的存在形态。是动态的。传统文化传播是单一的,大多数靠典籍,特别是儒家经典,不同于传统文化,信息文化是互动传播。传播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根据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而这种信息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而是多对多的。传统文化多是高雅的,而信息文化鱼目混杂。2信息文化与大众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具有诸多共通点,如导向性、商业性、参与性等等。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信息文化与大众文化必然存在一些冲突,而这些冲突也恰巧表现了前者的特性。导向不一,大众文化导向娱乐、金钱、物质。信息文化导向知识、信息,从根本上升华他,提高人的素养和品性。具体表现为大众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与信息文化全球性的冲突。某种意义上,大众文化是信息文化的母体。3、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赛博文化)第一从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产生顺序看信息文化先于网络文化而产生。因为人类社会的信息现象自古有之,人类的自古至今的信息生活过程也就是信息文化形成的过程,只不过独立形态的信息文化的形成是较晚的事情,而网络文化则是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产生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第二,从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概念的外延上看,信息文化包含网络文化。因为,网络文化中的网络”乃是指信息网络,而信息网络只是信息的一种存在形态。这是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在概念上最根本的区别。因此,那种把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相混同或等同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三,信息文化和网络文化都是以信息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形态,即无论是信息文化还是网络文化,都是人们在进行信息活动时所形成的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惯等文化因素的总和。这是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最基本的同质性联系。第四:两者都是以信息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第五,信息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形成虽然都是以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为前提,但相比较而言,网络文化较之信息文化更依赖于信息技术,因为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须矣离不开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平台,而信息文化的一些内容如信息伦理、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的手工组织与开发等,可以在制度或精神层面上进行,而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物质技术。4、信息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信息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是主流或边缘,物质或精神1、物质形态上的冲击信息文化的培养和传播需要一个和谐、浓郁的信息文化环境,这个环境并不仅仅是指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也不仅仅是指诸如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等此类被数字化了的某个部分,它还包括教学参考资料、学习方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甚至可以将虚拟的教学或学习场景、教师或学生包含进来,由此形成的崭新的大学校园信息文化系统便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精神形态上的冲击由于信息文化传播的广泛性以及无限的兼容并蓄性,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任何一种自己渴望了解的信息,其选择的范围无限宽泛。但是,在这些信息里,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等层出不穷,传统纸质资源里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在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