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解密专题十八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目录: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必备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命题解读考向考查统计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体现高考的基础性,从题型来看,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逻辑规则,主观题则侧重考查科学思维。明晰基本概念,筑牢根基,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并通过教材案例分析和试题训练,加深对概念、规则、方法的理解,为灵活迁移奠定坚实基础。考向一走进思维世界2024·新课标Ⅱ卷,12024·山东卷,1考向二把握逻辑要义2024·浙江卷,12023·天津卷,12023·广东卷,12023·浙江卷,12023·湖北卷,1考向三领会科学思维无命题分析2024年高考各卷区政治试题考查了思维的基本形态,如新课标Ⅱ卷第9题、山东卷第10题。考查了同一律,如浙江卷第23题。预测2025年高考可能考查思维的三个特征、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主要特征;掌握并区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认同科学思维对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重要作用。试题精讲考向一走进思维世界1.(2024·山东·高考真题)2024年,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地旅游市场表现亮眼,彰显出县域小城文旅的巨大潜力。梳理这些“表现亮眼”之地发现,这些地方都凸显出“底蕴”“个性化”“性价比”三个关键词。从哲学上看,探索县域小城文旅火热的“密码”,是因为()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导具体实践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③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④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区分开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探索县域小城文旅火热的“密码”,找到共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可以指导具体实践,①正确。②: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是认识的根本任务,②排除。③:抽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梳理“亮眼之地”发现县域小城都凸显出“底蕴”“个性化”“性价比”三个关键词,体现了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③正确。④:浙江安吉、福建平潭等县域小城文旅都凸显出“底蕴”“个性化”关键词,体现了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把不同事物的矛盾区分开”强调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不符合题意,④排除。故本题选A。2.(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柳树作为现实中客观事物,给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经过艺术加工柳树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同时,因为柳树根系发达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人们常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①②符合题意。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现实中柳树的客观状态,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排除。④:是通过社会实践,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④排除。故本题选A。考向二把握逻辑要义1.(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A.去商店的路有河,此路有河,所以,此路是去商店的路。B.去商店路上的河小马都可以过去,此河在去商店的路上,所以,此河小马可以过去。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大前提是对“去商店的路有没有河”作出的判断,即,论题是“去商店的路有没有河”。而结论是对“(此路)是不是去商店的路”作出的判断,即,以“(此路)是不是去商店的路”为论题。也就是说,选项A中的三段论,在推导的过程中,“悄悄地”偷换了论题【把“去商店的路有没有河”,偷换成了“(此路)是不是去商店的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A符合题目要求。B:该选项是正确的演绎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B不符合题目要求。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这是换位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C不符合题目要求。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这是换质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D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选A。考向把握逻辑要义1.(2023·天津·高考真题)“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答案】B【解析】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这话反映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B正确。A: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漫画没有涉及排中律,A排除。C:漫画强调不能违背矛盾律,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但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C排除。D: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漫画没有涉及辩证矛盾,D排除。故本题选B。2.(2023·广东·高考真题)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答案】D【解析】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甲、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A不符合题意。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那么甲、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B不符合题意。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C不符合题意。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只有丙判断错误,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答案】D【解析】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4.(2023·湖北·高考真题)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比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孙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最后。”李老师说:“我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四位老师所言属实,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A.李、钱、赵、孙 B.钱、李、赵、孙C.李、赵、钱、孙 D.李、钱、孙、赵【答案】A【解析】D:根据“赵老师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和“孙老师是男子组的最后”可以推断孙老师是全校最后,赵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三个到达终点,孙老师在四位老师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故D排除。BC:根据“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和“李老师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可以得知全校第一第二是女老师,但是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所以钱老师的成绩位于李老师之后。故李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一个到达终点,钱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二个到达终点,BC排除。A:根据四位老师所言分析,可以得出他们到达终点的先后排序是李、钱、赵、孙,A正确。故本题选A。一、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思维的含义(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2)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思维。(3)思维的内涵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②“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4)思维的方式①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②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思维的特征(1)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2)思维的共同特征①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3.思维的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形态的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2.思维的基本形态(1)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2)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3.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抽象思维①含义: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①含义: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易错易混点】1.思维因能够揭示本质与规律而具有正确性。()纠正: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是正确思维。 2.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纠正:正确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3.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纠正:思维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讲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纠正:“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5.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纠正: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6.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纠正: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7.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纠正: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8.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纠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9.形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纠正:抽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10.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化、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纠正: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二、把握逻辑要义(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不同用法(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3)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4.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易错易混点】1.“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纠正:“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纠正:“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纠正: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4.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纠正: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纠正: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6.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纠正: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7.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纠正: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8.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纠正: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三、领会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含义(1)内涵: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外延:包含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3)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科学思维的特征(1)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3)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2.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3)总之,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易错易混点】1.正确的思维就是科学思维。()纠正:正确的思维只有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并立足于实践才能达到科学思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2.科学思维是人的思维,因此具有主观性。()纠正:尽管任何思维都是人的思维,但任何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其正确性是无条件的。()纠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因为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纠正: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说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5.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纠正:学习科学思维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一、单项选择题1.(2024·山东济南·三模)国画《春潮带雨晚来急》是我国近现代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何香凝在旅居法国时所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画作里风雨骤急,渡口空虚无人,扁舟闲横,垂柳飘摇,正是何香凝身在他乡心系祖国的真实写照。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写诗如画是这幅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基础②古诗国画是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晶③诗画言志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质④诗画交融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这幅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基础,①错误。②④:画作里风雨骤急,渡口空虚无人,扁舟闲横,垂柳飘摇,正是何香凝身在他乡心系祖国的真实写照,这说明古诗国画是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晶,诗画交融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②④正确。③:诗画言志并不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质,该说法绝对化,③排除。故本题选D。2.(2024·广东广州·二模)2024央视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的设计灵感分别源于绿松石龙形器、何尊、云纹铜禁、鎏金走龙和九龙壁,配色选取大燃、艴炽、玉頩、春辰等中国传统色,充盈着历史美感和时代气息,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龙辰辰”的设计()①把握了基本单元的概念性并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②把握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并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③整合不同认识对象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④通过想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该选项表述的是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而材料体现的是形象思维,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④:从材料中“龙辰辰”的设计,我们可以知道该设计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其基本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③:“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的说法夸大了“龙辰辰”的设计,故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3.(2024·北京东城·一模)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从绿松石龙形器、何尊、故宫九龙壁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选取了大然、艳炽、赖霞、玉頩等中国传统色,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龙辰辰”的设计()①是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相统一的结果②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③借助想象把抽象的意蕴形象化,解构春节文化的传统内涵④将灵动大气的“龙辰辰”蕴含于中华生肖文化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这说明“龙辰辰”的设计是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相统一的结果,是对现实的描绘和升华,实现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③:“龙辰辰”的设计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并没有解构春节文化的传统内涵,③不选。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灵动大气的吉祥物“龙辰辰”中蕴含着中华生肖文化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而不是“龙辰辰”蕴含于美好寓意中,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4.(2024·湖北·三模)2023年10月13日,首届湖北村网在“中国网球之乡”京山市开赛。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64支队伍的500余名网球爱好者参加。甲、乙、丙、丁中只有一人代表文峰村参加了本次比赛。甲说:“乙没参加。”乙说:“我参加了。”丙说:“我没参加。”丁说:“甲参加了。”已知上述四人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可推断出说真话的人与参加比赛的人分别是()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答案】B【解析】B:根据排中律要求,A与非A不可同假必有一真。甲的话与乙的话相矛盾,所以甲和乙必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可以推理出丙和丁说的都是假话,因此丙参加了,甲没参加。根据“只有一人代表文峰村参加了比赛”可以推理出乙没参加,乙说的是假话,由此推理出甲说的是真话,说真话和参加比赛的分别是甲和丙,B符合题意。ACD:根据以上推断,ACD错误。故本题选B。5.(2024·湖南·二模)陈文、张芸、林平、彭兵是某一中学学生,他们中有一位做好事不留名,被反映到学校。学校了解情况如下:陈文说:不是我。张芸说:是彭兵。林平说:是张芸。彭兵说:不是我。其中只有一人没说假话,那么是谁做了好事没留名呢?()A.张芸 B.林平 C.彭兵 D.陈文【答案】D【解析】ABCD:张芸和彭兵的话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必有一真一假。又因为只有一人没说假话,所以,陈文和林平的话都是假的。陈文说不是我,是假话,所以是陈文做了好事没留名,故ABC排除,D正确。故本题选D。6.(2024·广西桂林·三模)一个有钱人在路边摊吃饭,甲说:“那么有钱的人,居然在路边吃饭。”乙回答:“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下列选项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一致的是()①甲说:“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溶液!”乙问:“拿什么盛放它呢?”②顾客问:“你这有好酒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酒,没有变质的酒。”③小明对小红说:“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中学生,也不能说我不是一个中学生。”④丙说:“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丁说:“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材料“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的观点属于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①:“我要发明一种能溶解一切物品的溶液!”的说法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背了矛盾律,①不符合题意。②:顾客问:“你这有好酒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酒,没有变质的酒。”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②符合题意。③:“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中学生,也不能说我不是一个中学生。”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③不符合题意。④:丙说:“我和同桌关系很好,没有发生过矛盾。”丁说:“我不相信,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丙说的是生活中的矛盾,丁说的是哲学中的矛盾,两人矛盾的含义不同,丁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2024·全国·一模)某法院审理一起盗窃案,站在被告席上的小偷王某双手插在衣袋里,十分傲慢。法官当即斥责王某:“请被告人尊重法庭,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谁知王某竟回答说:“这可太为难我了,我把手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你们要我把手抽出来;而我把手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们又要把我送进监狱。法官先生,难道你要我把手一直举在空中不成?”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王某的说法违反了同一律中确定性的要求②王某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中一致性的要求③王某的说法中两次“放”的意义不同④王某的说法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王某说的两次“放”的意义是不同的,第二个“放”指的是在别人的口袋里偷东西,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放”东西。王某的说法违反了同一律中确定性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①③正确。②: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材料未体现违反矛盾律,②不符合题意。④:王某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未犯“偷换论题”的错误,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2024·河北秦皇岛·二模)甲、乙、丙都是3班的同学。3班拟重新民主选举班长,甲呼声很高。乙和丙闲聊,下面是二人的对话:乙:“你会支持甲吗?”丙:“我不会把票投给甲。”乙:“那就是说,你认为他当选对3班不利了?”丙:“我并没有说不利。”乙:“没说不利就是觉得有利。”以下对二人对话的分析,合理的是()①丙认为甲是否当选对3班没有影响
②乙问话的用意是让丙给一个明确答案③丙的两次回答前后矛盾、违背矛盾律规则
④乙完全听懂了丙要表达的真实意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丙:“我不会把票投给甲。”乙:“那就是说,你认为他当选对3班不利了?”丙:“我并没有说不利。”丙的真实意思就是甲是否当选对3班没有影响,①入选。②:乙:“那就是说,你认为他当选对3班不利了?”丙:“我并没有说不利。”乙:“没说不利就是觉得有利。”乙问话的用意让丙给一个明确的回答,②入选。③:“有利”与“不利”之外存在第三种情况“没有影响”,所以丙的两次回答并不矛盾,并没有违背矛盾律规则,③不选。④:乙误以为丙认为甲当选对3班不利,没有听懂丙要表达的真实意思,④不选。故本题选A。9.(2024·湖北十堰·二模)生活中的对话也会犯一些逻辑错误。比如甲同学说:“中国人都应该有文化自信。”乙同学惊讶地说:“想不到你思想这么狭隘,居然不愿意承认外国的先进文明。”下列与乙同学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①“这次战争死伤过万。”有人问:“伤者中轻伤者的占比高吗?”②“有钱人居然在路边吃辣条。”有人回应:“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③“你上课是不是睡觉了?”一同学说:“我就是小睡了一会,我没有睡觉。”④“老板,有新鲜的羊肉吗?”老板答:“我家从来不挂羊头卖狗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这次战争死伤过万。”有人问:“伤者中轻伤者的占比高吗?”没有犯逻辑错误,①不符合题意。②:甲同学说:“中国人都应该有文化自信。”乙同学惊讶地说:“想不到你思想这么狭隘,居然不愿意承认外国的先进文明。”乙同学违背了同一律。“有钱人居然在路边吃辣条。”有人回应:“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违背了同一律,②符合题意。③:“你上课是不是睡觉了?”一同学说:“我就是小睡了一会,我没有睡觉。”违背了矛盾律,③不符合题意。④:“老板,有新鲜的羊肉吗?”老板答:“我家从来不挂羊头卖狗肉。”违背了同一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2024·重庆·三模)美国财长耶伦在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向你提供廉价商品,你应该感谢它,买它的商品,然后把你的廉价商品卖出去。”但在近期访华时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她又说:“当全球市场被‘人为廉价’的中国产品占领时,美国和其他外国企业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耶伦前后“变脸”的言论,是基于()①不懂得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反了矛盾律②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相机变换话术③不遵循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违反了同一律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能,抹黑中国产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③:耶伦并非不懂矛盾律,也没有违背矛盾律,“廉价”与“人为廉价”并不相同,不能说她前后矛盾;她也没有偷换概念或论题,没有违背同一律,而是杜撰了一个“人为廉价”概念并强加给中国,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耶伦杜撰了一个“人为廉价”概念并强加给中国,这是她站在美国的利益立场上操弄话术,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能,故意抹黑中国产品,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4·天津滨海新·三模)下列选项中违反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对应正确的是()A.共同克服千难万苦,法治建设一帆风顺——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B.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会议——违反排中律C.日本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违反思维确定性要求D.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违反了矛盾律【答案】C【解析】A:“千难万苦”与“一帆风顺”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不能同时用来形容法治建设这一过程,该选项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而不是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A排除。B: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会议,其言行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而不是违反了排中律,B排除。C: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话题。日本政府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偷换概念”,不符合同一律的要求,违反了思维确定性的要求,C入选。D:“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运用了辩证思维,对光这一事物的客观性质作出了真实表述,是正确的,并不违反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D排除。故本题选C。12.(2024·广西河池·二模)关于某班级的学习状况有如下三个描述:①有的同学很勤奋;②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很勤奋;③小乔同学很勤奋。事实证明,其中有两个判断是真的。请问下列哪个判断不能确定真假()A.小乔同学很勤奋 B.所有同学都不是很勤奋C.有些同学不是很勤奋 D.小乔同学不是很勤奋【答案】C【解析】ABCD:如果判断③为真,就意味着有的同学很勤奋(因为至少有一个小乔同学很勤奋),即判断①为真,至少存在一个同学很勤奋,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同学都不是很勤奋,即判断②为假,满足题干要求,综上所述,A为真,B为假,D为假,只有C无法确定。故本题选C。13.(2024·福建莆田·三模)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学校拟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共赴春约。关于春游的地点,同学们有诸多猜测。小红:“我觉得如果不去西湖公园,就会去云顶山。”小明:“我认为既不是去西湖公园,也不是去云顶山。”小王:“肯定不会去云顶山的。”根据学校最后安排的行程,发现只有一位同学的预测是对的,由此可知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小明的预测是对的 B.小红的预测是错的C.春游地点是云顶山 D.他们最后去了西湖公园【答案】C【解析】ABCD:材料显示只有一位同学的预测为真。小红的预测可以理解为“或者去西湖公园,或者去云顶山”,与小明的预测构成矛盾关系。根据排中律的要求,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因此预测为真的同学必在小红和小明之间。由于预测为真的同学只有一位,所以小王的预测一定为假,春游的地点就是云顶山,故C符合题意,ABD不选。故本题选C。14.(2024·河南·二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见义勇为的当事人,记者采访时,四位同学经商量告诉记者:“我们四位各提醒你一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假的,然后你猜猜谁是见义勇为的当事人甲同学:见义勇为者是丙乙同学:丁是见义勇为者丙同学:如果我是见义勇为者,那么丁也是丁同学:见义勇为者不是我请你判断:谁是见义勇为者,依据是什么()A.丙和丁矛盾律 B.丙和丁排中律 C.丁矛盾律 D.丁排中律【答案】A【解析】ABCD:乙和丁的提醒是A和非A,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故错误提醒必在乙和丁之间,而题干给出条件只有一假,可推断出甲和丙的提醒为真,则丁的提醒为假,丙和丁是见义勇为者,A入选,BCD不选。故本题选A。15.(2024·天津·一模)有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看了电影《园丁之歌》后,很受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园丁,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这位同学的话()A.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 B.违反了逻辑思维的“明确性”C.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 D.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矛盾律”【答案】C【解析】A: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否则就违反矛盾律,这位同学的话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一致性”,A不符合题意。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这位同学的话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明确性”,B不符合题意。C: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这位同学的话偷换了“园丁”这个概念,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C正确。D: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形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这位同学的话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矛盾律”,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6.(2024·江西·二模)在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当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美国时,美国指责我国做得不好,并对我国绿色能源产品进口设置绿色壁垒;当我国在绿色能源方面取得成功、具有领先于美国的优势时,美国则指责我国扰乱了绿色能源市场价格,对我国绿色能源产品进口设置关税壁垒,甚至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我国相关企业直接进行打压。美国对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认识()①是故意偷换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是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是错误的③违反了矛盾律要求,思维不具有一致性
④没有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思维是不科学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为服务其国家利益,设置“绿色壁垒”,又设置“关税壁垒”,故意偷换论题,对我国进行指责,其思维违反了同一律要求,①正确。②:题干不反映美国对我国绿色能源发展进行想象,并且进行想象不等于错误,②排除。③:题干反映在不同时间美国对我国绿色能源发展的态度,并不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论断“A”和“非A”,不体现矛盾律问题,并没有自相矛盾,③不符合题意。④:美国是为其利益而故意歪曲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因此不能客观认识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其思维是不科学的,④正确。故本题选B。17.(2024·贵州六盘水·一模)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发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比2020~2022年的平均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恢复较快。分季度看,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一季度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二季度比季度回升1.8个百分点,也体现出经济增速恢复较快的特点。这一结论体现了()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答案】A【解析】A: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7月从经济增速、季度对比、环比等方面分析并发布一批数据,这说明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这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A符合题意。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科学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错误。C:材料并没有提到思维结果接受实践的检验,C不符合题意。D:材料并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8.(2024·广西河池·二模)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这充分说明()①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否定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的“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指导思想,说明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①②符合题意。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而材料没有涉及结果的可检验性,③不符合题意。④:科学思维能够对事物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材料没有体现预见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9.(2024·江西·二模)经过征集、初筛、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对外公示等环节,“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吉祥物形象出炉——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郭文俊设计的作品“湿小鹤”脱颖而出,成为“南昌国际湿地城市”的卡通吉祥物形象。据介绍,卡通吉祥物形象“湿小鹤”名字寓意“湿地鹤乡”,以南昌湿地、白鹤为原型,整体色彩融入了湿地绿色元素和白鹤白色元素,绿白相间,表现出湿地、鸟类、人类、城市生态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展现出南昌湿地之美,以鹤为媒,描绘“南昌国际湿地城市”美丽生态新画卷。“湿小鹤”展开双翅,踏湖飞奔,欢迎四海宾朋走进南昌湿地,与鹤共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小鹤”的寓意()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湿小鹤”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它表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寓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的是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的特点,②④正确。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湿小鹤”传递美好寓意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①排除。③: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③排除。故本题选D。20.(2024·北京丰台·一模)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音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物理学家海森堡由于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做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的启示而发现了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排序规律,从而创造了元素周期的“八音律”表。这启示我们()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互补性B.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C.艺术思维对科学发展有批判性D.创新思维必须关联科学与艺术【答案】A【解析】A:材料中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受到了音乐的启发,这启示我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互补性,A正确。B: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意味着它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或相信书本结论,而是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性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B与题意无关。C:材料没有涉及艺术思维对科学发展有批判性,C错误。D:说法过于绝对,创新可以关联科学与艺术,也可以不关联,D错误。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21.(2024·湖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材料一
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方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会见马英九一行中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再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同心共创、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二
中华文化是两岸社会最大的交集
传统节庆习俗、儒家思想、唐诗宋词……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科目三”舞步、各类大陆美食和大陆歌曲在台湾走红,大陆流行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尽管两岸关系经历曲折起伏,但两岸始终保持人文往来不停、文化交流不断,让“课本所不教的事”能够在其他地方得到补足,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材料三
青年是两岸不可或缺的力量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习近平强调,两岸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我们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希望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状态的知识,说明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方的正确性。(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具有凝聚两岸人心的作用。(3)运用思维基本形态的知识,就如何更好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提出建议。(要求:指出具体运用的思维形态和预期效果)【答案】(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两岸同胞通过交流,增进了解,累积互信,寻求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影响两岸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3)思维的基本形态;具体活动;方式;效果示例:形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在台湾青年使用的自媒体上全方位展示大陆,用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运用科技手段使台湾青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大陆的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分析】背景素材: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考点考查:发展的状态、中华文化的特点与作用、思维的基本形态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发展状态的知识,分析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方的正确性。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再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同心共创、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联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具有凝聚两岸人心的作用。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传统节庆习俗、儒家思想、唐诗宋词……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可联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关键词②: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科目三”舞步、各类大陆美食和大陆歌曲在台湾走红,大陆流行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联系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提升民族凝聚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运用思维基本形态的知识,为更好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提出建议,可以从形象思维的特点等角度具体展开分析。22.(2024·江西·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住建部要求各地住建部门要加大指导和监督管理力度,组织市(县)对已经开工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开展自查,确保具有保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对不尽责履职、保护不力,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受到影响的领导干部、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予以问责。有同学认为,“‘既要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又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违背了矛盾律”。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要加强城市更新改造”,这是强调要推动城市发展;而“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这是强调要保护传承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故没有违背矛盾律。【分析】背景素材: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考点考查:矛盾律的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对“‘既要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又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违背了矛盾律”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辨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要求运用矛盾律的知识,作答时首先判断观点错误,再具体针对其错误之处进行具体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观点正误判断:该观点错误。关键词:“‘既要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又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违背了矛盾律”→可联系依据矛盾律的定义可知,设问指向的“要加强城市更新改造”与“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是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不符合矛盾律的适用前提,因此得出结论并不违反矛盾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23.(2024·山东淄博·一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仍然存在且更为隐蔽,成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障碍。有些地方通过制定本地区法规、政策和标准,构筑歧视性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和扶持本地市场和企业,排除、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也阻碍本地企业拓展外地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试验田”,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都市圈等地区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地方到全国,全方位汇聚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有观点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答案】①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确立市场统一规则标准,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自由流动,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畅通全国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要积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题中观点“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不等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分析】背景素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为评析类,找出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分析原因。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可联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畅通全国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②:当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仍然存在且更为隐蔽,成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障碍。有些地方通过制定本地区法规、政策和标准,构筑歧视性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和扶持本地市场和企业,排除、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也阻碍本地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可联系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确立市场统一规则标准,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自由流动,促进公平竞争;关键词③: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地方到全国,全方位汇聚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可联系同一律要求;题中观点“建设去区域化的大市场”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4.(2024·福建漳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以亲身经历说明本款药品的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龇牙)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咱们公司啦(得意)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1)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加以说明。(2)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F公司存在的侵权行为,并说明该公司应承担的责任。【答案】(1)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要求。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2)①F公司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剪影,所展现的人物面部轮廓和标志性发型具有原告的个人特征,属于原告的外部形象,侵犯了原告的肖像权;商业宣传文章未经许可引用甲某歌曲,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文章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声称由具有原告个人特征的“蓝朋友”用亲身经历说明本款药品的疗效,侵犯了甲某的名誉权。②F公司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侵权责任。【分析】背景素材:侵权行为的案件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民事权利、侵权责任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要求说明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解答时,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获取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可联系矛盾律要求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关键词②: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请到甲某为神秘嘉宾,又不承认请不到甲某为神秘嘉宾→可联系排中律要求,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要求分析F公司存在的侵权行为,并说明F公司应承担的责任。解答时,需获取材料信息,结合民事权利、侵权责任等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F公司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并具有标志性发型特征→可联系侵犯了原告的肖像权。关键词②:在商业推广文章中未经许可使用甲某原创歌曲→可联系侵犯了原告著作权。关键词③:案涉文章推广治疗严重皮肤病的药品,宣传由具有甲某明显外部特征的“蓝朋友”现身说法,等同于说甲某曾患有严重皮肤病且使用该药品治疗→可联系侵犯原告名誉权。应承担的侵权责任结合教材内容直接作答即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5.(2024·浙江·三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材料一
早在1971年,美国就曾向中国作出明确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即“一中政策”。但近年来美方不断炒作台湾问题,更是自顾自地提出了“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作为“一中政策”的定语,还在多个场合鼓吹“台湾地位未定”。材料二
民进党当局罔顾历史与现实,甘愿成为美国制约中国的“棋子”,向美购买武器“壮胆”,配合美国搞军事训练计划,一步步把台湾同胞绑上“台独”战车,遭到了台湾社会及各界有识之士的纷纷批评。材料三
针对近期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和“台独”势力分裂活动的严重挑衅,中国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军事演习在内的强有力反制措施,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实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美国反动势力的错误之处。(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以“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字数在300字内。【答案】(1)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美国的“一中”政策和中国的“一中”原则,其内涵都是承认“一个中国”。但美方通过不断加定语,企图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②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美国一方面承认“一中”政策,另一方面又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2)示例参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现代国家存在的法理依据。我国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美国等外部势力不断炒作台湾问题,侵犯中国的主权,违背了求和平、促发展的时代潮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违背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是争取和平统一必须清除的障碍。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随着综合国力的强盛和民族复兴大业的推进,“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评分标准:行文逻辑论论证对应的知识点论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性(合法性、正义性)从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等角度分析合理,均可给分。指出祖国统一的障碍——外来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行径,进行批驳。从国家主权、主权国家权利等角度,批驳外来势力干涉;从国际共识等角度,批驳岛内分裂行径。论证祖国统一的必然性(历史必然、现实必然)从人心所向、综合国力等角度分析合理,均可给分。【分析】背景素材:台湾问题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同一律和矛盾律方面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美国却认为“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不同,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可联系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关键词②:美国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另一方面却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可联系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这就要遵循矛盾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以“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等角度组织答案。26.(2024·辽宁沈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产量得以实现的基础。2024年春耕备耕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把议题再次聚焦粮食安全,启动实施《新一轮十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材料一
【优化品种结构和区臧布局】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了第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如今已超预期完成目标。与上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相比,本次《方案》统筹“稳”与“进”,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形势、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通过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材料二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农情作出的精准研判,是着眼粮食安全大计作出的战略决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做好耕地这篇大文章,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制止耕地抛荒政策,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守住耕地红线硬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全国各地更是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材料三
【多措并举提供保障和支持】《方案》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既部署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绿色生产、农业防灾减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也部署了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信贷投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等系列保障举措。9项重大工程未来实施过程中,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以实现工程的扎实推进。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玉米、大豆的亩产与美国和巴西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玉米和大豆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