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并掌握递等式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一、主题图引入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2.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师: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2.能用递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329×6=2×987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三、.巩固练习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例3较同级运算而言,学生对两级运算的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从直观上知道“A*B+C”要先算“A*B”,但不清楚为什么要先算,尤其是“A+B*C”这样的形式。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重点:知道两级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难点:理解两级运算的顺序。预设过程二、展开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系来描述解(二)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算的运算顺式正确计算(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1)学生各自完成(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1)学生各自尝试(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4)说一说想法(2)说一说想法(3)总结: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练习一练习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练习一]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分析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教学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目标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重点: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2)展示、评议学生的作业。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二、计算独立练习,教师巡指。选择展示,评议作业。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诊。展评,请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三、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三步混合运定不含括号合运算顺序境列出综合关系来描述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例4,P11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对比较陌生。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则。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重点: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难点: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二、新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师: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①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②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关系来描述3.提出本课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1)270÷30-180÷30(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新课标第一网新课标第一网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6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0的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们对0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了解。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引入三、展开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关于0的运算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1.知道有关于0的2.知道02.知道0的运算应0乘任何数都得0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新课标第一网练习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4[练习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教材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①解决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漏写括号;②混合运算过程中,对后算部分漏抄。教学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和规范格式的训练。预设过程一、明确任务独立完成:书上习题二、计算练习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2-2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2、揭题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五、总结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AO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师:只知道一段为500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计一下通过寻找A号步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1.知道以“小1.知道以“小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六、总结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9例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教材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分析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经过本单元例1的学习后,学生又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量角器帮助下确定方向;用标准长度表示一定距离。预设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新课标第一网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3.问:东偏北40度怎么画?(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是40?((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行梳理。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生提问。师: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2-3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课要研究的是位置的相对性。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由于参照点与目标点的不同,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复习巩固(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复习反馈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3-4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课要学习描述或绘制简单的路线图。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一、创设情境、介绍应用完成这个题关键是什么?(确定中心)你能根据这个路线图,说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吗?试一试。跟同能确定目标的方向与距离,并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能根据目标的方向与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点: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预设过程二、自主探究(一)加法交换律5.这两条算式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40+56=56+407.归纳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8.把加数换成其它任意的数算式还成立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如:符号表示:△+☆=☆+△字母表示:a9.运用:想一想,在哪里我们运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二)加法结合律4.归纳:你发现了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喜欢的方式表示。5.总结: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ABC可以表示三、巩固练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0例3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教学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能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目标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难点:说出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的依据。预设过程一、复习旧知明确任务4.揭题:今天我继续学习加法运算定律。二、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城市A→B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5.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新课标第一网*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应用练习能复述加法运算定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进行一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并整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一、复习引入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二、自主学习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积)是不变的)三、巩固运用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新课标第一网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5例3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乘法分配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二、探新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三、巩固做一做判断并说明理由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练习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7-38[练习六]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复习乘法的三条运算定律,特别是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能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重点: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难点: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预设过程一、辨析作业错例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和×一个数=积+积二、扩展乘法分配律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三、练习7.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乘法分配律和×一个数=积减法性质及其应用减法性质及其应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分析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减法性质及其应用。重点:认识减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教学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认识减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一、创设情境1.谈话:我们学校举行了读书节活动,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完整的习题二、主动探究)=)=4.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做一做第1题)(2)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减法性质、最后一题有两种方法的理由)6.总结概括: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三、巩固练习480-(268+132)=480026801320(□+441)□-(217+443)=895-□-□3.寻找生活中关于减法性质的例子并解决。练习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1-P42——人教版义务内容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1-P42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教材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分析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减法性质的应用与练习,提高计算技能。教学1.能复述连减的两条性质,并能用算式表达。2.能应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目标3.培养学生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二、解决问题三、应用性质能复述连减并能用算式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法的性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3例3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除法性质及其应用。重点:认识除法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难点:简便方法的灵活选择。一、复习引入2.简便计算(略)新课标第一网二、探究除法性质1.讨论: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三、巩固练习16÷2÷4=16÷(□〇□)350÷(25×7)=350〇(□〇□)3.寻找生活中关于除法性质的例子并解决。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能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或把25、125这样的特征数看成整百、整千数,或把这个两位看成两个数相加,再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教学难点:根据另外一个因数的特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一、复习运算定律性质能口述运算定律或性质。(教师板书字母表达式)2.请学生根据字母表达式说出定律或性质的内容。二、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巧妙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三、巧算一个数乘两位数四、应用性质新课标第一网五、总结简便方法解决问题简便方法解决问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5例5例5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主要讨论乘、加两级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教材将简便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方法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测发现,学生大多可以自主设计两种以上的算法,包括教材的例5较完整地展现了该类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甚至给出了两种算法,压缩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空间,也不全面。我们考虑,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课以丰富学习材料,扩大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把“练习八”中的2、7两题作为学生应用简算知识、强化简算意识的练习。1.进一步巩固关于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知识。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相关知识,选对中上学生要求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中下学生只要掌握一两种即可,个别能模3.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与交流,体会不同的简便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预设过程一、研究南极科考日程的计算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及数周数的方法。通过讨论,明确第22次南极科考的起止时间。自主探索“这次南极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简便方法。准确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4.参与对多种方法的评价,优选出“自己的”最简方法。二、研究学期天数的计算三、研究一周费用的计算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四、研究菜地面积的计算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和组合图形(菜地)的分割、旋转、拼接。五、回顾总结1.能通过对月历表的观察,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2.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计相同天数列式计3.能按自己的尺度营养午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8-49这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教材用表格和专家发言的形式,提供了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由于本课的综合性很强,有些学生可能无法正常进入研究状态,需要利用学习小组展开1.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一、选择营养午餐二、判断午餐是否营养2.阅读资料,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4.小组:判断午餐是否营养三、搭配营养午餐1.小组:结合教材中的10种菜肴,参照营养专家给出的两个指标,自行搭配出符合1.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五、对饮食习惯的讨论对偏胖、偏瘦的同学提出建议。六、总结小数的产生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2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本课是让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2.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4.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难点: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一、复习铺垫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实际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现在谁能?(师:小数点左边部分叫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部分是小数部分。观察一下?(板书:一位小数?(师:这些小数又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小数)二、自主探索师呈现一张正方形纸,告诉学生这张正方形纸的大小用数“1”来表示。这师:如果想在这张纸上涂出“0.1”来,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大?(学生有手势互相比画着)师:你同意吗?②再出示:大概是百分之一的一小点儿的错例。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所表示的也是把1平均分成10份,表示的意义一样。生: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0.1。在黑板上分别板并课件演示出来。师结合板书内容问:这些一位小数都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这些小数都是一位小数。生:这些一位小数都可以用十分之几来表示。回顾课前所提出的“0.53.4”。?(你刚才的学习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百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概括: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小数?(小组交流)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三、巩固练习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新课标第一网4.填写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3.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改写成不同表现形式。教学教学小数的读法与写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2-54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可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1.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数值的意义。重点: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难点: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一、复习引入()()()()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读、写法。二、教学新课(一)学习小数的各部分名称2.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有小数点)4.分类: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小数分分类吗?(纯小数、带小数)(二)学习数位顺序表新课标第一网(2)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数值(4表示4个十,左边的6表示6个一,右边的2.你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吗?独立思考4.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5.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和整数是一样的)(三)学习小数的读法(2)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3)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四)教学小数的写法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补充:写出下面的小数。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你想提醒同学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补充:读出下面各数2.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并写一写、读一读3.制作: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性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8-59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学习小数的性质。学生有类似“0.1元=0.10元”的经验或体会,但没有形成概念。本课要通过对一些事实的研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1.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归纳出小数性质的内容。难点:知道小数性质的道理。预设过程1.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2.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二、探索2.观察: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4)总结得出: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2)汇报展示:画图表示5.辨析: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小数的末尾而不是小数在小数里的性质而不是整数中)三、运用2.化简下面各小数:新课标第一网盐水棒冰每支5角3.判断题。(打“√”,错的打“×”)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改写成一位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2.找生活中小数,根据小数性质进行改写。小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0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有根据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化成整数来比较,利用测量工具来比较等经验,也有自发使用位值原则来比较的体会,只是没有总结出方法。本课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小数的理解。1.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2.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的乐趣。重点:归纳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知道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预设过程4.说一说小数的各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以及表示的意思。二、自主探索1.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小数比较大小(2)小组交流想法(3)概括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2)汇报:多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可以排成一列,再依次比较会更加方便。三、巩固练习2.练习十第5题(看了第二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位数多的并不一定大)小数点的移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66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本课学习小数点的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1.3>0.13,至于它们的倍数关系没有作深入的探讨。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重点:归纳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难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2.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二、探究规律(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反馈:AB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再说说发现的规律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原数扩大、原数?(师: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板书:原数小数点原数缩小左移右移扩大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还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移动的方向()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练习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4-66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练习,巩固认知,提高技能。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知识梳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基础练习2.如果把上面这些不能去掉“0”的0给去了,那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样的三、综合运用新课标第一网四、拓展提高新课标第一网生活中的小数生活中的小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7-69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本课主要是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和对名数进行改写。在前面的学习的学生已经体会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改写名数,本课要作出较系统的总结。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会进行名数的改写。确定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改写的方向。一、谈话引入1.学生说一说收集到的小数,并能说说它们的意义。名数: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二、探索新知(一)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质疑: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说一说想法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二)学生尝试:请你们任选其一进行改写,如果两者都做是最棒的。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3)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就是把高级单位“米”?(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练习十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70-72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数的改写”。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几种改写的方法,但还不是很熟练。本课要强化“乘除进率”的方法按要求改写小数。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够正确运用。2.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转换。二、巩固(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3.提问:错误的小数和正确的标价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完整)?(还是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最后想移动小数点位置)学生独自练习集体讲评同桌找一题说说想法(2)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要转化成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比较。本单元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及把一个整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本课主要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重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难点: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时尾数的取舍。预设过程2.复习:看到这一题,你可以怎么说?(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到万位、亿位;精确到万位、亿位)请你们说一说方法98476599007≈()万≈()亿二、探索新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出示目标:保留三位小数保留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1)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就要看百分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2)思考:近似数1.0和1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之处?(不同,所以求近似?(三、巩固新知4.一位老师身高1.6米,老师的身高是两位小数,你想他的身高是()改写并求近似数本单元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及把一个整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本课主要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一、复习引入相同点:都是把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二、探索新知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千米?(保留一位小数)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再保留一位小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2.搜集资料,并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练习十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75-77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要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其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1)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讲一讲三、综合练习1.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并且说明理由2.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再说明想法?(用的越少,速度越快)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和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概念,提高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水平,并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小数的感受和应用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主要对改写名数和取小数的近似数存在困难。本课需要重点展开。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所有知识。掌握改写名数和取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一、揭示课题2.明确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名数改写求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二、复习小数的意义1.第1题(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如果单位不一样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3.(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六、全课总结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三角形的认识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图一、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三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浪地球书籍读后感500字
- 【MOOC】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安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江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 《宪法的制定》课件
- 《判断正误参考答案》课件
- 2024年度环保技术与产品推广合同2篇
-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课件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与转让合同6篇
- Module 9 Unit 2 Im going to be a driver.(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度广告制作发布合同具体条款3篇
- 2024河南省科技馆招聘23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废暂存处管理制度
-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答案与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
- 2024-2030年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2022秋)(附参考答案)
-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分数的大小练习七|北师大版(共17张)
- 登泰山记-教学课件
- 第18课《我的白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电路分析基础(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信息化运维服务合同(模板)
- 《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