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知识补充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梳理(1910-至今)_第1页
《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知识补充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梳理(1910-至今)_第2页
《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知识补充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梳理(1910-至今)_第3页
《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知识补充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梳理(1910-至今)_第4页
《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 知识补充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梳理(1910-至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及创作理念变迁目录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1910--1957)2.政治化纪录片(1958-1978)3.人文化纪录片,改革开放以来(1978-1989)4.平民化时期(1990—1999年)5社会化纪录片时期(2000至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迁;熟悉不同阶段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和特点。能力目标:提升学生对纪录片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看待、思考问题的能力。0102重点掌握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迁难点在理念指导下完成纪录片的创作。教学重难点发展历程梳理一第三章纪录片的发展1.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94社会化纪录片时期(2000至今)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十二五”规划教材何苏六丰瑞等编著第一章发展历程1.模仿时期:(1958-1966年)2.学习时期:(1966-1978年)3.探索时期:(1978-1989年4.成长时期:(1989至今-石屹著《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与中外观》

发展历程梳理一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第二版)第一章纪录片的发展1.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1958-1978)2.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3.纪录片创作的繁荣期(1991-1996)4.纪录片创作的拓展期(1997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影院时期(一)1911年导演朱连奎

《武汉战争》是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作为辛亥革命的现场记录,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20世纪30年代之后,中国纪录片真正形成规模。高度集中于政治、军事领域,叙述风格极具鼓动宣教意味。1949年列宁“形象化的政论”

爱森斯坦

孙明经苏联影院时期(一)记录电影本性1936年金陵大学成立教育电影部,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并摄制新闻教育影片。孙明经1934年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年赴美国考察。1941年回国后,任金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教授、影音部主任。主编《电影与播音》月刊。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编著有《孙明经手记》《抗战前前夕万里猎影记》,译有《使用录像磁带》等。/item/%E5%AD%99%E6%98%8E%E7%BB%8F/5670431?fr=aladdin从中国电影诞生到1949年的纪录电影中,金陵大学教育电影拍摄时间最长、作品最多,具有明确理论主张和组织机构,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国际纪录电影基本同步的一场电影运动。抢救性拍摄国土风貌——人类学1958—1978年(政治化时期)(二)1958年5月1日第一部纪录影片《到农村去》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存在争议。1958年7月《英雄的信阳人民》195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规训《收租院》1965年八短两长1958—1978年(二)特征:1)重视文本2)依赖解说—灌输思想、耳提面命3)声画两张皮4)题材单一,表现形式单一5)政治主导,国家话语,主体意识缺失直接电影补充:直接电影进入1972年前后,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Antonioni)和荷兰导演伊文思(JorlisIvens)先后应邀赴中国拍摄纪录片。“直接电影”理念和最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纪录电影的创作1978-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纪录片)(三)改革开放,拨乱反正ENG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功能的改进直接电影精英文化“伤痕文学”“寻根文学”中外合作(NHK)电视媒介大众化1983年3月31日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1978-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纪录片)(三)代表作品:《丝绸之路》(1981)、《话说长江》(1983)、《话说运河》(1986)、《唐蕃古道》、《河殇》(1988)等“思想教育节目”1978-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纪录片)(三)特征:民族精神群体话语题材形式多元系列+栏目1990-1999年(平民化纪录片)(三)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企业改革《流浪北京》直接电影+真实电影客观1990-1999年(平民化纪录片)(三)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企业改革直接电影+真实电影《流浪北京》主体+客体独立纪录片新纪录运动代表作品(三)《望长城》《纪录片编辑室》《东方时空》子板块《生活空间》历史题材《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代表作品(三)1991年11月18日晚8时,《望长城》播出。第一集:《万里长城万里长》第二集:《长城两边是故乡》

第三集:《千年干戈化玉帛》

第四集:《烽烟散尽说沧桑》

总的创作基调:求真务实,刻意创新。《望长城》形式创新(三)(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保持一段自然的生活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3)创作观念上注重主客结合,注重以“情节”来结构片子,以提商审美品格。(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望长城》《纪录片编辑室》《东方时空》子板块《生活空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特征(三)纪实回归选材上的偏颇历史题材,平民视角国际接轨新纪录运动(三)吕新雨提出“新纪录片”的概念,并在其著作《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中将1990年代以来的与以往“宣教”纪录片不同的纪录片创作统称为“当代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质疑和反叛传统纪录电影的“新纪录片”吕新雨1965年4月出生,安徽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康奈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ECNU-CornellCenterforComparativeHumanities)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新纪录运动(三)“1991北京电视纪录片新作品创作研讨会”1991年12月中旬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进入新的求索阶段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同时正值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对全国播放。独立纪录片(三)一个标志来源于1991年的一次非正式聚会。另一个标志是1991年6月,在时间的组织下成立了“结构·浪潮·青年电影小组”,即SWYC小组,并于当年11月或者12月中旬在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北京新纪录片作品研讨会”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1978—1998》李幸、刘晓茜、汪继芳《被遗忘的影像—中国新纪录片的滥觞独立制片2000年以后(社会化纪录片)(四)市场化社会化社会化的基层含义:第一,纪录片创作者在前一时期处于一种个人化的创作情境,纪录片的创作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个人化行为和个人化表达。第二,前一时期纪录片题材倾向于关注底层和边缘人物,其非社会化倾向使得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人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记录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责任。第三,纪录片的影响力开始社会化。第四,制作方式开始社会化。第五,纪录片制作人员开始社会化。第六,传播渠道和范围开始社会化。2000年以后(社会化纪录片)特征(四)(一)美学风格和创作观念的突破与颠覆非虚构的美学底线在创作上,为迎合大众口味。

首先,选

题的重要性被放大.

其次,在拍摄方面开始讲究信息量,纪录片的语言和手法更加多样化。

再次,在叙事策略上,纪录片开始注重节奏的营造和故事性.(二)市场化话语权与市场化生存模式化的制作机制

文化产品西方新纪录电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