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1节信息类文本文体知识
思维导图
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证结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
新闻--新闻特点、结构、语言
访谈—访谈的特征、内容、技巧
传记——传记特点、阅读步骤
知识梳理
议论文
概述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
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
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
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
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
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文体简介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
明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的种类
1立论文
1、定义:指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要用充足的
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
2.、要求:(1)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2)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3)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乙方的观点
2、方式:(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议论文的三要素一一介绍1
文章举例
《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
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
缺少一种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
的“功到”其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
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
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
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
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
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
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
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
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
典一位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
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
——浪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
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
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
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常天琦)(在浸液中通入CI
而错失发现黑的机会的科学家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臭的是法国科学家巴拉尔,望
作者写作时注意下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是“德国化学家”,并非“瑞典化学家”。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
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表现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如《坚持就
是胜利》一文的论点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坚持是一个重要条件。
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
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
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如
在《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举的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
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既具有典型性,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
究说理的艺术,还以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为例,这篇作文中就是运用了两种典型的事
例: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故事,从正文两个方面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这一
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过程。
议论文的三要素一一介绍2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在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
可,下面的仔细看看,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
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
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
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
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
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
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
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
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
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
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
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
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
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
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
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
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式: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
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
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
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
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
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
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
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
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
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
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
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
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
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
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
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
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
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
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
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
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
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
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
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
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
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一分析问题(为什么)一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的语言:
准确性、概括性、逻辑性、严密性、生动性、鲜明性。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
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
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推理,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
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
语言的第一要素。止匕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
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
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
有是非明确、色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说明文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如《统筹方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
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
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住说
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
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
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
使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
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
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
逐一说明。
(3)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
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
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
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
让人信服。
列数字:这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
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
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
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
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
动地反映出来。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
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
介绍事物。
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
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
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
在语言要求上,7r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
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
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
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
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
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
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
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
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
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
道。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
多行标题。
多行一一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
①标题
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基本结构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
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
②导语
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
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常
③主体常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安排层次。
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
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
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能对新
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的作用,又称为“新
④背景
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
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
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
的作用。
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有的消息,事
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以对全文内容
⑤结语作概括性小结,可以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
结,可以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以提出值得深思
的问题。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
略。
新闻的语言
新闻最大的特点是真实性,因此其语言一般为客观叙述,很少有主观评论,这体现了新闻
语言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部分新闻在运用客观叙述的同时,还融入了主观色彩,
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使新闻的语言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了解设题方式
(1)新闻语言要求真实准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准确、平实、简洁是新闻语言的特点,而这篇新闻的语言却有所不同。请就画线语句
作简要分析。
(3)所选文段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掌握解题方法
1.答题技法
⑴新闻语言的情感性(生动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4个角度: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考虑语言的情感性。②从前后内容
联系的角度,考虑语言的情感性。③从新闻主旨观点的角度,考虑语言的情感性。④从修辞手
法运用的角度,考虑语言的情感性。
(2)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3个角度:①从语言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了新闻内容的真实的角度考虑。
②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角度考虑。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从逻辑学的角度说,就是概念明确,判
断准确,推理合理;从语义学的角度说,就是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合乎分寸,没有偏差,
符合实际,没有虚假。③从遣词造句上的准确精练性角度考虑。精心选择与局势、事件或个人
相匹配的词语。要知道,缺少语言的准确性,记者就无法使报道与事件相符。不但要注意词义
的差别,还要留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言的得体等。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
助部分。
1.有关导语的作用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
新闻的中心。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导语的主要作用有:
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了解设题方式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2)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篇报道的导语。
(3)这篇新闻的导语很有特点,请从XX方面作简要分析。
掌握解题方法
(1)答题技法
解答导语作用类题目,可以从下面3个角度分析:
①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
②从结构的角度思考: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了对下文事实的展开。
③从社会、读者的角度思考:导语突出了新闻的价值,吸引读者等。
(2)答题思路
①该文导语采用了XX(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方式,②有XX(概
括要点、定下基调、激发兴趣等)的作用。
2.有关新闻背景的作用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穿插在主体部分,
也穿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新闻背景的主要作用有:(1)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
行解释、补充、烘托;(2)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3)使新闻事实充实丰满,解答了读者的疑问
并揭示了事物的意义,突出、升华新闻主题;(4)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内涵,
有助于读者读懂新闻,大大增加了新闻的厚度,使其更加具有可读性。
了解设题方式
(1)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XXXX(结合文本添加)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掌握解题方法
(1)答题技法
解答此类题目“5思考”:
①从新闻背景与内容关系的角度思考。说明或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从新闻背景与主旨关系的角度思考。分析并揭示新闻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
③从新闻背景与新闻主要内容、形式的关系角度思考。分析运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
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等。
④从背景语言经常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角度思考。
⑤从借助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有可读性的角度思考。
(2)答题思路
文章的背景材料:①把XX(人、事)放在了特定的环境下;②更突出了人物XX的性格特
征,使形象更丰满可感。或使事件XX,更具有XX(深远的历史意义、典型性、社会效果……)。
访谈
访谈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
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
概念
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
针对性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
是十分明确的。
对访谈的问题要经过高度的提炼,集中在某一个点
专题性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
基本特征不了访谈的价值。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
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
典型性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的,对可以成为“话
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
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把握访谈的内容、观点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的问题去访问专家、名人或其他知情者,请其对所提
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的内容包括提问者提出的所有问题
和访谈对象回答的内容。“访谈观点”包括访谈作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这些观点,有
时比较明显,有时隐含在具体的语句中。
(一)了解设题方式
(1)这篇访谈涉及X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围绕XX,XX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倡导?
(3)XX为什么说“XX”?
(4)怎样评价XX关于XX的观点?
(5)怎样理解“XX”这句话?
(二)掌握解题方法
1.答题技法
(D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进程和内容的方法
①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
②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阅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
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③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访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
内容。
④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把握访谈观点4注意
①注意对访谈内容的解读、对回答问题的处理与分析,因为这是获取访谈主要观点和基本
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
②注意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
③注意访谈的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④注意访谈的背景、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
2.答题思路
(1)思路一(内容):本访谈的主要内容:①XX,②XX,③XX几方面。
(2)思路二(观点):①XX的XX的观点是XX(正确或错误)的。②这是因为:第1点,XX;
第2点,XX;第3点,xXo
赏析访谈的技巧
访谈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
现以下特点:(1)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
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3)不同的问题要采用的提问语气往往也不一样;(4)要用平
实的、口语化的语句;(5)要善于简单地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地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
方的进一步阐述。
访谈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
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
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因此,访谈文本的主要技巧是针对提问者
而言的,必须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往往要着重关注提问者提问的艺术技巧。
访谈中常见的提问技巧有以下几种:
L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
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
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5.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
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6.延伸提问: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7.对比提问: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
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一)了解设题方式
(1)这篇访谈在提问上有什么技巧?
(2)简要分析XX(提问者)在这篇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二)掌握解题方法
1.答题技法
(1)根据所掌握的提问方法及其作用,结合文本界定访谈提问的技巧。
(2)明确技巧+作用(这种技巧本身作用+对主旨情感的作用)。
2.答题思路
此访谈在提问技巧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①XX,②XX,③XX。这很好地XX(分
析作用)。
传记
一、文体特征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一种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
景的叙事性文体。
⑴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也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
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2传记的文体特征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
意虚构。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
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
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故传记也有一定的史学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
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里面;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
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第四:表达以记叙为主,或辅以议论一般来说,传记以通过记叙来说明传主的人生经历
和业绩成就为主;也有的传记,在记述人物经历的同时加以评论,叙议结合,如上面所说的“评
传”。
二、阅读要领及阅读步骤
(一)传记阅读“4要素”:线—事—理—情
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其事业、人生
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四要素,抓重点内容。
(1)线一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事一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3)理一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情——要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二)传记阅读“5步骤”:明一理一梳一析一赏
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
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
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
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
第一步:明确写作对象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步:理清文本思路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按照传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依次将时间、
事迹、背景等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第三步:梳理传主事迹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
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能显示
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
第四步:概析人物特点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要抓住
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
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第五步:鉴赏表现手法人物传记以记人为主,通过鉴赏富有特点的细节描写,能更好地
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从中获得更
多更好的人生教益。另外,传记文本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一样,在结构安排、修辞运用等方面
都有特色。因此,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典例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要加强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更好总结和提
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
轨道上运行。
扎根中国土壤。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
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构建中国特
色法律经济学提供了丰厚土壤。我们栗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出发,大胆分析和
挖掘蕴含其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加快建构中
国特色法律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打破学科界限。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多样性蕴藏着多元化的理论发
展路径,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研究范式和学科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推动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
上前行,就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单一学科视角,而栗进一步突破既有学科边界和学术界限,加强
经济学与法学之间的交流对话和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
会长期稳定提供法治保障等问题加强交叉研究,形成更有针对性、更具启发意义的创新理论成
果。
加强交叉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栗我们
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可探索使用联合研
究、交叉验证的方法,既用经济学理论检验法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局限,也用法学理论检验经济
研究得出的结论、思考经济分析可能忽视的问题。这样的双向交叉检验和交流互动,既有利于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有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作出原创性的理论贡
献。
(摘编自赵海怡《加强经济学与法学的交流互动》)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
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
个经济栗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栗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
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栗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高质量发展
呼唤高质量法治保障。这不仅需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而且需栗全面、
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实施的具体效果,以高质量立法和法律实施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
面深化改革。
法律实证研究以一定的数据、案例为基础,对法律规则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发
现法律实施的特征和规律,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等提供参考。当前,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者在法律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相
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裁判文书等数据库进行挖掘,观察数据特征,利用统计、
计量等研究方法分析裁判行为及其效果,进而为更高水平推进量刑规范化提供依据和建议。二
是以司法改革事件、法律规则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然实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事件发生前后其
所影响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从中刻画出司法改革、法律规则优化等事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影响,以及影响实施绩效的各类因素和机制等。
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要创新研究方法,加强法律实证研究。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
代为观照,立足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运用科
学研究方法推出更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化研究,如研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法律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资本规范发展的法律制度、推动发展和安全相协调的法律制度
等,以此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发现立法的不足进而推动立法完善,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
治基础。栗推进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融合,鼓励经济学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法学理论、概念和方
法,鼓励法学研究者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与技术,在交流互动中推动研究方法创新。
(摘编自魏建《创新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亚琥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且都指出其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B.材料一引用马克思的话,旨在论述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
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知识体系。
C.材料二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要有高质量立法和法律实施,才能保
障高质量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
D.材料二认为,法律实证研究一定以数据和案例为基础,分析法律规则的实施情况,进而
总结发现法律实施的特征和规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琥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以要加强经济学与法学之间交流对话和交叉融合。
B.经济学理论检验法学研究局限,法学理论检验经济学研究结论,这是交叉检验的体现。
C.立法要科学化、民主化和依法化,这是保障我国高质量发展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前提。
D.推进经济学和法学研究进行交叉融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B.不断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指引着我们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
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
D.一些欧美学者发表了不少论著,推动西方法律经济学学科向前发展,对于这些内容,我
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南宋宫室制度,初创时因国耻未雪,诸多顾忌,未克任意施展,仅就州城府治兴葺重造,
故云"皆从简省"。临安州治本为钱王宫,地址虽较他州宏敞,宋建之正殿,碍于时势,未曾侈
大;及增垂拱,崇政”其修广仅如大郡之设厅”。
及和议①成,韦太后回銮,“宫中庆典复始”,禁城内外乃年年增建。绍兴八年,作慈宁宫;
绍兴十二年作太社太学;十三年筑圜邱,景灵宫及秘书省;十五年作内中神御殿(钦先孝思殿);
十六年广太庙:十七年作玉津园,太一官,万寿观……禁中则营祥曦、福宁等殿及后苑堂阁。
十八年至二十八年间,曾增筑皇城,外城及宫前丽正门御路,建执政府,筑两相第,太医殿,
尚书六府等。高宗禅位后所辟别宫、园苑及所赐府第、私园,亦多工巧靡丽,但建筑无宏大者。
继后各朝所增造亭榭及便殿,或为习射蹴鞠,或揽湖山之胜,多为宫廷宴游而作,偏安一隅之
南宋首都,盖风雅有余,气魄不足,非复中原帝京之气象,建筑多水榭园亭之属,大殿无所增
置,史志美其名曰:“务简约,不尚华饰,以遵祖制”耳。
南宋内苑御园之经营,借江南湖山之美。继艮岳②风格之后,着意林石幽韵,多独创之雅
致,加以临安花卉妍丽,松竹自然。若梅花、白莲、芙蓉、芍药、翠竹、古松,皆御苑之主体
点缀,建筑成份,反成衬托。所谓堂与亭者最多,皆为赏玩花木,就近营建,如为古梅题匾日
冷香,石日芙蓉,又为蟠松作清华堂,荼靠作清研亭,皆此之类也。高宗究心艺事,内禅③后
尤多闲情逸致,所营德寿宫苑内万岁桥,“桥长六丈,并用吴璞乃至玉石整成,莹澈可爱。桥
中心作四面亭,用新罗白木建造,极为雅洁。大池十余亩,皆种千叶白莲”。
南宋宫殿屋宇无宏大之作,禁御则皆亭榭窈窕,曲径通幽,为优游忘世,高雅情趣之所托。
其配属实创园林设计之一意识。北宋洛阳诸园,本已渐有江南气息,倾向雅素,避脱侈丽之作,
着重自然之美。高宗定都临安,以园苑论,实得山川之助,继艮岳之态,造成庭园建筑之佳例。
自政和以后,进奉花石,开始叠假山之风,为之者愈多。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注:①和议,即绍兴和议,南宋与金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签订屈辱的求和协议,向金
纳贡称臣。②艮岳,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始于北宋,宋徽宗建,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
寿岳,亦号华阳宫。艮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③内禅: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
禅”。
材料二
在《中国建筑史》中,梁思成认为在建筑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也各不相
同:建筑发展之初往往取决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材料环境"以及“其时其地之气
候”和"物产材料之供给”等物质层面因素;此后则随“国家风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文
化艺术"、"技术知识”等精神层面因素。由此可见,正如傅熹年先生在《纪念梁思成先生百年
诞辰》一文中所指出的:“建国前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在关注中国建筑的结构、技术层面
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对‘古代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礼法制度、对工艺技术的态度'等精神和社
会因素的关注。虽然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梁思成并没有对此展开更为详尽的探讨,但'这
是在建筑史中第一次把物质与技术因素和精神与社会因素相提并论,也体现了他建筑与民族文
化相关的观点。'”
梁思成发表的《古建序论》“中国体系建筑的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
以各时代的一定的社会经济作基础的,即和当时的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不开,也和当时
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也就是当时的人们所承认的思想意识分不开的。”这样的论断既符合“唯
物史观”的理论观点,同时也与其《中国建筑史》中强调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吻合,指出了“世
界观"、"思想意识”在建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具体表述又符合"辩证法”的阐述原则。
(节选自张帆《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再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初创所建正殿原为钱王宫,其址虽较他州宏敞,但本着“简省",仅就州城府治兴葺
重造,未曾增扩。
B.宋金和议后,南宋禁城内外大兴土木,年年增建,高宗禅位后所辟别宫园苑等虽无宏大
者,但多工巧靡丽。
C.梁思成认为推动建筑发展既有“实际需要”等物质因素,也有“国家风俗”等精神因素,而
精神层面更加重要。
D.梁思成《古建序论》及《中国建筑史》中关于建筑的观点源于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其
表述符合“辩证法"原则。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志高度评价高宗禅位后各朝增造亭榭及便殿"务简约,不尚华饰,以遵祖制〃,梁思成
并不认同该评价。
B.南宋宫内御园着意林石幽韵,独创雅致,遍种梅花、白莲、松竹等自然植物,作为建筑
主体的点缀和衬托。
C.南宋宫殿屋宇不宏大,但亭榭窈窕多姿;高宗定都临安,借助山川之势,发展艮岳特点,
成为庭园建筑佳例。
D.建国前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既关注古建筑的结构技术层面,同时也关注蕴涵其中的
精神与社会等因素。
8.梁思成认为“建筑与民族文化相关”,下列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南宋宫室制度,初创时因国耻未雪,不应大兴土木,故仅就州城府治兴葺重造,故云”皆
从简省"。
B.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采用
左右对称布局。
C.以朱红为大建筑物屋身如柱、门窗和墙壁主要颜色,朱红色表示高贵权威,为中国古代
宫殿主色调。
D.“斗拱〃由拱和斗综合构成,常加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以减少二者之间的剪力,避免梁
折断的可能。
9.南宋皇家建筑园林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
10.梁思成对南宋皇家建筑园林的阐释说明语言典雅厚重、严谨准确、整散参差,请结合材料
一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红楼梦》表达思想
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
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除此之外,叙事特点也非常突出。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
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贾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
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
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始终围绕着贾宝
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
的叙事角度,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
在黛玉眼中,黛玉到了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
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
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
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
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
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
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是《红楼
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正如鲁迅所言,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2.1+洋流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认识人民币(58)-人教版
- 大班艺术教案:洞洞窗花
- 小班数学教案《拯救巧虎》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乘法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 急救药箱管理规定
- 花艺沙龙活动课件
- 工厂卫生规范培训
- 胸部肿瘤护理查房
- 艾滋病加文字排版
- X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办事指南
-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上海收费指导
- 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报告
- 安全工程—英语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精)
- 体格检查基本规范
- 生活中的比-小组学习任务单
- 毕业论文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
-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HQ5160QZ臂架式清障车改装设计全套图纸
- 商业混凝土公司商品砼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
- 立定跳远教案 (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