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_第1页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_第2页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_第3页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_第4页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性别比是一定时期区域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相对数,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为102~107。1966年,某国人口总数约7660万,如图示意该国1966年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1.影响该国1966年40~59岁年龄组性别比的因素可能是()A.人口政策 B.军事战争 C.生育观念 D.产业结构2.下列年龄组中,该国1966年性别比最低的是()A.0~19岁 B.20~39岁 C.50~69岁 D.70~89岁南麂列岛海域(如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3~5题。3.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有利于()A.降低全球气温 B.行使海洋权益 C.拓展养殖空间 D.增强碳汇功能4.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A.径流影响大 B.自然灾害威胁小 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5.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 B.光照条件较好 C.海域面积和深度较大 D.水体污染较少某区域地下水水位平均为445米,主要采用滴灌种植棉花。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土壤盐碱化加剧。如图示意这区域2001年11月20日~2002年4月3日气温和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温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6.图中代表该区域气温和深度30厘米、150厘米土温的折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7.与90~150厘米土层相比,该区域0~30厘米土层春季含盐量明显较低,主要因为0~30厘米土层()A.积雪融水淋溶较强 B.土壤温度回升较慢 C.棉花根系吸水较多 D.受地下水影响较小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如图示意长江部分河段水系,上荆江自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对干流的输沙量影响较大。20世纪60年代,下荆江实施了人工裁弯工程,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裁弯后,监利站同流量水位下降,而城陵矶站同流量水位上升。据此完成9~11题。9.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水量是最大的时段是()A.4~5月 B.6~9月 C.10~11月 D.12月~次年3月10.下荆江裁弯后,上荆江()A.流速加快,河床变深 B.流量减少,水位下降 C.流速减缓,河床变浅 D.流量增多,水位上升11.推测下荆江裁弯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上荆江含沙量下降 B.三口分流水量减少 C.洞庭湖排出泥沙增多 D.湖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较茂密,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研究表明,该沙漠春季(4~5月)沙尘天气出现频率高于夏季;春季沙尘天气出现频率与上一年冬季冻土平均深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此完成12~13题。12.该沙漠春季沙尘天气出现频率高于夏季,主要是因为春季()A.积雪融水较少 B.植被覆盖较少 C.空气对流较强 D.耕作强度较大13.该沙漠冬季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次年3月()A.土壤含水量较大,沙尘天气较少 B.植被生长较好,沙尘天气较少 C.积雪融水量较小,沙尘天气较多 D.平均气温较低,沙尘天气较多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并于30日05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距地面400~450千米,沿固定轨道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0分钟,轨道倾角(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42°﹣43°。未来,位于海南省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据此完成14~16题。14.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当日,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A.正午日影较短,日落方位偏北 B.正午日影较长,日落方位偏北 C.正午日影较短,日出方位偏南 D.正午日影较长,日出方位偏南15.由于地球运动,中国空间站在一天的运行过程中,其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与赤道依次形成交点G1,G2,…Gn,则G3位于G1()A.以西2500千米 B.以东2500千米 C.以西1250千米 D.以东1250千米16.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是因为该地()A.对流层厚度较薄 B.高层大气较稀薄 C.自转线速度较大 D.自转角速度较大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坑院是人们在平坦的地面向下挖6~7米深的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壁开凿窑洞用于居住的下沉式建筑。河南省S市地坑院冬季居住的舒适度较高,为提高其夏季居住的舒适度,当地村委会提出了一种改造方案(如图)。说明S市地坑院冬季居住舒适度较高的自然原因,并阐述上述改造方案对提高夏季居住舒适度的作用。18.(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1325年,位于墨西哥谷地的T城(图a)建立。由于人口剧增,当地居民在湖泊浅水区域建造众多奇南帕(图b)用于耕种,成为T城食物供应的支柱。奇南帕的农业生产采用人工翻耕、辣椒水杀虫;农作物收成一年可达7次,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盖一层湖泥即可继续种植。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开始大量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约90%的奇南帕逐渐被弃用。2018年,奇南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根据粮食的产需矛盾,说明该地居民建造奇南帕的原因。(2)分析奇南帕农作物可多次收成的原因。(3)推测20世纪40年代起奇南帕被弃用的原因。(4)简述墨西哥为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阿尔泰山隆起,山区河流汇入准噶尔盆地。第四纪初,构造运动发育若干断裂带,形成当今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并行的雏形(图1);之后,印度洋板块持续北移,阿尔泰山进一步隆升,使额尔齐斯河主河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图2示意北屯附近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剖面。(1)画出额尔齐斯河发育的断裂带位置,并简述受断裂带影响额尔齐斯河形成的水系特征。(2)简述额尔齐斯河形成以来北屯附近主河道位置变化的特点,并分析主河道朝一定方向移动的原因。(3)科学家预测,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将在乌伦古湖附近自然联通,由此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形。请从下列两种情形中任选其一,简述乌伦古湖以西的额尔齐斯河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形①:额尔齐斯河继续向西流;情形②:乌伦古湖以东的额尔齐斯河改道南流。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地理二检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性别比是一定时期区域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相对数,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为102~107。1966年,某国人口总数约7660万,如图示意该国1966年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1.影响该国1966年40~59岁年龄组性别比的因素可能是()A.人口政策 B.军事战争 C.生育观念 D.产业结构【分析】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影响性别比例的因素较多,出生婴儿性别比、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育龄妇女生育率、人口迁移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经济结构、战争、卫生保健条件等也会对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解答】解:读该国1966年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示意图,结合图示可知该国1966年40~59岁年龄组性别比数据较低,且与前后年龄组的性别比例差距大,这表明这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男性公民数量较少,最大的可能是发生了军事战争导致这一部分年龄的男性公民大量伤亡,进而导致该年龄组的性别比数据较低,B正确。人口政策、生育观念一般影响人口出生率变化,产业结构主要影响就业,不会造成40至59岁的男性公民数量较少,ACD错误。故选:B。2.下列年龄组中,该国1966年性别比最低的是()A.0~19岁 B.20~39岁 C.50~69岁 D.70~89岁【分析】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影响性别比例的因素较多,出生婴儿性别比、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育龄妇女生育率、人口迁移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经济结构、战争、卫生保健条件等也会对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解答】解:读该国1966年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示意图可知,1966年性别比中,0~19岁性别比约为105,20﹣39岁性别比约为108,50~69岁性别比约为76,70~89岁性别比约为65,故20﹣39岁>0~19岁>50﹣69岁>70﹣89岁,因此70﹣﹣89岁在四个年龄组中性别比最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南麂列岛海域(如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3~5题。3.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有利于()A.降低全球气温 B.行使海洋权益 C.拓展养殖空间 D.增强碳汇功能【分析】与单一海带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优势可以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会增加藻类的覆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加大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增强碳汇功能,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贝藻混养不能直接降低全球气温,A错误。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与海洋权益关系不大,B错误。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并没有拓展养殖空间,C错误。故选:D。4.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A.径流影响大 B.自然灾害威胁小 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分析】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由于密度差异,高密度冷水下沉,小密度温水上升,使海水垂直。除了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外,南麂岛就像一个天然的聚宝盆,大量的营养物质聚集在这里滋养各种生物。此外,海流的特殊特性也使得经过的鱼被“拦截”﹣“水障作用”落下,通常出现在寒暖流的交汇处,随着寒流而来的冷水鱼和随暖流而来的温水鱼,往往对来袭洋流的性质感到不舒服,不敢向前走,所以迷茫的鱼只好聚集在这里。因此完善的海流环境、适宜的气候、广阔的东海大陆架光照面积和众多岛礁提供的各种生境,也共同造就了南麂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解答】解:读图可知,南麂列岛海域既有寒流,又有暖流流经,水温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生长多种贝类是由于洋流影响大,C正确。径流带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但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与径流关系不大,A错误。与自然灾害威胁和贝类天敌威胁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5.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 B.光照条件较好 C.海域面积和深度较大 D.水体污染较少【分析】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从当地的风速、风浪、潮汐、光照、海洋空间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甲区位于岛屿的西侧,距离大陆近,乙区位于岛屿的东侧,临近大洋,而且岛屿中部海拔在100米以上,因此甲区受来自大洋的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A对。两个区域的光照条件、海域面积和深度相关不大,BC错。南麂列岛人口较少,产业不发达,两个区域水体污染都较少,D错。故选:A。某区域地下水水位平均为445米,主要采用滴灌种植棉花。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土壤盐碱化加剧。如图示意这区域2001年11月20日~2002年4月3日气温和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温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6.图中代表该区域气温和深度30厘米、150厘米土温的折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分析】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主要从气温、土壤深度、水分、质地等方面分析。【解答】解:结合材料信息,该地用灌溉种植棉花,后期盐碱化加剧,说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根据图示折线图,①曲线温度变化较为恒定,受天气的影响较小,为深层的土壤,代表150厘米土温;②曲线温度较稳定,受天气影响比150厘米土壤要敏感,应为深度30厘米土温;③曲线温度波动大,且一月份出现最低温,应为气温,D正确,ACB错误。故选:D。7.与90~150厘米土层相比,该区域0~30厘米土层春季含盐量明显较低,主要因为0~30厘米土层()A.积雪融水淋溶较强 B.土壤温度回升较慢 C.棉花根系吸水较多 D.受地下水影响较小【分析】影响土壤盐分的因素主要有降水、排水、蒸发、地貌、灌溉、施肥、大型工程等,且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解答】解:结合材料折线可知,春季回温快,B错误。春末是棉花初播期,幼苗植株小,需水量小,C错误。土壤盐碱变化与地下水有关,但不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春季,该地纬度较高,积雪融水多,有利于表层盐分的淋洗,A正确。故选:A。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解答】解: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合棉花种植,A错误。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较低,与材料不符,B错误。柴达木盆地海拔高,生态脆弱,水热条件恶劣,不适宜种植业发展,D错误。准噶尔盆地种植棉花,且地处西北,水资源短缺,推广节水农业,与题意相符,C正确。故选:C。如图示意长江部分河段水系,上荆江自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对干流的输沙量影响较大。20世纪60年代,下荆江实施了人工裁弯工程,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裁弯后,监利站同流量水位下降,而城陵矶站同流量水位上升。据此完成9~11题。9.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水量是最大的时段是()A.4~5月 B.6~9月 C.10~11月 D.12月~次年3月【分析】根据长江干流的降水量集中的时间来判定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水量是最大的时段。【解答】解: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洞庭湖与长江干流相通,对长江径流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即当长江干流流量大时,径流会通过三口进入洞庭湖,故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水量最大的时段即为长江流量最大的时段,为6~9月,B对。4﹣5月、10﹣11月、12月~次年3月都不是长江流域降水最多的时候,故ACD错。故选:B。10.下荆江裁弯后,上荆江()A.流速加快,河床变深 B.流量减少,水位下降 C.流速减缓,河床变浅 D.流量增多,水位上升【分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曲流发育至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河流流速减慢,水流下泄困难,排水不畅;裁弯取直后流速加快,流水侵蚀能力变强等。【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曲流发育至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河流流速减慢,水流下泄困难,排水不畅。当下荆江裁弯后,河流变直,河流的排水条件会有所改善,会使得上、下荆江的径流都更易向下游排出,上荆江流速会加快,侵蚀作用增强,河床变深,A正确,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下荆江裁弯后主要影响的是上荆江河流的流速,对流量的大小影响不大,BD错误。故选:A。11.推测下荆江裁弯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上荆江含沙量下降 B.三口分流水量减少 C.洞庭湖排出泥沙增多 D.湖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分析】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其治理措施是人工裁弯取直和加固大堤,其中人工裁弯取直主要是为了解决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畅,造成水灾,妨碍航运。【解答】解:下荆江裁弯后,河道变平直,流程变短,河道平直水流通畅,上荆江的水流更易通过干流排出,导致三口分流水量减少,从而向洞庭湖输送的泥沙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B对。裁弯取直后,上荆江流速加快,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增强,含沙量会上升,A错。下荆江裁弯不会使得洞庭湖排出泥沙增多,洞庭湖排出的泥沙多少主要取决于出湖流量和流速,C错。下荆江裁弯不会使得湖区植被覆盖率提高,D错误。故选:B。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较茂密,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研究表明,该沙漠春季(4~5月)沙尘天气出现频率高于夏季;春季沙尘天气出现频率与上一年冬季冻土平均深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此完成12~13题。12.该沙漠春季沙尘天气出现频率高于夏季,主要是因为春季()A.积雪融水较少 B.植被覆盖较少 C.空气对流较强 D.耕作强度较大【分析】沙尘暴形成条件从沙源、风力、干旱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大量融化,积雪难以留存到夏季,故积雪融水量春季大于夏季,A错误。根据材料描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较茂密,但覆盖率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地气温度较夏季低,植被生长缓慢,覆盖较少,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季气温较夏季低,空气对流较弱,C错误。新疆农田主要分布于绿洲,沙漠不适宜发展农业,D错误。故选:B。13.该沙漠冬季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次年3月()A.土壤含水量较大,沙尘天气较少 B.植被生长较好,沙尘天气较少 C.积雪融水量较小,沙尘天气较多 D.平均气温较低,沙尘天气较多【分析】冻土深度影响因素主要从积雪厚度、气温、积雪覆盖时间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积雪覆盖时间较长、积雪较厚的年份,冻土深度较浅,翌年春夏季沙尘天气发生较少;反之冬季积雪覆盖时间短、积雪较薄的年份,冻土深度较大,翌年春夏季沙尘天气发生较为频繁,所以该沙漠冬季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积雪量小,春季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沙尘天气多,A错误,C正确。春季融水较多有助于植被萌发,但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融水较少,植被覆盖较小,沙尘天气多,B错误。春季升温,积雪量小,吸收一定热量融化后,气温回升快,次年3月平均气温应较(积雪量大的年份)高,D错误。故选:C。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并于30日05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距地面400~450千米,沿固定轨道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0分钟,轨道倾角(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42°﹣43°。未来,位于海南省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据此完成14~16题。14.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当日,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A.正午日影较短,日落方位偏北 B.正午日影较长,日落方位偏北 C.正午日影较短,日出方位偏南 D.正午日影较长,日出方位偏南【分析】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南日出,西南日落。【解答】解:根据材料“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并于30日05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可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当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文昌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因此正午日影较长,AC错误。酒泉的白昼时间短,因此日出日落方位更偏南,D正确,B错误。故选:D。15.由于地球运动,中国空间站在一天的运行过程中,其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与赤道依次形成交点G1,G2,…Gn,则G3位于G1()A.以西2500千米 B.以东2500千米 C.以西1250千米 D.以东1250千米【分析】地理位置需要结合纬度和距离进行分析。【解答】解:由材料可知,中国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运行一周时,其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与赤道会有两个交点,因此G3点是空间站运行一周后又回到了与G1点同一侧面的位置,地球自身又是自西向东运动,空间站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0分钟,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90分钟,赤道上地球相同点向东随地球运动的距离为2500千米,因此G3点位于G1点以西2500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是因为该地()A.对流层厚度较薄 B.高层大气较稀薄 C.自转线速度较大 D.自转角速度较大【分析】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①天气状况: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初始速度大,因此发射时所需要承载的燃料较少,因此可以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C正确。地球上各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文昌纬度较低,对流层厚度较厚,A错误。与高层大气较稀薄无关,B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坑院是人们在平坦的地面向下挖6~7米深的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壁开凿窑洞用于居住的下沉式建筑。河南省S市地坑院冬季居住的舒适度较高,为提高其夏季居住的舒适度,当地村委会提出了一种改造方案(如图)。说明S市地坑院冬季居住舒适度较高的自然原因,并阐述上述改造方案对提高夏季居住舒适度的作用。【分析】地坑院冬季居住舒适度较高的自然原因需要结合风力和保温性进行分析;上述改造方案对提高夏季居住舒适度的作用需要结合大气环流和温度进行分析。【解答】解:据材料描述,地坑院是开凿于地下黄土层中的下沉式建筑,因此受冬季风影响小,保温性能好;窑洞建于地下黄土层中,可以充分利用地温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黄土吸热蓄能,冬季放热调节室温,减少了取暖燃料的使用,节能环保。夏季气温高,窑洞结构较封闭,增加通风口可以利用室内外气压差使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温度,且进风口与出风口建于斜对侧,使空气流动时可以最大面积贯穿窑洞,降温效果最佳。故答案为:地坑院开凿于地下黄土层中,受冬季风影响小,保温性能好;黄土夏季吸热蓄能,冬季放热调节室温,减少取暖燃料.节能环保。夏季利用室内外气压差使空气流动,进风口与出风口建于斜对侧,使空气流动时可以最大面积贯穿窑洞,降低室温。18.(1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1325年,位于墨西哥谷地的T城(图a)建立。由于人口剧增,当地居民在湖泊浅水区域建造众多奇南帕(图b)用于耕种,成为T城食物供应的支柱。奇南帕的农业生产采用人工翻耕、辣椒水杀虫;农作物收成一年可达7次,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盖一层湖泥即可继续种植。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开始大量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约90%的奇南帕逐渐被弃用。2018年,奇南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根据粮食的产需矛盾,说明该地居民建造奇南帕的原因。(2)分析奇南帕农作物可多次收成的原因。(3)推测20世纪40年代起奇南帕被弃用的原因。(4)简述墨西哥为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分析】(1)该地居民建造奇南帕的原因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需求等方面分析。(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3)20世纪40年代起奇南帕被弃用的原因主要从城市化发展、用水量大、技术等方面分析。(4)墨西哥为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谷地,可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较少,粮食产量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为墨西哥的城市,区域人口数量较多,粮食需求量较大,粮食需求量远大于粮食产量,促使当地居民建造奇南帕。(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作物生长周期较短,一年内可以满足多次作物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奇南帕毗邻湖泊,灌溉水源充足,能够保障奇南帕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根据材料信息“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盖一层湖泥即可继续种植。”可知,每次收成之后,当地居民都用湖泥覆盖,湖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当地居民还在奇南帕中养殖水生生物,水生生物的粪便会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量调用湖泊的水源,导致湖泊水量减少,奇南帕北废弃掉;墨西哥长期被欧洲殖民者控制,殖民者不懂奇南帕的种植技术,导致奇南帕失去维护和养护,地力逐渐丧失,被废弃。(4)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以下措施:建立奇南帕的保护区和博物馆,展示其历史、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尊重;支持当地农民继续使用奇南帕种植传统作物和水生动物,提供技术和市场的帮助,增加他们的收入;推广奇南帕的可持续农业模式,鼓励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其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和多样性的优点;加强奇南帕与其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与挑战,共同促进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故答案为:(1)当地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面积较少,粮食产量较低;区域人口数量较多,粮食需求量较大;粮食需求量远大于粮食产量,当地居民发展奇南帕。(2)利用湖水灌溉,保障土壤肥力;每次收成之后,覆盖湖泥,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作物生长周期较短;奇南帕上还养殖了鱼类、鸭类等水生动物,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3)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导致湖泊面积减少,奇南帕逐渐干涸;殖民者不懂奇南帕的种植管理技术,导致奇南帕失去养护,地力丧失。(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意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种植技术,提高其收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其它地区发展奇南帕种植模式;加强与其它农业文化遗产的交流,学习保护的经验。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阿尔泰山隆起,山区河流汇入准噶尔盆地。第四纪初,构造运动发育若干断裂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