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高中五册课本素材及运用_第1页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高中五册课本素材及运用_第2页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高中五册课本素材及运用_第3页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高中五册课本素材及运用_第4页
2025届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高中五册课本素材及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能的课本素材,作文的源头活水

——高初中语文教材经典作文素材汇集

课本中的篇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文章,涉及的作家通常也是博古通今的典型人物。“莫入宝

山而空返”,回归课本不失为积累作文素材的良策。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时,不要忘记我们有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课本资源,只要善于挖掘和提炼,可谓篇篇有素材,处处是素材,这可是

写作的“源头活水”!

课本素材主要包括诗词素材和人物故事素材。作文中可以用词亦可用句,可以直接引用亦可化用,

可以正用亦可反用,可用高中素材,亦可用小学初中素材。除了语文课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甚

至数学课本素材都可以恰当运用。

有同学会担心用课本素材会不会落俗,其实,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因为它的永不过时,如果你能恰

当运用课文中的素材,阅卷老师不但不会觉得落俗,反而认为你对课文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看见的。

必修上

青春激扬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血担当,青春是“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努力”

的蓬勃力量,青春是“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的责任使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而要加快实现则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和担当。

一.多角度理解《沁园春•长沙》

【适用话题】青春价值、个人与国家、胸怀天下、家国情怀

一位豪情满怀的浪漫诗人,却用最清醒的智慧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位改天换地的伟大领

袖,胸怀襟抱中更是满盛着天下和人民。百年前“恰同学少年”时的他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改造旧世界,确立了为祖国、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理想。

历史永远不能缺失青年的身影,趁书生意气,才华横溢,何不以身赴国难?以赤子之心护中华之魂,以少

年之力助中华之梦!

素材运用示范——直接引用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豪情壮志。历史和现实都告

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

大力量。

二.多角度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适用话题】青春价值、个人与国家、胸怀天下、家国情怀、自由精神、时代精神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

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

瞰地球,看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放声呼唤,纵情高歌,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

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时期青年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

三.多角度理解《红烛》

【适用话题】个人与国家、胸怀天下、家国情怀、自由精神、责任担当

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

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1912年,13岁的闻一多以湖北省初试和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他在清华读书10年,

奠定了古代文学、戏剧、诗歌等方面深厚的学术基础。留美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最

后以清华为归宿。由于他潜心学术,足不出户,获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热血沸腾,当即在校园贴了一张大字报一一岳飞《满江红》,呼吁同学们

勿忘国耻。其后积极参加学生抗议活动,与一百多名清华学生在北京城内宣传外抗强权、内惩国贼,并做好了

坐牢的准备。

抗战爆发后,闻一多从北平步行前往长沙、昆明,共三千余里,目睹了底层民众的疾苦,使他觉得,研究

学术并非当务之急。由此,他加入新成立的民盟。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演讲、宣言、通电之中;他发表

文章,声讨国民党反动派。他认为,如果知识分子再不出来主持正义,便是无耻、自私,正是因为过去自命清

高、不问世事的学者教授太多,才使中国沦落到如此田地。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一万多人参加的大会上高呼:“特务哪里去了?他们是学乖了?还是泄气了?为什

么他们不敢动?因为我们团结,有组织!”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遇害。

热爱劳动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以辛勤劳动、吃苦耐劳闻名于

世界民族之林,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财富。正是由于伟大的劳动精神代代相传、与时俱进,中华文

明才持续发展、生生不息。

必背名言: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

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

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都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一一马克

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四.多角度理解《喜看稻菽千重浪》

曾让中国刮起过一场浩大的“绿色旋风”的袁隆平,几十年默默地在农业科研领域中作出了伟大贡献。袁

隆平能从一名普通农校教师跻身于科研界,主要缘于他那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的理想,缘于他几十

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历经无数次失败乃至失望和无数次希望与重生的艰辛历程,他始终不言放弃,愈挫愈勇。

是他那份坚韧让他最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1.使命感和责任心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敏于发现、勇于探索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

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3.勇于挑战权威“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

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

前途,勇敢地向这一传统观念挑战。

4.脚踏实地,少一点形式主义挽起裤腿走下稻田的标准形象。中国稻田里走出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反例:“玉米地里铺红毯,专家谈笑田地间。”

5.专一的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辈子研究水稻。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一一袁隆平

6.淡泊名利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几天依然在田里翻看着土

壤;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早在十年前,福布斯排行榜显示袁隆平身价1008亿,而袁隆平坦言: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

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对金钱我不会挥霍浪费,但

该花的还是要花。至于我获奖得的奖金都放到基金会里边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

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

但要淡薄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同质素材: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一一钱学森

7.立足现实,追求梦想袁隆平接受央视专访,谈及他的两个梦想,他说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杂交水稻

覆盖全球;而另一个就是“禾下乘凉梦,高产不封顶”,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

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8.面对失败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却试种失败,但不放弃。

其他素材:

袁隆平说英语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了一段英文致辞。致辞中,他表示自己

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这段并不算特别流利的英

文致辞,顿时火遍全网,赢得无数点赞。袁老却谦虚地表示,“我的英文就是破碎的英语。”

袁隆平的业余爱好除了水稻,袁老也有许多的爱好,他会拉小提琴、下象棋、打排球,游泳也曾获得过冠军,

甚至报名参加过空军。

真正的顶流明星2021年1月9日,“袁隆平中华拓荒人”的账号在抖音悄然开通,当晚涨粉500万。接下来,

虽一条消息未发,粉丝已超千万,瞬间登上了全网热搜,甚至还惊动了央视新闻,第二天一早,央视新闻便发

布了一篇名为“这,就是‘顶流‘!”的文章,虽然账号真假和开通者的身份一直存疑,但也说明了袁隆平的

巨大感召力。

袁隆平名言:

1.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

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2.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3.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

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4.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o

5.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6.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五.多角度理解《“探界者”钟扬》

【适用话题】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献身科学、胸怀人类

1.排着满满的计划,拖着疲惫的身体,走遍祖国河山,只为留存那千万种子,以待未来的某一天发芽生根。钟

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他致力

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为保护中国乃至全球

的植物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的伟大事业中。

2.钟扬在青藏高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始终坚持工作。他跋涉藏区十六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

苦的地区。

3.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致力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态

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4.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他的离世让整个植物学界和生态保护领域深感

悲痛和惋惜。

同质素材:“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突破国外封锁,隐姓埋名三十多年,为国之重器奉献毕生心血;“燃

灯校长”张桂梅扎根偏远地区教育一线四十余年,帮助家境贫困的女孩走出大山;老英雄张富清在战争年代立

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偏远的来凤县工作,隐姓埋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六.多角度理解《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文化的传承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发现灵感。

2.淡泊名利“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屠呦呦)

3.责任担当,肩负历史使命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青蒿素的研究处于世界前沿水

平,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亦如南仁东之于“天眼”、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其初心皆为国

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担当。

4.求索之路无止境尽管屠呦呦已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

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5.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研究不辍,并勇敢地做第一批尝试

青蒿提取物的志愿者(以身试药)。

学习之道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

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学习是终身之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生活正在悄悄奖励那些坚持学习的人。

七.多角度理解《劝学》

1.学无止境“学不可以已。”君子应该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并通过学习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

2.持久专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学习要注意积累,除了时间上的持久,

深度上的专注力也同样重要。

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

而无见者也(尚能胜得过直到死而仍没有这种认识的人)。”亦勉励人们“终身学习”。

晚清学者王国维曾总结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O

同质素材: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人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

氯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

【精彩议论段】荀子有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建筑学家梁思成,几十年如一日,

坚持为《营造法式》作注,使隐晦难懂的古籍重焕新生;国画大师齐白石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

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有了前辈的榜样,我们更应在学习上潜心积累,韬光养晦;在生

活中踏实沉淀,坚守正道。

3.借助外力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可以更快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

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一一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劝学》

一文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因为“善假于物”,他善用

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

取天下也。”

4.重视积累“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自我反省、自我审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

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不足谁都不可避免,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自然情怀

大自然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

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要关注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中融入的人生思考。

八.多角度理解《赤壁赋》

1.生命短促人生如蜉蟾般短暂,如米粒般渺小,生命的渺小短促让我们哀叹,长江的浩瀚无穷令我们枉自羡

慕。苏轼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不免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与彷徨之中,于是乎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的慨叹。可

是,如果我们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如果我们有“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梦想,在打

击面前不消沉,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厚度,又何必在乎生命的长度?

2.乐观与豪迈,人生态度随波而去,是何等放荡不羁,举酒邀月,烦恼便一饮而尽,东方既白,唯有杯盘狼

第。

3.变与不变“逝者如斯”是水之变,“未尝往矣”是水之不变;“盈虚如彼”是月之变,“卒莫消长”是月

之不变;生老病死是人之变,代代承传,信念不死,精神不朽是人之不变。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

万变的,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

必修下册

中华文明之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

贵的文化遗产。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九.多角度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这句话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在孔子的年

代,平民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孔子的主张十分前卫。在《侍坐》中提到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

人出身都不高。孔子对他们一视同仁,可见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

在《论语•先进第十一》中,孔子评价过冉有和子路两人,认为子路为人鲁莽,所以孔子要提醒子路学会

退让;而冉有为人畏缩,孔子鼓励他进取。在《侍坐》中也同样表现出孔子对这两人的不同态度,体现出孔子

因材施教的主张。

2.亲近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是文人的归宿。失败者到自然中寻找慰藉,成功者也希望功成身退、归

隐林下。在《侍坐》中,曾点主张暮春时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正是

亲近自然的表现。

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椁浮于海”,此时的孔子有了避世的想法。不管怎样,孔子也赞同回归自然。

3.人生理想孔子的四个弟子分别述说了四种人生理想:子路是治千乘之国,勇其民,使民知方;冉有是治小

国,富其百姓;公西华是继续学习,在祭祀、外交等场合做个小司仪;曾皙是在春日里外出沐浴、吹风、咏而

归。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自然性情不同,自然具有不同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

十.多角度理解《烛之武退秦师》

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但烛之武并没有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而是

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

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2.准备与机遇成功源于准备,成功源于把握机遇。当机会来临时,聪明的人凭借往日的准备很轻松地抓住它,

走向成功。

3.大局观,为人要有大格局,责任担当烛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郑文公在危急之时才想起他,尽管他心中有怨,

但国难当前,他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孤身赴难,以一人身易郑国安。

同质素材: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素材运用示范一:

责任如他,夜缱而出退秦师;担当如他,奉璧出使不辱命。(观点句)《左传》有言:“苟利社稷,生死

以之。”烛之武如此,蔺相如亦如此。(阐释句)壮年之时,未被重用,烛之武有“气”在心,但当国家有需,

他毅然“许之”,只身入敌营,以一言之辩瓦解了秦晋之盟,救郑国于危难;区区舍人,位卑言轻,蔺相如从

未沉沦,“王必无人”,他挺身而出,奉璧入强秦,以一腔智勇完璧归赵,不辱君命。(面例句)他们,怀怨

不忘国,位卑忧社稷,正是这样一份责任,让烛之武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正是这样一份担当,让蔺相

如以大智大勇,保得赵国安宁。(分析句)人立于世,当如他们,担国之责任,无论年龄,无论地位!(总结

句)

素材运用示范二:

・想象画面型(提示:发挥想象,营造诗意优美的画面是夺人目光的有效妙招!)

是夜,万籁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秦

营,迈向了生死难料的险途,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

何以家为?于是他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坚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著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

慨赴难的爱国之心!

・心理描写型(提示:心理描写是最能直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

烛光阑珊,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生命就像这烛光,虽然现在明亮,可能在不经意的那一刻黯然熄

灭。他的一生平淡如水,他总觉得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涂下光彩的一笔,来昭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烛光摇曳不定,仿佛自己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又像自己摇摆不定的心事……

烛光又是一阵摇晃,烛之武挺身而起,犹豫的神色代之以满脸的镇定,他迈步而出,毅然走向秦营!

・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深刻有力!)

当烛之武坚定的脚步踏在通往秦营的路上时,秦穆公已端坐在营帐之中,摆开了咄咄逼人的架势。

假如烛之武开口便是“郑国怎么怎么重要”,“郑人如何如何勇敢,不畏强敌”,那么留下的将是他殷红

的鲜血和郑国在诸侯版图上的消失。但是,烛之武没有那样,他换了一个角度。他站到了秦国的立场上,处处

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更是在黑云压城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郑国在战争的风暴之中得

以保全。烛之武用勇敢的行动向我们再一次表明: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将得到一片崭新的天地。

十一.多角度理解《庖丁解牛》

1.认识和掌握事情的规律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其实就是掌握规律的三个阶段。“目有全牛”是指不了解规律,

只看到规律的表面。“目无全牛”是指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的“游刃有余”是指能熟练地运用规律。

【精彩议论段】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24节气,地球在运

转,海水在涌动,自然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间,这不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吗?人们敬畏自

然,也就是敬畏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法则。

反面素材1:柑橘在南方能长出饱满甘甜的果实,但是倘若将它种在淮北,那么果实就会变得又小又苦涩。因

为这种移植是违背它生长的自然规律的;在澳大利亚是高等良材的核树,移植到美国后,却只能长成“薪炭林”,

用来烧火,这也是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规律。规律是与宇宙共存、亘古不变的。我们不可能改变规律,因此如

果我们要想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规律。

反面素材2:伟大物理学家焦耳年轻时,曾被当时流行一时的'永动机”设想深深吸引,并投入了十余载的时

光全力钻研。但是,尽管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他所得到的,只是不断的失败和深深的绝望。最终,他

在一次傍晚漫步中猛然醒悟:“永动机是违背规律的,不可能也永远不会存在!”于是他毅然放弃“永动机”研

究,转而投入到能量守恒领域的研究。最终,焦耳取得了成功,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举例)焦耳

对永动机的研究因为违背规律而遭到失败,但是他及时的认识到尊重规律的重要性,并在此后依据规律办事,

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代大师。(分析)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尊重规律。

外国如此,中国何尝没有这样的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违背经济发展规

律,开展“大量钢铁”“亩产万斤”等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运动,最终使经济蒙受巨大损

失。正如康德所说:“规律未必令你感到愉快,但是它就是这样的,不会以你的好恶为转移。“为了让我们的

事业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在尊重它的前提下办事,否则,我们必然遭受失败。

2.工匠精神庄子笔下的解牛神厨庖丁、列子笔下的善射者纪昌,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等,不一而足,无不彰

显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我们可以用责任、传承、专注、坚守、精益求精、创新六个关键词来概括。

精益求精要注重细节。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分别,“所见无非牛者”,对细节尚无感

觉。“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主要心思放到细节之上,以至于闭上眼睛也能知道牛的筋脉骨骼在哪里。

专注需要心无旁鹫,用心一也。庖丁从“所见无非牛者”到“官知止而神欲行”无不展现专注之意。世间

的荣衰宠辱已不在心中,外界的扰乱也不能起作用,这样才可能有所作为。

创新不是凭空而生,不是奇思怪想,而是建立在认真周密,严谨踏实,细致专注基础之上的思想飞跃,灵

感迸发,从而获得无限的创意,这样所打造出的产品和服务,就如同金字塔一般,持久、坚固、缜密、精致,

成为上品中的上品,精品中的精品。

同质素材1:“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商的身上一窥究竟,他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

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正是凭着这种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的工匠精神,

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同质素材2: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

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树研工业1998年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为了完成这种齿轮的

量产,他们消耗了整整6年时间;2002年树研工业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这种世界上

最小最轻的有5个小齿、直径0.147毫米、宽0.08毫米的齿轮被昵称为“粉末齿轮”。这种粉末齿轮到目前为

止,在任何行业都完全没有使用的机会,真正“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树研工业为什么要投入2亿日元去开发

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的产品呢?这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精神,既然研究一个领域,就要做到极致。

同质素材3: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其产品以精密优良而著称于世界,产生了保时捷、奔

驰、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德国人素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而著称为什么一个8000

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

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

兰州中山桥于20世纪初由德国的泰来洋行承建,1909年竣工,按照当时的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

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经历了枪林弹雨,桥面木板被烧,斑驳的桥梁上留下了深深的

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初。到了1989年,在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

固建议,严谨的德国人同时不忘申明合同到期。如今,这座桥梁仍然在照常使用。

同质素材4: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好评如潮,带给了人们很多感动和启示。修表师父修好一个文

物表,需要200多天时间。修瓷器师父给一个地方着色,可能要几万笔。当他们看着一件文物在自己手上复活

时,就能收获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让心浮气躁的现代人开始

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精彩议论段】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

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

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

达观的人生信念。推崇和发扬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

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一一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国制造业存

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

十二.多角度理解《鸿门宴》

1.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刘邦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

训L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

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相反,项

羽思维方式简单,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他的分小国、封诸侯的思想与刘邦的大一统,集强权的政治主

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400多年里,老百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平安定。刘胜

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2.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

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生

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

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

事宜;项羽只会用兵,不懂用将,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也被他活活

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自用导致人才流失,最

终处于劣势。

3.性格决定命运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决定了成功和失败的两种不同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改造性格就是改造命运。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

场斗争的终结。项羽自矜功伐且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4.胆识和机智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

脱身;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淹(mian)池之会上,以他的机智与

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

倾听理性的声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

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景仰。

十三.多角度理解《谏太宗十思疏》

1.听取意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成长过程中,多听取他人的意见,能够让自己不断进步。唐太宗与魏征

的故事久为流传,就是因为他们一个敢于进谏,一个能虚心采纳。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提醒,让

唐王朝得以长治久安。

反面素材:齐桓公的悲惨结局。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

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管仲重病的时候,桓公问他:“易牙可不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杀

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净言,重用易牙,结果易牙结党弄权,

导致齐国朝政混乱,齐桓公也被幽禁,最终惨死。

2.治国之道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治国之术,反映出君主的能力。唐朝初年,天下太平,如何让这

一盛世延续,是唐太宗在思考的问题。这时,魏征积极进谏,以一篇《谏太宗十思疏》让太宗明白了治国

之要,进而努力积聚德义,守住了大好河山。

3.居安思危居安能思危,有备而无患。对这一点,魏征有清楚的认识,于是,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他提醒唐太宗:“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暂时的太平,往往会让统治者放纵,而这道奏章,就像一场

及时雨,让唐太宗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4.关注细节“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快速奔驰的马车奋力向前,如果绳子腐朽,后果将不堪设想。绳

子虽为细节,但却是马车这一整体中关键的一部分,不可小觑。

5.谏难,纳谏更难魏征曾任谏议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提出了“载舟覆舟”说,劝诫太宗要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有很多次进谏时使得龙颜大怒,但他仍据理力争。他死后,太宗感叹失去了一面镜子。

6.善始善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同质素材:齐桓公的悲惨结局。早年,齐桓公重用管仲,励精图治,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然而到了晚年,

齐桓公开始刚愎自用,他不听管仲的临终誓言,重用小人,最终导致朝政大乱。后来他被幽禁在房子里,

病死后,他的尸体没人管,竟然在床上放了几十天,直到有尸虫都从房子的窗户里爬了出来,才被人收殓

埋葬。

7.沟通、交流、说话的艺术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大智。多少赤

心耿耿的忠臣义士,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

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出口成章的魏征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

【精彩议论段1】语言,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铜,是语言,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是

语言,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语言,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

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是语言,让水均益、白岩松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语言是友谊的助推剂,语言是亲

情的粘合剂,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精彩议论段2】心灵的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

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

To铁棍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

“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精彩议论段】会说话的人,一定会根据各种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和心理选择不同的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丧父后进京城,小心翼翼初登荣国府时,王熙凤人未到,

却先听其笑,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尚未出场,就给人以热情的感觉。随后拉过黛玉

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她赞美黛玉是事实,但她更是为

了赞美贾母。这般烘云托月的高超手法,一下子把贾母捧到了最闪耀的星空。林黛玉好,那是因为像贾母!

这番话既让林妹妹情动于衷,感激涕零,又叫老祖宗悲中含喜,心里舒坦。而当贾母半嗔半怪说不该再让

她伤心时,王熙凤话头一转,又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

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八面玲珑,圆滑至极。这样的熙凤,这样的情商,真和书上说的一样:

世间的男子也很少有比得上她的!。

附:国与国的沟通交流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精彩议论段1]早在西汉时期,一位勇敢的使者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技术传

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也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

易之桥一一“丝绸之路”形成,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交流的纽带,架起了东西方文

化互通的桥梁,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满清政府闭关锁国,不与世界沟通,终于,西方列强用

他们的坚船利炮攻破了国门,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这是故步自封、否定沟通交流而酿造的

苦果。

今天,沟通与交流是世界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的强大需要与世界沟通,亚洲APEC会议、亚太经济合

作组织和欧亚首脑峰会等,无不是各国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

【精彩议论段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处理不同文化与文明的

十六字“箴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史: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谱写了万里驼铃

的丝路长歌,唐代鉴真东渡日本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中日友好佳话,玄奘远赴天竺取回大量佛经见

证了中印的文化交流,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元代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开启了欧洲

对中国文明的向往。文明在开放与包容中通过交流互鉴而与时俱进。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我们的国家从来都在求共美,

促共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追求实现人类整体利益。中华文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力地提供了

中国方案:从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一带一路”“巴黎气候协定”“亚欧班列”等代表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中国以“兼济天下”的担当和胸怀为解决世界问题努力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

慧。中国智慧让世界文明熠熠生辉,中国方案让世界发展动力不断。

十四.多角度理解《阿房宫赋》

1.社会责任杜牧出身士族,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可以凭着“官三代”的身份混日子的杜

牧在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他不为炫耀才华,而是向当朝者发出“爱民”“哀之”“鉴之”的劝诫,表现

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匡时济世的政治理想。

2.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国时代中期,六国以合纵之策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如果六国能精诚合作,则秦国难

以东向。可事实是,六国在十几年内相继被秦国吞并,而秦王朝则在统一天下的十几年后迅速崩溃。这固然有

客观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六国和秦王朝自身。六国统治者目光短浅、用人不当、懦弱、自私、贪婪;秦

王朝统治者残暴、好大喜功……这是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人民至上、治国之道《阿房宫赋》言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可见民

心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让国家的未来更加美好。

选择性必修上册

百家争鸣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

十五.多角度理解《论语》

经典素材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告诉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这是获得进步的前提。一个不懂得反思的人,就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不能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很难有大的发展。

【适用话题】反省,总结经验

经典素材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

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孔子不曾放下过对仁、礼的追求,不曾放下再现周公之治的梦想。吾辈何尝不该如

此,心中有光,脚下的荆棘坎坷便不足为惧。

【适用话题】信念志向坚守

经典素材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地宽广、胸怀坦荡。

【适用话题】坦诚胸怀

经典素材四: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颜回达到了安贫乐道、宠辱不惊的最高境界。颜回在贫穷的境地中,却能泰然处之,不

因为贫困而忧心帅帅、怨天尤人、心理失衡,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以此为乐。

【适用话题】境界浮躁信念

十六.多角度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只要还能被称之为人,还有人性,那么他的内心就必然存有这样一些道

德的种子一一恻隐之心(仁慈)、羞恶之心(正义)、辞让之心(谦逊)、是非之心(理智)——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与生俱来的良心。

因此,不要把道德误以为是对人性的束缚,它不压抑人性,恰恰相反,它内在于人性,是人性最古

老、最原始的“善端”(善的种子)。我们常常感觉幼小的心灵特别富有同情心,具有一副天然的好心

肠,这样的良心正是人性之初未受污染、未经磨损的本色。

真正的道德发乎天性,落于心安,类似于本能,不是一个人再三权衡后去行善,而是心有不忍,于

是身体力行。

2.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真正的道德从来是在利他中实现精神的利己、是利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

这便是“道德”温柔的起源。

3.“忍”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亦有多重含义。“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指在

身陷个人困境时坚定心志,磨砺品格,潜心提升自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则是在感知他人苦痛时怜

悯体恤,并付诸行动,伸以援手的温暖本性。

十七.多角度理解《五石之瓠》

1.转换思维,创造之始面对同一个事物“药”,有人只作不龟手之药用,有人则利用它来得到权势富贵,用

的角度不同,事物发挥的效果也就不同。惠子的那个大而无用的“瓠”,庄子却认为可以作为腰舟浮于四海,

多逍遥自在啊!从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别人忽略的方向上找出路径,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也就

摆脱了蓬之心的桎梏。好比“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换个地方就是资源”,换个视角,更新思维,创造

也许就降临了。

2.不盲从盲从是一种思维固化,与其低头循着别人的路走,不如抬起头换个方向走自己的路。“花百金得之”

的客人并没有盲从宋人把药作为生存之技,而是凭之得到了封官加爵、荣华富贵;庄子同样不被惠子无用之瓠

的思维所束缚,清醒地认为它可以作腰舟浮于四海,自在逍遥。

3.无用之大用“无用之用”当真无用?否,追求看得见的物质提升,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但把时间都用在了

追求“有用”上,会使我们只着眼眼前,疲于奔命。而无用之用,立足长远,寄托心灵,方为大用。

经典素材一: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精通音律,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拉小提琴是他主要的休闲

方式,而且这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钱学森是一流的科学家,但音乐、书法、

绘画、摄影……却与他终身相伴。他5岁时就开始学习绘画和音乐,在上海交大读书时,他是校乐队的主力圆

号手。他说:“艺术修养对我的科研工作很重要,它能开拓创新思维,我们当时搞火箭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

艺术家们的沟通中产生的。”“艺术能使心灵变得崇高,音乐让思维变得活跃与广阔”o诺贝尔奖获得者、物

理学家李政道对中国画有很深的造诣。谈起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李政道说,“当科研思路受阻时,某些艺术美

感的启示,能使你茅塞顿开。”“科学和艺术是不行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亦可用作‘‘美育”话

题)

经典素材二:人类史上不少的重大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始初只局限在实验

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后,运用电磁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