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第1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第2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第3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第4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活中几种重要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三是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的过滤、蒸发等基本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四是分类的学科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一)生活中几种重要的盐1.关于教材中四种盐的分类方法。对于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四种盐,分类的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不同。如从阳离子的角度可以将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三种分为一类,都属于钠盐;碳酸钙单独是一类。若从阴离子的角度,就是教材中的分类结果,即氯化钠单独是一类,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三种是一类,都属于碳酸盐。四种盐的分类告诉学生,对于同样的一些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从而为后面76页关于物质分类的讨论奠定基础。2.关于氯化钠。教材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认识氯化钠的主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等);还有工业生产粗盐和粗盐提纯的过程(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和结晶等),这个内容为学生在后面(87页)进行的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奠定了知识基础。3.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材还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认识它们的用途,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第六单元学过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通过类比、推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也应该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并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养成。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通过逻辑推理思考“它们是否也能与前面学过的常见的碱反应呢?”教材上通过碳酸钠与石灰水的反应说明这个性质的。其实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与石灰水的反应,一个是产生气体的反应,一个是产生沉淀的反应,结合第十单元酸碱中和生成水的反应,都在为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奠定基础。(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一是第十单元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二是三种碳酸盐的性质学习(生成气体和沉淀)。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前面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11-3让学生辨析是否其中的两个反应是否复分解反应,并结合三个讨论问题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满足的条件。然后又通过75页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应该先让学生通过理性逻辑推理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因为实验只是证明条件的一个手段,以后的学习更多的是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以实验为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三)粗盐提纯的方法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学生必做实验,实质是以“粗盐提纯”为载体,学习蒸发操作,并进一步练习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的用途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对本节内容中的常见盐的用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之前学习的CO2的制取反应和灭火器的原理中牵涉到的反应,正是本节课所学的盐与酸的反应。而盐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则是学生以前接触较少的,或是虽然接触到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关观念的新内容。所以本节课应将此项内容定位为教学的重点。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氯化钠粗盐提纯课时2碳酸盐复分解反应课时3复分解反应盐的化学性质课时2碳酸盐复分解反应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3.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三、教学过程【旧知回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及粗盐提纯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图片展示】【过渡】在盐这个大家族中,有一类盐的酸根是碳酸根或碳酸氢根,我们把它们叫做碳酸盐。【新课引入】播放视频:《恶魔蛋糕里的小苏打》【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3,了解并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俗称及用途。【总结】教师补充物理性质。物质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钙(CaCO3)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是盐不是碱)白色粉末状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为弱碱性)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作补钙剂、建筑材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过渡】同学们还记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吗?(CaCO3+2HCl=CaCl2+H2O+CO2↑)【交流讨论】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一下Na2CO3和NaHCO3能否与稀盐酸反应?如果能反应,它们又会生成什么物质?【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取一支试管,放入大约0.5g的碳酸钠粉末,然后倒入大约2mL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记录】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气体【讲解】盐的化学性质(1):碳酸盐+酸=新盐+H2O+CO2↑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碳酸氢钠、碳酸钠与同样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要比碳酸钠反应更快、产生气体更多。根据上述原理,碳酸氢钠可以作为一种药剂,在医疗上用来治疗人的胃酸过多。【交流讨论】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难道所有的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吗?(是的)。是不是依据此方法也能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呢?(可以)。你能总结一下检验某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碳酸根(或是碳酸盐)的方法吗?【总结】1.检验原理: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2.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3.检验方法:取少量盐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的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交流讨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不对)【过渡】除此之外,碳酸钠还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请看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溶液中出现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实验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故溶液中出现浑浊(产生白色沉淀)【讲解】盐的化学性质(2):盐+碱=新盐+新碱Na2CO3+Ca(OH)2==CaCO3↓+2NaOH(纯碱制烧碱)【交流讨论】观察下列这些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分析这几个反应,它们都是发生在溶液中,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讲解】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该反应的特点是“互交换,价不变”。【总结】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表达式实例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种A+B+‧‧‧→X2Mg+O22MgO分解反应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X→A+B+‧‧‧MnO22H2O2===2H2O+O2MnO2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A+BC→B+ACZn+2HCl==ZnCl2+H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两种化合物AB+CD→AD+CBNaOH+HCl=NaCl+H2O【讲解】拓展知识。1.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